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课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尊重学生主体,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高中语文 有效阅读 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及其效率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孜孜探讨的一个课题,而语文课堂,特别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更显其重大的意义。教学策略研究正是这种研究的一个部分。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最为基础的环节,就是阅读,所以在教学第一线开展语文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应该是语文教学提高效率的重中之重。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面临着对整个基础教育效果的集成和检测,有效的阅读教学重要性尤为突出。
一、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概念的界定
1.关于“有效阅读”
有效阅读指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阅读效果。阅读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1)有效果:指对阅读活动结果与预期阅读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2)有效率:阅读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阅读效率可表述为:阅读效率=阅读产出(效果)/阅读投入,或阅读效率=有效阅读时间/实际阅读时间;(3)有效益:指阅读活动收益、阅读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阅读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阅读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
2.关于“阅读教学策略”
“策略”,指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学中指教学活动的顺序排列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综合性。选择或制订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第二,可操作性。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关明确具体的内容。第三,灵活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以便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阅读教学策略”,是指运用语文教学的一定手段,遵循阅读的一定规律,教师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要求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阅读任务,从而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如果说,阅读兴趣关注的是“想不想读的”问题、阅读方法关注的是“怎样读”的问题,那么,阅读策略关注的就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它的理想状态是:学生拿到读物,能够自觉确定阅读目标、灵活调用阅读方法、有效监控维持阅读过程、最后能够对阅读效果作出客观评价。
二、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内容
1.从宏观角度出发,归纳“五步阅读法”
第一步:初读,了解相关资料。包括作者、背景、注释、文体等。以知识识记、积累为重点,有社会、历史知识、文体知识 。
第二步:通读,梳理文章思路。内容方面,涉及对象(人物主次及关系)、 事件、 特征(对象的性格或品质)、主旨(对象特征所体现的普遍意义或作者写作的意图)。能力要求:准确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事件的概述能力(人物+行为+结果);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由个别到一般、特殊到普遍的逻辑思维能力。形式方面,涉及段落、层次及关系。知识要求:懂得关键词、中心句;了解层次结构的几种关系(总分、并列、连贯、对照)。能力要求:准确把握关键词、中心句的能力;概括语意的能力;分析层次结构关系的能力。
第三步:解读,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或作用。有表层义、语境义及作用分析。知识要求:词语积累,语法知识。能力要求:能分析词语或句子对文章主旨、对象、特征、结构、表达效果等的作用。
第四步:赏读,鉴赏评价文章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知识要求,识记常见写作手法的定义及其作用。能力要求,能判断文章内容的积极或消极意义,能指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其效果。
第五步:悟读,由文章生发见解和感想。包括感受、见解、模仿与创造。知识要求:社会与生活积累,阅读积累。能力要求:联想能力,创造能力,迁移能力,表达能力。
五步阅读法,清晰地呈现了阅读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流程,知识点和阅读的能力点分解到各个步骤,一目了然,阅读任务的指向性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2.从阅读教学角度出发,形成文体教学序列
根据高中学生认知水平与阅读能力的发展梯度,我们按文体分类,划分了高一、高二、高三不同学段阅读教学不同的侧重点。高一侧重现代散文、高二侧重古诗文、高三侧重科学论文。努力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做到教学有选择,教学有重点,教学有突破。避免面面俱到,流于表面,不得要领,没有方法的低效、无效教学。我们成立了古诗文阅读策略研究、诗歌、小说阅读策略研究、科学论文阅读策略研究、现代散文阅读策略研究等子课题组,由备课组长领衔,组织对文体知识和文体写作规律的梳理,初步形成了各类文体教学的知识体系。并多次开课,进行文体教学法的探讨。从文体特点出发,总结了不同文体的教学要点与阅读方法。
3.从阅读主体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体验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能力提升也更明显。整个阅读过程是学生的过程,根据五步阅读的不同层次,教师参与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初读,立足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搜索、整理和识记。通读主要给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去锻炼。解读、赏读,教师不仅要给方法,还需要有指导与点拨。悟读,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给以点评。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如同学开车一样,教师是教练,可以给方法,给方向,但不能越俎代庖。不亲自开车,永远学不会开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审美的熏陶是心灵感受、体悟的内在过程,教师更无法替代。
三、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反思
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有效的阅读必须是方法正确思维对路的阅读。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重点就在策略的突破上。从文体特点入手,根据写作的规律,归纳出阅读的思路,让我们找到了把握文章的“穴位”,掌握了“四两拨千斤”的巧力。从“蛮”劲到“巧”劲,就在于方法的把握,从而使阅读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做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阅读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课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尊重学生主体,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
