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结合院训的概念,指出其具有与校训精神一脉相称、与学科专业密不可分、与历史变革相辅相成的特点;其次通过阐释上海大学法学院院训,分析院训对内对外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最后从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出发,提出弘扬法学精神、提升法学素养、彰显法学文化三条践行院训的路径。
关键词:院训; 法律文化; 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校训要落到实处、起到作用”的要求。除了校训,院训特别是人文社科领域的法学院院训,与人才培养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
一、院训的概念和特点
借用词典对校训的定义,院训,就是全院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与道德规范,是一个学院的灵魂和文化精神的核心,体现一个学院的传统、理念和追求,它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一)与校训精神一脉相承
学院作为高校的二级单位,不可能脱离高校而单独存在。组织架构上是这样,文化精神同样如此,其院训和所属高校的校训精神同心同向一脉相承。例如,上海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突出了学校要培养胸怀天下、有责任有担当的人,那么包括法学院在内的学院院训,都应在这方面有所体现和回应。
(二)与学科专业密不可分
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各有特色,院训作为集中反映学院文化精神的产物,要体现学科专业特色。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也是法律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因此,法学院院训所体现的就是法学学科专业特色和法律人应当具备的品质。以国内著名法学院校为例,中国政法大学的“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人文情怀,追求真理,崇尚法治,奉献社会”,都印证了这个特点。
(三)与历史变革相辅相成
国内不少高校的发展都经历了沧桑巨变,由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场历史浩劫,像法学界最著名的“五院四系”也是在改革开放后得以重建。因此,法学院的院训总给人一种近乎沉重的感觉,仿佛在诉说一段沉重的历史并时刻警醒人们。但不可否认,法学院也都在这历史过程中汲取了养分来继承传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院训精神始终发出耀眼的光芒。
二、院训的确立和作用
(一)上海大学法学院确立的院训
上海大学法学院“维理尚法,恪正克坚”的院训在2017年毕业典礼上公布。院训由四个独立的词组成,前两个是思想,后两个是行动。维理,就是捍卫真理,坚持理性,尚法则强调崇尚规则,合在一起就是法律人应当具备的思想指引。有了思想指引就要付诸行动,但行动通往往会遇到诱惑或者挫折,这时就需要恪正克坚,即坚持正义行事正直、秉持坚毅不轻易放弃。
(二)院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院训的特点决定了它应当为大多数人所广泛认同而不取决于个人或少数人的理解喜好。院训一般必须征求教职工、学生和校友的意见,在若干方案的基础上充分酝酿并作必要归整,最终采用一种庄重的形式揭晓公布。事实上,这个过程就是凝聚智慧寻求共识的过程,只有经过洗礼,院训才能为更多人所接受并对其产生归属感,这本身正是院训的作用之一:对内凝聚师生的“气”和“神”。
归纳起来,院训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对外展示学院的“力”和“度”。院训不是封闭象牙塔内的产物,它要走出校园走向社會。全国近600所法学院校层次不同定位不同,培养的学生除了法律人共同的思想和价值追求外,应当具备区别于他人的优势特色。院训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发挥作用,在展现软实力的同时传递我们是怎样的法学院,我们的人才培养有什么与众不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院训是一个学院独特的标志,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不断明晰的印记。
三、践行院训与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学习宣传弘扬法学精神
院训一旦确立,就要通过多种形式学习宣传。例如,开展院训精神大讨论,举办主题征文或演讲。不仅如此,学习宣传院训要与常规工作结合,特别是在诸如开学、毕业典礼等大型典礼上有机地融入院训元素,进行法律人宣誓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院训精神激励人,从而更好地弘扬法学精神。
(二)服务社会提升法学素养
法律的真谛是实践,法学专业的从业者要为社会公众服务。践行院训培养人才,要通过搭建平台使得学生有机会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实务结合起来。例如参加义务法律咨询和普法宣传教育、帮助弱势群体依法维权等,既可以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法学素养,也可以更深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不断增强历史责任感,形成法律人勇于质疑乐于担当的优秀品质。
(三)制度建设彰显法学文化
践行院训要同日常的学习工作联系起来,让每一个人切身感受到它的存在,一种做法是通过制度建设来实现民主管理和科学运转。例如在学生层面,各类评奖评优等涉及切身利益的工作,都应当安排制度设计并落到实处,一方面是为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权力和制度在阳光下接受监督,另一方面则是使之成为学生培养的导向因素,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从而彰显法学文化和魅力。
总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一项基本任务,作为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人才阵地的法学院,必须确立院训并践行院训,让自己培养的学生铭记院训并成为伴随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李凤章:做“维理尚法·恪正克坚”的上大法律人——在上海大学法学院2017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院训释义暨院长寄语.
[2]熊四浩.准确把握三个辩证关系,发挥校训育人功能[J].奋斗,2017(10).
