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雪岩不啻为一个在危机中运作高明的投机者,而且他胆子大、赌性也强,他在投机中获得巨大的利润,最后也败在了投机上。
他曾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又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他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最终却黯然退场。后世人对他念念不忘,并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得力王有龄
胡雪岩的发迹颇为传奇。
1823年,胡雪岩出生于安徽绩溪,因父亲早逝他很小就进入钱庄做学徒。在这里,胡雪岩结识了落魄文人王有龄,他因私自将钱庄500两银子借给了王有龄而被开除。后来王有龄发达了,为报知遇之恩,就在任职海运局期间,帮助胡雪岩开起了阜康钱庄。
据说阜康钱庄成立后,胡雪岩利用官场关系,第一件事情就是免费为一些官太太官小姐开设户头,在每个户头里存入20两白银赠送给她们。这招很见效,太太小姐们得了便宜自然要回饋,以后大家就把钱都存入阜康钱庄。如此,大家看到官家都把银子存在胡雪岩那里,就知道阜康钱庄有官方背景,更值得信赖,于是更多的人开始把钱存在阜康钱庄。
当下正值太平天国战事,江浙一带的富家子弟到上海避难,很多都把钱存在阜康钱庄,胡雪岩因此拥有了大量存款,他利用这些钱做投资,每年收益颇丰,很快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除钱庄之外,胡雪岩借助官方势力,还经营中药、丝茶、典当等业务。比如,王有龄任湖州知府期间,胡雪岩就通过王有龄的关系做起了两桩生意:一个是开丝行。江浙一带是当时中国传统丝织业最发达的地方,胡雪岩就开始代理湖州公库,在湖州办起了丝行。他拿着湖州的财政公款去扶助农民养蚕,然后就地收购,运到杭州、上海等地卖出变现,最后再上交。
另一个是办药店,当时王有龄经常要筹办解运漕粮的事,运粮需要大量的人员,胡雪岩借此机会,给各路运粮人员供药,后来创办鼎鼎大名的胡庆余堂。
胡雪岩是善于寻找关系而利用关系的人,最擅长的就是利用官方的势力和关系做买卖,用胡雪岩自己的话说,“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这就是会做生意”。
背靠左宗棠
为什么后来又攀上左宗棠呢?
1860年,当时太平军已经攻打到杭州,王有龄临危受命任浙江巡抚,胡雪岩就自告奋勇出钱买粮,没想到等胡雪岩从上海买完粮食回来,杭州城已经被围,王有龄战死。没办法,胡雪岩只能返回上海将粮食变卖,后来,左宗棠继任浙江巡抚接受烂摊子,军饷不够用,正一筹莫展,胡雪岩送来20万石大米,左宗棠感激不尽。
1864年拿下杭州以后,清军将抢到的上百万两银子都存进阜康钱庄,胡雪岩更是包揽了左宗棠几乎所有政府订单。左宗棠甚至“密保”胡雪岩加官,使他因此意外获得“二品布政使”头衔,可戴红顶子,穿黄马褂,一跃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红顶商人”。
左宗棠为什么如此看重胡雪岩?因为胡雪岩就是他的钱袋子,典型的体现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事中。这场战争耗资巨大,中央财政无力支撑,民间筹款艰难,杯水车薪,左宗棠唯一的依靠就是胡雪岩。胡雪岩就问左宗棠:你这一年打仗要多少钱?左宗棠说:一年350多万两吧!阜康钱庄也没有这么多钱!最后没办法,只能由胡雪岩出面,找外国银行借。
胡雪岩的名声在外,再加上海关税担保,总督、巡抚及海关税务司背书;另一个是高利息,年化最低9.75%,最高18%,比平常利息要高一到两倍。比如1878年借了650万两,期限7年,每半年还一次,本息约50万两。如此高的利息,拿什么还呢?主要是各省的协饷,每年协饷一到,清政府就将钱送给胡雪岩以备还款。就这样,胡雪岩充当中介人,先后六次帮助左宗棠累计借款1800多万两白银,对战事起到了巨大支撑。
在这一过程中,胡雪岩也不忘从中谋取私利——利息灌水。比如1877年的借款,胡雪岩与外商商定的利息为10%,但是回头报给清政府那边是15%,这等于凭空就赚了5%的差价。
由此可见,胡雪岩不啻为一个在危机中运作高明的投机者,而且他胆子大、赌性也强,他在投机中获得巨大的利润,最后也败在了投机上。
