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提出了高校班主任关注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现状,并提出了班主任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引导的具体措施。高校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尽可能提高自身的教育和管理能力,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出努力和贡献。
关键词: 健康心理教育 高校班主任 心理问题
1.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竞争日益激烈,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人民的重托,其素质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仅仅影响其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还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旺发达。对于这个群体,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他们的心理问题,引导其向健康方向发展,会给自身、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危害。而班主任肩负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指导和帮助的重任。因此,班主任理应担当起“心理医生”的角色,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关注,更多的应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使学生健康成长,并且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人才。
2.班主任关注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变化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最近几年,高校校园里经常有自杀、犯罪等现象发生。一些学生拼命学习,却越来越没勇气面对未知的将来,出点小问题就留下遗书想自杀。在只抓学习的同时,社会各方面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教育,许多学生表现出社会经验不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高校班主任是管理学生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指导和帮助的重任。班主任理应担当起“心理医生”的角色,引导学生心理走向、矫正学生行为,使他们健康成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人才。
3.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现状
通过对近几年社会调查数据的统计,大学生心理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人际关系不和谐导致的心理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条件。由于社会的纷繁复杂,加之大学生缺乏相关的社会经验,一些大学生经常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遭遇挫折,由此而孤独、迷茫、愤怒,严重的还会出现社交恐惧症。
(2)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
所谓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是指那些在生活上、身体上有问题,需要帮助的学生。他们或者家庭贫困,衣食拮据,或者身体病残,自理困难。这些困难往往造成并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他们中很多人在精神上心理上存在各种障碍或疾病,成为精神上的弱势群体。这些人大多性格内向孤僻,沉默寡言,不愿也不敢在集体活动或公开场合出现,甚至不交朋友不谈恋爱,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竞争激烈而残酷引发的心理问题。
一些大学生由于学习和就业的压力,家长和个人的期望值过高,自尊心和好胜心得不到充分满足,容易产生失落感,部分学生由此走向极端,导致精神失常或自杀行为的发生。
(4)生理结构变化导致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生理上日趋成熟,他们有了性冲动和要求,渴望追求异性,但由于性心理的不完全成熟,生活经验欠缺,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缺乏认识,产生紧张、恐惧、羞涩的心理,在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排解时,轻者会出现性心理障碍,重者会作出不正确的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有资料表明,高校每年受处分学生中因性犯罪受处分者占20%左右,而且存在性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也在逐年递增。
(5)情感丰富、强烈且不稳定产生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正在迅速发展,在追求自主、自立、自强的过程中容易偏激,感情用事,同时自我调控能力差,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经常徘徊在自尊和自卑、自信与自负、自控与失控的矛盾之间,部分大学生依赖性强,挫折承受能力差。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上只是常见的一些原因引发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困扰着大学生。
4.班主任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正确引导
高校班主任应根据大学生活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学科门类及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广泛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加强高校学生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班主任应该及时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重视学生的每一次心理普查,并且认真分析普查结果,筛选出心理可能存在问题的学生并在日后加以重点关注。可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借助书信、电话、网络等形式向大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服务,使不同的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培养成熟的恋爱观和科学的性观念,加强性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从而正确处理恋爱和学习之间的关系,避免学生中出现情感的纠葛。
采取多种方式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首先应放在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较快完成转变上。同时,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人际交往中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
努力营造宽松、公正、向上的校园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加强人际交往中的品德和修养,增进学生之间的交往,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张弛有度,避免过分焦虑。尤其是对毕业生要配合就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职业特点,客观分析自身条件,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对这类学生,班主任应注重在物质生活上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把他们看成是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在精神生活中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积极、平衡的心态,使之健康成长。
5.结语
健康的心理辅导和引导作为高校班主任的重要工作部分,在学生认识自我、完善个性、开发潜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期高校班主任关注和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对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21世纪的建设者具有深远意义。当然,单纯依靠班主任、辅导员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不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属于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贯穿于学校全局工作之中,也必须纳入学校教育的议事日程。
参考文献:
[1]崔景贵.论班级心理教育与班级德育[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版),2001,(3).
[2]吴增强.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模式[J].教育研究,1998,(1).
[3]李兵宽,薛允洲.21世纪高校德育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6.
