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老一代教育家余立先生在其所主持以“关于大、中、小学教育阶段衔接问题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中明确指出:“在大学中所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并非是大学教育自身的缺陷所致,而是中小学教育的‘后遗症’.”因此,在开展高职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搭建其高中与高职数学教学的桥梁,利用学生已有的高中数学知识和学习经验来进行高职数学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高职数学教学
尽管高中数学在教材、课程内容与结构、教学目的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但是由于文理分科制度的存在,文理数学教学的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而高职院校在招生的时候,一般是文理兼收的,加之,高职院校的数学教材的编写仍旧延续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和体系,忽视了当前课改的需求,这就使得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能力极具差异化下,教师仍按照课改之前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自然会丧失数学学习兴趣,其数学学习情况可想而知.那么,如何将高中数学教学与高职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我在本文中论述的重点.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尽管有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已经认识到高中数学与高职数学断层这一情况,但是其认识仍停留在教学内容断层上,其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衔接上,但是这种衔接却并不系统化,只是将高中所学的内容引入到教学中,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降低教学难度,忽视了课改前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变化.这就要求高职数学教师在认真研究高中数学课改前后的内容、考试大纲等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高职生源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来展开数学衔接工作.
高职学生主要由于学习能力薄弱,无法通过高考进入高等院校而选择进行高职院校进行继续学习,其数学学习基础也比较差,而且由于个性差异等原因的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因此,在進行高职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利用摸底考试的方式来对学生的高中数学的掌握程度进行测定,如此教师才能把握学生数学学习实际水平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此次的摸底考试需要以高职数学和高中数学最基本的或最核心的初等数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试卷作答情况来分析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以及不同学生的数学优势,并对其进行分层教学.这里的分层教学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划分到同一班级中,如此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除此之外,对于数学基础较薄弱的班级,需要编写衔接讲义,在保证足够的课时的基础上,减慢教学速度,以学生能够接受的进度以专题式中学数学补习的方式来对高职数学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对于基础比较好的班级,教师可以将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掌握不够牢固的知识穿插到高职教学中,在补充中实现中学数学的复习与迁移.
值得注意的是,函数问题自初中开始就出现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这一内容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亦是难点.因此,无论是何种层次的班级,教师都要重视函数内容,在函数教学中引导学生调动高中已有的函数知识体系,如,初等函数的分类、图像、性质等,帮助学生将此基础内容正迁移到高职数学学习中,降低高中函数教学的难度.
二、学习方法的衔接
在高职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在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上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一)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从素质教育改革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学习不应是教师强制学习,而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性学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从高中数学阶段顺利过渡到高职数学学习.由于高职学生其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水平比较薄弱,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制订明确的学习计划.教师要介入到学生的数学预习环节,利用导学案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在课堂听课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讲,根据教师的讲解及时地做笔记,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补充其中,如此,学生在记课堂笔记的时候,可以掌握一定的归纳总结的方法,并利用知识结构图的形式来清楚地呈现教学内容,梳理自己的数学知识内容,以此数学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可以清楚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评价环节,学生需要通过课后作业、自我评价、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来检验自己的数学学习情况,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弥补自身的数学学习不足.
(二)指导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
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的科目,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需要将其抽象内容以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而且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在丰富自己的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高中已有的数学知识内容有针对性地来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总之,在高职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从内容和学习方法这两个方面来与高中数学相衔接,以此,在降低数学学习难度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崔志玲.高中数学与高职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J].科技展望,2015(15):187.
[2]翟帆,李星星.高中数学与高职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4(2):28-30.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高职数学教学
尽管高中数学在教材、课程内容与结构、教学目的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但是由于文理分科制度的存在,文理数学教学的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而高职院校在招生的时候,一般是文理兼收的,加之,高职院校的数学教材的编写仍旧延续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和体系,忽视了当前课改的需求,这就使得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能力极具差异化下,教师仍按照课改之前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自然会丧失数学学习兴趣,其数学学习情况可想而知.那么,如何将高中数学教学与高职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我在本文中论述的重点.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尽管有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已经认识到高中数学与高职数学断层这一情况,但是其认识仍停留在教学内容断层上,其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衔接上,但是这种衔接却并不系统化,只是将高中所学的内容引入到教学中,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降低教学难度,忽视了课改前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变化.这就要求高职数学教师在认真研究高中数学课改前后的内容、考试大纲等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高职生源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来展开数学衔接工作.
高职学生主要由于学习能力薄弱,无法通过高考进入高等院校而选择进行高职院校进行继续学习,其数学学习基础也比较差,而且由于个性差异等原因的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因此,在進行高职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利用摸底考试的方式来对学生的高中数学的掌握程度进行测定,如此教师才能把握学生数学学习实际水平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此次的摸底考试需要以高职数学和高中数学最基本的或最核心的初等数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试卷作答情况来分析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以及不同学生的数学优势,并对其进行分层教学.这里的分层教学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划分到同一班级中,如此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除此之外,对于数学基础较薄弱的班级,需要编写衔接讲义,在保证足够的课时的基础上,减慢教学速度,以学生能够接受的进度以专题式中学数学补习的方式来对高职数学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对于基础比较好的班级,教师可以将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掌握不够牢固的知识穿插到高职教学中,在补充中实现中学数学的复习与迁移.
值得注意的是,函数问题自初中开始就出现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这一内容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亦是难点.因此,无论是何种层次的班级,教师都要重视函数内容,在函数教学中引导学生调动高中已有的函数知识体系,如,初等函数的分类、图像、性质等,帮助学生将此基础内容正迁移到高职数学学习中,降低高中函数教学的难度.
二、学习方法的衔接
在高职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在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上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一)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从素质教育改革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学习不应是教师强制学习,而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性学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从高中数学阶段顺利过渡到高职数学学习.由于高职学生其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水平比较薄弱,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制订明确的学习计划.教师要介入到学生的数学预习环节,利用导学案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在课堂听课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讲,根据教师的讲解及时地做笔记,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补充其中,如此,学生在记课堂笔记的时候,可以掌握一定的归纳总结的方法,并利用知识结构图的形式来清楚地呈现教学内容,梳理自己的数学知识内容,以此数学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可以清楚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评价环节,学生需要通过课后作业、自我评价、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来检验自己的数学学习情况,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弥补自身的数学学习不足.
(二)指导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
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的科目,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需要将其抽象内容以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而且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在丰富自己的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高中已有的数学知识内容有针对性地来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总之,在高职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从内容和学习方法这两个方面来与高中数学相衔接,以此,在降低数学学习难度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崔志玲.高中数学与高职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J].科技展望,2015(15):187.
[2]翟帆,李星星.高中数学与高职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4(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