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微课教学形式融入课堂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old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许多教师已将微课教学形式融入教学中。教师运用微课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无论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有效掌握知识都起到了一定作用。本文就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展开分析。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由于微课的特点比较多,便于在教学中运用,所以微课形式现在已在教学中获得运用。其主要特点在于教学时间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知识重点突出,播放形式也是可以选择的,所占用的容量也较小。微课依据视频为教学载体,在方式方法上深受教师和学生喜爱,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一、合理应用微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小学生身心正处于发展中,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展开教学。由于信息技术知识对小学生而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所以他们都会表现出更多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运用微课模式进行教学,要始终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通过制作和设计教学视频来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电脑处理文字的方式”内容时,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运用电脑对汉字字体以及颜色进行处理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就需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活动。首先将不同颜色、不同字体的汉字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这种改变字体形态颜色的操作拥有特别高的兴趣,然后再运用微课的模式向学生展示改变汉字字体以及颜色的方法步骤。并且,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帮助其加深印象,提高掌握程度,积累充足的经验。在教学的最后,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小任务,让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进而提高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又例如,在运用微课形式向学生进行画图教学时,在视频一开始可以加入各种色彩鲜艳的绘画作品,以刺激学生的视觉,让其对画图产生兴趣,产生想要创作的欲望。然后,再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画图操作教学,让学生充分掌握画图技术。在演示教学后视频中还可以加入教师所布置的课堂作业,让学生独立进行操作,形成一定的动手能力。
  二、合理选择微课资源,加强师生互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性,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各不相同,对知识的掌握也有所不一。因此,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中进行适宜的互动,以便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课堂答疑的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对于发现和存在的问题集中向学生再次进行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选择适合学生的微课视频,保证教学质量。例如,有的学生记忆力好,对于视频中所展示的演示步骤都能一一记住,但是实践能力偏偏有些不足,实践操作往往不能顺利进行。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通过多次实践完善自己的不足。通过这样的方式方法,才能够实现让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三、利用微课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提高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本学期的教材内容以及课程特点,将微课教学手段的优势全部发挥出来,有效利用,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进行自主学习的环境平台,提高其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微课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随意地选择教学视频,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在进行微课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年龄以及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学生的生长特点与实际能力,运用由简到难的模式,将知识和任务碎片化,让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通过微课视频自主地进行查漏补缺。例如在“文档编辑”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字体、语句、段落等各个不同阶段的文字编辑教学视频,學生观看后可以自行结合视频中的知识点进行操作,按步骤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堂作业。对于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可以让其利用空余时间搜索视频资源自主探究学习。又例如,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制作学习计划时间表,在教学视频中重点对单元格合并、拆分进行讲解,让学生根据相关知识的讲解,自由地进行实践,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促进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及教育教学水平都在不断经历改革和更新,运用微课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已经成为非常常见的教学手段。运用微课形式可以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加以利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以提高其学习兴趣,对于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及操作能力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其他文献
从2020年初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疫情暴发,人们原有的生活节奏被打乱、重建,延迟开学、居家学习、常态化疫情防控……线上教学站在疫情的风口乘风发展,成为应对疫情特别是隔离状况下进行教学的主流方式。  在线上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两端隔空相对,将教室搬到了家里、搬到了虚拟的线上。这种跨越时空的教学,让习惯于实体课堂教学的教师、家长有两点担忧。  一是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被削弱。传
实践活动是小学科学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然而大部分教师在以往的科学教学中却常常忽视实践在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导致科学课程过于理论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科学学习水平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受到影响。为此,教师应重视科学实践环节的设计与规划,并首先对实践环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意义进行分析,以此作为实践环节融入科学课堂的方向,促成课堂中科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结合,为学生创造优越的课堂学习条件与环境,助
学科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挖掘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们科学教师亟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以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为研究对象,探讨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升探究欲望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必要。在《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中,我的引入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深度学习,即鼓励学生自主构建、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勇于质疑,在学习中收获智慧与乐趣。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学习的启蒙时期,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有限,需要教师给予耐心且正确的引导,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综合发展。  一、创设学习情境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基本都是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
期刊
在我国小学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不断更迭的背景下,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广受人们关注。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打造高效的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摸索,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以全面提高,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上更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对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实现高效课堂构建,进行了探索与分析。  目前,我国科学素养教育备受人们关注,科学
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很多教师都会思考的一个问题,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他们对于有效教学的追求更甚以往。为了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多人都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研究和认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笔者也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并得出了几点结论,现简要归纳如下,以期共享。  一、精心设置问题,提升课堂提问质量  数学学习就应该多提问、多探究。就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
科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科技强国背景下,我国对科学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希望通过提升科学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科学素养水平,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本文聚焦小学科学教学,分析探究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构建高品质小学科学课堂、提升科学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一、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探究资源投入少,影响探究体验  小学科学新课标明确
小学科学学科的知识教育是围绕现实生活进行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小学科学知识的学习,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至关重要。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角度来看,要想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关键作用,就必须做好生活化内容与科学知识的有效连接,保证科学知识能够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出现,从而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铺垫。  一、生活化教学的课前导入策略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做好课前导入环节的生活化设计,能够
在信息化时代,更多新型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工作有了灵活融合,为教学手段的升级、优质课堂的构建打下了基础。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发展下,智慧课堂进入了更多教师的视野,它一改以往的授课模式,更大程度地依靠信息技术和设备完成教学,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完成学情分析,给教师提供更专业真实的教学参考。信息技术是一类实用性较强的教学科目,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帮助学生适应信息化时代,掌握基础的信息化操作,为其学习及后续发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课程,特别是对于一二年级学生而言,其尚未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思维也没有发展成熟,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起来难免会有难度。为此,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为例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优化教学效率提供参考。  我们平常在课堂上接触到的数学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提炼总结出来的,并且最终还会回归生活,用其解决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在小学阶段,老师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需要逐渐引导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