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社会心理学家尼古拉斯·埃姆勒(Nicholas Emler)在考察谈话内容时发现,在我们的日常谈话中,80%-90%是闲言碎语,其中有65%的内容是八卦。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梅根·罗宾斯(Megan Robbins)曾经用录音设备收集了467名参与者的日常对话,通过分析,他发现这些人平均每天居然要花52分钟聊八卦。
那么,你知道为什么我们喜欢聊八卦吗?
2020年4月,巴塞罗那大学认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系的海伦娜·阿利卡特(Helena Alicart)等在期刊《神经图像》发表了一篇关于八卦的论文,从脑机制的角度解读了人类为何那么爱八卦。
参与者在看到八卦信息的时候,大脑的beta波活动最强。这个波跟奖赏有关,比如你忽然中了100万彩票,就会激活很强的beta波。也就是说,对于大脑而言,八卦=奖赏。
当我们的祖先还是猴子时,就开始八卦了。
《人类的荣耀:是什么让我们独一无二》一书中讲述到:原始人类在进化时,随着群体变大,个体需要为越来越多的其他人理毛,以便维持自己在这个较大群体中的关系。语言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形成的。一旦语言开始替代理毛,人就能够在做其他事情(觅食、行进和吃东西)的同时“理毛”,也就是传流言。
而如今人类的流言蜚语,就相当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社会性理毛。
“八卦”本质上是一种“信息”。而当人们聚在一起“讲八卦”时,就相当于完成了一次“信息交换”。
心理学家罗伯特·赖特(Robert Wright)在《道德动物》一书中写到:人类是群居动物,需要通过相互协作才能捕食或者躲避天敌。
了解与周围环境相关的消息,可以帮人们更好地生存下去。在进化历程中,人类学会了通过闲聊来了解身边哪些人不靠谱,哪些人力气大,附近哪里有危险动物出没,哪里有丰富的食物资源。
而到了现代社会,了解更多的信息仍然可以帮助人们在社会上发展。比如在和同行聚会时,有的人会忍不住打听他人的收入区间,除了想了解整个市场的行情外,也想要确认自己在行业中的水平,当发现自己跟平均水平差不多,就会觉得安心了。而如果自己实力没问题,但薪酬比平均水平低太多的话,那可能就要考虑跳槽了,这便是八卦帮助我们做出更好选择和生存策略调整的一个鲜活例子。
八卦在一些时候还会监督人们的行为,比如说某个人因做了一件不道德的事情而遭到许多人的非议,这个人就会倾向于减少或者不做这样的行为。
1满足求关注的心理。追求关注者能通过分享八卦获取被倾听、被关注的感觉。
2满足好奇心理。好奇心重的人比较喜欢主动寻找话题。和他人聚在一起讨论别人的事情,交换彼此的看法,能使他们的好奇心感到满足。
3满足“亲社会”倾向。即希望通过反对社会的不良现象来为社会效力,被社会群体所接纳。而八卦往往是一些有违公序良俗的事情,比如某女明星代孕弃养、某明星未婚生子、某明星婚内出轨等,由于人们内心普遍厌恶这些行为,讨论、谴责这类行为,彰显自己的正义感与道德感,自然容易在社会或群体中获得认同与高评价。
4嫉妒心理作祟。这样的心理在职场上较为常见。职场上有一類人,并不擅于解决工作问题,也不爱思考和学习,而热衷打听和闲聊别人的是非八卦,这类人非常喜欢凭借自己的臆测给别人扣帽子,原因就是嫉妒心强,生怕别人比自己活得好。这也说明他们很在乎自己的尊严和面子,内心比较脆弱敏感,容易情绪化,故而他们所传播出的八卦里往往会充斥着各种诋毁、人身攻击,甚至谩骂。
5满足减压的需要。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DanielKahneman)通过调查发现,能让女性感到幸福的活动,除了性爱、休闲放松、祈祷和饮食,就是八卦。女性在畅聊八卦时,体内的黄体素会增加,进而感到压力减少、心情愉快。但其实聊八卦就是一种分享与探讨,不论男性女性,心里有事时找人倾诉一下、表达一下,获取他人的聆听与支持,都能有效减轻自己内心的压力感。
不可否认,八卦的存在对推动人们更加遵守公序、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有一定益处。
每一个八卦者,内心都有追求公平性、公正性和透明性的一面,所以他们对社会事件会长期持关注态度。从这个角度来看,愿意八卦显然要比冷漠麻木、对什么也毫不关心好得多。毕竟,我们都更希望自己和身边的人能够主动积极地介入社会,对周遭有一种责任感,并作出应有的贡献,而不是当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
但是,过度八卦会造成对他人的伤害,对社会正义的伤害,对隐私的侵犯,甚至出现大规模的集体迫害行为。
个人迷失在八卦中,或者成为谣言的散播者、恐慌的制造者、恶意的中伤者,或借八卦泄愤而伤及他人就不合适了。
八卦并不可怕,但是切勿过度八卦别人的隐私,总在背后议论他人是非的结果往往令人避而远之,无法拥有真正的朋友。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梅根·罗宾斯(Megan Robbins)曾经用录音设备收集了467名参与者的日常对话,通过分析,他发现这些人平均每天居然要花52分钟聊八卦。
那么,你知道为什么我们喜欢聊八卦吗?
