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危收养外甥女和侄子
袁清杰1955年出生于大连市金州新区三十里堡街道一户普通人家,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袁清杰自幼聪慧好学,为减少家庭负担,便早早工作,24岁组建起自己的小家庭。
袁清杰结婚后,与丈夫非常恩爱,1980年儿子出生,他们的生活更加甜美,家中时刻充满欢声笑语。
1985年6月的一天早晨,袁清杰得到消息,妹妹住院了。袁清杰赶紧去医院探望,得知妹妹患了脑癌,已经是晚期。听到这一结果,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她哀求主治医生救救妹妹,她才28岁,还有年幼的女儿。此后,袁清杰便肩负起照顾妹妹的责任,除去工作和照顾儿子,她把全部时间都放在医院。做妹妹喜欢吃的菜,帮妹妹擦身子,鼓励妹妹战胜病魔。
可妹妹的病情很重,不到三个月,已经消瘦不堪,而且还双目失明。看着病床上面目全非的妹妹,袁清杰心如刀绞。1985年底,医院下了病危通知。那天,妹妹气息微弱地拉着她的手,叮嘱她:“姐,我知道自己快不行了,我最担心女儿琳琳,她才1岁半,你一定帮我照顾好她啊!”袁清杰听完妹妹的话,泪流满面答应妹妹,她会照顾好琳琳。
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袁清杰心里还有最惨烈的痛苦。原来,这几个月来,她为了照顾妹妹,疏忽了对儿子的照顾,一个月前,年仅5岁的儿子玩耍时不小心误喝了有毒饮品,等发现时为时已晚,不幸身亡。刚刚处理完儿子的后事,又面临妹妹临终遗托,袁清杰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疼痛,每时每刻都在受煎熬。
让袁清杰感到宽慰的是,丈夫体谅她,也支持她。在妹妹离世后,丈夫和她一起来到妹夫家,真诚地表达希望照顾琳琳,因为这是妹妹的嘱托。起初,妹夫不同意,袁清杰非常理解妹夫的心情,刚刚失去妻子,不愿女儿离开自己,可一个大男人带着孩子,会很艰难,便劝慰:“我妹妹虽然不在了,但咱们还是一家人,等你想明白了,就把琳琳送给我们,大姐帮你!”
第二年,妹夫又要重新组建家庭。考虑到再婚家庭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袁清杰再次提出将琳琳接回家抚养,这一次,妹夫同意了。
把琳琳接来后,袁清杰就像疼自己亲生女儿一样疼她。家里有好吃的,她第一个想着琳琳,看到左邻右舍的孩子穿了好看的新衣服,她会打听在哪儿买的,然后也给琳琳买一件。就算后来,她自己先后生了两个女儿,她对琳琳的爱依旧不变。
可袁清杰没想到的是,他们一家平静的生活再次被打破。1993年初,袁清杰弟弟的婚姻亮起红灯,弟媳态度坚决地向弟弟提出离婚,并一个人去了德国。家庭裂变,使袁清杰弟弟的精神和身体都受到重创,一下病倒,经检查患上严重心脏病,无法工作,更难以照顾6岁的儿子,孩子整天吃了上顿没下顿。
面对这一突变,袁清杰立即担负起照顾弟弟的重任,同时决定:将侄子小浩接到自己家中生活。
视如己出精心抚育,给外甥女和侄子一个温馨的家
小浩来到袁清杰家时,琳琳已经快10岁,她自己的两个女儿一个6岁,一个5岁。袁清杰在心中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让这两个孩子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家的温馨,一定要把他们培养成才。
可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抚养两个孩子已经不易,要抚养四个,吃苦受累自不必说,孩子们的衣食等日常花费就是一大难题。当时,袁清杰和丈夫都是企业工人,每月收入加起来不到1000元,经济压力很大。加上孩子们年幼,正长身体,为了保证身体健康成长,袁清杰把大部分收入都用在孩子们的饮食上。
饮食上花销大,其他方面就要节俭。为了省钱,袁清杰特地学了裁剪,凡是孩子们穿的衣服,不论内衣外衣,冬装夏装,她都自己做。自己和丈夫的穿戴,能省则省,俩人从不乱花一分钱。此外,她还到理发店学理发,然后帮孩子们剪头发。
袁清杰更关心孩子们的成长。除了教导孩子好好学习外,袁清杰最重视孩子的道德品质培养,她经常教导孩子们:“一个人只有道德品质好,才能为社会、为家庭多做贡献,要想做事,首先要先学会做人!”她还经常给孩子们讲做人的道理,讲先进模范人物的故事,教他们洗衣做饭干家务,同时,她和丈夫还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
袁清杰的父母和公婆身体都不好,她便跑前跑后精心照料,从吃穿住行,到抓药熬药,袁清杰都亲力亲为,左邻右舍都夸她。她这样以身作则的教育,像雨露一样潜移默化地润泽着孩子们的心田,几个孩子也像她一样孝敬长辈,放学回家或周末,主动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而且,还都非常勤俭。
和所有母亲一样,袁清杰不怕日子过得累和苦,她最怕孩子们生病,尤其怕琳琳和小浩生病,万一照顾不好,对不起逝去的妹妹和备受疾病煎熬的弟弟。一次午夜时分,小浩感冒发烧引发支气管炎,小脸烧得通红,呼吸也有些困难,袁清杰心急如焚,那天丈夫也不在家,她便一个人背着小浩去医院。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幸好送来得及时,否则可能会落下哮喘病根。听完医生的话,袁清杰一身冷汗,她宁愿自己病倒,也不能让孩子们留下病根。
在袁清杰精心照料和抚育下,孩子们都茁壮成长。虽然四个孩子有三个姓氏,但他们都相处得非常融洽,亲如手足。琳琳和小浩既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更感受到母爱的温暖。他们也从最初的“回大姨、姑姑家”,渐渐改成“回家!”
