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陪您,是我的福气

来源 :莫愁·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art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凌晨五点即起。
  之所以五点即起,是因为要给脑梗失智的母亲洗澡换衣,还要做早餐。
  担心影响楼下的邻居休息,轻手轻脚走到母亲床前,唤她起床,扶她到床沿站稳后,再带她到卫生间慢慢清洗。这中间,我总爱和老人家唠叨家常,唤起她不多的记忆。
  天凉时,总特意给她围上丝巾,丝巾的颜色是胭脂红,看上去喜气。一年四季,母亲脸上抹的是喜欢的百雀羚霜,身上喷的是最爱的花露水。一辈子洁净的母亲,即使脑痴呆后,依旧还是喜欢干净整洁。
  穿好衣服,牵着母亲到餐桌前坐好。先冲一杯蜂蜜水,等她喝完后,再冲一杯红糖水。自脑梗后,母亲不喜咸的,喜甜食。然后,端上用微波炉热好的小米粥、小笼包,母亲边吃,我边洗漱,等其吃完,我正好拎包下楼。
  每天晚上十二点,我一定要到母亲床前查看。
  冬天呢,重新给暖身的红豆包加热,三个红豆包,一个放在脚边,一个放在背部,一个抱在胸前,安置妥当后,掖好被角才安心地离开;夏天主要是查看是否流汗,流汗了必须换衣,不然容易感冒。
  每天,因母亲大小便失禁,要洗多次衣服或者被套垫单;又因母亲吞咽困难,要做4次以上的流食,或是南瓜粥,或是红薯稀饭,或是鸡蛋羹,或是米酒汤圆;还因母亲不能控制情绪,要不停地安抚或者劝慰。
  这样的日子,一天,一月,一年又一年,已经重复了八年,还在继续。
  常年侍奉母亲,虽然疲惫至极,但是任劳任怨。因为,我们的家风就是:孝顺是动词,善待老人,自会福泽子孙。
  家风的传承,来自言传身教,我的父母亦是这样做的。
  犹记祖母在世时,那时经济窘迫,吃饱穿暖就是最大的愿望,母亲总是把干净厚实的垫单被套给祖母换上,把好生火的干柴留给祖母做饭用。忙完了一天后,一定要挑水灌满水缸,免得祖母下堰塘洗菜出现意外。农村杂事多,挑水的时间往往是夜晚,如果没有月光,我就用手电筒给母亲照明,我在前面走,母亲在后面跟着,挑水的扁担吱呀吱呀地响,仿佛那一前一后的水桶,衔接着春秋岁月。
  父亲在油厂工作。厂里偶尔改善生活,每人分一钵蒸肉,父亲总是如获珍宝地从十里外的厂里端回来给祖母品尝;偶尔遇到乡亲去赶集,父亲总请人捎回两个烧饼,那是祖母的最爱……其实,蒸肉也罢,烧饼也罢,祖母都是悄悄地和我们孙辈分吃。
  那时,父母在能力范围内,全心全意地侍奉祖母。
  未等我成年,父亲因病猝然离世。后来,病重的母亲就一直跟着我生活。
  从女儿懂事起,我就有意识地讲母亲年轻时勤扒苦挣的故事。
  我告诉女儿:“曾有一小偷潜入家中,欲等家人睡了好偷点值钱的物品。沒想到,姥姥竟然做了一夜的事,直至天明。那小偷实在是熬不来,愤愤离开。哎,居然还有整夜不睡觉的人。姥姥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把四亩左右的低洼之地,用手推车运土,填高整平成良田。姥姥擅长打理家园,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竟无一根杂草,即使是篱笆,姥姥也会栽上各种豆苗,豆秧上开满黄灿灿紫莹莹的花,结上嫩嫩的荚,挂满沉甸甸的果……”
  这样勤勉的老人,我们怎能不孝顺?耳濡目染中,女儿和我们一样,自然而然地孝顺长辈。
  女儿常唠叨:有姥姥陪,能陪姥姥,是福气。
  只要在家,她就抢着给姥姥喂饭,洗澡,换尿不湿,剪头发,修剪指甲;稍有闲暇,她就坐在姥姥身边,陪姥姥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类动画片,逗姥姥说话;晴好的日子,会用轮椅推着姥姥去公园晒太阳,看红的花绿的树,姥姥的脸上会露出少有的笑容;领到奖学金后,首先给姥姥买最爱吃的芝麻糊、必须用的纸尿裤,还有好看的衣服;今春,在家考研复习期间,祖孙俩坐在一起,她握着姥姥的手,口里大声朗读……
  孝顺,不是形容词,不在口头,不在网络,不是云孝顺。
  孝顺是动词,在举手投足间。
  编辑 东篱
其他文献
1  小(6)班是我今年带的新小班。开学第一个月,全班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让我和搭班老师窃喜,我们遇上了一批乖宝宝。伊伊就是其中之一,她听话懂事,很让我们省心。  国庆节长假后,伊伊来上幼儿园,我热情地和她打招呼,拉她的手,没想到,之前一向乖巧的伊伊使劲甩开了我的手,双手揉着眼睛,不停地抽泣。我带她在小椅子上坐下,心想等一等就没事了。但不论是吃点心,还是玩游戏,她始终紧闭着眼睛,动也不动,如果你主
期刊
1  今天是班级发成绩单的日子,看着孩子们胸前佩戴着“五彩陶娃”的奖章,个个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这时,小雨捧着一本绘本走到我身边,奶声奶气地说:“老师,这本书还给你,里面有惊喜哦。”我接过,是前一阵子借给她的《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我立即打开,两张醒目的彩纸展现在我眼前,原来是小雨亲手制作的贺卡,一张层层叠叠贴着十多个爱心拼成的图案,上面写着“老师,您辛苦了!”另一张是一封
期刊
初秋,阳光透过树梢露出俏皮的脸来。我悄悄把右手挡在眼前,抬头,就能看见蓝蓝的天空。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我和五十一个孩子的相遇故事。  记得去年暑期伊始,我在黑板上写着一份特殊的数学作业:暑期里要给老师写一份信,汇报你的暑期学习、生活,尤其是作业完成情况,通过邮局寄给老师。  “老师,还要写信?”“通过邮局寄啊?”  “是的,孩子們,老师想知道你们在暑期里究竟干啥呢。在家里两个月,不会想我吗?” 
