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为例,分析了高校社会体育俱乐部组织体系的构建原则与策略。旨在发挥高校资源支持“健康中国2030”政策落实的体育教育引导优势,形成全民健身的共享机制,创建全新的社会体育俱乐部体系模型。
关键词:社会体育俱乐部;高教园区;组织体系构建
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基于资源共享理念的全民健身发展,促使高校体育俱乐部向社会体系延伸。而这样的发展模式,也有利于推动高校资源向社会供给,形成支撑全民健身体育事业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为此,本研究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为设计范本,提出高校体育俱乐部在社会发展延伸中的组织体系构建策略。现做如下分析。
一、高校社会体育俱乐部在全民健身发展中的优势分析
(一)资源优势
在高校发展社会体育俱乐部模式的过程中,高校具备了两项社会体系中相对匮乏的资源因素,而这样的优势也是支持高校完善体育俱乐部向社会方向延伸,形成共享机制的基本条件与要素。一方面,是资源硬件优势。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目前的十五所高校中,体育场馆建设较为完备。其中,足球场21个、综合体育馆16个、室外篮球场289个、排球场86个、网球场92个、乒乓球桌508张、羽毛球场地82个、健身房21个、体操房29个、游泳馆2个。这些硬件设备既是高校的教育硬件资源,也是拓展社会体育俱乐部的重要资源优势。另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的软件优势。目前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内的十五所高校中,其选修类体育课程尤为丰富,专业教师的比例和特色体育项目的开发也在不断加强。而高校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虽然无法进行独立指导教学,但是在各高校专业教师的辅助下,可以作为社会体育俱乐部的人力资源配给。有助于提升体育教育质量,进而形成高校与社会的共同培养功效。
(二)环境优势
在资源优势中能够发现,高校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与社会资源形成的双向互补与支持,对于社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资源优势。而环境优势则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文环境氛围,对于阳光体育、终身体育、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以及多元化体育等现代体育教学理念的传递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校园内的人文环境与社会中商业机制的健身会馆存在本质区别。前者以教育发展为核心诉求,属于公益性显著的社会服务功能输出。后者以盈利目的为主,相对的公益性有所弱化。而高校學生所具备的健康心态和年龄优势,正是高校发展社会体育俱乐部的人文环境优势,可以作为支持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原
始动力。
二、依据场地条件和专业特色设定社会体育俱乐部的活动项目
在发展社会体育俱乐部的过程中,各大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的环境优势和特色,开发适合本校发展的社会体育俱乐部的活动项目。本研究根据目前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各大高校的具体条件,设置了体育俱乐部的特色发展方向,如表1所示。以足球俱乐部、游泳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篮球俱乐部和田径俱乐部的发展条件与特色联系为主导,进行如下分析:
(一)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足球俱乐部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建设有标准一片11人制足球场地,两片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唯一的五人制足球场,同时配备了专业足球教师。2017年该校获得了浙江省校园足球高职高专男子组冠军,具备了开设具有足球特色的社会体育俱乐部的先天优势。其活动项目的具体内容可以设定为业余赛和友谊赛等模式。业余赛可以由本校校足球队和社会体育俱乐部的足球队进行定期比赛,在活动内容中深度开发足球运动的社会连接性与交流性。而友谊赛则可以邀请社会团体来校指导,促进足球俱乐部的运营模式改善,最终达到优化社会体育俱乐部实践基础,发挥特色足球俱乐部的大众体育健身优势。
(二)浙江财经大学游泳俱乐部
下沙高教园区校园目前有两个游泳馆,其中浙江财经大学游泳馆虽然在2014年7月1日起实行对外开放。在很大程度上并未拓展较高的群众娱乐基础。而拓展社会体育俱乐部的过程中,可以将本校具备游泳特长的专业学生作为主要的俱乐部辅导教练员。通过招收初级学员的方式拓展社会游泳俱乐部的模式。在发挥场地优势和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加强社会俱乐部与校园文化的内在练习。通过补充和拓展游泳俱乐部的服务功能,促进社会体育俱乐部的特色活动项目快速发展并良好运行。
(三)浙江工商大学羽毛球俱乐部
浙江工商大学现有杭州下沙高教园区配套设施最为齐全的现代化羽毛球场馆。而且羽毛球专业课程的开展为社会体育俱乐部的相关活动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同时开展了多届“健身杯”教职工羽毛球团体比赛,具有比赛活动的组织经验。可以在适当调整本校羽毛球场馆对外开放时间后,由该校羽毛球社团组织开展社会体育俱乐部的宣传与构建。最终由校方提供羽毛球场馆,由校羽毛球社团组织管理,突出毛球俱乐部与高校资源的充分对接,发挥高校公益性的主导优势。
