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三性”要素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t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样的议论文最优秀?考纲关于“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发展等级说得太简。有没有更具体的标准和可操作的做法?考场优秀议论文的“三性”要素值得我们思考
  [在真实中强化感性]
  选择真实感性的论据材料 论据材料来源于真实可感的生活,来源于“我”的亲身经历、“我”的见闻。衣食住行、“我”思“我”想的就是最感性的論据材料。能够从身边的这个“小”看到世界的“大”,就是最感性的好文章。
  这样的材料,一般从已读熟的课本、感人至深的影视和印象深刻的报刊中找;从生活的体验和耐人回味的歌词中找;从生动活泼的广告和令人警醒的名言中找。
  采用抒情的笔法再现材料 引用同一则材料,有些人只达到了交代一个事实的目的,而有些人既交代了事实,还让材料文字灵动起来。他们的做法是将平实的叙述文字转化为抒情散文的语言。即使是大家熟透了的材料,采用再现方式,语言就显得文才斐然。请看下面的高考满分作文片段:
  项羽横剑一挥,生命之劲松瞬时枯槁成萧瑟秋风中的悲壮。我看到,那伟岸英姿划掠过滴血残阳,乌江悲鸣,苍穹黯然,楚民哭之如父。(《我能》)
  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修辞的作用是把话说好,说出彩。综合运用多种修辞就是锦上添花。
  设问可以引起读者注意,反问可以加深读者印象。设问反问套用格言警句,立即显示语言的文采。如:
  古今中外又有几人能够穿越感情的烟雾?像庄子追求“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吗?虽然庄子能与鲲鹏为友,能穿透世间有为的境界,但他却悠游而无法脱离尘世的纷纷扰扰。
  排比用于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于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于抒情,则情深意厚;用于说理,则鞭辟人里,让人感到理直气壮。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快乐人生》中的一个排比句:
  人生是一道佳肴,有甘甜也有酸苦;人生是一部杂集,有精华也有糟粕;人生是一曲旋律,有高潮也有低谷;人生是一片天空,有阳光也有乌云。
  这个语段排比兼有比喻,字里行间充满诗意和哲理。这样的排比句不是很感性、很有文采吗?当语句具有赋体特点,文采一定不错。
  追求语言幽默效果 一篇语言幽默的作文,有如夏天大汗淋漓时突然吹来一丝凉风,觉得神清气爽。
  语言如何产生幽默效果呢?笔者以为:可引入新鲜的流行语,可嵌入古典诗词,可借用流行歌词,亦可临时改变语言的使用对象、范围、场合。看下面的满分作文片段:
  热爱是风,“贫穷而能听到风声也是好的”;热爱是雨,“有情芍药含春泪”;热爱是土,一抔黄土疯长风流;热爱是云,那里有云转云舒的气候。(《热爱生活》)
  [在真我中突出理性]
  选择饱含理性的论据 在生活体验中悟出理性:如汽车刹车、骑车不倒、安装纱窗、观看魔术、温饱适度等常见的生活现象,是可以作为哲理性的论据论证很多方面的观点的。
  选择具有哲理情趣的语言 那些高度凝练,对比鲜明,形象生动,含蓄隽永的语言,必定在理性上给人以启迪,必定显示丰富的内涵。在学习论证时,可多引格言句,多引古诗词,多用典故语。如果能够将格言、古诗词、典故融合在一个语段,这个语段一定很精彩。
  论述过程具有思辨性 善于思辨,学会辩证分析是很重要的途径,要掌握的要点是:①看到这面又看到那面(既看到正面,也要看它的反面)。有时需要先退一步,再进一步。②看到表面又看到实质(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寻找主要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③看到现在又看到将来(注意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例如:
  一棵硕果累累的大树,上面有几根死枝,几片败叶,几只虫子正在吞食果子。有人说这棵树没有救了,有人主张干脆砍掉它。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判断这棵树呢?(引述材料后设问)
  这棵树既然硕果累累,就说明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那“几根死枝”“几片败叶”“几只虫子”,虽说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对于大树来说,毕竟不是主体。如果我们只看到“死枝败叶”“虫子”这一面,不承认树的蓬勃生机,这样看问题就不够实事求是了。(看到这面又看到那面)
  为什么有人一看到“死枝败叶”“几只虫子”就大惊小怪呢?要知道有“果实”的地方必然有“害虫”;有“死枝败叶”“害虫”说明我们在管理上有漏洞。(看到表面又看到实质)
  一棵大树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总有“死枝败叶”,这是新陈代谢的必然,如果我们迅速剪掉“死枝败叶”,及时喷洒杀虫药剂,除去“害虫”,大树将会长得更加茂盛。(看到现在又看到将来)
  一篇议论文,如果具备以上六个“看”的内容,且有意反复出现这六“看”,定是好文。
  [在真情中显示人性]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慈爱、善良、好强、自尊等好的一面,还有虚伪、贪婪、懒惰等坏的一面,都会通过人性展示出来。
  突出人情世故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作文要关注人,尊重人,理解人,以人为本,有悲悯情怀。如: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风霜的生命;在城市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抑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上海满分作文《他们》)
  一段文字,一份尊重,一种悲悯。
  折射人性光辉 写人性的美总是能激起心灵的感应,总是会让读者产生共鸣,这就是最大的真实:
  就当大桥岌岌可危,后人随时会堕入江中时,三位河南民工用身体构筑了一道安全屏障;虽然朴素,但他们却用自己的人性光辉拯救了许多生灵。……人性似水,似水人性。不要怀疑我们有没有人性,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让人性之水生生不息,四季长流。
  读完这段文字,你还怀疑它的深刻性吗?