败于李鸿章、盛宣怀的政治倾轧
胡雪岩与左宗棠的春风无限,得罪了另一组官商的利益集团,那就是盛宣怀与李鸿章。盛宣怀和胡雪岩都是当时中国的商业巨子。但是他们各自的靠山,左宗棠与李鸿章却有极深的矛盾,他们不得不为各自的主子去斗争,只是,这场斗争败的是胡雪岩。
1878年,胡雪岩曾代表清政府向汇丰银行借款650万两白银,1882年他又帮助清政府向汇丰银行借了400万两,清廷承诺,这两笔款子都以各省的协饷作担保。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清廷命左宗棠领战。胡雪岩忙于筹措军费,正焦头烂额。
此时,盛宣怀便秉承李鸿章意图,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直言李鸿章有意缓发这笔协饷,时间是20天。邵友濂属于李派,料想缓发20天没有大碍,就照办了。
然而,这20天对胡雪岩却是致命的打击。盛宣怀早已向洋行放风,造谣说胡雪岩的资金即将告罄,造成洋行的焦虑,纷纷向胡雪岩催款。由于事出突然,胡雪岩只好从阜康银行调来80万两银子,先补上这个漏洞。
盛宣怀对这一切调款了如指掌,就在胡雪岩的银子调出了阜康银行,他托一些大户到银行提款挤兑,同时四处放风,说胡雪岩积囤生丝大赔血本,如今尚欠外国银行贷款80万两,阜康银行倒闭在即。很快,前来阜康银行提款的人群几乎踩破了门槛,阜康银行倒闭了。
如果只是银行的倒闭,虽然伤筋动骨,也打不垮他,但是资金链条断裂导致商战失败无可挽回,才是胡雪岩受到的致命一击。
银行倒闭,资金链断裂,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11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关门倒闭。紧接着,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一代红顶商人,自此跌入泥中,不得翻身。
胡雪岩晚年,靠着胡庆余堂的微薄收入,度过余生,于公元1885年忧愤离世。
他曾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又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他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最终却黯然退场。后世人对他念念不忘,并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得力王有龄
胡雪岩的发迹颇为传奇。
1823年,胡雪岩出生于安徽绩溪,因父亲早逝他很小就进入钱庄做学徒。在这里,胡雪岩结识了落魄文人王有龄,他因私自将钱庄500两银子借给了王有龄而被开除。后来王有龄发达了,为报知遇之恩,就在任职海运局期间,帮助胡雪岩开起了阜康钱庄。
据说阜康钱庄成立后,胡雪岩利用官场关系,第一件事情就是免费为一些官太太官小姐开设户头,在每个户头里存入20两白银赠送给她们。这招很见效,太太小姐们得了便宜自然要回饋,以后大家就把钱都存入阜康钱庄。如此,大家看到官家都把银子存在胡雪岩那里,就知道阜康钱庄有官方背景,更值得信赖,于是更多的人开始把钱存在阜康钱庄。
当下正值太平天国战事,江浙一带的富家子弟到上海避难,很多都把钱存在阜康钱庄,胡雪岩因此拥有了大量存款,他利用这些钱做投资,每年收益颇丰,很快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除钱庄之外,胡雪岩借助官方势力,还经营中药、丝茶、典当等业务。比如,王有龄任湖州知府期间,胡雪岩就通过王有龄的关系做起了两桩生意:一个是开丝行。江浙一带是当时中国传统丝织业最发达的地方,胡雪岩就开始代理湖州公库,在湖州办起了丝行。他拿着湖州的财政公款去扶助农民养蚕,然后就地收购,运到杭州、上海等地卖出变现,最后再上交。
另一个是办药店,当时王有龄经常要筹办解运漕粮的事,运粮需要大量的人员,胡雪岩借此机会,给各路运粮人员供药,后来创办鼎鼎大名的胡庆余堂。
胡雪岩是善于寻找关系而利用关系的人,最擅长的就是利用官方的势力和关系做买卖,用胡雪岩自己的话说,“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这就是会做生意”。
背靠左宗棠
为什么后来又攀上左宗棠呢?