(四)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篮球俱乐部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校男子篮球队,在2017年11月21日荣获了浙江省大学生篮球联赛高职高专A组冠军,正是开展篮球俱乐部的最佳时机。既具备了场地基础也具备了文化优势,能够通过其校内篮球文化的优势激发社会群体的普遍参与热情。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应当把握发展时机,在设定俱乐部营运模式和消费价格之后,组建本校社会篮球俱乐部吸引社会群众的广泛参与,进而推动社会体育俱乐部的篮球特色活动项目推广。
三、高校社会体育俱乐部组织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根据高校硬件资源条件,调节开发时间与开放比例
在构建高校社会体育俱乐部组织体系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全面考量体育场馆与相关设备等硬件资源在时间利用率上的本质问题。高校自身的体育教学时间必须有所保障,而在校学生的课余活动量也需要有所保留。在此之外的体育场馆空闲时间,可以作为高校社会体育俱乐部的开放时间。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浙江财经大学为例,其占地面积为1263.8亩,总建筑面积66.96万平方米,具有体育场馆设备齐全。而在校学生的课程比例较大,体育场馆空闲时间较长。可以在适当调节体育场馆的开发时间与开放比例时,根据自身的硬件资源条件进行规划,以教学时间、校内社团活动时间、学生个人活动时间为前提,在额外的场馆空闲时间中进行开放。从而保障高校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俱乐部平衡发展。 (二)依据社会健身主体需求,设定高校学生辅助性参与
高校社会体育俱乐部组织是否能够顺利运行,取决于社会健身爱好者的参与度。如果高校社会体育俱乐部组织能够提供相应的体育知识、运动指导、健身规划,势必能够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杭州师范大学为例,其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健美操、瑜伽、普拉提、艺术体操等特色体育项目的学生比例较多。那么这些学生在具备科学的健身知识的基础上,拥有先进的运动知识体系,是促进社会体育俱乐部组不断发展的原始动力。
(三)深度开发校园健身文化,彰显高校学生运动积极性
校园健身文化是全民健身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俱乐部是否能够吸引到社会群体的广泛参与,取决于校园文化的输出效果。因此,高校需要针对自身的健身文化深度开发,并从中彰显出高校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与热情,支持社会体育俱乐部的宣传机制发挥出传播效应。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浙江传媒学院为例,其公关礼仪、文艺编导、网络新闻、摄影、艺术文秘等特色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校园健身文化的宣传与策划中发挥专业优势,设计并组织校园健身文化活动。这样一来则可以在高校社会体育俱乐部组织体系中形成特定的文化宣传机制,以学生的感染力影响社会群体的运动习惯与运动精神,进而增强高校社会体育俱乐部的社会群体接受程度。
(四)调查维护成本消费结构,补充体育俱乐部经营条件
在构建高校社会体育俱乐部组织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校园体育场地内部设施的维护成本进行深入调查,以必要性成本维护资金作为设定收费标准的指标。浙江工商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都开设了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以及财会等专业。统计并核算社会体育俱乐部的运营成本,以及当地消费指标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充分调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当地社区居民的消费水平,尽量保持维护成本与消费水平的对接性,以便支持高校社会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市場运行条件开发。此外,体育场馆和相关体育设备不仅需要定期维护,同时需要定期更新。那么在社会体育俱乐部运营期间,不仅需要评估设备维护成本,同时也需要将后期更新成本考量在内。同时需要设定内部会计核算系统,通过合理支配维护成本、更新成本、服务成本、运营成本、宣传成本等多项资金的合理搭配与使用,补充体育俱乐部经营条件,形成长远发展的合理运行状态。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相当丰富,利用这些资源与社会对接,形成完善的共享机制,是构建社会体育俱乐部组织体系的初衷。但是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各大高校,也需要充分考量自身的软硬件实力,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合理规划维护成本与运营费用,才能支持杭州下沙高教园区高校社会体育俱乐部组织体系的全面构建。进而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支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进一步落实。
参考文献:
[1]焦健华.高校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的分析研究[J].运动,2017(09):71-72.
[2]胡超.论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未来与发展,2013,36(05):80-83.
