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西方无限度的独立、自由、个性等观念,市场经济(效益、等价交换等)观念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受到冲击,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迫在眉睫。培养当今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从全方位来考虑,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是其中一种方式,笔者研究发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志愿服务活动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原因
从古至今,关于社会责任感的思想屡见于我国思想家、文学家。北宋大儒张横渠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是我国一个重要又特殊的群体,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强烈与否,将直接关系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也决定着他们自己的个人发展。目前,加强责任教育己成为国际社会、国家领导层以及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笔者查阅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多数研究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主流是好的,表现在关心他人,关心国家,能够承担家庭责任,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消极的、错误的弱化的。主要表现:重严格要求他人,轻要求自己;重个人前途,轻社会理想缺乏为社会服务的意识;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价值取向有失偏颇[1]。
现在的社会,西方的一些无限度的独立、自由、个性等观念,被一些大学生不恰当地借用。市场经济(效益、等价交换等)观念在人的精神领域的渗透,助长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的泛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不良社会现象,不断腐蚀着社会的公正与和谐。权钱交易,贪污腐败,极端个人主义等充斥社会,当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接触到这些消极的社会现象时,在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的情况下,往往会对社会形成感性的、片面的、偏激的认识,失去了对社会的认同感,从而也就失去了对社会的责任意识。[2]在这样的综合形势下,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二、志愿服务活动对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作用
程芳芳提出,造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增强当今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从全方位来考虑,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四个解决办法,其中一项是:高校应不断完善大学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评估体制,提倡与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让学生得到思想上的洗礼,感受到自身的责任。[3]江书庆提出,应该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4]谢四平和刘韵清提到:应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对于诸多文献中提到的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便是一种很好的社会实践方法。[5]
志愿服务是指在不求回报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自愿付出个人的时间及精力所作出的服务工作。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的,开始于1978年。1993 年底,共青团中央开始组织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国志愿服务进入了有组织、有秩序的阶段。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以后,志愿服务日益广泛发展,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已大大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08 年累计有超过506万名志愿者参加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170多万志愿者直接服务北京奥运会。从2008年至今,志愿服务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志愿服务不计报酬,直接接触社会,无疑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良好实践平台。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鼓励每一位同学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并对服务次数与时长进行认定,为了检测志愿服务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作用,笔者以移通学院学生为被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回收有效问卷145份,有效率为97%。以参与志愿服务次数的多少为自变量,统计学院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次数,按次数多少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得分为因变量,采用江西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陈蓉撰写硕士毕业论文时编制的量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评价量表》,包含社会责任感认知、社会责任感态度和情感、社会责任感行为三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量表信度、效度均较高。对以上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以下結果:
统计显示,志愿活动参与频率不同的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认知、社会责任感态度和情感、社会责任感行为三个一级指标和总分上均有显著差异,其中志愿活动参与频率越高,社会责任感得分越高。说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5]谢四平,刘韵清.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J].舟山学刊,2005.
[2][3]程芳芳.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认识与思考[J].黑河学刊,2006 .
[4]江书庆.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信息化教学,2016.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志愿服务活动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原因
从古至今,关于社会责任感的思想屡见于我国思想家、文学家。北宋大儒张横渠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是我国一个重要又特殊的群体,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强烈与否,将直接关系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也决定着他们自己的个人发展。目前,加强责任教育己成为国际社会、国家领导层以及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笔者查阅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多数研究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主流是好的,表现在关心他人,关心国家,能够承担家庭责任,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消极的、错误的弱化的。主要表现:重严格要求他人,轻要求自己;重个人前途,轻社会理想缺乏为社会服务的意识;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价值取向有失偏颇[1]。
现在的社会,西方的一些无限度的独立、自由、个性等观念,被一些大学生不恰当地借用。市场经济(效益、等价交换等)观念在人的精神领域的渗透,助长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的泛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不良社会现象,不断腐蚀着社会的公正与和谐。权钱交易,贪污腐败,极端个人主义等充斥社会,当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接触到这些消极的社会现象时,在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的情况下,往往会对社会形成感性的、片面的、偏激的认识,失去了对社会的认同感,从而也就失去了对社会的责任意识。[2]在这样的综合形势下,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二、志愿服务活动对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作用
程芳芳提出,造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增强当今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从全方位来考虑,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四个解决办法,其中一项是:高校应不断完善大学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评估体制,提倡与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让学生得到思想上的洗礼,感受到自身的责任。[3]江书庆提出,应该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4]谢四平和刘韵清提到:应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对于诸多文献中提到的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便是一种很好的社会实践方法。[5]
志愿服务是指在不求回报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自愿付出个人的时间及精力所作出的服务工作。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的,开始于1978年。1993 年底,共青团中央开始组织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国志愿服务进入了有组织、有秩序的阶段。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以后,志愿服务日益广泛发展,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已大大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08 年累计有超过506万名志愿者参加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170多万志愿者直接服务北京奥运会。从2008年至今,志愿服务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志愿服务不计报酬,直接接触社会,无疑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良好实践平台。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鼓励每一位同学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并对服务次数与时长进行认定,为了检测志愿服务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作用,笔者以移通学院学生为被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回收有效问卷145份,有效率为97%。以参与志愿服务次数的多少为自变量,统计学院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次数,按次数多少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得分为因变量,采用江西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陈蓉撰写硕士毕业论文时编制的量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评价量表》,包含社会责任感认知、社会责任感态度和情感、社会责任感行为三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量表信度、效度均较高。对以上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以下結果:
统计显示,志愿活动参与频率不同的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认知、社会责任感态度和情感、社会责任感行为三个一级指标和总分上均有显著差异,其中志愿活动参与频率越高,社会责任感得分越高。说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5]谢四平,刘韵清.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J].舟山学刊,2005.
[2][3]程芳芳.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认识与思考[J].黑河学刊,2006 .
[4]江书庆.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信息化教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