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教学困惑
现象1:上课。在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下面大部分学生也在很认真地听讲、积极思考,但常存在着那么点不协调的现象:有几个学生在东转西转或小动作或小说话,乃至会趴在桌上,双耳不闻教师、同学的学习声音,我行我素,一节课下来没有多少知识能掌握。
现象2:作业。课外时间做作业时,多数学生在安静地思考、讨论、解答,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薄弱、不善于思考等原因,不仅自己没有认真作业,反而影响其他学生学习,自己的作业马马虎虎甚至到同学处抄袭。
现象3:考试。在考试时候,包含历年的学业考试当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大部分考生在紧张地答题,但是还有几个考生在做了选择题后似乎就无事可做了,对于其他的题目就束手无策,不准东张西望就昏昏欲睡,监考教师一不留神他就趴在桌子上了。
现象4:历届学业考试成绩。纵观历年的学业考试成绩,从分析的数据来看,存在着较差的分数,有的甚至是个位数的成绩,令人心痛!
综合以上各种现象,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在我们认为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学习弱势学生的现象,这很值得我们去深思。
2教学思考
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两种分化现象:①由于学生各自的先天智力不同而造成的正常分化;②由于学生在班级授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人为因素造成的非正常分化。第二种分化,我们认为是一系列问题的积累所致,而问题的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观意向脱离了客观条件。例如班级授课制不可避免地同各类学生的基础、需求和个性差异发生矛盾,而且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原有水平和学习中出现的新情况,即教学无论如何有效,学生之间的学习误差在某个教学环节上总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长此以往,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学生学习困难的积累。而这些问题教师要到一个或几个单元讲完后才组织阶段检测时,甚至到期中、期末考试时才会发现,而这时反馈来的问题已经成堆,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认为矫正已经无从入手,于是就听之任之,不再理会。然而这些误差积累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与补充,就会恶性循环下去,使得学生完全丧失了再学习的能力与兴趣。最终造成学习过程中的非正常分化,在学习上有许多学生掉队,学生信心的失去,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这两种分化现象最终导致学习弱势学生的客观存在,最直接地、最表面地表现为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些所困惑的现象,如果让这些学习弱势的学生得不到有效地转化就进入社会,将对学生本人和整个社会都会产生消极影响。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里〈迫切需要:与学业失败现象作斗争〉一文就说到“学业失败无论如何都是一种令人十分痛心的浪费,它挫伤了士气,对人和社会产生消极影响……”。而以上说到的正是我们义务教育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困难问题、实际问题。作为教师所面临的任务,首先要消除在自身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非正常分化,不能只顾少数人成功与良好发展,必须尽可能找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发展的途径,这也正是孔老先生“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我们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使大多数学生能有效的学会学科内容与技能。而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来解决这个障碍问题,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呢?近年来我们用以下的策略进行了探索与尝试,且有很大的成效。
3转化策略
我们学校数学组教师经过客观地分析,仔细地斟酌,反复地推敲后,最终认为转化学习弱势学生的策略是:一个字“清”,分为两步走“先清教师,后清学生”。
“清”教师:“清”认识——转化的可能性
“清”对象——具体的转化对象
“清”目标——转化的目标要求
“清”过程——转化的具体过程
“清”学生: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3.1理论依据——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反馈教学原则。布卢姆的掌握学习(mastery learning)是一种教与学的乐观主义理论。它主张任何教师都能帮助所有的学生很好地学习,教学不仅使学生而且使教师获得更多而且长远的社会与个人成功的机会;掌握学习也是一套行之有效的个别化的教学实践,它能帮助大多数学生很好地学习,是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的综合。其思想核心在于:许多学生之所以未取得最优异的成绩,问题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他们各自特点所需要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时间。因此,只要创造出适当的教学条件,全面地,最大限度地开拓和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就能最终达到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学习”的目的。