为子女读书,背水一战去创业
看着孩子们健康成长,袁清杰有一个心愿,让他们都多读书,接受高等教育,有一个美好前途和未来。但四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凭她和老公做工人的收入,根本支付不起。为此,袁清杰常常发愁。
见袁清杰每天愁眉不展,丈夫劝她:“发愁是没有用的,要想办法解决才行!”袁清杰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于是,夫妻俩绞尽脑汁想赚钱的点子。
一个周末,袁清杰去市场买东西,听着商贩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她突然想到自己也可以做生意呀。想到此,袁清杰一阵兴奋,到家后便和丈夫说出自己的想法,丈夫听后觉得可行。但是做什么生意呢?去哪里找本钱?
“我已经想过了,本钱先和亲戚朋友借,不做倒买倒卖的生意,找投入不大又力所能及的小项目。反正现在也付不起孩子们将来的学费,不如背水一战,博一把!”袁清杰自信满满地说。
丈夫思索一会,同意袁清杰的想法。随后,袁清杰四处打听合适的小项目,很快,朋友帮她找到一个给水泥厂加工编织袋的项目。与此同时,袁清杰的丈夫也了解到,做长途货运也能赚钱。于是1993年底,夫妻双双辞去工作,从亲朋好友处借了12万元,袁清杰筹办小工厂,以图日后发展,丈夫去跑运输,以保证家中的基本收入。
从下决心办厂那天起,袁清杰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决定四个孩子命运的事业中。工厂厂房选择、建设,各项手续办理,设备的购买、调试,以及工人招聘,事必躬亲。为保证生产质量,她多次跑到临近乡镇一家加工编织袋工厂参观、学习,向技术人员请教,每天忙到四脚朝天。等工厂投产后,她更是忙得不可开交,连节假日都不能休息,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有时,人手不够,她自己还充当搬运工。
凭着这种不怕吃苦的精神,袁清杰的小工厂逐渐发展起来,不到半年便有了盈利,一年后还清所有借款。四个孩子知道袁清杰这样辛苦是为了自己的学费,他们学习更加刻苦,每个人都是班级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并且,纷纷考上大学,没有辜负袁清杰的期望。
外甥女琳琳考上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侄子小浩考上辽宁科技大学,袁清杰的两个女儿,大女儿考上大连外国语大学,小女儿考上辽宁大学。
外甥女琳琳是第一个考上大学的,接到录取通知后,袁清杰特地摆了两桌酒席,请亲戚朋友一起庆贺。席间,琳琳面对众人激动地说:“我妈妈去世早,这么多年,是大姨用她的爱一点一滴温暖我,没让我受苦,今天,我想真心地喊大姨和大姨夫一声:妈妈,爸爸。”
这一声发白肺腑的“妈妈、爸爸!”字字饱含真情,在场的所有亲戚都红了眼睛。袁清杰更是泪水盈眶,一把抱住琳琳。这一刻,她觉得她没有辜负妹妹的遗托。
2011年,小浩大学毕业前给袁清杰写了一封信,他这样写道:“妈妈!20多年来,我每天看到的都是您忙碌的身影,您一直以18岁的生命状态面对生活,一天天重复着一样的工作,却从无怨言。是您塑造了我健康的心灵,给了我一个完整的家,我心永远都在您身边!”
