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钦:以“勤”筑人生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ware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年,迫于生活,
  他曾流落异地他乡;
  从每月二十元的工资开始。
  做人以诚,做事以勤,
  他用汗水和智慧开创人生的新篇章,
  文华制衣厂——即是最好佐证。
  智者先知,勤者先达,
  他恪守“勤力”,热爱公益,
  修身齐家,回馈社会,
  抒写了一曲人生赞歌!
  
  智者先知勤者先达
  
  成功者的背后,都会有一段沧桑厚重的历史,每一位背井离乡、拼博他乡的人,都有他的故事,有的精彩使人叹服,有的平实使人感慨,亦有的低调而务实。带着历史的印记,带着对生活的向往,在那个青葱岁月,还是小伙子的王国钦开始了一路追寻梦的足迹。
  当时针倒拔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历史重现。1945年至1949年期间,内地许多富人移民香港,为香港带去资金、技术和劳工,为香港纺织、印刷、航运等行业的兴起,奠定了雄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王国钦先生之后来港埋下伏笔。1950年6月,内地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掀起了新一轮“斗地主”风潮,1951年,作为家中的长子,王国钦先生投奔远在香港的父亲,那时,他的父亲已早于一年前来到了香港。
  由于出生在地主家庭,家道殷实,与许多同龄人相比,王国钦先生得到了很不错的受教育的机会,这也成为了他找工作的一大优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内地许多人移民香港,使人口激增,那时,工业还未曾得到发展,绝大部分做转口,从而导致找工作非常困难。刚来港时,我在制衣厂找到一份质检的工作,虽然每个月只有二十元,但已经很不容易。”之后由于王国钦先生的勤勤恳恳,不怕吃亏,多干多承担,对自己的工作不敢怠慢,力求做得最好,他的工作能力理所当然地很快得到了公司的认可,他被提升为材料部门的管理人员,后又因为其学历,再次被提升为会计。在一步步的提升中,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作为东莞人,他的身上既有着东莞人低调务实的作风,也有着东莞人精明、精于把握机遇的能力。在制衣厂打工的几年时间里,是他积累开厂经验的宝贵时期。从获提升的过程中,他已清楚了解到制衣的全过程,摸透了行业的运作模式,这远比只获得生活保障要珍贵得多。在恰当的时机,王国钦先生挥出漂亮的一笔,划下开拓事业的第一笔。“十六年之后,我和好朋友合伙开厂,开办了现在的文华制衣厂,主要生产男女装衬衫、男装西裤、机恤,产品销往瑞士、日本、英国、德国、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地。”制衣行业的辉煌佳绩自此被打开。
  在拥有一定的能力之后,王国钦先生亦时刻惦记着内地的经济建设,而在发展内地的同时,也带动了自身事业的发展。简举几例,可见证其一路发展历程:1985年,在东莞市、镇有关领导引荐下,他回到家乡厚街镇与香港朋友创办了文华制衣厂,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该工厂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员工近千人;1987年,王国钦先生把香港的制衣厂转移到厚街;1993年,他又和香港朋友一起,与渖阳有关部门合作,创办了中外合资渖阳文华制衣有限公司;1997年,他又与厚街镇政府合作,创办了腾德制衣厂。
  拥有如此的成绩,与王国钦先生重视产品质量、讲究诚信经营、人性化管理息息相关,也正因为如此,他获得了来自客户和政府颁发的诸多荣誉。1987年,王国钦先生获广东省出口商品生产企业提供货源创汇超过百万美元荣誉证书;1994年,获荣誉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颁发的“1993年度全国外商投资先进企业”证书;1994年,荣获广东省第二届三资企业“金匙奖”;1996年,荣获广东省人民政府嘉奖——“王国钦先生为广东省社会经济作出突出贡献”;1997年2月,获厚街镇政府嘉奖——“王国钦先生为厚街镇经济作出特别贡献”;1986年,由东莞市政府和各镇(区)推荐,东莞海关颁发了一批“信得过企业奖”,当时,全市只有5家企业获此称号,文华制衣厂就是其中的一家。1996年10月25日,东莞市人民政府授予王国钦先生“东莞市荣誉市民”称号……种种荣誉,在王国钦先生的心里,代表的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榜样的作用。
  直至今天,王国钦先生开设在东莞的文华制衣厂仍有七百多员工,而在高峰时期曾达至二三千人,由其儿子所打理的在渖阳的工厂,也有六百多员工。不过,在制衣这一传统行业受到种种因素的重创时,王国钦先生也表露自己对该行业的担忧,“工资,各种配料、物料价格的上涨,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带来压力,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产品卖价不高,且主要是做出口,现在不断提升的汇税,对我们的生存十分不利。另外,因制衣并非新科技产业,未能得到国家很好的支持。”他预计,香港的制衣行业在未来将很难生存。
  鉴于此种情况,王国钦先生也在积极地寻找出路,目前他在渖阳的厂正着手内销,希望能够开辟出一条新的合适的发展之路。
  