[3]王彩霞.从校训的变迁看中国教育的变迁[J].大学教育科学,2008(4).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关键词:院训; 法律文化; 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校训要落到实处、起到作用”的要求。除了校训,院训特别是人文社科领域的法学院院训,与人才培养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
一、院训的概念和特点
借用词典对校训的定义,院训,就是全院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与道德规范,是一个学院的灵魂和文化精神的核心,体现一个学院的传统、理念和追求,它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一)与校训精神一脉相承
学院作为高校的二级单位,不可能脱离高校而单独存在。组织架构上是这样,文化精神同样如此,其院训和所属高校的校训精神同心同向一脉相承。例如,上海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突出了学校要培养胸怀天下、有责任有担当的人,那么包括法学院在内的学院院训,都应在这方面有所体现和回应。
(二)与学科专业密不可分
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各有特色,院训作为集中反映学院文化精神的产物,要体现学科专业特色。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也是法律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因此,法学院院训所体现的就是法学学科专业特色和法律人应当具备的品质。以国内著名法学院校为例,中国政法大学的“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人文情怀,追求真理,崇尚法治,奉献社会”,都印证了这个特点。
(三)与历史变革相辅相成
国内不少高校的发展都经历了沧桑巨变,由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场历史浩劫,像法学界最著名的“五院四系”也是在改革开放后得以重建。因此,法学院的院训总给人一种近乎沉重的感觉,仿佛在诉说一段沉重的历史并时刻警醒人们。但不可否认,法学院也都在这历史过程中汲取了养分来继承传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院训精神始终发出耀眼的光芒。
二、院训的确立和作用
(一)上海大学法学院确立的院训
上海大学法学院“维理尚法,恪正克坚”的院训在2017年毕业典礼上公布。院训由四个独立的词组成,前两个是思想,后两个是行动。维理,就是捍卫真理,坚持理性,尚法则强调崇尚规则,合在一起就是法律人应当具备的思想指引。有了思想指引就要付诸行动,但行动通往往会遇到诱惑或者挫折,这时就需要恪正克坚,即坚持正义行事正直、秉持坚毅不轻易放弃。
(二)院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院训的特点决定了它应当为大多数人所广泛认同而不取决于个人或少数人的理解喜好。院训一般必须征求教职工、学生和校友的意见,在若干方案的基础上充分酝酿并作必要归整,最终采用一种庄重的形式揭晓公布。事实上,这个过程就是凝聚智慧寻求共识的过程,只有经过洗礼,院训才能为更多人所接受并对其产生归属感,这本身正是院训的作用之一:对内凝聚师生的“气”和“神”。
归纳起来,院训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对外展示学院的“力”和“度”。院训不是封闭象牙塔内的产物,它要走出校园走向社會。全国近600所法学院校层次不同定位不同,培养的学生除了法律人共同的思想和价值追求外,应当具备区别于他人的优势特色。院训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发挥作用,在展现软实力的同时传递我们是怎样的法学院,我们的人才培养有什么与众不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院训是一个学院独特的标志,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不断明晰的印记。
三、践行院训与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学习宣传弘扬法学精神
院训一旦确立,就要通过多种形式学习宣传。例如,开展院训精神大讨论,举办主题征文或演讲。不仅如此,学习宣传院训要与常规工作结合,特别是在诸如开学、毕业典礼等大型典礼上有机地融入院训元素,进行法律人宣誓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院训精神激励人,从而更好地弘扬法学精神。
(二)服务社会提升法学素养
法律的真谛是实践,法学专业的从业者要为社会公众服务。践行院训培养人才,要通过搭建平台使得学生有机会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实务结合起来。例如参加义务法律咨询和普法宣传教育、帮助弱势群体依法维权等,既可以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法学素养,也可以更深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不断增强历史责任感,形成法律人勇于质疑乐于担当的优秀品质。
(三)制度建设彰显法学文化
践行院训要同日常的学习工作联系起来,让每一个人切身感受到它的存在,一种做法是通过制度建设来实现民主管理和科学运转。例如在学生层面,各类评奖评优等涉及切身利益的工作,都应当安排制度设计并落到实处,一方面是为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权力和制度在阳光下接受监督,另一方面则是使之成为学生培养的导向因素,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从而彰显法学文化和魅力。
总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一项基本任务,作为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人才阵地的法学院,必须确立院训并践行院训,让自己培养的学生铭记院训并成为伴随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李凤章:做“维理尚法·恪正克坚”的上大法律人——在上海大学法学院2017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院训释义暨院长寄语.
[2]熊四浩.准确把握三个辩证关系,发挥校训育人功能[J].奋斗,2017(10).
[3]王彩霞.从校训的变迁看中国教育的变迁[J].大学教育科学,2008(4).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