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皆呈美 天然去雕饰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k67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田园生活是陶渊明田园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也因为其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本文就是基于陶渊明这一时期的田园生活,对这一时期的田园诗作——《归园田居》中的第一首诗从美感角度来赏读。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赏读
  Garden and field show natural beauty, and nature decorates
  ——Appreciation for beauty of “Return home with vegetable garden”by Tao Yuanming
  【Abstract】 I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Tao is the first one to pastoral landscapes and rural life as a theme for lots of poetry. His pastoral poems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opened up a new realm, the situation skillfully, King, science combine all three descriptions of rural scenery and rural life, poetry style, fresh, natural, delicate description, with a strong artistic charm, and directly impact on pastoral Tang dynasty poetry. Tao Yuanming idyllic pastoral life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matter, so was the people he called "pastoral poet." In his pastoral poems, everywhere is that he's tired of the dirty realities of rural life and the quiet love. But also because of their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so his poems filled with the joy of working people, showing only the workers can feel the thoughts and feeling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ao Yuanming this period, the pastoral life, pastoral poems of this period - "go home vegetable garden" in the first poem, from the aesthetic point of view.
  【Key words】 Tao YuanmingGarden and field poetryAppreciation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材,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当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少年时失去双亲,生活穷苦,但抱负不小,立志要济世救民,二十岁家道衰落,所以《有会而作》一诗说:“弱年逢家乏”。二十九岁前,尚未出仕,只是乡居读书。就在二十九岁这年,初次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因受不了官场的污浊而辞官,“躬耕自资”。结果生活难以维持,以致“偃卧瘠馁有日”(萧统《陶渊明传》),饿得起不了床,为生活所迫,又继继续续做过几任小官,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告下出任彭泽(今江西省湖口县)令。刚刚八十多天,郡里派了一个督邮(代表郡太守督又察县乡的官吏)来县,县吏请陶渊明束好腰带迎接,不料他长叹一声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又恰遇上程氏妹在武昌去逝,当天就离职回家,并写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以表归隐的决心,从此终身不在出仕。在公元406年,就是作者四十二岁这年,他暂时经济状况较好,思想轻松愉快,写下了《归田园居》这组诗,共五首,这是第一篇。
  陶渊明是黑暗东晋一颗巨星,是当时杰出的文学家,诗人。“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淡,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所以高于晋宋人物”(《朱子语录》)。正因为他是第一流人物,所以才能写出第一流的作品。
  陶渊明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方面是诗歌。现存一百二十多首诗中,最为人们传诵的是他是发隐以后写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以描写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而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在隋档唐初,自称“才高位下,天子不知”(《自撰墓志》)的王绩,皈依自然,走上隐逸道路,在诗歌创作上有意识地学习陶渊明,使得田园诗延期展下来。在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一大批隐逸诗人,使田园诗的创作得以兴盛与繁荣,自此,田园诗在中国古典诗苑中蔚为大国,且流为遗韵,衣被后人。陶渊明笔下的田园诗,风格平淡自然,情真高雅,浑厚含蓄,耐人寻味,能给人以玩赏不尽的美感享受。其中,《归田园居》五首尤为著名。在第一首中,诗人以无限欣喜的心情写出了田园景物的美好和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诗人笔下平平常常的景物,都充满着诗情画意,给人多种美感享受。
  
  1自然美
  
  诗的自然美是中国古诗审美理论中很受重视的美学特征之一。陶渊明笔下的自然美,首先表现在作者描绘出来的种种和谐生活图景,作者善于抓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来表现自然美。
  诗的自然美是根源于自然物的自然属性。鲁迅说:“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一,为之兴感怡悦……”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就很好地表现了这种自然属性,使读者产生对纯洁田园生活的热爱。“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简陋的家室,宽敞的环境表现了诗人淳朴的生活,淡泊而又舒适的心境。“榆柳”、“桃李”互相辉映,更加深了住宅的农村情味,暮色降临,袅袅炊烟从村落上升起,一派安祥的、舒适的、柔和的农村景象历历在目。特别是僻静的农村,听见了深巷的犬吠,树头的鸡鸣,更加深了这种自然美。
  其次,陶渊明笔下的自然美,表现在作者直抒胸臆,自然天成。这种自然美不是来自粗野,不是来自拙易,而是从质朴中来,妙手成春,自然天成。正如元好问所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这非成熟的诗人所能做到。《归园田居》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不是含蓄难懂,深不可测,而是直抒胸臆,自然流露。“少无适俗韵,本性爱丘山。”就直接表明自己热爱自然,与世俗官场不相适应。“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这里把官场比作“尘网”,诗人对官场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让读者一目了然。特别是诗人笔下的方宅、草屋、榆美的农村景致,自然天成,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处处流露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反衬出对世俗官场的憎恶。
  
