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老师们往往只重视内容的感悟,而忽视了对词语的教学;或者只重视对字词的认读、书写,而忽视了对词语的理解;即便涉及了词语,也游离了文本,只是单独而简单地进行词语解释,似乎也就仅限于此;更多的时候,词语教学成为课堂中可有可无的“语文教学点缀”。纵观语文教学本身,你就不难发现,这种课堂教学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规范的。
一、在运用中感受词语教学的温度
文字平铺在纸上,既无色彩又无动感,可是经过老师的一读一点,文字便从纸上鲜活起来,学生便看到了生活的本来样子。如一位老师在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饱经风霜”一词的教学是这样设计的。
师:请大家把眼睛闭上,回忆在生活中看到过的“饱经风霜”的脸,回忆起了的话,请举手。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车夫的这张脸?
生:额头布满皱纹。
生:眼眶深深地陷了进去。
生:头发枯黄枯黄的。
师:从这张脸上你还能不能看出点别的来?
生:这位车夫家里很穷,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生:车夫的身体不好,体弱多病,拉车的活对他来说是很累很累的。
师:是啊!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位车夫,光着脚在寒冷的大街上拉车,玻璃深深地扎进了他的脚底,地上流了一大摊血。他想站起来,可是,脚底的剧痛,使得他只能蹲在地上呻吟。假如你看到了,你会怎么做?
(生纷纷发言)
师: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来看看鲁迅是怎么做的……
该教师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唤起了学生对车夫的怜悯和同情,与文本的情感强烈共鸣,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去品位了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二、在情境中把握词语教学的深度
在给学生讲解“流利”一词时,有这么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
师:看看“流利”这个词语在哪句话里?找出来读读,看看说的是什么?生(读)“那位同学读得很流利,很有感情,周总理不住地点头。”
师: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吗?谁能背一背?生(背):“锄禾日……”
师:他背得怎么样?谁能说一说?要求用上‘流利’这个词语。生:**同学背得很不流利。”
师:以前学的,今天一时紧张没背好。我想,现在他已经想起来了。再背一遍,怎么样?(该生又背,这次背得很好。)
师:这次背得怎么样?谁再来说一说?生:**同学这次背得很流利,很有感情。
师:你知道流利是什么意思吗?生:流利就是背得不结巴。生:流利就是读书读得很熟练。
师:请小朋友看我在干什么,然后用“流利”说一句话。(老师拿出钢笔在纸上作写字状,笔不出水,甩不出水,甩了甩再写。)谁来说一说?生:于老师在纸上写字,钢笔有时不出水,写字很不流利。
师:我换一支笔,看看怎么样?(老师用另一支笔流利地写出了“高山流水”四个草书。)生:于老师这支笔写字很流利。生:于老师用一支紫色的钢笔,很流利地写出了“高山流水”四个字。
“流利”一词,意思抽象,学生理解或造句都较为困难。这位老师精心设计情境,沟通词语与生活情境的联系,词语的意思便化为具体的形象,进而运用词语描述情境,既生动地理解了词义,又给造句赋予了情趣。
三、在联想中拓展词语教学的广度
“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正如一部部文学作品或影视剧都是由情节和细节组成、通过情节和细节来感染人一样,课堂教学的精彩也主要表现在情节的安排、组织和细节的处理上。在词语教学当中,教师颇具匠心的安排的确能让课堂更加精彩。比如一位老师在《搭石》一课中,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人影绰绰”一词的。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不错,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生:是“宽”的意思。
师:是吗?你知道“绰绰有余”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生:就是很宽。
师(微笑地):老师告诉你,“绰绰有余”不是“很宽”,而是“很宽裕,用不完”的意思,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觉得是“宽裕、富裕”。
师:理解了吗?(生点头)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师:你还想来描绘一下?说吧。
生2: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打开手势)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生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
师(指举手的生3):你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生3(声情并茂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身临其境吧?(生点头)
师:还有想读的?全班一齐读。(全班读)
师:水波在轻轻地荡漾呀,再读。
(全班再读)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该老师把通过查字典理性理解词义这一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想像入境感性领悟词语意蕴完美地结合起来,学生不仅掌握了词语的字面意思,而且进入了词语所描绘的如诗如画的意境,深切感受到了词语所蕴含的情韵、色彩和美感,真正达到了感性与理性和谐统一的境界。
教师不着痕迹的词语教学设计,让学生的模糊意识顿时清晰,让枯燥的教学彰显精彩!同时,词语教学与其它教学环节的水乳交融,会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有效!
