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引趣·启思·授法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c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越来越难教!”不少语文老师发出这样的慨叹,我也有同感,为什么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学语文?为什么学生上语文课时总不能兴致勃勃而甚至于会开小差?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是:没趣,听少几句也没什么关系。这一学期,我担任初二的语文课。学期初,学生中不想学语文的思想就更普遍、更突出了。能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我努力去作了一番教学尝试、实践。
  实践见真知,反馈的信息告诉我,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语文课有趣、有用。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从激情、引趣、启思、授法四方面去努力。
  一、激情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和“趣”是紧密联系着的。因而,我首先致力于“激情”,以引起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1.以“情”激情
  动人之情者莫过于情。我总是把“微笑”带进课堂,总是精神饱满地走进教室,使学生一看到老师就有一种愉悦感,使学生一看到老师就感到精神振奋。一句“同学们好”我力求说得亲切、热情;同学们的“老师好”自然会更加真挚、热诚。和谐的气氛,心灵的沟通,怎会不激起感情的浪花?我把这称为“感情开幕式”。每教一篇新课文,我总是精心设计一小段足以撩拨情思的导语,谓之“感情导入”。例如,在教《背影》时,我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背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父母、长辈们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背影’。想到它,你会否感动?”这时,下面议论开了。我让大家议论了一会以后,顺势说:“是的,亲人的背影我们太熟悉了!什么时候都不会忘记。”我深深体会,一曲引子,虽只寥寥数言,只要教师能情注其中,足可以掀动学生感情的澜波,使学生“未读课文先有情”,学生有了这样的“情”,对课文的学习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往。
  2.以“文”激情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诗歌,散文固为情之所铸,小说、戏剧中故事的叙述,环境的描写、人物的刻画也无处不有文情;就是议论性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的感情也在回荡。显然,如果能把学生带进这情的天地,学生不可能不动情。朗读,无疑是能达到这一目的极为重要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朗读:教师读,学生读;读片段,读整篇。作者情注文中,读者现情于声外,自然而然,读者和听者就会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染,从而产生共鸣,这种感情上的共鸣就会变成孜孜以求的欲望和力量。例如,我教《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我本来要求学生一段一段地分组轮流读。但是学生越读越激昂,谁也不愿中途遏止,大家都一直到读完全文才肯罢休。有了这样的“情”,对课文的学习当然会是兴致勃勃了。
  但那些感情不那么浓烈的文章,单让学生朗读,往往感情带动不起来,这就要辅以引导。我教《寻找时传祥》这课时,就有这种情况,于是,我引导学生探入体味时传祥是什么时代什么职业的人,与现在有什么差距,用“寻找”有什么意义。分析“时传祥”与“精神”的恰当配搭,使学生明白时传祥精神在现实中缺失,寻找时传祥精神是时代的呼唤。学生感受了作者的“情”,自己的感情也就调动起来了。这样的引导,能激发学生向往学好语文,希望深入探究课文的一种较为巩固的、持续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无疑是课堂教学中所最需要的和最可宝贵的。
  二、引趣
  要引起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实在得从多方面努力,而我深有体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极为重要。因而,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求新”“求活”“求变”。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共四篇议沦文,根据课文重点和教学的重点,以及它们在该单元的地位,四篇文章我分别采用了四种教法:《为人民服务》我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让学生分大层次小层次,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为一篇较为典型的科学研究演讲,我则先让学生读知识短文“中西学术文化的差异”,然后要求学生以此为指导分组讨论阅读;《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好文章,读它确实是“如饮醇酒,其味无穷”,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后进行评论;《你是你的船长》是课外阅读课文,我让学生通过编习题,解习题的方式阅读。在《为人民服务》教学中,让学生找出具体叙述了什么、描写了什么,哪些是议论等,然后(下转第29版)(上接第28版)分析“叙”如何为“议”服务。我要求学生的阅读方法是“细细品味”,摘录文中的语句作比较,从而体味作者观察的细致,描写的细腻,笔法的灵活,用词造句的考究。这样“因文定法”,灵活多样,学生也就学得饶有趣味。
  三、启思
  语文的教学着眼点,无疑应该放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多思,教师要努力启思。而课堂上如果能够始终紧扣文章的字、词、句、篇,丝丝入扣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既愉快又紧张,就会既有“不愿开小差”,又有“开不得半点小差”之感,就会出现一个兴趣勃勃、专心致志的局面。
  鲁迅的《祝福》我已执教多次,过去教的时候,多用传统模式,也曾用过“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八字教学法”去教。今学期执教时,我却对教材作了另一种处理,课前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然后用两节课时间进行启思阅读,我让学生讲述了祥林嫂的悲惨故事,把祥林嫂的悲惨遭遇简要地板书出来后,便这样设疑:“同学们,祥林嫂为什么会如此不幸?为什么会悲惨地死去?”我们了解了祥林嫂的悲惨故事以后,自然而然应该去探究这个问题了。著名作家丁玲说:“《祝福》是真正的悲剧,祥林嫂是非死不行吗”?然后,紧紧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层层设问,促使学生去阅读、去思考。第一节课的四十五分阅读,学生思考和回答了二十多个问题,从“鲁四老爷与祥林嫂”到“婆婆”“大伯”与“祥林嫂”再到“柳妈”、鲁镇人与“祥林嫂”以及祥林嫂的自身去探究了“祥林嫂之死”,步步追溯,揭示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揭示了祥林嫂这一典型形象的意义,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思想。而祥林嫂的性格特点、肖像描写也自然而然地融汇于其中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我”,分析环境描写、标题的深刻含义等,全文便学完了。我觉得这种教法和往常的教法比较起来,其突出的特点是:教师不仅“多问”更注意“善问”,问在关键处,自始至终紧紧地把学生的心抓住,自始至终紧扣文章的字、词、句、篇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吃透文章的精髓。我深深体会到,如果能够紧紧抓住文章的“领”,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巧妙的组织教材,那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有一种觅幽探胜的追求和兴趣,就会有一种拾级而上的感觉和喜悦,这无疑是最能引爆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引导学生一路“左顾右盼”,蝉前联后,学生的思路就会得以扩展而日益开阔。教师引导学生追本溯源步步深入,学生的思维就会日臻深刻和严密。
  四、授法
  教给学生读书写作的方法,固然是使“教”能达“不教”之必需。而从另一角度说,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授法”,使學生感到能从学习中掌握一些“套路”,那么,学生会更体会到“语文课有用”,就不会觉得“听多听少一个样了”。