布卢姆把控制论用于教学,把教学和评价结合起来,从而提出反馈教学原则及其一系列教学方法。创立了新型教育评价学即反馈教学。反馈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通过教学评价检验其成果,教师和学生根据反馈信息,重新组织第二次学习,查漏补缺,使“大多数学生(也许90%以上)能够掌握我们必须教授的事物”。布卢姆承认在学习中学生成绩是参差不齐的。这并不是某些学生没有学习能力,而是能力倾向不同。“能力倾向是学习者达到掌握一项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量。”“只要有足够时间,可以相信所有学生都能掌握一项学习任务”。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师生忽视了教学反馈,未及时对学生某些学不会知识进行补救。给学生以后学习造成了困难。
3.2“清”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组织等,因此,要从根本上转化我校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状况,先得从教师入手。
3.2.1“清”认识——转化的可能性。因为人的行为是受自身的意識来支配的,当教师认为是正确的、可行的、有效的就会尽心尽力去做,他的潜能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做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将人到心不到,出工不出力,做事也只能流于形式,效果必然事倍功半。因此要想让学校的“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转化”工作能有序、有效地开展,必须让我们的每个数学教师对教学当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后有足够充分的认识,同时数学组织进行理论学习,最终使我们大家充分地认识到科学地做好“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转化”工作是可行的。
3.2.2“清”对象——具体的转化对象。由教研组牵头,各备课组教师按上学期素质检测的、用以检查学科问题症结所在的内部分析数据中进行认真的讨论分析,结合平时实际最后确定这学期第一阶段的学习弱势转化学生具体对象。
3.2.3“清”目标——转化的目标要求。各教师根据学校的要求都给自己定一个“转化学习弱势学生”的具体的符合自己班级实际的目标,可以细化到一个学期下来自己班级的学习弱势生力争减少几个,学习弱势百分点下降多少等。
3.2.4“清”过程——转化的具体过程。
3.2.4.1“清”集体备课过程。①“清”课堂目标:即教师先把课程分解为一系列学习单元,并制定具体教学目标,清楚课堂教学任务中对弱势学生的最基本的教学目标;②“清”单元达成目标:教师根据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编制该单元简短的“形成性测试”试题,并且把测试题分解到每一章节中,以便上课时的目标明确,让弱势学生清楚每节课必须掌握并且能够掌握的具体内容。
3.2.4.2“清”过程跟踪。建立学习弱势学生档案,做好他们的上课学习、思想、行为等各方面的表现过程跟踪记录工作,以便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
3.3“清”学生。我们认为,只要及时的发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就能减少学生学习困难的积累,达到对学习弱势学生的转化目的。也就是说反馈要适时,矫正要及时。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在教学上实行四个“清”,把反馈矫正的时间缩短在一节课之内,一天之内,一周之内,一月之内。从帮助学生克服累积性误差(知识缺陷积累)这一重要学习问题入手,以此为突破口转化学习弱势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体有下面的做法:
3.3.1堂堂“清”。要求每堂课后必有检测,利用教研室所提供的当堂测试题或根据学生实际进行适当的筛选进行测试,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辅导补差(同学结对互助、教师辅导相结合),避免困难累积。
3.3.2日日“清”。主要是通过抓学生作业的批改、讲评、纠错订正达到当天的知识能当天巩固,要求先批后三分之一的学生作业,让他们能及早得到订正和巩固。
3.3.3周周“清”。每周分年级由备课组统一组织检测,批改后进行等级登记:对于没有达到等级过关的学生(其等级在学校统一规定的基础上,可由备课组适当调整),科任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分班组织辅导和重过关,重过关一般要求换用另一份同等难度的检测题内容,直到能过关为止。
3.3.4月月“清”。各年级根据自身特点与教学内容,编制阶段检测题,组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由备课组统一流水批改等形式组织阶段性检测。成绩分析(只限于教师内部分析教学情况使用)。考后各备课组进行成绩分析会,同时每位教师对自己的单科成绩作出书面的分析,尤其要关注有偏差的学生分析、学习弱势生分析,有进步的总结经验;存在问题的通过反思,寻求症结所在,虚心向成绩比较优秀的教师学习,共同探讨下一阶段的具体做法。
4解决的成效
经过实行教师与学生各四个“清”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上已初见成效,同时也使我更加重视快乐教育、和谐教学、成功体验教育等,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学会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从近两年来的市、县阶段性质量检测中的数据显示,学生弱势生的比例在全县中有大幅度的下降,由此说明我对于学习弱势学生的转化策略是成功的。当然,还应从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避免困难累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是我永恒的教育目标。
现象1:上课。在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下面大部分学生也在很认真地听讲、积极思考,但常存在着那么点不协调的现象:有几个学生在东转西转或小动作或小说话,乃至会趴在桌上,双耳不闻教师、同学的学习声音,我行我素,一节课下来没有多少知识能掌握。
现象2:作业。课外时间做作业时,多数学生在安静地思考、讨论、解答,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薄弱、不善于思考等原因,不仅自己没有认真作业,反而影响其他学生学习,自己的作业马马虎虎甚至到同学处抄袭。
现象3:考试。在考试时候,包含历年的学业考试当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大部分考生在紧张地答题,但是还有几个考生在做了选择题后似乎就无事可做了,对于其他的题目就束手无策,不准东张西望就昏昏欲睡,监考教师一不留神他就趴在桌子上了。
现象4:历届学业考试成绩。纵观历年的学业考试成绩,从分析的数据来看,存在着较差的分数,有的甚至是个位数的成绩,令人心痛!