  热心公益“进退”双不误
  
  倘若说事业是王国钦先生的工作重心,这不为过,倘若说公益是他的工作重心,也亦如此。有人说,东莞人最重情谊,这一点不仅表现在王国钦先生的身上,亦表现在许许多多东莞人的身上。也就是东莞人相互之间浓浓的关切和爱护,带动了社团的兴起和蓬勃发展。
  1982年,王国钦先生开始加入服务乡亲的同乡会,拉开了以另一种方式服务家乡的帷幕,特别关注和支持家乡的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在东莞多项福利事项当中,都有他的名字出现。为建设东莞理工学院,捐资20万元,以公司的名誉捐资10万元;建涌口小学,捐资20万元;建涌口老人活动中心,捐资12万元,建厚街游泳池,以公司的名誉捐资16万元;厚街社会治安基金会成立,筹集社会治安基金,捐资23万元;东莞市筹建医疗救济基金,他捐资10万元,以公司的名誉捐资6万8千元;建涌口西社王仁轩小公园,他捐资40万元;对建设厚街镇桥头小学、虎门蒋光鼎纪念馆等,他都踊跃捐助……
  2001年,在众望所归之下,王国钦先生成功选任为香港东莞同乡总会第二十八届会长,他在就职时表示道,“希望本届会董会同寅在谋求服务会众、乡亲之余,更为建设祖国经济繁荣,提高祖国的国际地位贡献出一份力量!”据了解,香港东莞同乡总会创立于1946年,至今已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是香港最具影响力的社团之一。
  除此之外,他曾历任东莞市政协常委、东莞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名誉会长、东莞市海外联谊会永远荣誉会长、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香港东莞同乡总会永远会长、香港东莞王氏宗亲会永远会长等职务。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东莞的城市建设有目共睹,尤其是东莞的房地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同時也突显出新的社会问题,特别是“九零后”的教育问题,王国钦先生犹为担忧。“现在的孩子,养不是问题,教才是问题,父母应该多关心孩子。现在一些东莞本地人建有大量房屋,仅靠租金生活,不愁生活,把许多孩子都宠坏了,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敢闯敢干,自信乐观的进取品格,一直是王国钦先生所推崇的东莞人精神,他也希望这种精神能在下一代东莞人身上延续。
  
  读书旅游 金秋时节
  
  在假期里,他常常与太太外出共进午餐,返回家后陪孙儿学习或玩乐。一有时间,他便捧上书本看上半天,经常和太太沉浸于各自喜好的书籍海洋里。“我喜欢看一些历史书籍,同时也注重锻炼身体,每天早晚做二十分钟运动,身体嘛,最重要。但有一点不好,我每天要抽一根雪茄,以前每天要抽三根。”说完之后,他带着一些难为情地笑了起来,红润的脸庞因此更具感染力。
  真性情的他,身上有一股北方人的豪爽,经常能让朋友听到爽朗的笑声。若退去工作的繁忙,王国钦先生最享受的莫过于和一帮老朋友喝茶聊天,三五好友聚集茶楼,几样点心,一壶香茶,聊天侃地,谈古论今,大家齐乐融融,好不自在,好不惬意。
  “有时间的话,也热衷于和一帮老朋友出去旅行。”因为乐意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我喜欢去陕西西安、河南洛阳等一些古都,但我最青睐山东青岛,那里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特别是空气质量非常好。”话茬儿一打开,王国钦先生的眼神满是神往,可见“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对他的吸引力之深。
  他还说,“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心安理得,不要对不住人,对家人、对朋友、对客户都应这样。”令人羡慕的是,在王国钦先生身传言教之下,他的五个子女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皆留学加拿大。
  这就是打拼于香港和东莞的王国钦先生,包容谦和、内敛务实,真实而可爱,与香港、东莞融合在一起,以自信乐观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开拓进取,享受这充满挑战和传奇的不悔人生。
  
