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_ji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提出了高校班主任关注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现状,并提出了班主任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引导的具体措施。高校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尽可能提高自身的教育和管理能力,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出努力和贡献。
  关键词: 健康心理教育 高校班主任 心理问题
  
  1.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竞争日益激烈,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人民的重托,其素质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仅仅影响其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还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旺发达。对于这个群体,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他们的心理问题,引导其向健康方向发展,会给自身、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危害。而班主任肩负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指导和帮助的重任。因此,班主任理应担当起“心理医生”的角色,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关注,更多的应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使学生健康成长,并且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人才。
  2.班主任关注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变化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最近几年,高校校园里经常有自杀、犯罪等现象发生。一些学生拼命学习,却越来越没勇气面对未知的将来,出点小问题就留下遗书想自杀。在只抓学习的同时,社会各方面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教育,许多学生表现出社会经验不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高校班主任是管理学生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指导和帮助的重任。班主任理应担当起“心理医生”的角色,引导学生心理走向、矫正学生行为,使他们健康成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人才。
  3.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现状
  通过对近几年社会调查数据的统计,大学生心理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人际关系不和谐导致的心理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条件。由于社会的纷繁复杂,加之大学生缺乏相关的社会经验,一些大学生经常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遭遇挫折,由此而孤独、迷茫、愤怒,严重的还会出现社交恐惧症。
  (2)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
  所谓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是指那些在生活上、身体上有问题,需要帮助的学生。他们或者家庭贫困,衣食拮据,或者身体病残,自理困难。这些困难往往造成并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他们中很多人在精神上心理上存在各种障碍或疾病,成为精神上的弱势群体。这些人大多性格内向孤僻,沉默寡言,不愿也不敢在集体活动或公开场合出现,甚至不交朋友不谈恋爱,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竞争激烈而残酷引发的心理问题。
  一些大学生由于学习和就业的压力,家长和个人的期望值过高,自尊心和好胜心得不到充分满足,容易产生失落感,部分学生由此走向极端,导致精神失常或自杀行为的发生。
  (4)生理结构变化导致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生理上日趋成熟,他们有了性冲动和要求,渴望追求异性,但由于性心理的不完全成熟,生活经验欠缺,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缺乏认识,产生紧张、恐惧、羞涩的心理,在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排解时,轻者会出现性心理障碍,重者会作出不正确的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有资料表明,高校每年受处分学生中因性犯罪受处分者占20%左右,而且存在性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也在逐年递增。
  (5)情感丰富、强烈且不稳定产生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正在迅速发展,在追求自主、自立、自强的过程中容易偏激,感情用事,同时自我调控能力差,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经常徘徊在自尊和自卑、自信与自负、自控与失控的矛盾之间,部分大学生依赖性强,挫折承受能力差。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上只是常见的一些原因引发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困扰着大学生。
  4.班主任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正确引导
  高校班主任应根据大学生活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学科门类及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广泛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加强高校学生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班主任应该及时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重视学生的每一次心理普查,并且认真分析普查结果,筛选出心理可能存在问题的学生并在日后加以重点关注。可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借助书信、电话、网络等形式向大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服务,使不同的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培养成熟的恋爱观和科学的性观念,加强性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从而正确处理恋爱和学习之间的关系,避免学生中出现情感的纠葛。
  采取多种方式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首先应放在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较快完成转变上。同时,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人际交往中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
  努力营造宽松、公正、向上的校园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加强人际交往中的品德和修养,增进学生之间的交往,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张弛有度,避免过分焦虑。尤其是对毕业生要配合就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职业特点,客观分析自身条件,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对这类学生,班主任应注重在物质生活上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把他们看成是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在精神生活中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积极、平衡的心态,使之健康成长。
  5.结语
  健康的心理辅导和引导作为高校班主任的重要工作部分,在学生认识自我、完善个性、开发潜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期高校班主任关注和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对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21世纪的建设者具有深远意义。当然,单纯依靠班主任、辅导员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不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属于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贯穿于学校全局工作之中,也必须纳入学校教育的议事日程。
  参考文献:
  [1]崔景贵.论班级心理教育与班级德育[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版),2001,(3).
  [2]吴增强.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模式[J].教育研究,1998,(1).
  [3]李兵宽,薛允洲.21世纪高校德育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6.
  [4]韩源,侯德芳.新世纪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论述,优秀的、有着时代烙印的新闻作品总是有意识地引导着社会主流价值观,而优秀的人物通讯与主流价值观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选取不同时期的优秀人物通讯对其体现的主流价值观进行分析。  【关键词】主流价值观大众媒体 人物通讯 引导    一、为什么要一直强调主流价值观    我们选择系统论为切入点来了解主流价值观。系统论认为:社会是由各个子系统组成,社会的各个系统任务各不相同,只有各个
摘 要: 师生之间由于存在思维的定势,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本文从理论角度分析沟通存在儿童状态、家长状态和成人状态三种状态。强调人格的独立和爱在师生沟通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沟通 儿童状态 家长状态 成人状态    一、案例过程  上学期,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一幕。一位学生在位置上无聊地看着远方,嘴里好像还哼着歌曲。  师:你在干什么?  生:没干什么。(他看了我一眼)  师:唱歌!  
摘 要: 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钻研、积累和完善,每一个学有所成的孩子都是被教育成功的伟大作品。孩子在成长的各个阶段,家庭教育是一个最直接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更是教育之源。在每个孩子的教育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成败决定了整个教育过程的成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  莎士比亚曾说:“教育
一  美国教育考察团到上海访问,希望听到一节有中国特色的公开课。负责接待的上海教育科学院安排一所著名初中的一颇名有影响的特级教师为他们开了一堂物理课。课堂上,教学双边活动活跃,教师问问题,学生答问题,课堂气氛热烈;教师教学方法灵活,重点突出,训练有素,时间安排恰当。讲完课后,中国的教师不禁鼓起了掌。奇怪的是,美国教育学家一点表情都没有。这是为什么?他们的回答出乎我们的意料:教师提出的问题都能回答,
创新是民族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而教育则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日常音乐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要让学生成为开拓性、创造型的一代,就要培养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高度发挥想象能力的习惯、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改
摘 要: 小班化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小班化教育进一步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让课堂教学扎实高效,促学生个性自主发展,是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如何打造活力课堂,激发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寻求适应学生参与的学习方式等,都需要教师不断地思考与探索。实践表明,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自主、合作、开放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尊重与善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是课堂教学效益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