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统计与概率”作为划定的四项重要内容之一,“可能性”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联系课本,联系生活,渗透联系和借助直观操作等方式,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喜闻乐见而感兴趣的综合内容资源。这样不仅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联系生活,凸显数学价值
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时,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并能够找到具体的数学模型,建立所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活性和价值性。
[案例1]根据六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内容可以设计题:某商场开展有奖购物活动,凡在本商场购物满300元即可摸取一张奖券。本次活动商场一共推出10000张奖券,其中一等奖10个,二等奖100个,三等奖200个。回答下表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摸球游戏活动并用涂小方格的方法记录每人摸出黄球的次数,初步感知可能性与统计的联系,在原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从你所涂的方块图中还能知道什么?有什么发现?”这样一问,引导学生从另一角度去观察思考,势必会直观地发现4条方块图个数差不多,也就是4个小朋友摸出的黄球的次数差不多,这正是为下面三年级即将要学习的简单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的内容提前予以巧妙合理的渗透和铺垫,既巩固现学的知识,又使知识得到有机的延伸。]
[案例3]四年级上册《游戏规则公平性》设计这样一题:丽丽与文文准备用下面的扑克牌做摸牌游戏。你能帮助他们设计出公平的游戏规则吗?最多有几种游戏方案?
[设计意图:基于课本P99第2题是根据题目本身要使:“任意摸一个,可能、不可能或一定是绿球”的话,我们每次在口袋里放球应该怎样放。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也是比较抽象的。基于这点考虑就设计成相对比较直观具体的看图和要求连线的题,这样就变抽象为直观,学生就可以看着口袋里的球种类(颜色)去思考分析“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球,既达到对所学知识考查的目的,又为学生思维提供直观平台。]
一、联系生活,凸显数学价值
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时,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并能够找到具体的数学模型,建立所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活性和价值性。
[案例1]根据六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内容可以设计题:某商场开展有奖购物活动,凡在本商场购物满300元即可摸取一张奖券。本次活动商场一共推出10000张奖券,其中一等奖10个,二等奖100个,三等奖200个。回答下表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摸球游戏活动并用涂小方格的方法记录每人摸出黄球的次数,初步感知可能性与统计的联系,在原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从你所涂的方块图中还能知道什么?有什么发现?”这样一问,引导学生从另一角度去观察思考,势必会直观地发现4条方块图个数差不多,也就是4个小朋友摸出的黄球的次数差不多,这正是为下面三年级即将要学习的简单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的内容提前予以巧妙合理的渗透和铺垫,既巩固现学的知识,又使知识得到有机的延伸。]
[案例3]四年级上册《游戏规则公平性》设计这样一题:丽丽与文文准备用下面的扑克牌做摸牌游戏。你能帮助他们设计出公平的游戏规则吗?最多有几种游戏方案?
[设计意图:基于课本P99第2题是根据题目本身要使:“任意摸一个,可能、不可能或一定是绿球”的话,我们每次在口袋里放球应该怎样放。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也是比较抽象的。基于这点考虑就设计成相对比较直观具体的看图和要求连线的题,这样就变抽象为直观,学生就可以看着口袋里的球种类(颜色)去思考分析“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球,既达到对所学知识考查的目的,又为学生思维提供直观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