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garetclou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国家国民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民族进步的源泉;广大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人才,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学校作为承担青少年教育的主体机构,大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理所应当是中学教育的重要使命,这其中,科技活动恰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最好载体。新课改实施以来,就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学的科技活动的开展创设了极其有利的氛围,科技活动的质和量有了显巨的提升。
  目前,不少中学教育工作者对在中学开展科技活动依然存在一些疑虑,总结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中学升学竞争压力大,学生课程负担重,在这种情况下该不该开展科技活动,会不会继续加大学生的负担.
  2、开展科技活动教育的目的时什么。
  3、在现有条件下,怎样才能有效的开展科技活动,应该开展哪些科技活动.未来
  4、怎样考核和评价科技活动教育的成果,怎样规范科技活动
  本文试图通过对学校实施科技创新教育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和思路做出分析和探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科技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中学的广大青少年中积极开展广泛的科技教育活动,是我国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无论大、中、小学都或多或少的开展着各种各样的科技活动,可以说,在中学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已经成为全国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然而,由于各个学校的自身条件和办学思路的不一样,各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目标也不尽不同——有的是为了多拿奖项提高学校的声誉;有地是追赶潮流,为某些领导的所谓业绩添砖添瓦;有的是应付上级检查;当然更多的是确实想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认真的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但是在巨大的升学的压力下,也只能集中培养在少数特殊学生,其他的基本上流于形式;能够真正贯彻国家科技教育思想,把科技教育活动提升到传统应试教育同等地位的学校,是少而又少。简言之,不同的学校对待科技教育活动有各自的态度,而不同的态度将决定学校科技教育的形式、方法、途径和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因此,明确科技教育的目标,正确认识科技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是促使学校认真执行国家科技教育方针的关键
  那么,学校的青少年科技活动,作为一种教育行为其目的又是什么呢?在由教育部联合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和共青团中央共同制定的《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和《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内容与目标》这两个文献中明确指出:我国科技教育的目的是逐步使青少年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培養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两个文献中提出的中学科技教育目标应该是中学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最权威的依据。除此以外的各种做法都是违背国家科技教育方针的,最终终将不利于科技活动正确、健康的开展。真实性是科学的基本属性,同时也是是科技创新教育的基础和本源,科技教育活动中得任何虚假的动机都是违背科学要求真实这个根本的属性,是对学生的错误引导,不可能长久的持续下去。学校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本质在于弘扬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又是科技创新的原动力,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科技活动的最高目的。客观的说,当前很多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往往是针对各种科技竞赛项目开展的,即所谓“项目引领”模式,有其针对性和合理性。但如果把科技教育活动的目的仅仅归结为拿取奖项,这种功利主义不仅有悖于科技教育活动的本质,也会扼杀学生对科技教育活动的喜爱和兴趣,误导学生对科学精神的认识,使学生沾染社会的不良风气,更不要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了。科学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追求真理,科学精神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这既是我们育人的目的,又是教育的当务之急。因此,科技教育活动的目标只能是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上述是国家对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宏观的目标,落实到一所初中应该有怎样的具体培养目标呢?
  我的观点是:现代教育理论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科技教育活动的培养目标就是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科技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探究与创新的经验,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弘扬科学精神。
  其核心目标为: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应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潜能为主要目标,为终身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制定核心目标时又以达成目标、提高目标和成就目标为辅助目标。达成目标是指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发生明显变化,取得科学基本体验的目标,这是最低限度目标;提高目标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科学体验和探究活动,使其在创新能力表现出显著的提高和深化,是在达成目标之上的一种较高要求的目标;成就目标是指学生在经过科学课程培训、科学实践培养之后形成的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发展等方面的能力,是最高层次的目标。
  奥苏贝尔认为,青少年生来就有好奇心,他们越是不断探索周围世界,了解周围世界,就越是从中得到满足,这种满足感又会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求知欲,即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开展科技活动遵循兴趣性原则,要求教师在科技活动的开展过程和探究项目的设置上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同时允许让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各项科技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允许学生自愿组织各项探究项目。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刘斌
其他文献
摘要: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互联网成了各方交互的媒介以及平台,影响之广,覆盖全行业。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到经济发展,从我们的民生到教育,它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技术和模式,给各行各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哪怕是对于高中美术这种依赖于实践教学的科目,互联网所起的作用之大,彻底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模式和资源。所以本文将在互联网时代这一背景下,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的相关技术来对高中美术教学进行改革,实现美术
期刊
摘要:历史与社会是以历史、人文地理等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一门综合文科课程。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需要注重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在培养时需要注重空间感知、历史意识、综合思维、社会参与和家国情怀等方面的培养。历史教师在培养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培养的效果,需要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进而在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同时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根据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确定出教学关键性问题,将存在的需要解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同学们理解、消化语文知识的重要方式。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同学们已经拥有特定的语文基础,所以实行读写结合的授课方式,可以有效地推进同学们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提升同学们的综合学习能力。正文主要探究在小学阶段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读写结合的授课方式的正确运用。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占据相当重
期刊
摘要:高校辅导员担负学生教育和管理重任,是学生生活中的主心骨,更是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领头羊。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传统方式的思政工作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教育工作需要。从近些年的历程来看,将思政教育放在网络上成了最优、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本文即从 “三维-两体”的教育体系视角下解读网络思政工作的创新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高校学生;网络思政工作;规划与思考  引言:  本文着重论述如何在新网络环境下依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点教学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基础教导学生。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加快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课堂的轻松感与和谐感,建立多元化的小学语文课堂,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1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兴趣有助于鼓励小学生提高自己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学习,其难度是一个高度的跨越,实现了从形象思维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的转化,从单因素简单逻辑到多因素复杂逻辑的转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这一点,可以采取恰当的措施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  前言:  在高中阶段物理课程的学习是很多学生比较头疼的一件事,这是因为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无论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学习
期刊
摘要: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拓展思维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新课程改革的主旨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快,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人们的素质和能力在不断提高。这是教育领域的突破。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与现实脱节,使得信息技术成为教学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信息技术能否促进教育的发展?成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期刊
关键词:高中物理;“云”模式;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这四大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所在。如何解决实验教学中面临的困难、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是物理教师们常常思考的问题。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云”模式,构建“云”平台,将实验教学的过程科学化、简单化,可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降低学
期刊
摘要:核心素养概念是新课标背景下提出的最新理念,涵盖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向。核心素养观念的确立是我国致力于终身教育的一次重要体现,这意味着我国将更多地注重培养全方位复合式人才。美术课作为一项能够带给学生审美体验和文化知识的艺术课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核心素养概念带入到美术教学课堂中,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升艺术鉴赏水平,提升审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期刊
摘 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加强美育是我国教育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战略高度来认识美育、重视美育,了解美育发展现状,认识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真正将美育落到实处,才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建立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美育机制,真正把美育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关键词:美育;美育机制;审美教育全面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