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2001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王尚文先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感素质。在语文教学中,语感教学是纲,其他是目,纲举目张,否则纲不举则目也难张。那么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语感之前,必须先弄清语感为何物?其产生的心理机制又是什么?
  一.语感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心理机制
  这里我们着重介绍王尚文先生对于语感的理解,他认为语感是人把握言语的主要方式,是个体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简称之为“半意识的言语能力”。王先生还认为由于语文是一种社会现象,语感必然是社会的人对其有认识、情感内容的言语全方面的直觉感受与判断,因而决不只是一种语言知识,而是和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的,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深刻而丰富的感觉。它的性质即为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个人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而语感的培养是学生作为言语主体自觉积极地参与言语实践的过程,在语感外化(说写活动)与内化(听读活动)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而良好语感的形成则又是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
  由于小学生的词汇比较贫乏,掌握的句式也非常有限,因而学习语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的分析,而是靠对语言的直接感受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好的文章应该尽量让小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和领会。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的体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得深刻并受到了感染,通过朗读,还可以使朗读了解词句的各种结构,掌握词句的节奏。
  二.朗读教学的特点及要求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意的活动。其表现形式为用响亮、清晰的用声语言来转换书面的文字语言,它是语言教学中最常见的练习形式。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作者蕴涵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趣等,使课文内容立体化,形象化,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墩锐的感受,自然而然的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的感受能力,培养了语感。
  那么,朗读教学的要求又是怎样的呢?在具体教学中,普通话正确即要求读音正确,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添字,不重复字句,停顿适当。朗读要做到正确,首先要强调“三到”——心到、口到、眼到,集中注意力,防止有口无心,同时教师要做好正音工作,将容易发生错误的字词预先提出,引起学生的注意,防止错误,要做到流利的读,要求朗读中不断读,不读破句,连贯的读,其中关键在于扩大视读广度。视读广度愈大则知觉单位愈大,理解愈完全,中途断读或读破句的情况就愈少。不仅看一个词读一个词,而且能够在读这个词的时候就看到下一个词,迅速的把几个词联系起来,按意群停顿,视觉广度的加大,只能在朗读实践中实现。另外,有感情的朗读要求我们能正确处理重音、停顿,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控制好速度和节奏,做到感情自然流露,不矫揉造作,这是朗读的较高要求。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即要严格要求,又要以从这几方面进行指导:首先要选好朗读材料,入选到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文章,并不是每一篇都非常适合朗读,都值得诵读的。加之小学生还要学习其他科学的知识,不可能把每一篇课文都熟读。如果一个星期能为学生选择一至两篇朗读材料,要求学生熟读背诵,一个学期积累下来就是几十篇课文,五至六年下来就是几百篇范文的积累。对于学生来说,这将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对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在朗读技巧上,教师应做到:①正确示范:小学生善于模仿,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因此教师自己要经常练习朗读,力求语音准确、富有感情。范读可以是全文,也可以结合课文讲读,范读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语言鲜明,生动的段落。②体会感情:准确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朗读好课文的基础,要启发学生想象、联想、重视和重建表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③提示难点:容易读错的字,事先正音,容易读破句的地方,先帮助学生把握意图理解清楚长句子,讲清如何断句等。④读后评议。朗读指导要读前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读后有评议。评议可教师评也可引导学生自评或互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朗读水平,更有意识的练好朗读,培养语感。
  (作者通联:562300贵州省兴仁县民建乡民建小学)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人文内容,教师应努力去挖掘,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人文教育,建构起人文精神的体系,使学生从小受到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养。  一.用人文关怀来点燃数学情感  “教学其实是人的教育”。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培养能力的过程,更应是师生、生生互动有效生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要求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话,合作交流。以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巧妙的引导和学生
期刊
【原作】  夜静更深孰正忙?园林街巷起宫商。路为线谱星为曲,舞动红霞万户窗。 光辉事业心尤净,春光总利他人骋。壮矣大地美化师,瑶镜金轮亦钦敬!  近三年多来,在中华诗词网和诗词文学等大型网络上,一直活跃着一位引人注目的诗人,有近百首诗作获得好评,今年十月,在《中国诗词文学网》举办的《国庆赞元戎》的竞赛中,又一举获得金奖。这位诗家就是利川市团堡镇中心学校的教育干部曾春鸿先生(笔名巴山流云)。  曾春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好的导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去上好每节课。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不尽人意。本人听过许多老师的体育课,发现大多数体育老师在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时,最常用的方法是平铺直叙(或称直接导入):“本课学习的内容一是×××,二是×××”;“本课的任务:一是×××,二是 ×××”等等。缺少对学生体育意识、
期刊
在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认知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环境情感因素的激发和创造;教学力求在完成知识传授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态度和能力。因而产生了情境教学、合作探究学习等等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我这里主要谈一谈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涵义及其优越性  合作——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种确定的目标,彼
期刊
物理学的目的就在于认识自然把握自然。但是,自然界中任何事物与其他许多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干丝万缕的联系,并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界,人们在着手研究时,总是遵循这样一条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即从简到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次深入。基于这样的一个思维过程,人们就创建了“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指:物理学所分析的、研究的实际问题往往很复杂,为了便于着手分析与研究,物理学中常常采用“简化”的方法
期刊
小学音乐教材中,每课歌曲后都安排几首欣赏曲。欣赏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和审美能力。然而,在教学中却普遍存在欣赏课难上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为:欣赏曲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学生年龄特点决定其难于静心欣赏领悟抽象的音乐,不能从单纯的“听”音乐过程中获得感性体验。针对现状,我努力探索改进欣赏课“教师讲解、学生听音乐”的老模式,利用多种形式丰富欣赏教学,提高了欣赏课的效果。  一.在
期刊
目前我国语文教学忽略了语文思维规律,忽略了语文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教师往往把精力集中于对一篇篇课文的具体讲解,却忽略了通过具体问题对学习语文一般方法的传授和训练,学生则常常专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答案,却对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思考过程掉以轻心。也就是说教师要把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与一般学习方法的传授和训练结合起来。但学生要认识世界,认识社会,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必须积极投入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具有强
期刊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社会时政热点协助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高中 教学 时机 政治 主体 有的放矢 时政热点  新课标条件下的政治高考越来越倾向于能力考查,从而使高中政治课教学面临不断更新的挑战,传统教学已经完全不适应高考的需要。高考能力要求内涵丰富,决非一时能够形成。因此我主张:把社会时政热点引入课堂,以提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是新时代的要求,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运用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激励性教育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运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和行动,去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积极探索实施激励性教育,我的意见是: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
期刊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试纸有:pH试纸和红色石蕊试纸两种。试纸一般是用滤纸浸泡不同的指示剂溶液,晾干后制得,它一般是用来检验一些溶液的酸碱度或者气体的存在。在使用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一.规范操作,防止污染  在使用试纸检验某物质时,应该把试纸放在白瓷板或者玻璃片上,将待测溶液滴在试纸的中央,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观察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酸碱度。切忌直接放在试验台上,也不能把试纸放在其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