原因一
八卦=奖赏
2020年4月,巴塞罗那大学认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系的海伦娜·阿利卡特(Helena Alicart)等在期刊《神经图像》发表了一篇关于八卦的论文,从脑机制的角度解读了人类为何那么爱八卦。
参与者在看到八卦信息的时候,大脑的beta波活动最强。这个波跟奖赏有关,比如你忽然中了100万彩票,就会激活很强的beta波。也就是说,对于大脑而言,八卦=奖赏。
原因二
八卦自古以来就有价值
当我们的祖先还是猴子时,就开始八卦了。
《人类的荣耀:是什么让我们独一无二》一书中讲述到:原始人类在进化时,随着群体变大,个体需要为越来越多的其他人理毛,以便维持自己在这个较大群体中的关系。语言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形成的。一旦语言开始替代理毛,人就能够在做其他事情(觅食、行进和吃东西)的同时“理毛”,也就是传流言。
而如今人类的流言蜚语,就相当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社会性理毛。
“八卦”本质上是一种“信息”。而当人们聚在一起“讲八卦”时,就相当于完成了一次“信息交换”。
心理学家罗伯特·赖特(Robert Wright)在《道德动物》一书中写到:人类是群居动物,需要通过相互协作才能捕食或者躲避天敌。
了解与周围环境相关的消息,可以帮人们更好地生存下去。在进化历程中,人类学会了通过闲聊来了解身边哪些人不靠谱,哪些人力气大,附近哪里有危险动物出没,哪里有丰富的食物资源。
而到了现代社会,了解更多的信息仍然可以帮助人们在社会上发展。比如在和同行聚会时,有的人会忍不住打听他人的收入区间,除了想了解整个市场的行情外,也想要确认自己在行业中的水平,当发现自己跟平均水平差不多,就会觉得安心了。而如果自己实力没问题,但薪酬比平均水平低太多的话,那可能就要考虑跳槽了,这便是八卦帮助我们做出更好选择和生存策略调整的一个鲜活例子。
八卦在一些时候还会监督人们的行为,比如说某个人因做了一件不道德的事情而遭到许多人的非议,这个人就会倾向于减少或者不做这样的行为。
原因三
八卦能满足心理需求
1满足求关注的心理。追求关注者能通过分享八卦获取被倾听、被关注的感觉。
2满足好奇心理。好奇心重的人比较喜欢主动寻找话题。和他人聚在一起讨论别人的事情,交换彼此的看法,能使他们的好奇心感到满足。
3满足“亲社会”倾向。即希望通过反对社会的不良现象来为社会效力,被社会群体所接纳。而八卦往往是一些有违公序良俗的事情,比如某女明星代孕弃养、某明星未婚生子、某明星婚内出轨等,由于人们内心普遍厌恶这些行为,讨论、谴责这类行为,彰显自己的正义感与道德感,自然容易在社会或群体中获得认同与高评价。
4嫉妒心理作祟。这样的心理在职场上较为常见。职场上有一類人,并不擅于解决工作问题,也不爱思考和学习,而热衷打听和闲聊别人的是非八卦,这类人非常喜欢凭借自己的臆测给别人扣帽子,原因就是嫉妒心强,生怕别人比自己活得好。这也说明他们很在乎自己的尊严和面子,内心比较脆弱敏感,容易情绪化,故而他们所传播出的八卦里往往会充斥着各种诋毁、人身攻击,甚至谩骂。
5满足减压的需要。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DanielKahneman)通过调查发现,能让女性感到幸福的活动,除了性爱、休闲放松、祈祷和饮食,就是八卦。女性在畅聊八卦时,体内的黄体素会增加,进而感到压力减少、心情愉快。但其实聊八卦就是一种分享与探讨,不论男性女性,心里有事时找人倾诉一下、表达一下,获取他人的聆听与支持,都能有效减轻自己内心的压力感。
社会到底需不需要八卦者
不可否认,八卦的存在对推动人们更加遵守公序、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有一定益处。
每一个八卦者,内心都有追求公平性、公正性和透明性的一面,所以他们对社会事件会长期持关注态度。从这个角度来看,愿意八卦显然要比冷漠麻木、对什么也毫不关心好得多。毕竟,我们都更希望自己和身边的人能够主动积极地介入社会,对周遭有一种责任感,并作出应有的贡献,而不是当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
但是,过度八卦会造成对他人的伤害,对社会正义的伤害,对隐私的侵犯,甚至出现大规模的集体迫害行为。
个人迷失在八卦中,或者成为谣言的散播者、恐慌的制造者、恶意的中伤者,或借八卦泄愤而伤及他人就不合适了。
八卦并不可怕,但是切勿过度八卦别人的隐私,总在背后议论他人是非的结果往往令人避而远之,无法拥有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