1860年,当时太平军已经攻打到杭州,王有龄临危受命任浙江巡抚,胡雪岩就自告奋勇出钱买粮,没想到等胡雪岩从上海买完粮食回来,杭州城已经被围,王有龄战死。没办法,胡雪岩只能返回上海将粮食变卖,后来,左宗棠继任浙江巡抚接受烂摊子,军饷不够用,正一筹莫展,胡雪岩送来20万石大米,左宗棠感激不尽。
1864年拿下杭州以后,清军将抢到的上百万两银子都存进阜康钱庄,胡雪岩更是包揽了左宗棠几乎所有政府订单。左宗棠甚至“密保”胡雪岩加官,使他因此意外获得“二品布政使”头衔,可戴红顶子,穿黄马褂,一跃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红顶商人”。
左宗棠为什么如此看重胡雪岩?因为胡雪岩就是他的钱袋子,典型的体现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事中。这场战争耗资巨大,中央财政无力支撑,民间筹款艰难,杯水车薪,左宗棠唯一的依靠就是胡雪岩。胡雪岩就问左宗棠:你这一年打仗要多少钱?左宗棠说:一年350多万两吧!阜康钱庄也没有这么多钱!最后没办法,只能由胡雪岩出面,找外国银行借。
胡雪岩的名声在外,再加上海关税担保,总督、巡抚及海关税务司背书;另一个是高利息,年化最低9.75%,最高18%,比平常利息要高一到两倍。比如1878年借了650万两,期限7年,每半年还一次,本息约50万两。如此高的利息,拿什么还呢?主要是各省的协饷,每年协饷一到,清政府就将钱送给胡雪岩以备还款。就这样,胡雪岩充当中介人,先后六次帮助左宗棠累计借款1800多万两白银,对战事起到了巨大支撑。
在这一过程中,胡雪岩也不忘从中谋取私利——利息灌水。比如1877年的借款,胡雪岩与外商商定的利息为10%,但是回头报给清政府那边是15%,这等于凭空就赚了5%的差价。
由此可见,胡雪岩不啻为一个在危机中运作高明的投机者,而且他胆子大、赌性也强,他在投机中获得巨大的利润,最后也败在了投机上。
败于李鸿章、盛宣怀的政治倾轧
胡雪岩与左宗棠的春风无限,得罪了另一组官商的利益集团,那就是盛宣怀与李鸿章。盛宣怀和胡雪岩都是当时中国的商业巨子。但是他们各自的靠山,左宗棠与李鸿章却有极深的矛盾,他们不得不为各自的主子去斗争,只是,这场斗争败的是胡雪岩。
1878年,胡雪岩曾代表清政府向汇丰银行借款650万两白银,1882年他又帮助清政府向汇丰银行借了400万两,清廷承诺,这两笔款子都以各省的协饷作担保。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清廷命左宗棠领战。胡雪岩忙于筹措军费,正焦头烂额。
此时,盛宣怀便秉承李鸿章意图,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直言李鸿章有意缓发这笔协饷,时间是20天。邵友濂属于李派,料想缓发20天没有大碍,就照办了。
然而,这20天对胡雪岩却是致命的打击。盛宣怀早已向洋行放风,造谣说胡雪岩的资金即将告罄,造成洋行的焦虑,纷纷向胡雪岩催款。由于事出突然,胡雪岩只好从阜康银行调来80万两银子,先补上这个漏洞。
盛宣怀对这一切调款了如指掌,就在胡雪岩的银子调出了阜康银行,他托一些大户到银行提款挤兑,同时四处放风,说胡雪岩积囤生丝大赔血本,如今尚欠外国银行贷款80万两,阜康银行倒闭在即。很快,前来阜康银行提款的人群几乎踩破了门槛,阜康银行倒闭了。
如果只是银行的倒闭,虽然伤筋动骨,也打不垮他,但是资金链条断裂导致商战失败无可挽回,才是胡雪岩受到的致命一击。
银行倒闭,资金链断裂,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11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关门倒闭。紧接着,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一代红顶商人,自此跌入泥中,不得翻身。
胡雪岩晚年,靠着胡庆余堂的微薄收入,度过余生,于公元1885年忧愤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