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显分类,建构体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hlxj1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角的分类”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的基础上再学习平角、周角,同时进一步明确锐角、钝角的度数范围,进一步丰富角的概念,由“由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发展到“角可以看作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最后形成各种角基于度数大小不同的关系:一是大小关系;二是倍数关系.从本节课的课题来看,是角的分类,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要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展开,分类就要有分类的标准,很明显,本节课的分类标准就是角的度数,因角的度数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类别的角.
  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很少有突显分类的标准,只是角按照度数的大小进行排列而已,并没有明确为什么这样排,且角的分类不仅可以按度数来分,还可以从特殊角(固定度数的角)和非特殊角(范围角:一定范围度数的角)来分,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一样.所以,在教学中要落实分类的思想,突显知识的内在体系,有了分类的前提,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角类别及其内部的关系.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2页,角的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角的内涵,理解平角、周角概念,知道角的类别及其关系.
  2.理解不同类别的角是按照度数不同分类得到的,感受分类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
  教学过程:
  一、演示沟通,理解概念
  (一)演示,复习直角、锐角、钝角
  1.教师通过活动角,从角的度数小向大逐渐展开,让学生说出相应的角的名称,先是锐角3个,然后到直角位置确定,然后到继續展开,钝角3个.
  2.出示直角,师:直角是多少度?怎样知道是这个度数?
  引导学生得出是90°,可以用量角器来量出.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角不断地展开来复习锐角、直角、钝角,价值有二:一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到直角是一个固定度数(90°)的特殊角,而锐角与钝角的度数是有一定范围的;二是让学生形成角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的表象,为后面概括提炼角的新内涵提供思维凭借.】
  (二)沟通,认识平角、周角
  1.平角的认识
  教师通过活动角在钝角的基础上再展开,直到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
  师:这是什么角?引导学生得出:平角.
  师:这平角是多少度呢?怎样才能知道它的度数?
  引导得出平角是180°,测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量角器测量;二是用直角来测量,两个直角就是一个平角.
  师:这平角看起来像是一条直线,它是一条直线吗?它与直线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得出:直线是一条直直的线,没有端点;而平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只过两条射线与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平角具有角的特点:一个顶点,两条边.
  2.周角的认识
  教师通过活动角在平角的基础上继续展开,直到两条射线重合在一起.
  师:现在出现什么情况?
  引导学生得出:两条射线重合在一起了.
  师:这是周角.说说周角是怎样形成的?
  引导学生得出:周角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图形.
  师:周角是多少度?可以怎样知道?
  引导学生得出:周角是360°,可以通过用量角器来量;也可以通过平角来测量,两个平角的度数就是一个周角,还可以通过直角来测量,4个直角的度数就是一个周角.
  【设计意图:本环节也是通过活动角的不断展开,认识平角与周角,在这个过程能更明显地让学生感受到角可以通过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得来,同时对平角与周角的测量,感受直角、平角、周角三者在度数上的关系,为后面建构起角的分类奠定基础.】
  (三)区别,丰富角的含义
  1.师:学到现在,同学们说说对于角,有什么新的认识?
  引导学生得出:角可以由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得到,还可以是角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得到.
  2.区别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师:比较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这些角,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得出直角、平角、周角是特殊的角,角的度数是固定的,锐角、钝角的度数是一个范围的,锐角度数为0°<锐角<90°,钝角度数为90°<钝角<180°.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聚集,通过对比,让学生通过平角、周角形成对角新的认识,进行系统化,并与原来的概念形成结构化,丰富学生对角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对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对比,让学生更加明确各类角的特点,为后面的分类提供基础.】
  二、突显分类,建构体系
  师:现在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角,如果让你来整理,你会怎样整理呢?根据什么标准这样整理?
  学生可能得出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按照角的度数大小来分类,由小到大进行排列: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分类的标准是角度数的大小.
  方法二:按照特殊角与非特殊角来分类:特殊角(度数固定的角)有直角、平角、周角,非特殊角(有度数范围的角)有钝角、锐角.
  【设计意图:分类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分类可以突显事物的属性,并形成结构化的知识,对于概念教学来说,分类是重要的策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角进行分类,实质上就是让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角类别特征再一次确认,同时也感受到分类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其他文献
【摘要】類比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且全面的数学知识网络,有助于他们突破思维上的难点.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类比思想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实践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类比思想;数学思维;实践  类比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思想.让学生们将两个或者多个属性相似或者相同的对象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推导出其他的相似或者相同的属性,是类比思想具体化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将已知经验迁移
【摘要】“图形与几何”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不仅如此,“空间观念”还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大核心概念之一,也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本文以“图形与几何”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探求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空间概念;图形与几何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开展微课教学的教师备课方式研究——以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学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加强情感体验,在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感受动脑筋的快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开展情感教育.正因为如此,本文将从“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情感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数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有效方式以及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是关键”四点展开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感教学
【摘要】 对于不少学生而言,数学一直是其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尤其是在初中生必须面对的中考当中,数学不仅占据着较大的分值比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能够决定初中生命运的学科.在实际教学当中拥有大量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内容,很多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无所适从,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需要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此,本文将以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以及优势作为切入点,以北师大版
【摘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高中数学学习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更要关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这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体现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新课标要求,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并应用理论指导实践,而且还要求教师要不断总结与反思
一、凸显信息化教学优势  依据导数的几何意义,运用几何画板作出导函数图像,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求导公式的生成过程.本章侧重于对导数本质的认识,通过大量的实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展示出其数学思想与方法,“局部以直代曲”的辩证思想逐步引申,建立起导数的数学模型,进而形成数学理论.  经过前面近5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以及导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等相关知识,初步领悟了由特殊到一般
【摘要】一直以来,数学学习都是高中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学生的我们也需要根据学科学习的特点和考试情况来研究数学学科.在学习与探究过程中,我的初步理解是,要在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熟练掌握公式定理,并能加强运算能力的提升,及时纠错,总结反思,寻求解题上的更大突破,从而助力我们的高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反思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的关键.下面,本文就新课
【摘要】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如何让教学有效就要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环节的应变、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参与的深浅及教学过后的反思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和思考.一节课应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发挥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这也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关键词】有效性;调控;方法得当;参与度;反思  教学是与教育相依相随的必需的活动,随着社会的进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背景下,为学生减轻负担,提升课堂效率已經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从课前备课、课堂氛围以及教学评价等几点重要教学手段入手,希望为我国数学事业的顺利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升效率;减负  高中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该阶段的学习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和理论性,致使很多学生具有较大的负担,学习起来觉得十
【案例描述】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师:有这样一支儿歌,你们听过吗?出示: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问:3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4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师:一直说下去你会说吗?(生接着说)  师:能说完吗?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首儿歌的全部内容吗?  小组讨论探究后交流.组1:青蛙嘴的个数与只数一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