综合以上各种现象,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在我们认为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学习弱势学生的现象,这很值得我们去深思。
2教学思考
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两种分化现象:①由于学生各自的先天智力不同而造成的正常分化;②由于学生在班级授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人为因素造成的非正常分化。第二种分化,我们认为是一系列问题的积累所致,而问题的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观意向脱离了客观条件。例如班级授课制不可避免地同各类学生的基础、需求和个性差异发生矛盾,而且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原有水平和学习中出现的新情况,即教学无论如何有效,学生之间的学习误差在某个教学环节上总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长此以往,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学生学习困难的积累。而这些问题教师要到一个或几个单元讲完后才组织阶段检测时,甚至到期中、期末考试时才会发现,而这时反馈来的问题已经成堆,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认为矫正已经无从入手,于是就听之任之,不再理会。然而这些误差积累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与补充,就会恶性循环下去,使得学生完全丧失了再学习的能力与兴趣。最终造成学习过程中的非正常分化,在学习上有许多学生掉队,学生信心的失去,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这两种分化现象最终导致学习弱势学生的客观存在,最直接地、最表面地表现为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些所困惑的现象,如果让这些学习弱势的学生得不到有效地转化就进入社会,将对学生本人和整个社会都会产生消极影响。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里〈迫切需要:与学业失败现象作斗争〉一文就说到“学业失败无论如何都是一种令人十分痛心的浪费,它挫伤了士气,对人和社会产生消极影响……”。而以上说到的正是我们义务教育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困难问题、实际问题。作为教师所面临的任务,首先要消除在自身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非正常分化,不能只顾少数人成功与良好发展,必须尽可能找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发展的途径,这也正是孔老先生“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我们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使大多数学生能有效的学会学科内容与技能。而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来解决这个障碍问题,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呢?近年来我们用以下的策略进行了探索与尝试,且有很大的成效。
3转化策略
我们学校数学组教师经过客观地分析,仔细地斟酌,反复地推敲后,最终认为转化学习弱势学生的策略是:一个字“清”,分为两步走“先清教师,后清学生”。
“清”教师:“清”认识——转化的可能性
“清”对象——具体的转化对象
“清”目标——转化的目标要求
“清”过程——转化的具体过程
“清”学生: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3.1理论依据——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反馈教学原则。布卢姆的掌握学习(mastery learning)是一种教与学的乐观主义理论。它主张任何教师都能帮助所有的学生很好地学习,教学不仅使学生而且使教师获得更多而且长远的社会与个人成功的机会;掌握学习也是一套行之有效的个别化的教学实践,它能帮助大多数学生很好地学习,是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的综合。其思想核心在于:许多学生之所以未取得最优异的成绩,问题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他们各自特点所需要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时间。因此,只要创造出适当的教学条件,全面地,最大限度地开拓和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就能最终达到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学习”的目的。
布卢姆把控制论用于教学,把教学和评价结合起来,从而提出反馈教学原则及其一系列教学方法。创立了新型教育评价学即反馈教学。反馈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通过教学评价检验其成果,教师和学生根据反馈信息,重新组织第二次学习,查漏补缺,使“大多数学生(也许90%以上)能够掌握我们必须教授的事物”。布卢姆承认在学习中学生成绩是参差不齐的。这并不是某些学生没有学习能力,而是能力倾向不同。“能力倾向是学习者达到掌握一项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量。”“只要有足够时间,可以相信所有学生都能掌握一项学习任务”。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师生忽视了教学反馈,未及时对学生某些学不会知识进行补救。给学生以后学习造成了困难。
