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对于全新教学理念的应用与开发看得非常重要,且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做引导和培养。在这一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从以往的传统教学思维逐渐转变为了今天的全新教学思路,并应用这一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服务和教学保障。在此,研究工作的开展将针对小学常用计量单位的教学内容做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并且会融合学生的感知能力、估测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建设和发展,对计量单位教学工作的开展做深入的问题探索和教学方法设计。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计量单位;实践应用
结合当前小学数学计量单位教学工作的开展现状来分析,虽然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以及教育现代化教学理念下呈现出一种向好向上的发展态势,但是其中依然有部分问题亟待商榷与解决。较为突出的问题有:第一是教师如何在开展小学数学计量单位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感知能力的培养,并借此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第二是教师如何在开展小学数学计量单位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估测能力的建设和发展,借此带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热情;第三是教师如何在开展小学数学计量单位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推理能力的训练和发展,借此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延续与构建。
一、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通过对学生进行感知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素养与学习兴趣,且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认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建设。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道应用题,借此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促进学生对计量单位的学习水平,并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其进行有效的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实案例对学生进行计量单位相关内容的教学与引导,并借此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如,教师可以设计案例为:“同学们,加入今天我们要去商场买东西,这时候,小明看到了一支铅笔,它的长度为20厘米,还看见一把尺子,它的长度为30厘米,那么我们可以说一说,小明同学买的两样东西的计量单位是什么呢?”此时,学生通过对计量单位基础知识的了解与分析会说到:“小明购买的东西,计量单位可以用厘米来计算。”
二、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小学生对计量单位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且能夠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合理的应用到现实环境中,将之融合为个人的思想,实现对相关知识的高效应用与掌握。在这一背景下,教师需要重点基于计量单位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估测能力进行培养与引导。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水平和学习素养。
例如:教师在现实教学环境中,需要培养学生对计量单位的估测能力,并将之应用到现实生活环境中提升学生的计量单位学习能力。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大家知道我们每走一步大概是多少厘米吗?”此时学生表示:“我们一般情况下每走一步的距离是50厘米,两步的距离大概是1米。”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教室的长度和宽度进行测量。这时候,学生开始通过走路的方法对教室的长和宽进行计算。通过了解得出,教室的长度一共走了20步,宽度一共走了14步,这就说明该教师的长度是10米,宽度是7米。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学生对计量单位的估测能力应用质量会得到相应的提升,且能够将之融入到后续的生活中展开深入的应用措施探索和挖掘。
三、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推理能力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突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建设。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要结合不同的计量单位对学生提供相应的分析与讲解。这样,学生对计量单位的应用方法与应用模式便可以做出一个深入的了解。
例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我们一般情况下,能够用身体丈量的长度,都可以用厘米和米来计算,如果无法用身体丈量的,且过长的长度,可以用千米来计算。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那么,我们可以说一说,课桌的长度用什么计量单位呢?操场的跑道可以用什么计量单位呢?两座城市之间的公路可以用什么计量单位呢?”此时,学生会回答:“课桌的长度可以用厘米来计算,操场的跑道可以用米来计算,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千米来计算。”基于此,学生的感知能力便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和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同时需要在现实教学环境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空间和学习环境,进而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将得到有效的提升,且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在计量单位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通过各类教学方法的应用,对学生数学学习思维进行训练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数学知识学习规律,并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能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冬菊.学生量感培养的教学策略——以小学“计量单位”教学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18,31(04):76-78.
[2]俞正强.“种子课”:给知识以生长的力量——从小学数学“计量单位”的教学谈起[J].人民教育,2011,11(02):34-37.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计量单位;实践应用
结合当前小学数学计量单位教学工作的开展现状来分析,虽然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以及教育现代化教学理念下呈现出一种向好向上的发展态势,但是其中依然有部分问题亟待商榷与解决。较为突出的问题有:第一是教师如何在开展小学数学计量单位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感知能力的培养,并借此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第二是教师如何在开展小学数学计量单位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估测能力的建设和发展,借此带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热情;第三是教师如何在开展小学数学计量单位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推理能力的训练和发展,借此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延续与构建。
一、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通过对学生进行感知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素养与学习兴趣,且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认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建设。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道应用题,借此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促进学生对计量单位的学习水平,并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其进行有效的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实案例对学生进行计量单位相关内容的教学与引导,并借此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如,教师可以设计案例为:“同学们,加入今天我们要去商场买东西,这时候,小明看到了一支铅笔,它的长度为20厘米,还看见一把尺子,它的长度为30厘米,那么我们可以说一说,小明同学买的两样东西的计量单位是什么呢?”此时,学生通过对计量单位基础知识的了解与分析会说到:“小明购买的东西,计量单位可以用厘米来计算。”
二、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小学生对计量单位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且能夠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合理的应用到现实环境中,将之融合为个人的思想,实现对相关知识的高效应用与掌握。在这一背景下,教师需要重点基于计量单位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估测能力进行培养与引导。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水平和学习素养。
例如:教师在现实教学环境中,需要培养学生对计量单位的估测能力,并将之应用到现实生活环境中提升学生的计量单位学习能力。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大家知道我们每走一步大概是多少厘米吗?”此时学生表示:“我们一般情况下每走一步的距离是50厘米,两步的距离大概是1米。”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教室的长度和宽度进行测量。这时候,学生开始通过走路的方法对教室的长和宽进行计算。通过了解得出,教室的长度一共走了20步,宽度一共走了14步,这就说明该教师的长度是10米,宽度是7米。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学生对计量单位的估测能力应用质量会得到相应的提升,且能够将之融入到后续的生活中展开深入的应用措施探索和挖掘。
三、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推理能力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突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建设。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要结合不同的计量单位对学生提供相应的分析与讲解。这样,学生对计量单位的应用方法与应用模式便可以做出一个深入的了解。
例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我们一般情况下,能够用身体丈量的长度,都可以用厘米和米来计算,如果无法用身体丈量的,且过长的长度,可以用千米来计算。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那么,我们可以说一说,课桌的长度用什么计量单位呢?操场的跑道可以用什么计量单位呢?两座城市之间的公路可以用什么计量单位呢?”此时,学生会回答:“课桌的长度可以用厘米来计算,操场的跑道可以用米来计算,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千米来计算。”基于此,学生的感知能力便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和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同时需要在现实教学环境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空间和学习环境,进而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将得到有效的提升,且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在计量单位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通过各类教学方法的应用,对学生数学学习思维进行训练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数学知识学习规律,并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能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冬菊.学生量感培养的教学策略——以小学“计量单位”教学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18,31(04):76-78.
[2]俞正强.“种子课”:给知识以生长的力量——从小学数学“计量单位”的教学谈起[J].人民教育,2011,11(0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