  
  王国钦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祖籍东莞
  文华制衣厂(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广东省东莞市荣誉市民
  潘阳辽中县荣誉市民
  香港东莞同乡总会永远会长
  香港东莞王氏宗亲会永远会长
  东莞市海外联谊会永远荣誉会长
  历任东莞市政协常委
  东莞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名誉会长
其他文献
心生乐观,积极挑战,  勇敢的心灵赠予他万里长风,  从不悲伤生活中偶尔的黯淡,  亦不错过优待自己好的命运;  心怀感恩,肩担责任,  宽厚的胸怀引领他大路迢迢,  让事业步步为营,走向平稳,  为服务点点付出,奉献真情。  这就是戴鸿瑜先生,  不惟助人为乐,亦且金玉其质。    勇敢的心至长风万里    戴鸿瑜先生1981年进入香港恒隆银行,成为一名文员,那时的他年仅17岁。年纪虽然轻,然而
期刊
自幼尊道崇德,他深谙道教文化之精髓,  四十年的沉淀,他已将道家之真意融入生活。  怀一颗爱国、爱乡、爱人之心,  他亲以人生证道学,  赤心挚守,矢志不渝;  他亲将责任担肩上,  扬善道、促和谐、大同一家,  他义不容辞,乐此不疲。  团结所有道教人士,  源于他信念的执着;  匡正人心、提高青少年的道德修养,  源于他对社会的大爱。    八岁习道,亲以人生证道学    道教,深深地扎根于中
期刊
声声铿锵,  停不下服务的脚步,  岁岁夯实,  离不开造福的舞台;  那一年,  他指点群英,激扬群情,  这一季,  他依然奉献,无悔无怨,  何须问,  为何执着,为何挚爱,  心灵的土壤之上,  已滋养出无限的希望和未来!    再出江湖继续服务    身为世界最大的社会服务团体的分会——国际狮子总会中国港澳303区的一员,已有34年会龄的沈乐年先生一直以来都倍觉充实,从未后悔。回顾所经历
期刊
作为国际知名的设计师、艺术家,  韩秉华先生的生命与艺术设计相伴相随。  他是香港庆回归吉祥物的设计者,  他是香港区旗区徽评委及设计者之一,  他是上海2010年世博会专家评委及设计顾问,  他以艺术作品参与了中华民族那一个个神圣的  历史时刻。  他从传统元素与哲学中汲取精华,  通过现代手法,  令作品溢满了动人的美学魅力。     香港浅水湾号称“天下第一湾”,有“东方夏威夷”之美
期刊
她她有执着的信念,  即使知道前方的路不一定会一帆风顺,  也依然坚定前行;  她有冰洁的情怀,  在许多人看来是付出的事,  她看到的却是收获;  她有如水的善心,  沿着善的方向,借着善的指引,  履行着善的诺言。  一路向前,她对服务似乎有些向往,  向往服务的美,向往服务中充实的感觉;  一路向前,服务的心,已经有些迫不及待,  行动,才是诠释心的最好方式,  而她的四心——“虚心、耐心、
期刊
年轻时,  事业为重,爱拼敢赢;  立业后,  服务为主,扬善而行;  弱者在前,她不吝付出伸援手,  地区需要,她不惜献力助建设;  是的,这位和蔼可亲的前辈,  服务社众三十年,  痴心不改总无悔!    转行挑战 爱拼敢赢    何淑云女士出生于广东佛山,1966年回到香港定居,在此之前,年少时的她随父母踏遍东南亚,在柬埔寨、越南、老挝等国家都曾短暂生活。这样一位阅历丰富的行走之人,她的事业
期刊
巾帼之风,不输须眉之气,  智识之心,独奏铿锵之音,  她是敬业的律政女杰,公私分明,  她是尽职的正义化身,依法行事,  论集体利益与个人得失,选择“公”为先,  择享乐主义与助人情怀,甘愿“己”在后……    事业高效    《诫子书》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基于此,萧咏仪律师拥有双硕士文凭,取得多国执业资格,身兼数十项公私职务,想必正是她一直以来怀抱大志,不懈奋斗的成果。  19
期刊
他将集美称为“第二故乡”,  那里,承载着,他一生剪不断的校友情结,  满载,思想的重量,  他爱学校如家、爱学生如子。  当时光的车轮,不快不慢地驶向前方,  当在课堂上辛勤耕耘的历史静静地画上圆满,  当那些曾被翻阅了不知多少回的课本,轻轻地合上,  他偕同太太,又开始奔赴另一个航向:  联系校友,振兴集美!  将那段情结,  固化成了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固化成了永恒!    集美中学情,
期刊
她意志坚定,  历经风雨而百折不挠;  她勤力向上,医术精湛,  数十年不改向学向医之心;  她善良正直,医德可馨,  坚持义诊、讲学,服务病患,弘扬中医学。  其自强不息、敬业乐业、善心善举之风范,  犹如傲雪之红梅,凌霜绽放,风姿卓立。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章静江女士的人生经历丰富而坎坷,出生成长于烽火连三月的战乱年代,由大陆到台湾,再辗转至香港扎根立足。她见证了几个时代,
期刊
受父亲影响,  他爱国爱港,热衷服务,  自中学起,便开始涉足社团,  数十年来,不仅为之尽心投入。  他保持着一身正气,满腔热忱。  如今的他,更将全部精力投入服务工作,  一心一意地惠泽坊众,造福一方!    服务之路——快乐如此简单     温东林先生出生于香港离岛——大屿山,在这里长大成人,立志立业。他曾留学英国两年,返港之后便开始创业,先后开过餐厅、经营过度假村,投资过矿场,经历过人生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