3.2“清”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组织等,因此,要从根本上转化我校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状况,先得从教师入手。
3.2.1“清”认识——转化的可能性。因为人的行为是受自身的意識来支配的,当教师认为是正确的、可行的、有效的就会尽心尽力去做,他的潜能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做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将人到心不到,出工不出力,做事也只能流于形式,效果必然事倍功半。因此要想让学校的“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转化”工作能有序、有效地开展,必须让我们的每个数学教师对教学当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后有足够充分的认识,同时数学组织进行理论学习,最终使我们大家充分地认识到科学地做好“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转化”工作是可行的。
3.2.2“清”对象——具体的转化对象。由教研组牵头,各备课组教师按上学期素质检测的、用以检查学科问题症结所在的内部分析数据中进行认真的讨论分析,结合平时实际最后确定这学期第一阶段的学习弱势转化学生具体对象。
3.2.3“清”目标——转化的目标要求。各教师根据学校的要求都给自己定一个“转化学习弱势学生”的具体的符合自己班级实际的目标,可以细化到一个学期下来自己班级的学习弱势生力争减少几个,学习弱势百分点下降多少等。
3.2.4“清”过程——转化的具体过程。
3.2.4.1“清”集体备课过程。①“清”课堂目标:即教师先把课程分解为一系列学习单元,并制定具体教学目标,清楚课堂教学任务中对弱势学生的最基本的教学目标;②“清”单元达成目标:教师根据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编制该单元简短的“形成性测试”试题,并且把测试题分解到每一章节中,以便上课时的目标明确,让弱势学生清楚每节课必须掌握并且能够掌握的具体内容。
3.2.4.2“清”过程跟踪。建立学习弱势学生档案,做好他们的上课学习、思想、行为等各方面的表现过程跟踪记录工作,以便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
3.3“清”学生。我们认为,只要及时的发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就能减少学生学习困难的积累,达到对学习弱势学生的转化目的。也就是说反馈要适时,矫正要及时。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在教学上实行四个“清”,把反馈矫正的时间缩短在一节课之内,一天之内,一周之内,一月之内。从帮助学生克服累积性误差(知识缺陷积累)这一重要学习问题入手,以此为突破口转化学习弱势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体有下面的做法:
3.3.1堂堂“清”。要求每堂课后必有检测,利用教研室所提供的当堂测试题或根据学生实际进行适当的筛选进行测试,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辅导补差(同学结对互助、教师辅导相结合),避免困难累积。
3.3.2日日“清”。主要是通过抓学生作业的批改、讲评、纠错订正达到当天的知识能当天巩固,要求先批后三分之一的学生作业,让他们能及早得到订正和巩固。
3.3.3周周“清”。每周分年级由备课组统一组织检测,批改后进行等级登记:对于没有达到等级过关的学生(其等级在学校统一规定的基础上,可由备课组适当调整),科任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分班组织辅导和重过关,重过关一般要求换用另一份同等难度的检测题内容,直到能过关为止。
3.3.4月月“清”。各年级根据自身特点与教学内容,编制阶段检测题,组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由备课组统一流水批改等形式组织阶段性检测。成绩分析(只限于教师内部分析教学情况使用)。考后各备课组进行成绩分析会,同时每位教师对自己的单科成绩作出书面的分析,尤其要关注有偏差的学生分析、学习弱势生分析,有进步的总结经验;存在问题的通过反思,寻求症结所在,虚心向成绩比较优秀的教师学习,共同探讨下一阶段的具体做法。
4解决的成效
经过实行教师与学生各四个“清”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上已初见成效,同时也使我更加重视快乐教育、和谐教学、成功体验教育等,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学会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从近两年来的市、县阶段性质量检测中的数据显示,学生弱势生的比例在全县中有大幅度的下降,由此说明我对于学习弱势学生的转化策略是成功的。当然,还应从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避免困难累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是我永恒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