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给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发现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不少教师虽然经过新课程的培训,但仍没有获得全新的认识,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行为、教学方式。他们不知如何定位自己,不知怎样运用现代理论去进行教学。教学需要反思,正如一位哲人所言:没有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下面是我在教研活动中的一些心得。
一、在反思中升华自己的教育思想
大家都知道,当前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目标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它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相应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也应得到改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重“传授”向重“引导”转变;由“整齐划一”向根据“尊重个性差异”转变;从重“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从“单向”信息传递向立体“多向”传递转变。在课堂中设计学生能展现自己的活动,尽量让学生表现自己,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贯彻“八自主”教学思想。1.只要学生能感知的,就让学生去自主感知。2.只要学生能观察的,就让学生去自主观察。3.只要学生能想象的,就让学生去自主想象。4.只要学生能操作的,就让学生去操作。5.只要学生能通过探究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6.只要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去自主解决。7.只要学生能表达的,就让学生自主去表达。8.只要学生能评价鉴赏的,就让学生去自主评价鉴赏。
每位教师都应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转变陈旧、落后的观念,探索出一条适合于课程、适合于自己的践行之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教育思想,循序渐进地更新教育观念,逐步成长为新时代的专业化教师。
二、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当善于总结和反思,应当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让新课标的理念来充实自己、武装自己,从而提高理论素养。教师如果对课标理念理解不深,分析不透彻,抓不住要害,抓不住本质,那么教学肯定会更加迷惘而没有实效,误导学生。
其实在日常工作中,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虽然在教学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或困惑,但只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来发现自己的不足,就能找到问题的症结。例如,“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触动学生的心灵,这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和探讨。
三、在反思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虽然轰轰烈烈,但问题多多,只有在进一步探索中,课改才能够逐步走向成功。因此,我们要在反思的基础上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以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
1.以教材为纲,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并不是要教师必须按它的安排,按部就班地教学。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推敲,挖掘教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教材的组织形式、呈现方式进行灵活的调整,构建弹性的教学设计。如在上“位置与顺序”这一单元时,我就没有用教材设计的例题,而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指出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然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利用身边物体的位置关系合作交流,互帮互学。当每个学生都能准确地认位置后,再让学生转向教科书上的学习内容。这样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学习效果很好。
2.以课堂为重心,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实际课堂中,不能生拉硬扯、追逐形式,而要讲究实际效果。例如,某教师执教第一册“物体分类”,当教师导入新课后,立即请学生六人一小组讨论“可以分成几类,并说说每一类有什么特点”。(学生带来了许多实物,如球、化妆品盒、药盒等)此时就会发现有个别优秀学生还能说几句,其他学生有的当听众,有的在玩盒子,有的去捡掉在地上的球……到全班交流时,只有个别学生回答说:“圆柱(实物)是长长的、圆圆的。”教师看着学生举起来的药盒,也只好“嗯”了一声。最后教师在评课时说:“我已经按照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充分地玩,充分地说,也进行了合作讨论,可学生就是不配合,课堂里乱糟糟的。怎么办?”每次听到教师抱怨学生的不听话,我就感到难过,这能怪学生吗?教学要讲求课堂实效,在课堂上要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示个性的生命原生态。
总之,新课改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又少不了困惑和挑战。只要我们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自己,可以预见,数学教学会更精彩,我们的生命也会更生动。在悄然无声中,我们能静静聆听到自己的拔节之声,这是何等幸福的事呀!
(责编侯艳星)
一、在反思中升华自己的教育思想
大家都知道,当前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目标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它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相应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也应得到改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重“传授”向重“引导”转变;由“整齐划一”向根据“尊重个性差异”转变;从重“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从“单向”信息传递向立体“多向”传递转变。在课堂中设计学生能展现自己的活动,尽量让学生表现自己,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贯彻“八自主”教学思想。1.只要学生能感知的,就让学生去自主感知。2.只要学生能观察的,就让学生去自主观察。3.只要学生能想象的,就让学生去自主想象。4.只要学生能操作的,就让学生去操作。5.只要学生能通过探究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6.只要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去自主解决。7.只要学生能表达的,就让学生自主去表达。8.只要学生能评价鉴赏的,就让学生去自主评价鉴赏。
每位教师都应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转变陈旧、落后的观念,探索出一条适合于课程、适合于自己的践行之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教育思想,循序渐进地更新教育观念,逐步成长为新时代的专业化教师。
二、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当善于总结和反思,应当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让新课标的理念来充实自己、武装自己,从而提高理论素养。教师如果对课标理念理解不深,分析不透彻,抓不住要害,抓不住本质,那么教学肯定会更加迷惘而没有实效,误导学生。
其实在日常工作中,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虽然在教学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或困惑,但只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来发现自己的不足,就能找到问题的症结。例如,“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触动学生的心灵,这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和探讨。
三、在反思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虽然轰轰烈烈,但问题多多,只有在进一步探索中,课改才能够逐步走向成功。因此,我们要在反思的基础上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以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
1.以教材为纲,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并不是要教师必须按它的安排,按部就班地教学。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推敲,挖掘教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教材的组织形式、呈现方式进行灵活的调整,构建弹性的教学设计。如在上“位置与顺序”这一单元时,我就没有用教材设计的例题,而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指出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然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利用身边物体的位置关系合作交流,互帮互学。当每个学生都能准确地认位置后,再让学生转向教科书上的学习内容。这样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学习效果很好。
2.以课堂为重心,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实际课堂中,不能生拉硬扯、追逐形式,而要讲究实际效果。例如,某教师执教第一册“物体分类”,当教师导入新课后,立即请学生六人一小组讨论“可以分成几类,并说说每一类有什么特点”。(学生带来了许多实物,如球、化妆品盒、药盒等)此时就会发现有个别优秀学生还能说几句,其他学生有的当听众,有的在玩盒子,有的去捡掉在地上的球……到全班交流时,只有个别学生回答说:“圆柱(实物)是长长的、圆圆的。”教师看着学生举起来的药盒,也只好“嗯”了一声。最后教师在评课时说:“我已经按照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充分地玩,充分地说,也进行了合作讨论,可学生就是不配合,课堂里乱糟糟的。怎么办?”每次听到教师抱怨学生的不听话,我就感到难过,这能怪学生吗?教学要讲求课堂实效,在课堂上要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示个性的生命原生态。
总之,新课改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又少不了困惑和挑战。只要我们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自己,可以预见,数学教学会更精彩,我们的生命也会更生动。在悄然无声中,我们能静静聆听到自己的拔节之声,这是何等幸福的事呀!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