现在,四个孩子都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袁清杰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她的特殊家庭也先后被评为“大连市和谐家庭”,她荣获“大连市十大杰出母亲”、“辽宁省优秀母亲”称号。
她二十多年的付出,也必将得到四个孩子的真情回报。
袁清杰1955年出生于大连市金州新区三十里堡街道一户普通人家,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袁清杰自幼聪慧好学,为减少家庭负担,便早早工作,24岁组建起自己的小家庭。
袁清杰结婚后,与丈夫非常恩爱,1980年儿子出生,他们的生活更加甜美,家中时刻充满欢声笑语。
1985年6月的一天早晨,袁清杰得到消息,妹妹住院了。袁清杰赶紧去医院探望,得知妹妹患了脑癌,已经是晚期。听到这一结果,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她哀求主治医生救救妹妹,她才28岁,还有年幼的女儿。此后,袁清杰便肩负起照顾妹妹的责任,除去工作和照顾儿子,她把全部时间都放在医院。做妹妹喜欢吃的菜,帮妹妹擦身子,鼓励妹妹战胜病魔。
可妹妹的病情很重,不到三个月,已经消瘦不堪,而且还双目失明。看着病床上面目全非的妹妹,袁清杰心如刀绞。1985年底,医院下了病危通知。那天,妹妹气息微弱地拉着她的手,叮嘱她:“姐,我知道自己快不行了,我最担心女儿琳琳,她才1岁半,你一定帮我照顾好她啊!”袁清杰听完妹妹的话,泪流满面答应妹妹,她会照顾好琳琳。
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袁清杰心里还有最惨烈的痛苦。原来,这几个月来,她为了照顾妹妹,疏忽了对儿子的照顾,一个月前,年仅5岁的儿子玩耍时不小心误喝了有毒饮品,等发现时为时已晚,不幸身亡。刚刚处理完儿子的后事,又面临妹妹临终遗托,袁清杰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疼痛,每时每刻都在受煎熬。
让袁清杰感到宽慰的是,丈夫体谅她,也支持她。在妹妹离世后,丈夫和她一起来到妹夫家,真诚地表达希望照顾琳琳,因为这是妹妹的嘱托。起初,妹夫不同意,袁清杰非常理解妹夫的心情,刚刚失去妻子,不愿女儿离开自己,可一个大男人带着孩子,会很艰难,便劝慰:“我妹妹虽然不在了,但咱们还是一家人,等你想明白了,就把琳琳送给我们,大姐帮你!”
第二年,妹夫又要重新组建家庭。考虑到再婚家庭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袁清杰再次提出将琳琳接回家抚养,这一次,妹夫同意了。
把琳琳接来后,袁清杰就像疼自己亲生女儿一样疼她。家里有好吃的,她第一个想着琳琳,看到左邻右舍的孩子穿了好看的新衣服,她会打听在哪儿买的,然后也给琳琳买一件。就算后来,她自己先后生了两个女儿,她对琳琳的爱依旧不变。
可袁清杰没想到的是,他们一家平静的生活再次被打破。1993年初,袁清杰弟弟的婚姻亮起红灯,弟媳态度坚决地向弟弟提出离婚,并一个人去了德国。家庭裂变,使袁清杰弟弟的精神和身体都受到重创,一下病倒,经检查患上严重心脏病,无法工作,更难以照顾6岁的儿子,孩子整天吃了上顿没下顿。
面对这一突变,袁清杰立即担负起照顾弟弟的重任,同时决定:将侄子小浩接到自己家中生活。
视如己出精心抚育,给外甥女和侄子一个温馨的家
小浩来到袁清杰家时,琳琳已经快10岁,她自己的两个女儿一个6岁,一个5岁。袁清杰在心中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让这两个孩子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家的温馨,一定要把他们培养成才。
可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抚养两个孩子已经不易,要抚养四个,吃苦受累自不必说,孩子们的衣食等日常花费就是一大难题。当时,袁清杰和丈夫都是企业工人,每月收入加起来不到1000元,经济压力很大。加上孩子们年幼,正长身体,为了保证身体健康成长,袁清杰把大部分收入都用在孩子们的饮食上。
饮食上花销大,其他方面就要节俭。为了省钱,袁清杰特地学了裁剪,凡是孩子们穿的衣服,不论内衣外衣,冬装夏装,她都自己做。自己和丈夫的穿戴,能省则省,俩人从不乱花一分钱。此外,她还到理发店学理发,然后帮孩子们剪头发。
袁清杰更关心孩子们的成长。除了教导孩子好好学习外,袁清杰最重视孩子的道德品质培养,她经常教导孩子们:“一个人只有道德品质好,才能为社会、为家庭多做贡献,要想做事,首先要先学会做人!”她还经常给孩子们讲做人的道理,讲先进模范人物的故事,教他们洗衣做饭干家务,同时,她和丈夫还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
袁清杰的父母和公婆身体都不好,她便跑前跑后精心照料,从吃穿住行,到抓药熬药,袁清杰都亲力亲为,左邻右舍都夸她。她这样以身作则的教育,像雨露一样潜移默化地润泽着孩子们的心田,几个孩子也像她一样孝敬长辈,放学回家或周末,主动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而且,还都非常勤俭。
和所有母亲一样,袁清杰不怕日子过得累和苦,她最怕孩子们生病,尤其怕琳琳和小浩生病,万一照顾不好,对不起逝去的妹妹和备受疾病煎熬的弟弟。一次午夜时分,小浩感冒发烧引发支气管炎,小脸烧得通红,呼吸也有些困难,袁清杰心急如焚,那天丈夫也不在家,她便一个人背着小浩去医院。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幸好送来得及时,否则可能会落下哮喘病根。听完医生的话,袁清杰一身冷汗,她宁愿自己病倒,也不能让孩子们留下病根。
在袁清杰精心照料和抚育下,孩子们都茁壮成长。虽然四个孩子有三个姓氏,但他们都相处得非常融洽,亲如手足。琳琳和小浩既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更感受到母爱的温暖。他们也从最初的“回大姨、姑姑家”,渐渐改成“回家!”