[3]杨文英,庞国忠.基于系统工程视角下的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12):109-112.
[4]史一钦,周亦瑾.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1,30(02):60-61.
(作者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关键词:社会体育俱乐部;高教园区;组织体系构建
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基于资源共享理念的全民健身发展,促使高校体育俱乐部向社会体系延伸。而这样的发展模式,也有利于推动高校资源向社会供给,形成支撑全民健身体育事业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为此,本研究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为设计范本,提出高校体育俱乐部在社会发展延伸中的组织体系构建策略。现做如下分析。
一、高校社会体育俱乐部在全民健身发展中的优势分析
(一)资源优势
在高校发展社会体育俱乐部模式的过程中,高校具备了两项社会体系中相对匮乏的资源因素,而这样的优势也是支持高校完善体育俱乐部向社会方向延伸,形成共享机制的基本条件与要素。一方面,是资源硬件优势。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目前的十五所高校中,体育场馆建设较为完备。其中,足球场21个、综合体育馆16个、室外篮球场289个、排球场86个、网球场92个、乒乓球桌508张、羽毛球场地82个、健身房21个、体操房29个、游泳馆2个。这些硬件设备既是高校的教育硬件资源,也是拓展社会体育俱乐部的重要资源优势。另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的软件优势。目前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内的十五所高校中,其选修类体育课程尤为丰富,专业教师的比例和特色体育项目的开发也在不断加强。而高校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虽然无法进行独立指导教学,但是在各高校专业教师的辅助下,可以作为社会体育俱乐部的人力资源配给。有助于提升体育教育质量,进而形成高校与社会的共同培养功效。
(二)环境优势
在资源优势中能够发现,高校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与社会资源形成的双向互补与支持,对于社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资源优势。而环境优势则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文环境氛围,对于阳光体育、终身体育、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以及多元化体育等现代体育教学理念的传递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校园内的人文环境与社会中商业机制的健身会馆存在本质区别。前者以教育发展为核心诉求,属于公益性显著的社会服务功能输出。后者以盈利目的为主,相对的公益性有所弱化。而高校學生所具备的健康心态和年龄优势,正是高校发展社会体育俱乐部的人文环境优势,可以作为支持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原
始动力。
二、依据场地条件和专业特色设定社会体育俱乐部的活动项目
在发展社会体育俱乐部的过程中,各大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的环境优势和特色,开发适合本校发展的社会体育俱乐部的活动项目。本研究根据目前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各大高校的具体条件,设置了体育俱乐部的特色发展方向,如表1所示。以足球俱乐部、游泳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篮球俱乐部和田径俱乐部的发展条件与特色联系为主导,进行如下分析:
(一)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足球俱乐部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建设有标准一片11人制足球场地,两片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唯一的五人制足球场,同时配备了专业足球教师。2017年该校获得了浙江省校园足球高职高专男子组冠军,具备了开设具有足球特色的社会体育俱乐部的先天优势。其活动项目的具体内容可以设定为业余赛和友谊赛等模式。业余赛可以由本校校足球队和社会体育俱乐部的足球队进行定期比赛,在活动内容中深度开发足球运动的社会连接性与交流性。而友谊赛则可以邀请社会团体来校指导,促进足球俱乐部的运营模式改善,最终达到优化社会体育俱乐部实践基础,发挥特色足球俱乐部的大众体育健身优势。
(二)浙江财经大学游泳俱乐部
下沙高教园区校园目前有两个游泳馆,其中浙江财经大学游泳馆虽然在2014年7月1日起实行对外开放。在很大程度上并未拓展较高的群众娱乐基础。而拓展社会体育俱乐部的过程中,可以将本校具备游泳特长的专业学生作为主要的俱乐部辅导教练员。通过招收初级学员的方式拓展社会游泳俱乐部的模式。在发挥场地优势和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加强社会俱乐部与校园文化的内在练习。通过补充和拓展游泳俱乐部的服务功能,促进社会体育俱乐部的特色活动项目快速发展并良好运行。
(三)浙江工商大学羽毛球俱乐部
浙江工商大学现有杭州下沙高教园区配套设施最为齐全的现代化羽毛球场馆。而且羽毛球专业课程的开展为社会体育俱乐部的相关活动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同时开展了多届“健身杯”教职工羽毛球团体比赛,具有比赛活动的组织经验。可以在适当调整本校羽毛球场馆对外开放时间后,由该校羽毛球社团组织开展社会体育俱乐部的宣传与构建。最终由校方提供羽毛球场馆,由校羽毛球社团组织管理,突出毛球俱乐部与高校资源的充分对接,发挥高校公益性的主导优势。
