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深度学习的语文课堂提问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qi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问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深度学习。文章首先对提问的各个环节进行细分,然后通过对每一个环节的观察研究,归纳出语文课堂提问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最后,结合语文教学的一般特点提出了教师提问行为的改善方法。
  关键词:提问;启发;改善
  问题是最好的老师,学会提问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一步。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学生语言组织与概括能力的发展。在中学阶段,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能够独立地做出判断,是新时代语文学科素养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视课堂提问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努力改善提问质量,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去思考。
  一、 提问环节构成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重要环节。无论是新手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容易犯“重知识讲授,轻问题设计”的错误,这使得语文教学往往只停留于知识传授,而缺少对学生深度学习的促进作用。
  从教学论的角度讲,完整的课堂提问应该包括教师发问、等待回答、找寻回答对象以及教师反馈评价四个环节。首先,发问是提问的首要环节,恰当的时机提出恰当的问题是保证有效提问的关键一步。此外,发问环节中,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的发问语气、问题质量等对学生的思考质量也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完善发问技巧,使小问题能撬动学生的大智慧。其次,等候回答是教师发问与学生回答之间的一段停顿时间。停顿时间有时候虽然短暂但却不可省略。合理地安排停顿不仅保证了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而且短暂的停顿对于调整讲课节奏也有不可小觑的缓冲作用。教师在等待回答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变化,比如学生皱眉说明思维遇到障碍,这时可能需要给予更多的等待时间;如果学生跃跃欲试,表情放松自然,这或许代表学生已经有了答案,无须再等。再次,在找寻问题的回答对象时,教师可以随机抽查,也可以有规律地提问。由于问题的设计不是专门针对个别同学,因此,在选择问题的回答者时,一方面要尽可能地面向全部同学,让更多的同学有表达看法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回答对象:简单问题可以选择成绩稍差的同学回答,鼓励学困生也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如果是较难的问题则可以选择学优生作答,以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最后,在问题回答结束后,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予以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对回答的转述,也可以是肯定或部分的否定,甚至还可以将问题引向纵深,继续追问。当然,不管是什么样的反馈机制,教师尽量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在肯定某学生的表现时,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语言,抓住表现中的关键细节进行鼓励,评价要恰到好处,不要夸大其词。
  二、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现状
  (一)问题本身缺乏合理性
  课堂活动中教师能否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决定学生能否进行深度思考的关键一步。高质量的问题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要保证问题难易程度适中,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大多数的同学有机会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不能够只针对个别同学进行问题的设计;第二,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不要提过于肤浅,毫无营养的问题,要保证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好地进行有深度的思考;第三,要适当地选择一些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对与错,是或者不是这样的表层阶段;第四,问题的提出应该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充分地考虑通过这个问题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要剔除没有任何意义的问题。
  (二)学生思考时间相对仓促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通常会有一部分空档时间给学生思考,这段时间的长短对学生的问题解决有重要影响。结合大量的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很多课堂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于局促,学生难以完成一个完整的有深度的思考过程,往往在思考的中途会被叫停或打断。这种情况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由于教师缺乏有效地课堂观察,且因为学生思维能力的个体差异,导致思维敏捷的同学能很快地得出问题的答案,反应迟钝的同学则需要更久的时间才可以找寻到答案。当答案已然“剧透”,多余的等待也就没有了必要,教学活动又只好继续推进;第二,教师对学情了解不够,没有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講课中高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导致未能留有充分的等待时间;第三,还存在有些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而增加了课时容量,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只能牺牲学生的思考时间。
  (三)教师反馈评价用语死板生硬
  学生问题回答完毕后,教师应及时地给予有针对性的反馈。有调查表明,大多教师的评价用语死板僵硬,评价语千篇一律,既缺少变化又没有针对性,无论学生回答的好坏都是一句“很好,请坐”或者“你再想想”等。这样的评价不仅不能够很好地告诉学生问题回答中存在的优点或不足,而且,也容易让人感觉这个教师上课敷衍与乏味并存。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评价用语,不断地反思什么样的学生应该给予什么样的评价。此外,评价要恰到好处,既不要过于浮夸,也要有足够的真诚。例如,教师在评价中可以以复述的方式帮助学生整理思路,然后点出回答中的优势与不足。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清晰明了地知道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且还会觉得老师对自己的回答很关注,他真的是有在认真听我的回答,这对学生无形中也是一种默默的鼓励。
  (四)教师对提问各环节缺少必要的课下反思
  即使再优秀的教师,在授课时也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提问和回答构成了课堂问答的一个完整闭环,教师可以决定我要问什么样的问题,但是却无法掌控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回答,这就导致课堂问题环节比想象的更加复杂。尤其当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教师的课堂预设时,这短暂的几秒往往极大地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坦白地讲,有些时候学生真的会提出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解决这种问题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当然,无论是否最终成功地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突发性问题,课下的反思都不可以省略。教师通过对问答对话的回忆和反思,不仅有利于积累大量的教学案例,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在反思中也往往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 课堂提问的改善策略
  (一)营造相对宽松平等的提问氛围
  有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动力场”的影响,即发出什么样的动作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这就是说,在语文学习中课堂氛围对学生的问题回答有直接影响。良好的提问环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而且相对宽松的环境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首先,相对宽松的环境是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消除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压力和紧张,这保证了学生在相对放松的心态下进行思考;另一方面,宽松的环境是指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问题回答时要保持相对宽容的态度,要允许错误的尝试。其次,要营造相对平等的提问环境。师生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保证老师和同学之间、同学和同学之间拥有相对平等的地位。前者是指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放低姿态,不可以居高临下地压制学生。若以过来人的身份自居,居高临下地点评学生会造成师生互动关系的破裂,这与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是相违背的;后者是指教师在选择提问对象的时候要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不可以过分优待学优生,忽视其他同学。教师要借用恰当的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给予他们平等表达自我的权利。