[4]韩源,侯德芳.新世纪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
关键词: 健康心理教育 高校班主任 心理问题
1.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竞争日益激烈,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人民的重托,其素质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仅仅影响其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还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旺发达。对于这个群体,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他们的心理问题,引导其向健康方向发展,会给自身、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危害。而班主任肩负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指导和帮助的重任。因此,班主任理应担当起“心理医生”的角色,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关注,更多的应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使学生健康成长,并且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人才。
2.班主任关注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变化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最近几年,高校校园里经常有自杀、犯罪等现象发生。一些学生拼命学习,却越来越没勇气面对未知的将来,出点小问题就留下遗书想自杀。在只抓学习的同时,社会各方面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教育,许多学生表现出社会经验不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高校班主任是管理学生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指导和帮助的重任。班主任理应担当起“心理医生”的角色,引导学生心理走向、矫正学生行为,使他们健康成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人才。
3.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现状
通过对近几年社会调查数据的统计,大学生心理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人际关系不和谐导致的心理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条件。由于社会的纷繁复杂,加之大学生缺乏相关的社会经验,一些大学生经常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遭遇挫折,由此而孤独、迷茫、愤怒,严重的还会出现社交恐惧症。
(2)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
所谓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是指那些在生活上、身体上有问题,需要帮助的学生。他们或者家庭贫困,衣食拮据,或者身体病残,自理困难。这些困难往往造成并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他们中很多人在精神上心理上存在各种障碍或疾病,成为精神上的弱势群体。这些人大多性格内向孤僻,沉默寡言,不愿也不敢在集体活动或公开场合出现,甚至不交朋友不谈恋爱,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竞争激烈而残酷引发的心理问题。
一些大学生由于学习和就业的压力,家长和个人的期望值过高,自尊心和好胜心得不到充分满足,容易产生失落感,部分学生由此走向极端,导致精神失常或自杀行为的发生。
(4)生理结构变化导致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生理上日趋成熟,他们有了性冲动和要求,渴望追求异性,但由于性心理的不完全成熟,生活经验欠缺,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缺乏认识,产生紧张、恐惧、羞涩的心理,在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排解时,轻者会出现性心理障碍,重者会作出不正确的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有资料表明,高校每年受处分学生中因性犯罪受处分者占20%左右,而且存在性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也在逐年递增。
(5)情感丰富、强烈且不稳定产生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正在迅速发展,在追求自主、自立、自强的过程中容易偏激,感情用事,同时自我调控能力差,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经常徘徊在自尊和自卑、自信与自负、自控与失控的矛盾之间,部分大学生依赖性强,挫折承受能力差。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上只是常见的一些原因引发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困扰着大学生。
4.班主任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正确引导
高校班主任应根据大学生活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学科门类及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广泛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加强高校学生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班主任应该及时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重视学生的每一次心理普查,并且认真分析普查结果,筛选出心理可能存在问题的学生并在日后加以重点关注。可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借助书信、电话、网络等形式向大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服务,使不同的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培养成熟的恋爱观和科学的性观念,加强性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从而正确处理恋爱和学习之间的关系,避免学生中出现情感的纠葛。
采取多种方式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首先应放在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较快完成转变上。同时,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人际交往中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
努力营造宽松、公正、向上的校园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加强人际交往中的品德和修养,增进学生之间的交往,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张弛有度,避免过分焦虑。尤其是对毕业生要配合就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职业特点,客观分析自身条件,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对这类学生,班主任应注重在物质生活上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把他们看成是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在精神生活中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积极、平衡的心态,使之健康成长。
5.结语
健康的心理辅导和引导作为高校班主任的重要工作部分,在学生认识自我、完善个性、开发潜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期高校班主任关注和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对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21世纪的建设者具有深远意义。当然,单纯依靠班主任、辅导员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不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属于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贯穿于学校全局工作之中,也必须纳入学校教育的议事日程。
参考文献:
[1]崔景贵.论班级心理教育与班级德育[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版),2001,(3).
[2]吴增强.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模式[J].教育研究,1998,(1).
[3]李兵宽,薛允洲.21世纪高校德育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6.
[4]韩源,侯德芳.新世纪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