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培养3D打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思考和建议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国家教育部、人社部及工信部共同编制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是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健全新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制造业人才队伍素质,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提供人才保证的实施性文件。职业教育作为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应该是落实这一战略规划的主要践行者,笔者结合对当前3D打印技术发展态势的分析和思考,为正在开展或者准备开展3D打印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给出一些建议和路径。
  一、认真领会《制造业人才培养规划指南》主要精神,为培养一大批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
  1.高站位,集资源,深刻领会3D打印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015年8月2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专题讲座,讨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与3D打印等问题。李克强总理在听取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教授的报告介绍后指出,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正在引发整个制造业的深刻变革。3D打印是制造业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实现了制造从等材、减材到增材的重大转变,改变了传统制造的理念和模式,具有重大价值。加快3D打印、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新技术、新装备的运用和制造,以个性化定制对接海量用户,以智能制造满足更广阔的市场需求,以绿色生产赢得可持续发展未来,使中国装备价格优势叠加性能、质量优势,为国际产能合作拓展更大空间,在优进优出中实现中国制造水平跃升。
  2.瞻长远,筹当前,切实做好3D打印技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当前,我国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应用国内设备或代理国外设备进行设备销售、产品打样功能验证及3D打印市场服务等领域,而与此对应的人才支撑主要是由一些中、高职职业院校来承担,3D打印产业要发展,其人才支撑体系一定要适应我国企业行业形成的上游研发企业所需的3D打印技术研究、材料开发人才,中游设备生产商所需的3D打印机生产研发人才和下游服务商所需的3D打印机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供应格局。由此可见,我国3D打印技术应用的人才供应结构亟待调整和完善。
  在企业、学校及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职业院校更应当着眼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全局,从国家经济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和根本利益出发,使3D打印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既要保证与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步,满足企业需要,也要体现与产业发展同步,满足企业需要,更要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引领性和针对性。
  3.抓机遇,早启动,确立3D打印技术的智能制造优势,落实《制造业人才培养规划指南》中提出的人才培养标准
  《制造人才培养规划指南》对人才培养素质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即“工匠精神”“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绿色制造能力”及“质量意识”。3D打印技术由于能满足不同领域个性化需求的显著特征,因而能从技术的角度为培养这五项能力提供有效的路径和方法。而这些作用都有待职业院校的教学纲要和教学方法与之紧密对接,使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人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建议准备开设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的职业院校需要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研,通过了解当地3D打印技术开发、应用的主要领域和发展趋势,以确定该专业发展的具体方向;通过了解3D打印产业所需岗位的知识点要求,为确定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提供依据;通过了解当前和预测未来企业对该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以确定本专业的办学规模和发展方向。
  建议已经开设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的职业院校要不断调整、完善3D打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适合学校专业发展方向,符合學校专业建设特色的人才培养规划,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把重点放在培养、锻炼、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上。3D打印专业相关课程体系的建设,不能采取简单叠加的方式来完成,要通过对原有课程体系设置的结构形式进行创新改革,这样才能保证课程体系结构的完整性和各类课程比例的合理性,促进3D打印技术的专业课程与原有专业相关课程之间的深度融通,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二、关于职业院校3D打印人才培养重点和方向的建议
  应区别于中小学应用3D打印技术和傻瓜软件开展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动这一技术走上一个专业建设层次,引导学生接触产业,在加强掌握通用软件建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行业专业软件,贴近企业行业实践,掌握产品的制造和创新设计等应用技术;培养学生对当前主流3D打印技术工艺的识别与选择,了解各种3D打印工艺设备的识别与选择,了解各种3D打印工艺设备与打印材料的市场用途,使用条件及技术优劣势,创造条件,在高级工的技能教学和实训教学中开设有关产品设计实训课,并与当地的产业产品结构特色紧密结合;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要提高机械制图、公差配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加工基础、电子电工等关键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并与3D打印的操作工艺紧密结合,着力培养企业紧缺的3D打印工艺规划人才;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和艺术鉴赏素质,采用项目教学和资源整合的方法,创造条件在学校建立“手板制作”“逆向工程技术检测”“创新设计体验”等公共实训体验服务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和匠心精神。加强对各种逆向工程技术设备的操作实训,加强3D扫描技术及应用、3D测量技术的实训,锻炼学生在模仿中的创新能力,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在学校建立逆向工程公共实训中心,并对中小企业开展逆向工程技术的应用培训;在重视面向教师队伍开展3D打印技能培训的同时,重点要突出加强对这一新技术的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等教学技巧的培训,有条件的院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建立3D打印产业应用课题研发中心,推动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3D打印行业应用项目教学。
  三、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聚集培训体系合力,科学促进校企合作
  《制造业人才培养规划指南》指出人才培养是企业、学校与社会整个培训体系资源整合,密切合作的系统工程,3D打印技术应用的多元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只靠学校一方是很难完成这项艰巨使命的。
  建议职业院校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建立既能满足3D打印技术教学需要,又有利于推动企业和社会分享3D打印技术优势和研发成果的共享平台。对3D打印技术共性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教学与实训,可以由学校教师和3D打印技术应用的企业及数字化供应商合作完成。对3D打印技术的产业应用,可以充分发挥行业专业企业的主导作用,由学校教师、3D打印专业企业及软件供应商合作完成。
  建议职业职院校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的不同特点,针对3D打印较高的数字化知识技术的特点,去除对繁重理论研究内容的教学,积极探索以兴趣激发为启蒙,以项目引领任务为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享受3D打印技术兴趣学习的过程中,掌握3D打印技术的应用知识和技能,走出一条新技术专业建设的创新之路。
  (作者单位:镇江技师学院)
其他文献
渤海湾盆地是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区,记载有7级以上大地震6次。前人对几次大震的具体构造条件已做过大量研究。笔者基于已有的工作,通过对盆地构造发育早第三纪断陷和晚第三纪以来拗陷两个阶段的不同构造属性和区域地震构造格局的分析,以及大震区构造的剖析,综合研究了大震的构造特征。其中最根本的是,盆地发育的断陷阶段因北西—南东向水平拉张作用,于地壳上部形成了由北北东—北东向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等大型拆离断裂拉张滑脱控
<正> 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是早日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重要课题。国家每年花了许多外汇,为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添购不少国外书刊,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充分发挥其作用,是图书馆
2016年7月19日,水布垭水电站于24 h内遭遇了重现期为100年的强降雨,持续强降雨致使厂区多处遭到破坏。位于古树包滑坡体下游的庙王沟由于边坡支护不到位,加上早期排洪沟年久
摘 要:计算机技术早已渗透到当今社会的各个行业、领域,形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培养一线技术人才的中职院校应当结合中职院校的学情,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来开展教学。MCS-I,即“模块化课程体系三项一体化实施”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本文对MCS-I在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MCS-I 团队组建 项目任务一、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随着科技水平的
2001年7月18日起,永安井水位出现持续的大幅度上升变化。经调查落实,这是由于该井附近的另一口多年开采的井孔,于2001年7月17日突然停止抽水,从而使永安井的地下水补给量增大,造成水位大幅度上升。深入分析该井水位变化的成因,为研究邻井抽水对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水位动态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实例,对于识别地下水前兆异常与抽水干扰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摘要: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利用网络进行课堂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活动的一种发展趋势。本文构建了一个高等函授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内外合作网络学习模式,尝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提高函授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等函授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  随着“互联网 ”时代不断进步,以网络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在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方面得到发展,利用网络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