  这一学期初二的语文课有个议论文单元,其教学要点都十分明确,主要是学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从学生的实际看,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不太重视“论证”。因而学完这单元后,我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所学的有关论证的知识,用图表法变现出来,使学生了解了“论证”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区别了“论证的结构方式”,着重讨论了对这些“形式”“方式”“方法”的恰当运用。在教记叙文时,我紧紧结合课文总结夹叙夹议的一般特点后,给学生讲了“主题的确立”“思路的构想”“表达方式的使用”等写作知识。这些,无疑都能给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供一些方法。教完小说后,我跟学生总结了“分析小说主题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心理描写种种”“标题的运用”等等。并让学生写了两篇文艺评论,一篇分析人物,一篇分析艺术特色。通过这样,让学生掌握了小说的阅读方法。
  显然,上面所说的只是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工作,从而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理性化这一角度而言。而事实上,教师在朗读、分析、启思等教学活动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授法。如果我们能在一切的教学活动中更有意识地注意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学生便容易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学生明显地感到自己能力的提高,感到能学到受用终生的知识,对语文课也就会自然而然感兴趣了。
其他文献
【摘要】自学作业的设计是实施“先学后导”的首要环节,自学作业设计的科学与否,对整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一份科学的“先学后导”的自学作业要做好四个方面:①认真研读教材,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②围绕教学目标,确定自学作业的类型;③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自学作业难易程度;④要适当安排自学作业的量。  【关键词】先学后导;自学作业;目标;类型;难易度  自学作业的设计是实施“先学后导”的首要环节,自学作
【摘要】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沐浴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缕缕春风,就文取材的“小练笔”已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发挥“小练笔”的作用,让孩子练得扎实有效,继而打开习作之门,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关键词】凭借课文;走进生活  新《语文课程标准》避开了“作文”二字,明确地指出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强调了只有彻底解放了学生,让他们
本报综合报道 10月8日下午,省教育研究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暨院集体学习研究会在该院八楼学术报告厅召开。院长、党委书记汤贞敏和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姚轶洁、职业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杜怡萍、高等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孙丽昕围绕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分别作专题发言。  汤贞敏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會讲话精神的体会》为题,从八个方
【摘要】随着21世纪的来临,人们已走进网络时代。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ICT),使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从整体上得到丰富和提升。本研究利用调查问卷,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平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通过了解某所小学的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学习策略的整体运用状况,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以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应帮助其有效地运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采取“1 课外阅读”的方法,即讲一篇精读课文,附加写作方法相仿的的若干篇泛讀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就能拓展阅读面,增大阅读量,改变学生读书少的状况,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字】“1 课外阅读”;小学生;习作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温儒敏教授也指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但现实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特别是到了中考化学复习阶段,学生实验更是无迹可寻。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如何将实验融入到中考化学复习中。  【关键词】中考化学复习;学生实验;学科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标志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拉开序幕。身处教
本报综合消息 9月28-29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劳汉生教授率领教育评估室主任张伟民、副主任许世红、副研究员刘景容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室助理研究员庞春敏赴四川省参加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政府、西南财经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发展论坛(2018),并与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有关人员交流探讨教育评估监测工作。  劳汉生教授在论坛上指出,教育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财经素养教育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实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议题。高中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更是衡量学生是否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之一。但当前很多学校为了追求片面的高考成绩,往往忽略了音乐课的建设,导致音乐课堂形同虚设。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构建高效的音乐课堂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音乐;高效课堂;构建  《基础教
【摘要】感恩教育是中学生成长的阳光、雨露和沃土。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觀,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因此,加强中学生的感恩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感恩教育;成长;责任感  感恩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优良品质,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和生活态度。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需要我们世世代代的传承和发扬。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从远古的“滴水之恩,当涌泉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问题学生是每个班主任必须面对而又不可轻视的特殊群体。所谓问题学生,就是在品德、认识、态度、行为等方面偏离常态存在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性格常常表现为任性、恃强、自私、自我为中心等特点。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影响和危害日益增长,小则影响班级的班风学风,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大则危害社会的和谐安定。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不仅关系着每个问题学生的成长,学习和进步,而且关系着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