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养育者总感到内疚?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a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有一句名言:“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我最近对这句话有所体会,但原因并不在我的父母或其他养育者身上,而是我自己。
  具体来说,是在我准备养猫的时候。
  我在知乎上搜索到一个问题:养猫需要做什么准备工作?
  浏览量高达百万。其中一个比较高赞的回答来自知名编剧柏邦妮,她一共回答了2630个字,罗列了24点注意事项。
  一家猫舍的主理人则在这个问题下写了一份7000字的《新手养猫指南》。
  之后我又浏览了各大平台上的新手养猫攻略,小到猫粮的品牌,大到绝育的争论,对铲屎官准入资格的了解,使我不禁感慨:“一想到成为铲屎官居然不用经过考试,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感慨的背后,隐藏着我的焦虑—光是准备工作就这么烦琐,我能承担起这份重任,成为一个完美养育者吗?如果由于我的不完美导致猫咪出现问题,我该会多么内疚啊!
  最后,因为不想感到内疚,我放弃了养猫的念头。
  下班路上,我把放弃的原因讲给同事,她笑我小题大做,养猫又不是养孩子,有啥可内疚的?而紧接着我就听到她望着别人家嬉笑的孩子感慨:“真是怪了,怎么人家的孩子出门都活泼着呢,我家娃一出门就蔫了。你说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我们都想成为一个“完美养育者”


  如果你无微不至地照顾你的猫,但有一天它被查出患病,即将不久于人世,你会认为这是你的“不完美”照顾导致的吗?
  那如果把这只猫换成你的孩子,你会因为他的患病而内疚吗?
  养猫和养育孩子在难度上一个是“青铜”一个是“王者”,但其实同为养育者,父母和猫主人的心理状态有着类似之处,即成为一个“完美养育者”。
  有这样的追求,是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丰满的理想—“只要给予了完美的照顾,孩子(猫咪)就不会有问题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且不说所谓的“完美”照顾存不存在,即使存在并且你也做到了,孩子(猫咪)的成长路上也会发生一些你意想不到的问题。
  当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不期而遇,养育者往往会把原因归咎于自己,是自己影响了孩子(猫咪)本身。
  在养育孩子方面,这一点体现得更明显。因为许多养育者与孩子形成了共生关系,自己的表现就是孩子的表现,如果孩子表现不好,就等于宣告了养育者自身的失败,即“因为有一个失败的我,才会有一个失败的孩子”,从而导致深度的自责与内疚。

内疚来源的深度剖析“别人家的孩子”定律


  其实在学生时代,我曾有过一次养猫经历。那只猫咪时常“引吭高歌”,我给它起名“帕帕”(帕瓦罗蒂的“帕”)。坦白讲,帕帕完全颠覆了我对于猫的想象,它既没有发腮后圆圆的脑袋,也没有温顺的性格,偶尔还会在家里随意大小便。
  我开始羡慕同学家听话的猫。我不明白同样都是猫,差距怎么这么大呢?我又觉得猫都是一样的,如果帕帕不乖巧懂事,那就是我没把它养好,而忽视了它本身的性格因素。
  现在想想,我是掉进了“别人家的孩子”定律。
  这个定律是说,当你有了孩子后,别人家的孩子突然就变得优点多多。
  当我们把别人家孩子的优点作为标准和模型时,通过对比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很大差距。这个定律的存在使我们很难站在整体的、综合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成长发育,故而难以发现自家孩子的优点,因此带来的结果往往是:越比较,差距越大,我们越内疚。

家人的否定,影响你的潜意识


  心理学认为孩子的意识有两个来源:一是自我意识;二是源于他人,称为外来意识。
  在孩提时代,我们对自我的感知多数源于外来意识,最直接的就是重要养育者对我们的反馈。如果这个反馈是正向积极的,我们会看到自身的优势,反之我们会认为自己很失败,认为自己的存在给养育者造成了麻烦,内疚感由此产生。
  而一个总是被养育者否定打压的孩子,也会把这种感觉内化到自己的潜意识中,在他的心中永远会有一个严苛的、爱指责他的内在养育者。这样的人常常处于内疚、忐忑、担心得不到认可的紧张状态里,那么他们在抚育下一代时会饱受内疚情绪的困扰,也就不难理解了。

养育者们如何缓解内疚情绪?

1明确抚育目标,不要盲目比较


  养育者盲目比较,是因为心里缺乏清晰的抚育目标,即“我不知道我想抚育出一个怎样的孩子”,所以盲目跟风,只希望自家孩子全能发展,却忘记了全能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状态,一个孩子不可能将所有优秀的核心能力揽于一身。
  如果你也是这样,我建议将目标明确为养育出一个身心健康、富有创造力和道德感的孩子,这是一种比较切实且合理的期待。

2降低对自身的过高期待


  《奇葩说》辩手黄执中曾讲过一个故事:一位母亲听说另一位母亲意外丧子,她除了对这位母亲抱有同情之外,另一种感受在她心里挥之不去—对这位丧子母亲失职的指责。可见内疚的产生,也源于外在的衡量标准与自身表现之间的差距,正如这个故事所体现的—不论是社会还是养育者本身,被养育者问题的发生常常会被归咎于养育者。
  這导致妈妈们对自己的母亲角色有一种不合理的过高期待,即“我要成为一个完美妈妈”,但是你越希望自己完美,越是对自己抱有过高的幻想和期待,失望就会越大。而这种失望会转化为妈妈们对自己的不满、内疚和自责。