一、在运用中感受词语教学的温度
文字平铺在纸上,既无色彩又无动感,可是经过老师的一读一点,文字便从纸上鲜活起来,学生便看到了生活的本来样子。如一位老师在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饱经风霜”一词的教学是这样设计的。
师:请大家把眼睛闭上,回忆在生活中看到过的“饱经风霜”的脸,回忆起了的话,请举手。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车夫的这张脸?
生:额头布满皱纹。
生:眼眶深深地陷了进去。
生:头发枯黄枯黄的。
师:从这张脸上你还能不能看出点别的来?
生:这位车夫家里很穷,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生:车夫的身体不好,体弱多病,拉车的活对他来说是很累很累的。
师:是啊!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位车夫,光着脚在寒冷的大街上拉车,玻璃深深地扎进了他的脚底,地上流了一大摊血。他想站起来,可是,脚底的剧痛,使得他只能蹲在地上呻吟。假如你看到了,你会怎么做?
(生纷纷发言)
师: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来看看鲁迅是怎么做的……
该教师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唤起了学生对车夫的怜悯和同情,与文本的情感强烈共鸣,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去品位了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二、在情境中把握词语教学的深度
在给学生讲解“流利”一词时,有这么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
师:看看“流利”这个词语在哪句话里?找出来读读,看看说的是什么?生(读)“那位同学读得很流利,很有感情,周总理不住地点头。”
师: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吗?谁能背一背?生(背):“锄禾日……”
师:他背得怎么样?谁能说一说?要求用上‘流利’这个词语。生:**同学背得很不流利。”
师:以前学的,今天一时紧张没背好。我想,现在他已经想起来了。再背一遍,怎么样?(该生又背,这次背得很好。)
师:这次背得怎么样?谁再来说一说?生:**同学这次背得很流利,很有感情。
师:你知道流利是什么意思吗?生:流利就是背得不结巴。生:流利就是读书读得很熟练。
师:请小朋友看我在干什么,然后用“流利”说一句话。(老师拿出钢笔在纸上作写字状,笔不出水,甩不出水,甩了甩再写。)谁来说一说?生:于老师在纸上写字,钢笔有时不出水,写字很不流利。
师:我换一支笔,看看怎么样?(老师用另一支笔流利地写出了“高山流水”四个草书。)生:于老师这支笔写字很流利。生:于老师用一支紫色的钢笔,很流利地写出了“高山流水”四个字。
“流利”一词,意思抽象,学生理解或造句都较为困难。这位老师精心设计情境,沟通词语与生活情境的联系,词语的意思便化为具体的形象,进而运用词语描述情境,既生动地理解了词义,又给造句赋予了情趣。
三、在联想中拓展词语教学的广度
“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正如一部部文学作品或影视剧都是由情节和细节组成、通过情节和细节来感染人一样,课堂教学的精彩也主要表现在情节的安排、组织和细节的处理上。在词语教学当中,教师颇具匠心的安排的确能让课堂更加精彩。比如一位老师在《搭石》一课中,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人影绰绰”一词的。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不错,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生:是“宽”的意思。
师:是吗?你知道“绰绰有余”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生:就是很宽。
师(微笑地):老师告诉你,“绰绰有余”不是“很宽”,而是“很宽裕,用不完”的意思,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觉得是“宽裕、富裕”。
师:理解了吗?(生点头)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师:你还想来描绘一下?说吧。
生2: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打开手势)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生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
师(指举手的生3):你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生3(声情并茂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身临其境吧?(生点头)
师:还有想读的?全班一齐读。(全班读)
师:水波在轻轻地荡漾呀,再读。
(全班再读)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该老师把通过查字典理性理解词义这一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想像入境感性领悟词语意蕴完美地结合起来,学生不仅掌握了词语的字面意思,而且进入了词语所描绘的如诗如画的意境,深切感受到了词语所蕴含的情韵、色彩和美感,真正达到了感性与理性和谐统一的境界。
教师不着痕迹的词语教学设计,让学生的模糊意识顿时清晰,让枯燥的教学彰显精彩!同时,词语教学与其它教学环节的水乳交融,会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