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时政教育渗透进初中政治课程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rx1007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当前中学政治教学要求逐渐实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目标,立足于政治教学的特点,政治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必须有时政教育的渗透,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理念和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东西用到现实问题中,提高学生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新模式的应用势必会遇到一些难点和瓶颈,我们要在明确应用新模式的意义下,清楚地了解问题所在,这样才有利于政治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时政教育 初中政治 有效教学
  一、政治课堂上将时政教育渗透进小组合作学习中
  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分组形式,结合中学生和政治学科的特点,小组合作学习采取就近异质组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所谓就近异质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位将前后两排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一般4-6人,选择一名能力强、有威望、肯负责的学生做组长。这种合作小组的形式,无需将学生重新调整座次,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同时,分组要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突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征,注重优势互补,开展小组间的竞赛,从而更好地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结合初中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特点,教师要善于结合世界当前的政治热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时政意识。比如2009年涉及中美关系的“3T”热点——美国政府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轮胎实施特保案的贸易问题、美国国会通过对台军售方案的台湾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见达赖喇嘛的西藏问题,中国各主流媒体作了大量而细微的报道和分析。这些时政报道都应该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补充资料,也是时政意识教育的好材料。
  将时政教育渗透进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就是用“探究式教学”的理念来没计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的教学过程,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来改善时政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关注时政热点,提高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学习能力。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只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主动寻求获取知识的多种方法,积极探索学习成果的多样性。同时要求学生发挥集体协作的精神,共同完成对某个问题的探究,给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合作的机会。立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之前提出讨论题及讨论的具体要求,布置小组学生课前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然后在课堂上轮流然让小组成员就本周国际国内的热点时政发表小组一致看法,讨论后,教师进行小结,也可提出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研究。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能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调动群体的智慧和力量,达到认识上的深化和扩展。政治教学中,将时政教育渗透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又有利于扩展时政视野,将课堂学习与社会时政结合在一起,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思考
  政治教学中渗透进时政教育,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是十分可取的。但是,这种新模式的应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下:
  1.过于注重小组合作,忽视了对个人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应遵循的原则是:小组学习应该与集体教学相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应该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个别指导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点拨与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阶段,课堂教学主要以小组方式进行,教师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提问以小组为单位,信息反馈以小组为单位,评估也是以小组为单位。这样个体就淹没在整体之中,教师看到的全是共性的东西,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2.过于注重学生自主,忽视了教师的导向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的时间将大大缩短,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虽然学生将成为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主角,但是,导演仍然是教师,其主要职责由传统的讲授演变成了引导、点拨、指导,让学生能按照教学目标去思考问题,而不是完全放任各个小组自由活动。
  3.时间安排不合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合作气氛,将问题抛出之后,并没有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就立刻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没有经过思考,根本没有思路,只能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由于合作学习中探讨的问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难度、深度,所以,初中政治课教师更应该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组织学生聆听、思考、讨论,保证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时间,在动脑、动口、动手中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要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尽情地发挥,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结语
  在中学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培育课堂氛围、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等多种途径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并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从增强学习能动性和沟通能动性两个方面来拉动教师的主体能动性,二者之间的互动效应能显著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吴熙龙 中学思想品德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J].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宋丽 试论时事教育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D].贵州师范大学,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目前的数学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削弱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面笔者将就初中数学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进行阐述,分析数学教学如何掌握重点、消化难点,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因材施教等,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促进中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数学教学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互动  在初中教育环节中,数学教育是一项重要科目,对于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期刊
摘 要: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最终目标就应该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快乐而有意义的生活作出指导。合作学习是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新型方式,它对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提高现代化的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推广价值。如何让教材理论能够贴近学生实际,走进学生心灵,化空洞乏味的说教为学生真心认可、乐意接受、自觉内化,并将其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表达出现的生活理念和学习习惯,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
期刊
物理教学的“探究”过程,既是在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下系统学习前人积累的物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是增长能力、形成科学观念和态度、个性和谐发展的实践过程。本人在《单摆振动的周期》一课的教学中对“探究”走进课堂进行了较深入的尝试。  一、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产生于怀疑。问题的提出通常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它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学生能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觉察问题的存在;
期刊
摘 要: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数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题型、课程整合等几方面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推动了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构建高效 数学课堂 创设情境 设置题型 有效策略  在构建数学高效课堂中,应以新课程倡
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节完整的新授课,应包括导入新课、新授课和巩固练习这三个基本部分。其中新授课是主体,导入新课是为了引出新课。导入新课虽不是主体,它却在整节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新课的成败往往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成败,因此设计好、上好导入新课这一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本人就根据几个教学片断,谈谈数学课堂上导入新课的几种策略。  一、从学生熟悉的认知入手导入新课  例如,教学二年
期刊
在打造教育高地的规划进程中,依然有乡镇学校因教育资源不均衡、生源流失而处于“洼地”中;在创建高效课堂的改革活动中,依然有学生因学力较弱、基础底蕴差而跟不上新课堂的步伐。体现在我们的学生身上,显性的问题是陷入了课下不会深入预习、课上不会有效表达的“瓶颈”;隐性因素则是缺少新课堂大氛围感染下自主学习的意识,无法全身心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如何打造适合这些边缘学生的语文新课堂?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功”,正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教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
期刊
系统论是研究一切系统模式、理论和规律的科学。处在一定相互联系中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整体,即系统,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即要素。系统与要素是对立统一的,系统包括要素,要素是系统的组成部分,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改善要素会影响系统的功能,改善系统功能会应对那个要素的作用。按照上述系统论的观点,对于组成阅读教学的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教学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大系统。  本文试图用系统
期刊
综合实践课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它是在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指导下,将原来一些单科性课程整合为综合性课程。它包括信息研究性学习、技术教育、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部分。那么,怎样才能科学有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新课程呢?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把教学内容渗透于活动之中,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阅读实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个性化阅读教学新理念伴随新课程改革步入了我们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风靡课堂,且异彩纷呈。但诸多教师在教学中无视学生的阅读需求,使学生处于被动阅读状态,让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有失个性”。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在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多元化见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