  2意境美
  
  苏轼说过“观陶彭泽诗,初著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所谓奇趣,正是从意境产生的,由于陶渊明的诗能够把和谐生活图景与自己的主观思想感情、审美理想完美的统一构成一种意境,因而使得全篇浑然一体。
  意境本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总结出来的一个带有普遍规律的美学范畴,指的是在抒情中作者通过艺术构思所创造出来的形象化、典型化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和主观思想感情、审美理想的完美统一。陶渊明的诗在使人接触到田园生活画面的同时,让人进入一种艺术境界,享受艺术的美感。我们在那和谐的生活图景中,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屋,村落中的几缕炊烟,深巷中的犬吠,树头的鸡鸣,所有这一切还构成一种境界,它宁静安逸,淳朴自然,诗人在这里,并不在于客观描写田园生活,而是要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情趣,表现对理想生活——没有倾轧、没有虚伪、没有残酷和死亡的质朴单纯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而他在极平凡的生活素朴中饱含了极不平凡的思想境界。
  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诗人抒写田园生活,歌颂田园,真正的目的表现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归返田园的热爱,诗一开始就用“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十个字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极不适应,“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则是对自己误入仕途生活的一种悔恨。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居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诗人细致地描写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在这里,淳朴、自然、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创造的这种艺术境界,让人产生共鸣,受到启示、感染和陶冶。
  
  3图画美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陶渊明笔下的《归田园居》也是“诗中有画”,可以说是一幅和谐优美的自然风景画,有远景,有近景。远处那宁静的村落,村子上空缕缕炊烟;近处堂前的桃李,屋后葱绿的榆柳,绿树环抱的草屋,安静而详和。诗人又似乎听到鸡鸣犬吠的声音,给人感到多么亲切、可爱。诗人在这里把近景与远景,动景与静景,视觉与听觉有机地结合,使得画面有形有色,有淡有浓,形神兼备,生机而朴拙的自然,让人感受到一种幽静美和恬适美。
  
  4艺术美
  
  钟嵘《诗品》说陶诗“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是对陶渊明田园诗真朴自然,高古闲逸艺术美的总评价。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一的艺术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4.1题材真实亲切,内容情景交融。陶诗情真、事真。他所描写的都是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宁静的田园景物,以及在这种生活环境下的喜悦心情。《容斋二笔》说:“渊明诗率皆纪实,虽寓兴花竹间亦然。”诗人把鱼鸟、草屋、村落、炊烟、鸡狗这些素材加以提炼,制成诗篇,读来使人觉得分外亲切。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融情与景,情景交融。
  4.2这首诗以对官场生涯的“憎”和对田园生活的“爱”作为全诗的抒情线索,自始自终,贯穿全篇,无论是对“误落尘网”的追悔,还是归耕田园的喜悦,都以此为线索,使全诗一脉相承,首尾圆合,结构十分严谨。
  4.3诗人成功地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情色彩。诗人通过写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比反衬对官场生涯的憎恨,从而把诗人的爱憎感情表现得异常强烈。
  4.4诗人还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把仕途比作“尘网”、“樊笼”,既生动又贴切,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深恶痛绝;诗人又以“恋旧林”的“羁鸟”和“思故渊”的“池鱼”作比,借艺术的暗示力量来抒发自己旧日羁身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郁闷心情。
  
