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许多教师开始重新调整教学思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目标,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融入课堂教学环节,积极抓住教学时机点亮课堂,让学生在一个更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提升个人学习能力。高效课堂的构建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包含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要素,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除了需要关注教学策略的优化,还需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强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着眼于学科教学的难点,将师生谈话、学生体验、教师示范、学生争辩相结合,积极利用教学技巧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保障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及发展。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为分析对象,探讨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相关策略及要求,以期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教学时机;课堂亮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教师需要将理论联系实际,调整教学思路及教学方向,注重对细节要素的分析,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需要站在宏观角度,以敏锐的视角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积极抓住有效的教学时机点亮课堂,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思路和方向,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更好的收获与成长。
与其他学科相比,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难度偏高,包含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师需要侧重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关注课程教学的重点,深入剖析和解读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内容、新标准和新要求,积极借鉴其他教师的优秀做法和经验。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培养学生良好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实践和主动探索。
一、积极推进谈话式教学
谈话式教学以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为核心,教师站在宏观的角度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及时跟进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和学习态度,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方向上的指导和鼓舞,使学生在与教师交流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进而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充分体现教育教学的公平性,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1]。
在谈话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教学目标为主旨和核心,尽量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话题,引导学生主动说出个人的不同意见及看法,并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言来捕捉学生的亮点,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充分体现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成长和发展,在设置话题时,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层次化的教学策略,设置不同形式的话题,充分释放学生的天性,肯定学生的付出,进而实现高效教学。
例如,在教学“父母都爱我”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以“父母默默的爱”为主题的讨论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与母爱、父爱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在自主观看过程中调动个人的各项感官,进行主动分析。在完成这一教学环节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一提到父母,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学生会说:“我的妈妈总是起得很早,为我准备好早餐。”“我的爸爸每天工作很忙,但是不管多晚回家都会来帮我盖好被子,怕我生病。”“在我学习成绩下降时,爸爸妈妈能够鼓励我,并且肯定我的进步。”很多学生能够说出个人的真实想法,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重要的时机反问学生:“大家为父母做过什么吗?”有的学生说:“在母亲节时我会为妈妈买一束花。”“在节假日时我会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可见,谈话式教学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让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进行主动反思,进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只需要做好方向上的指导工作,抓住小学道德与法律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实践和自由发挥,进而充分体现谈话式教学的指导作用和优势。
二、积极落实提问式教学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提问式教学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来说,大部分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注重对学生言行举止的规范及引导。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充分体现学科教学的指导作用及优势,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来凸显课堂教学的亮点[2]。
尽管有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了提问式教学的重要价值,并主动利用提问式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但是有些提问只是流于形式,而且学生的回答比较机械化。对此,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思路,采取步步紧逼的提问形式,拓展提问的深度,拓宽提问的广度,使学生能产生更多自主思考的意愿。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升,对问题的分析比较片面和浅显。为了避免这一不足,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例如,在教学“班级生活有规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大家在生活中会主动用文明用语与他人进行交流吗?”以简单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之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大家知道为什么会出现不使用文明用语的行为呢?”“如果大家不遵守交通规则,会有哪些后果呢?”这种循序渐进、层层追问的提问形式能够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且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说出个人的体会、看法,进而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在以后自主实践过程中,他们会主動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因此,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意识到个人的优缺点,学会主动反省及主动改正错误,这样方能促进教学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
三、积极加强学生自主体验
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并从小处着手,注重对细节要素的进一步解读。活动性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特点,教师要关注不同教学环节的实践要求,精心设计和安排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3]。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中,保障学生能够调动个人的各项感官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意识到学科学习的重要作用,从而学会主动规范个人的行为举止。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还应该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调整战略思路及教学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进而构建高效课堂,发挥学科教学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教学“我能一个人睡”一节时,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难以获得更多的主观体验,因为有不少学生即使步入小学,仍然和父母一起睡,因此,对学习内容不够了解,同时难以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教师可以采取简单模拟的形式,设置一个黑暗的小房间,让学生自己躺下睡一分钟,使学生体验在黑暗环境中独处的感觉。很多学生都积极参与,此时,教师就可以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安排顺序,逐个体验。这样,学生在参与操作实践的过程中,独处能力将会得到培养,进而学会独自面对黑暗,摆脱个人的情感依赖。
四、加強教师示范和引导
教师的指导和规范对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意义重大,能使学生提高个人的主人翁意识。但是,有一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对学生来说是学习难点,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的适时引导是非常关键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示范,给予学生方向上的指导,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从而找准个人的努力方向。学生在自主思考、主动判断的过程中,个人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实践,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学习,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4]。
例如,在教学“大家排好队”这一章节的“守规则、懂礼让”一节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以“交考卷”为主题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题,然后把考卷交到教师手中。在学生了解了游戏内容后,教师可以问学生:“怎样提交考卷才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呢?”“如果大家在考试的时候想上厕所该怎么办呢?”很多学生无从作答,这时教师就可以进行简单的示范,让学生明白突发状况下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以此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养成守规则、懂礼貌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了解创造性教学理念的践行策略,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同时,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进而使学生获得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
【参考文献】
兰尧.新教材突出新亮点新思路催生新课堂: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亮点及教学策略[J].辽宁教育,2018(01):36-38.
刘天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7(47):69.
刘汝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07):25-27.
郭娟.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才智,2019(2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