其他文献
考情分析  从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主要涉及曲线与方程的求法、弦长、最值、定点等问题,题型既有选择题、填空题,又有解答题,难度属于中等偏高.题型以解答题的形式居多,这类问题往往综合性强,注重与一元二次方程中根的判别式、韦达定理、函数的单调性、不等式、平面向量等知识相结合.重点考查基础知识、通性通法及常用技巧,重在考查学生的基本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具有较高的
期刊
考情分析  除与椭圆有类同的重点及考点之外,在高考中还经常考查双曲线独有的性质渐近线,以双曲线为载体考查其方程和性质.  命题特点  双曲线类型问题与椭圆类型问题类似,因而研究方法也有许多类似之处,如“利用定义”“方程观点”“直接法或待定系数法求曲线方程”“数形结合”等.但双曲线多了渐近线,问题变得略为复杂和丰富多彩.  1. 双曲线的定义及其应用  例1 在[△ABC中,B(4,0),C(-4,
期刊
考情分析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每年都要考查一道填空题.该试题通常设置在填空题的最后一题,难度不大,分值为5分,以考查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综合应用为主,有时还考查极坐标、参数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等.统计表明,几乎每个省份每年的高考试卷中都有一道极坐标与参数方程题.极坐标与参数方程试题通常以考查曲线的参数方程、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曲线的极坐标方程、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为主,借以考查直线与圆锥曲
期刊
考情分析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是高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在高中数学的各个部分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是高考时常会考的考点.统计表明,各地高考试卷基本都有一道题,5分;通常设置在选填题的靠前位置上,一般为基础过关题;有时也会考解答题,主要是与实际相结合,考查回归方程,或者是根据方程进行预测等,从考查内容上看,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试题常以考查基本概念、散点图、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为主,也会考查定量分析两个变量之间
期刊
考情分析  直线与圆的方程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考查强度有所增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考查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二是在解答题中考查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或是圆锥曲线中的最值与范围、含参数问题以及探讨性问题等,主要考查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  命题特点  直线与圆在近几年高考题命题中有以下特点:①直线考查斜率的应用较多;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查是重点,含参数
期刊
在文言文阅读的考题中,最后一题常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或“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考查形式为选择题,题干多表述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我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所写人物、所述事件或所论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该题近三年的全国课标卷,文本都是人物传记。  文言文人物传记一般都要写下列内容:人物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人物的官职及其变动情
期刊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文言文的一个常考点,其解题方法课堂上老师讲得多。本文拟用高考题进行简析,请大家仔细阅读。  例1 (2014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Ⅱ)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救济。  B. 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  C.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 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  分析 A项的“振”
期刊
2016年高考湖北省将恢复全国卷,这对于广大湖北考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除了用七选五代替了一篇传统的阅读理解,全国卷没有湖北高考卷的完成句子,取而代之的是更具灵活性的短文填空和短文改错。本文将结合高考新题型跟同学们介绍一些全国英语卷的的基本答题规范,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语篇型语法填空]  语法填空只有十个空,没有选项,考查形式有两种:有提示词、无提示词。  第一部分:无提示词(只能填写
期刊
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和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达到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解析几何正是用代数思想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所以数与形相结合更为重要.
期刊
[概率事件]  例[1] 如图1,并联电路中元件[a,b]在某段时间内接通的概率分别为[p1,p2,]且元件[a,b]接通与否互不影响,求此并联电路接通的概率.  解析 设在某段时间内元件[a,b]接通的事件分别为[A,B,]因为元件[a,b]接通与否互不影响,所以[A,B]相互独立,且[P(A)=p1,P(B)=p2].  方法一:(利用互斥事件解题)此并联电路要被接通,则元件[a,b]至少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