  (二)灵活使用提问技巧
  在技巧使用上,“问什么”和“怎么问”都很重要,樸素的技巧有时反而会收到奇特的效果。要提出好的问题往往需要时间的打磨,很多时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其中,问题是否清晰明了、无歧义是有效提问的前提。在技巧使用中教师可以灵活地进行处理,例如,可以借助“以问引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即教师提出的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连串的问题,通过学生对接连几个问题的逐一回答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例如,在讲《丑小鸭》一节时有这样的一段话:他(丑小鸭)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教师在处理这部分文字时,如果直接问“什么样的心才是好的心”可能会超出学生的理解,这时候,教师可以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前后关联的几个小问题:(1)丑小鸭为什么会感到难为情?(2)丑小鸭为什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3)文中所指“好的心”特指什么样的心?然后通过小问题的回答最终找到问题的终极答案。
  (三)采用多样化,更具针对性的评价性语言
  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回答要有及时准确的评价。在评价语言的选择上,千万不可千篇一律地说“真棒”“不错”“很好”等,要讲清楚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不够好需要改进。如教师可以说“刚才的回答言简意赅,用词准确,一字也不多,一字也不少地概括出丑小鸭的前后心态的转变,值得表扬”。这样的表达不仅丰富了原有的表达语言,让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满怀期待,而且,有针对性的评价还能指导学生改进语文学习中的问题,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对于错误的回答教师要耐心指导,提出回答中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纠正错误认知,调整学习状态。同时,当学生回答错误后,教师还可以借用追问、转问等方式提出质疑,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纠正中来。这样,教师不仅成功地促进了问题的解决,而且无形之间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原因,深刻了对问题的理解。
  语文课堂提问是一件复杂而有趣的事情,复杂的事情需要耐心,只要教师有耐心、能坚持,就一定能够改善自己的提问技巧,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同时,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完善提问技巧,提高自我修养,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才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松舟,卢正芝.提问: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08.
  [2]张丽.试论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J].上海教育科研,2003(12):26-29.
  [3]杨小洋,申继亮,崔艳丽.学生提问与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6(4):806-810.
  作者简介:
  吕虎山,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四房吴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改之后,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目标定位发生了变化,将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向了素质教育。同时,借助“互联网 ”改革的诸项举措,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也实现了一些创新发展。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加了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应用频率;另一方面,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构成,划分出了针对每个教学专题或教学单元的教学方法。文章以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探究作为研究题目,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概述
摘 要:口语交际作为小学阶段较为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实际口语交际水平,为他们日后的交际与生活有效助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培养策略  语言是一门艺术,在小学阶段它能够帮助学生把握事物存在
摘 要:随着教育的改革,中国语文教材也按照教育的需求发生了改变。新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新课标为准,在参考借鉴多种教育理念和方式后,保留了原版教材的优势,对原版教材的不足进行了改善,使得新版统编语文教材更符合时代的价值,更能凸显出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可以帮助教师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统编语文教材在课文内容的选取上兼顾了经典性和时代性,可以同时满足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摘 要:估算是学習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其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会带来很大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估算能力进行培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数感,促进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的提高。对此,文章以提高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通过系统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剖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教学现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优化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一、 前言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也成了一大重点内容。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也可以扩大其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更高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具有很大意义。文章通过表现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分析现阶段古诗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教学案例,提出了一些符合课改背景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策略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在各个朝代
初中语文课也是一门实践学科,中学阶段也是对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教学的重点也要及时转变,从单一的掌握知识转变成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从而带动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词汇。对于中学生来说,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讲,不同的学科,有相应的学科素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掌握一定的方法,注重学生思维的激发。在初中语文教学环节,教师要立足核心素养,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进,引入各种先进的教育主流思想,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初中语文课堂,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成长基础。文章对此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新课标的进一步推进,初中语文教师也在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拓宽教学渠道,改革教学目标等,也在积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
摘 要: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网络无缝化覆盖的今天,打造精彩的数学课堂,对微课这一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学科教学产物的运用日益频繁。文章紧密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运用微课让初中数学课堂更精彩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精彩课堂  一、 引言  初中数学作为培养学生探索、思维、自主参与学习、观察等能力的重要学科,利用微课打造初中数学精彩课堂,首先就需要确保微课的制作质量。应切实加强教学
摘 要:有效的数学活动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还能让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形成正确的概念、理解抽象的算理、解决疑难的问题以及梳理知识,学生才能在数学活动中获取知识,并能不断积累丰富的、有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为终身学习服务。  关键词:数学活动;积累活动经验;正确概念  “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