期刊
父母教育孩子要恰到好处,引而不发。  ——周弘  一个从小到大,从来不被父母鼓励肯定,一直都生长在否定和打击中的孩子,如何向阳而生?  ——语言不是伤害孩子的武器  父母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专家,觉得自己什么都懂,总是迫不及待给孩子正确的答案。  ——給小孩独立思考的机会  孩子没按自己的期待发展,是父母要面对的结局,但偏离轨道不代表他们过不好这一生。  ——请让孩子去尝试  合格父母的标志:发
期刊
读书明心,学以致远。阅读已成为我们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纸墨间见沧海桑田、品人生百味,时而为思想的光芒激动,时而为素美的诗词流连。恰是这一抹书香,伴随我们全家成长。  有广度的“趣读”。我小时候,读物有限,几本小人书可以倒背如流,后来就去翻大人的书柜。那时父亲买了很多中医类书籍,我最喜歡看中草药图谱,如获至宝般拿到野外比对各种植物,觉得甚是有趣。  “有趣”是个好东西,我因此认识了很多中草药
期刊
江其臻:今天看见一个白头发的人,我叫他爷爷,大人们问我为什么不叫他叔叔,我说他头发都白了呀,大人们听了都笑起来。看到大人笑,我也笑。  陆峙潼:我今天吃了一种很奇怪的蛋,蛋壳上有很多点点,像长着芝麻。哈哈,好玩。  周昊阳:今天和国旗合影,我高兴坏了。长大我要当解放军,保家卫国!  陆鸣骏:妈妈冲我笑的时候,我发现了她眼睛里藏了小月亮。  施昊琪:枇杷樹上结了好多大大小小的枇杷,像小灯笼一样。我和
期刊
1  我小时候,大伯家里常年有《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半月谈》这样的报刊杂志。一到周末,我就到大伯家西厢房里读书看报,一待就是大半天。我一张一张、一页一页地翻看那些报刊,一个字都舍不得落下。白纸黑字呈现出来的另一个世界,让我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那时候,对阅读如饥似渴的我,还有一个阅读途径,就是每年过年时家家户户贴在墙上的年画。除了老寿星和胖娃娃,有一类故事年画特别吸引我。  故事年画大多取材自
期刊
老布里,有母亲的辛劳和坚韧,有母亲的智慧和温度;老布里,还写着一家人不怨愤、不气馁、共赴时光的一个个故事。  小时候只知道有老布。  记得我曾自豪地告诉先生,只要给我母亲一粒棉花籽,她就能做出衣服来。先生很感兴趣,眼睛里充满了佩服,期待着我讲母亲纺纱织布的故事。1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是大集体。农民都有自留地,但好像不种植棉花等经济类作物。母亲纺纱织布得先有棉花,从哪里来呢?一部分从生产队里来
期刊
星期一下午,爷爷正在睡午觉。手机静悄悄地躺在书桌上,仿佛在我向我召唤:快来玩吧快来玩吧,里面都是有趣的游戏!  反正没有人看到,我何不玩一把呢?我点开手机,玩起了小游戏。正玩得高兴,忽然听到了爷爷的脚步声,我赶紧把手机放下,拿起书本开始阅读。爷爷一看到我这副模样便放心地转身离开了。我看他离开,又拿起了手机……  晚上,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妈妈发现了我打开游戏小程序的痕迹。  “坦白从宽,你玩了多长时
期刊
遵循内心,尝试探寻人生方向  前两天,一位朋友打来电话,跟我商量女儿的毕业去向。朋友想让女儿继续读书,等研究生毕业再工作。  一向鼓励人多读书的我非常支持她的想法,主动为她出谋划策。  她的电话也让我想起去年曾经参加的一场座谈会。  也是在毕业季,扬州大学文学院团委和心理协会联合组织了一场女大学生情感沙龙,以“魅力职场多彩人生”为主题。我有幸被邀请作为嘉宾,去现场为女大学生们解答职场困惑,分享事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