3给予被养育者力所能及的照顾


  铲屎官们都希望自己的猫活成“猫中贵族”,但当经济条件不允许时,“差不多”的生活已经足矣。毕竟,有时候对于猫咪来说,一个纸箱子可能比你花重金买来的猫窝更称心,一个毛线球可能是它一个下午最好的玩伴。



  抚育孩子同样没有一定之规。经济上比较宽裕,给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会更好;不宽裕给予孩子物质上相对就差一些。上班的母亲与孩子的亲密度不高;全职妈妈则有较多的时间和充足的精力来陪伴孩子。
  在这些方面,做比较除了增加你的内疚感之外,别无意义。
  世界上也许存在完美的养育者,但并不存在一个完美的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精力、能力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所以,在成为养育者的道路上,做自己就可以。
其他文献
经常在咨询时会听到照顾老人的儿女们委屈和无奈地说:我的老爸、老妈可把我给“折腾”苦了,好吃好喝、一日三餐换着样地做,怎么照顾他(她)都不满意,怎么说也不听话,我都要崩溃了……  照顾老人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和老人不经常在一起生活的儿女,哪怕最初特别有耐心,但时间一长,老人的各种要求、挑剔、不满意,让儿女们应接不暇。全身心投入,尽心尽力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和肯定,有时还受到指责和批评,让儿女们
期刊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社会心理学家尼古拉斯·埃姆勒(NicholasEmler)在考察谈话内容时发现,在我们的日常谈话中,80%-90%是闲言碎语,其中有65%的内容是八卦。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梅根·罗宾斯(MeganRobbins)曾经用录音设备收集了467名参与者的日常对话,通过分析,他发现这些人平均每天居然要花52分钟聊八卦。  那么,你知道为什么我们喜欢聊八卦吗?原因一八卦=奖赏  2020
期刊
Q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今年教六年级。正值复习期间,上课时有个男孩子不注意听讲,我走到他面前,督促他认真听讲并且订正,然而当我转身后,他用黑水笔在我的背后端端正正写了“SB”两个字母,下课后其他孩子告诉了我,我才知道。当时我真想把他拎出来,在全班同学面前狠狠地批一顿,但是我又想,现在的孩子一言不合就要割腕,要跳楼的大有人在,到那个时候我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收场。我不想惹这个麻烦,于是我想
期刊
东东是一名4岁男孩,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有社会交往障碍、言语表达障碍和行为障碍等问题。  东东刚进院时,医生就特意和我交代了他的特点—完全不能忍受人唱歌的声音,不知是出于对声音本身的排斥还是家人唱歌不好听的原因,请我关注一下。我做特殊儿童音乐治疗有11年了,遇到过对音乐有不同喜好的孩子,但是完全无法听人唱歌声音的孩子,还是第一次见到。好奇驱使着我,要好好了解一下这个孩子。不喜欢音乐的孩子怎么做
期刊
2020年12月15日,四川泸州一小区内,一名学生留下字条后跳楼。字条上写着:“我活得太累了”“我早已绝望”等文字。这则“小学生留绝望字条后跳楼”的新闻曾经轰动一时。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是时代进步的呼唤,在2019年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就已明确指出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非常重要。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提到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首先是家长和老师都重视的学习
期刊
2021年4月23日,知名个人成长作家张德芬女士的新书《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在各平台上正式上架,《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为张德芬重磅新作,直击现代都市人的情绪困境,献上深化、务实、入世的情绪疗愈指南。  书中有一句对于德芬老师来说很特别的话:目前我们生命中的困境,让我们痛苦纠结的人、事、物,真的都是我们自己内在原来就有的情绪感受带来的,我们只是找个身边的或是看得见的人、事、物挂靠上去,然后发泄出来而
期刊
在应试教育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教师群体显然是当下的高压人群之一。我的教育记者、教育研究者、心理咨询师的多重身份,使我在工作中有机会接触各类学校的教师群体和个体,能够了解到他们在学校教育工作之外的个人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状况。我的个人交往圈里也有许多教师朋友,我同他们经常就职业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婚姻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通过交流我发现,教师朋友的生活与心理状况大致呈现三大特点:  1职业
期刊
小陈是一名高一女生,她来心理门诊的原因是遇到了选择困难,纠结自己是参加艺考还是参加高考。选择的背后,既有对自我的迷茫,更有对未来结果不确定的担心。心理困扰被打破的平静  第一次在心理诊室见到小陈,她衣着得体,彬彬有礼,简单自我介绍后,就开始讲述自己的困惑。原来,最近一周她生活和学习状态不是很好,白天上课听不进去,下课后完全记不得老师在说什么,整个人处于一种异常焦虑的状态;作业也不想做,晚上很难入睡
期刊
如果您经常带孩子在小区里玩,可能会看到这样一幕:父母或者是祖父母一边看着孩子并提醒“注意安全”“慢点儿”,一边可能在拿着手机刷短视频或回微信信息。又或者在新冠疫情笼罩之时,成年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宅在家里玩着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我们可能思考过“科技改变生活”,但是否有思考过“科技影响育儿”?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我们生活在一个移动互联的世界。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