(四)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篮球俱乐部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校男子篮球队,在2017年11月21日荣获了浙江省大学生篮球联赛高职高专A组冠军,正是开展篮球俱乐部的最佳时机。既具备了场地基础也具备了文化优势,能够通过其校内篮球文化的优势激发社会群体的普遍参与热情。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应当把握发展时机,在设定俱乐部营运模式和消费价格之后,组建本校社会篮球俱乐部吸引社会群众的广泛参与,进而推动社会体育俱乐部的篮球特色活动项目推广。
三、高校社会体育俱乐部组织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根据高校硬件资源条件,调节开发时间与开放比例
在构建高校社会体育俱乐部组织体系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全面考量体育场馆与相关设备等硬件资源在时间利用率上的本质问题。高校自身的体育教学时间必须有所保障,而在校学生的课余活动量也需要有所保留。在此之外的体育场馆空闲时间,可以作为高校社会体育俱乐部的开放时间。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浙江财经大学为例,其占地面积为1263.8亩,总建筑面积66.96万平方米,具有体育场馆设备齐全。而在校学生的课程比例较大,体育场馆空闲时间较长。可以在适当调节体育场馆的开发时间与开放比例时,根据自身的硬件资源条件进行规划,以教学时间、校内社团活动时间、学生个人活动时间为前提,在额外的场馆空闲时间中进行开放。从而保障高校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俱乐部平衡发展。 (二)依据社会健身主体需求,设定高校学生辅助性参与
高校社会体育俱乐部组织是否能够顺利运行,取决于社会健身爱好者的参与度。如果高校社会体育俱乐部组织能够提供相应的体育知识、运动指导、健身规划,势必能够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杭州师范大学为例,其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健美操、瑜伽、普拉提、艺术体操等特色体育项目的学生比例较多。那么这些学生在具备科学的健身知识的基础上,拥有先进的运动知识体系,是促进社会体育俱乐部组不断发展的原始动力。
(三)深度开发校园健身文化,彰显高校学生运动积极性
校园健身文化是全民健身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俱乐部是否能够吸引到社会群体的广泛参与,取决于校园文化的输出效果。因此,高校需要针对自身的健身文化深度开发,并从中彰显出高校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与热情,支持社会体育俱乐部的宣传机制发挥出传播效应。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浙江传媒学院为例,其公关礼仪、文艺编导、网络新闻、摄影、艺术文秘等特色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校园健身文化的宣传与策划中发挥专业优势,设计并组织校园健身文化活动。这样一来则可以在高校社会体育俱乐部组织体系中形成特定的文化宣传机制,以学生的感染力影响社会群体的运动习惯与运动精神,进而增强高校社会体育俱乐部的社会群体接受程度。
(四)调查维护成本消费结构,补充体育俱乐部经营条件
在构建高校社会体育俱乐部组织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校园体育场地内部设施的维护成本进行深入调查,以必要性成本维护资金作为设定收费标准的指标。浙江工商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都开设了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以及财会等专业。统计并核算社会体育俱乐部的运营成本,以及当地消费指标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充分调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当地社区居民的消费水平,尽量保持维护成本与消费水平的对接性,以便支持高校社会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市場运行条件开发。此外,体育场馆和相关体育设备不仅需要定期维护,同时需要定期更新。那么在社会体育俱乐部运营期间,不仅需要评估设备维护成本,同时也需要将后期更新成本考量在内。同时需要设定内部会计核算系统,通过合理支配维护成本、更新成本、服务成本、运营成本、宣传成本等多项资金的合理搭配与使用,补充体育俱乐部经营条件,形成长远发展的合理运行状态。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相当丰富,利用这些资源与社会对接,形成完善的共享机制,是构建社会体育俱乐部组织体系的初衷。但是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各大高校,也需要充分考量自身的软硬件实力,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合理规划维护成本与运营费用,才能支持杭州下沙高教园区高校社会体育俱乐部组织体系的全面构建。进而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支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进一步落实。
参考文献:
[1]焦健华.高校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的分析研究[J].运动,2017(09):71-72.
[2]胡超.论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未来与发展,2013,36(05):80-83.
[3]杨文英,庞国忠.基于系统工程视角下的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12):109-112.
[4]史一钦,周亦瑾.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1,30(02):60-61.
(作者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