  5语言美
  
  陶渊明的《归田园居》语言美表现在全诗语言质朴本色。两晋时代,由陆机、潘岳开端,刻意雕琢的风气逐渐形成。陶渊明一反此风,信手写来,淡淡几笔,便是好诗。他的诗差不多都是用极普通的“田家语”写成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四句,苏东波称赞说:“如大匠运斤,无斧凿之痕”。(都穆《南濠诗话》)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把他和稍后的谢灵运、沈约相比,高低自见。先和榭灵运比,谢之所以不及陶,正因为谢诗雕琢,陶诗自然。再和沈约比,明人唐顺之指出:“陶彭泽未尝较声律,雕句文,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何则?其本色高也。自有诗以来,甚较声律,雕句文,用心最苦而立说最严者,无如沈约。苦却一生精力,……竟不曾道出一两句好话,何则?其本色卑也。”(《答茅鹿门知县》)陶诗语言质朴本色,平淡自然。
  总之,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田园处处尽是美,千百年来,吸引无数诗人学者去探索田园美的美妙,而他那耻于与世俗同流合污,“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又给后人许多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袁行霈.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79.7
  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3蔡阿聪.论陶渊明的二重人格.中小学语文教育网
  4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
  5李长之.陶渊明传论.棠棣社,1953
  6崔向荣.论陶渊明的居贫心态和人生境界.中学语文网中网
  7周显忠.先秦汉魏六朝文学解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8白敬文.简明中国古典文学手册.甘肃人民出版社
其他文献
所谓创造性个性品质主要是指具有创造的意向、创造的情感、创造的意志和创造的性格等独特的心理品质。它包括自信、勇敢、独立性强、有恒心、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呢?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为实现班集体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
期刊
前不久,笔者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专家教育研讨会,目睹了几位教育专家精品课展示及精彩的教育学术报告,让我感受到了教育专家们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领略了专家们精湛的教学艺术和高超的育人水平!他们对教育真谛的把握高屋建瓴,他们的教育职业生涯幸福成功……作为从教近20年的我,不得不折服,不得不感叹:专家不愧是专家!细想,专家如何成为专家?教师的职业幸福认同感路在何方?教师如何成就自己的幸福人生?教育质量提高
期刊
【摘 要】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农村留守儿童也不例外,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是解决农村教育的重要举措。本文列举了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并指出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农民工 帮扶 教育合力    1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原因及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工”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而易见。随着进城务工
期刊
【摘 要】 自信心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人获取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采取自觉行动的心理动力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心理品质,是其获得成功的关键。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的眼神,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更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孩子获得自我认识和自我认同是使孩子产生自信心的基础。只有当孩子充分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知道自己也有值
期刊
【摘 要】 自主探究式学习是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主旨。在历史与社会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导感知,提供质疑问难引导分析探究,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给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探索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以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主探究 课堂教学    学习活动应当是主体积极参与的一种源自于内在需
期刊
【摘 要】 教育是立国之本,对农村教育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网吧的影响,二是周边企业的影响,这两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要解决这两方面的影响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 网吧 农村教育 周边企业 未成年人    1农村教育落后的原因  农村教育较城市教育落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状呢?作为农村教育一线的教师,在多年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展开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原因是多方面的。这
期刊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实现语文交际工具最突出的要求。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而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因此每一堂课都应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用武之地。交际决不能离了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是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学生说话能力的
期刊
在农村中学工作多年,真切而深刻地体会到农村教育、教学的艰辛。作为一名农村教师,耳闻目睹了农村家庭教育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教而教”。我们的千教万教,抵不过家长们的言传身教。然而当前农村家庭教育丧失了应有的教育作用,普遍重养轻教、家长素质偏低、家长教育观念有误、方法简单等。  1家长对教育孩子重视程度不够  1.1很少与学校联系、沟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在我担任
期刊
1教学困惑  现象1:上课。在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下面大部分学生也在很认真地听讲、积极思考,但常存在着那么点不协调的现象:有几个学生在东转西转或小动作或小说话,乃至会趴在桌上,双耳不闻教师、同学的学习声音,我行我素,一节课下来没有多少知识能掌握。  现象2:作业。课外时间做作业时,多数学生在安静地思考、讨论、解答,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薄弱、不善于思考等原因,不仅自己没有认
期刊
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太少,这已引起教育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其中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其他的姑且不论,单是教师在课堂上过多的提问,我就认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不久前曾听过一节关于古诗《示儿》的教学。从课题入手到最后,这位教师提出了一连串问题,70多个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无暇思考。而且多数问题质量都不高,如:这个字是什么意思?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古诗的意韵美和整体美被分析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