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使有了阅读的方法,没有阅读量的储备,还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方法的来源是阅读,方法的掌握还是阅读,方法不能替代阅读。因此,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足量的阅读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 有效阅读 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及其效率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孜孜探讨的一个课题,而语文课堂,特别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更显其重大的意义。教学策略研究正是这种研究的一个部分。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最为基础的环节,就是阅读,所以在教学第一线开展语文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应该是语文教学提高效率的重中之重。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面临着对整个基础教育效果的集成和检测,有效的阅读教学重要性尤为突出。
一、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概念的界定
1.关于“有效阅读”
有效阅读指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阅读效果。阅读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1)有效果:指对阅读活动结果与预期阅读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2)有效率:阅读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阅读效率可表述为:阅读效率=阅读产出(效果)/阅读投入,或阅读效率=有效阅读时间/实际阅读时间;(3)有效益:指阅读活动收益、阅读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阅读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阅读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
2.关于“阅读教学策略”
“策略”,指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学中指教学活动的顺序排列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综合性。选择或制订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第二,可操作性。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关明确具体的内容。第三,灵活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以便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阅读教学策略”,是指运用语文教学的一定手段,遵循阅读的一定规律,教师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要求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阅读任务,从而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如果说,阅读兴趣关注的是“想不想读的”问题、阅读方法关注的是“怎样读”的问题,那么,阅读策略关注的就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它的理想状态是:学生拿到读物,能够自觉确定阅读目标、灵活调用阅读方法、有效监控维持阅读过程、最后能够对阅读效果作出客观评价。
二、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内容
1.从宏观角度出发,归纳“五步阅读法”
第一步:初读,了解相关资料。包括作者、背景、注释、文体等。以知识识记、积累为重点,有社会、历史知识、文体知识 。
第二步:通读,梳理文章思路。内容方面,涉及对象(人物主次及关系)、 事件、 特征(对象的性格或品质)、主旨(对象特征所体现的普遍意义或作者写作的意图)。能力要求:准确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事件的概述能力(人物+行为+结果);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由个别到一般、特殊到普遍的逻辑思维能力。形式方面,涉及段落、层次及关系。知识要求:懂得关键词、中心句;了解层次结构的几种关系(总分、并列、连贯、对照)。能力要求:准确把握关键词、中心句的能力;概括语意的能力;分析层次结构关系的能力。
第三步:解读,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或作用。有表层义、语境义及作用分析。知识要求:词语积累,语法知识。能力要求:能分析词语或句子对文章主旨、对象、特征、结构、表达效果等的作用。
第四步:赏读,鉴赏评价文章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知识要求,识记常见写作手法的定义及其作用。能力要求,能判断文章内容的积极或消极意义,能指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其效果。
第五步:悟读,由文章生发见解和感想。包括感受、见解、模仿与创造。知识要求:社会与生活积累,阅读积累。能力要求:联想能力,创造能力,迁移能力,表达能力。
五步阅读法,清晰地呈现了阅读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流程,知识点和阅读的能力点分解到各个步骤,一目了然,阅读任务的指向性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2.从阅读教学角度出发,形成文体教学序列
根据高中学生认知水平与阅读能力的发展梯度,我们按文体分类,划分了高一、高二、高三不同学段阅读教学不同的侧重点。高一侧重现代散文、高二侧重古诗文、高三侧重科学论文。努力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做到教学有选择,教学有重点,教学有突破。避免面面俱到,流于表面,不得要领,没有方法的低效、无效教学。我们成立了古诗文阅读策略研究、诗歌、小说阅读策略研究、科学论文阅读策略研究、现代散文阅读策略研究等子课题组,由备课组长领衔,组织对文体知识和文体写作规律的梳理,初步形成了各类文体教学的知识体系。并多次开课,进行文体教学法的探讨。从文体特点出发,总结了不同文体的教学要点与阅读方法。
3.从阅读主体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体验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能力提升也更明显。整个阅读过程是学生的过程,根据五步阅读的不同层次,教师参与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初读,立足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搜索、整理和识记。通读主要给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去锻炼。解读、赏读,教师不仅要给方法,还需要有指导与点拨。悟读,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给以点评。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如同学开车一样,教师是教练,可以给方法,给方向,但不能越俎代庖。不亲自开车,永远学不会开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审美的熏陶是心灵感受、体悟的内在过程,教师更无法替代。
三、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反思
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有效的阅读必须是方法正确思维对路的阅读。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重点就在策略的突破上。从文体特点入手,根据写作的规律,归纳出阅读的思路,让我们找到了把握文章的“穴位”,掌握了“四两拨千斤”的巧力。从“蛮”劲到“巧”劲,就在于方法的把握,从而使阅读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做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阅读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课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尊重学生主体,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
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使有了阅读的方法,没有阅读量的储备,还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方法的来源是阅读,方法的掌握还是阅读,方法不能替代阅读。因此,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足量的阅读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