为子女读书,背水一战去创业
看着孩子们健康成长,袁清杰有一个心愿,让他们都多读书,接受高等教育,有一个美好前途和未来。但四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凭她和老公做工人的收入,根本支付不起。为此,袁清杰常常发愁。
见袁清杰每天愁眉不展,丈夫劝她:“发愁是没有用的,要想办法解决才行!”袁清杰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于是,夫妻俩绞尽脑汁想赚钱的点子。
一个周末,袁清杰去市场买东西,听着商贩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她突然想到自己也可以做生意呀。想到此,袁清杰一阵兴奋,到家后便和丈夫说出自己的想法,丈夫听后觉得可行。但是做什么生意呢?去哪里找本钱?
“我已经想过了,本钱先和亲戚朋友借,不做倒买倒卖的生意,找投入不大又力所能及的小项目。反正现在也付不起孩子们将来的学费,不如背水一战,博一把!”袁清杰自信满满地说。
丈夫思索一会,同意袁清杰的想法。随后,袁清杰四处打听合适的小项目,很快,朋友帮她找到一个给水泥厂加工编织袋的项目。与此同时,袁清杰的丈夫也了解到,做长途货运也能赚钱。于是1993年底,夫妻双双辞去工作,从亲朋好友处借了12万元,袁清杰筹办小工厂,以图日后发展,丈夫去跑运输,以保证家中的基本收入。
从下决心办厂那天起,袁清杰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决定四个孩子命运的事业中。工厂厂房选择、建设,各项手续办理,设备的购买、调试,以及工人招聘,事必躬亲。为保证生产质量,她多次跑到临近乡镇一家加工编织袋工厂参观、学习,向技术人员请教,每天忙到四脚朝天。等工厂投产后,她更是忙得不可开交,连节假日都不能休息,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有时,人手不够,她自己还充当搬运工。
凭着这种不怕吃苦的精神,袁清杰的小工厂逐渐发展起来,不到半年便有了盈利,一年后还清所有借款。四个孩子知道袁清杰这样辛苦是为了自己的学费,他们学习更加刻苦,每个人都是班级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并且,纷纷考上大学,没有辜负袁清杰的期望。
外甥女琳琳考上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侄子小浩考上辽宁科技大学,袁清杰的两个女儿,大女儿考上大连外国语大学,小女儿考上辽宁大学。
外甥女琳琳是第一个考上大学的,接到录取通知后,袁清杰特地摆了两桌酒席,请亲戚朋友一起庆贺。席间,琳琳面对众人激动地说:“我妈妈去世早,这么多年,是大姨用她的爱一点一滴温暖我,没让我受苦,今天,我想真心地喊大姨和大姨夫一声:妈妈,爸爸。”
这一声发白肺腑的“妈妈、爸爸!”字字饱含真情,在场的所有亲戚都红了眼睛。袁清杰更是泪水盈眶,一把抱住琳琳。这一刻,她觉得她没有辜负妹妹的遗托。
2011年,小浩大学毕业前给袁清杰写了一封信,他这样写道:“妈妈!20多年来,我每天看到的都是您忙碌的身影,您一直以18岁的生命状态面对生活,一天天重复着一样的工作,却从无怨言。是您塑造了我健康的心灵,给了我一个完整的家,我心永远都在您身边!”
现在,四个孩子都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袁清杰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她的特殊家庭也先后被评为“大连市和谐家庭”,她荣获“大连市十大杰出母亲”、“辽宁省优秀母亲”称号。
她二十多年的付出,也必将得到四个孩子的真情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