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姜”湖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1990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神农的地方,才有了“姜”湖
  相传,“生姜”是神农氏发现并命名的。一次,神农氏在山上采药,误食了一种毒蘑菇,肚子疼得像刀割一样,吃什么药也不止痛,就这样他晕倒在一棵树下。等他慢慢苏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躺倒的地方有一丛尖叶子青草,香气浓浓的,闻一闻,头不晕,胸也不闷了,原来是它的气味使自己苏醒过来的。于是,神农氏顺手拔了一兜,拿出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又香又辣又清凉。过了一会儿,肚子里咕噜咕噜地响,泄泻过后,身体全好了。他想这种草能够起死回生,我要给它取个好名字。因为神农姓姜,就把这尖叶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使自己起死回生,作用神奇。这就是“生姜”的由来。
  古今“姜”湖路
  与生姜结下不解之缘的还有春秋时期的儒家大师孔子。孔子特别讲究卫生,食物不新鲜的不吃,不干净的不吃,市场上的劣质酒也不喝。有一次他到齐国,东道主给他办了一桌酒席,席上的鱼肉不新鲜,变了色,有臭味,酒是劣质的,他立即叫人撤走,唯独不撤姜食。另外,做祭祀用的荤食过了三天,他也不食,只吃姜和芥子制的酱食。可见孔子对姜情有独钟。孔子所处的时代战祸连连,当时人们寿命普遍不长,而他能够活到七十三岁,这和他常食生姜和讲究卫生有很大的关系。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孔子食姜的嗜好阐释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
  而宋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在《东坡杂记》中亦记载了一则常年食姜而延年益寿的趣闻轶事。苏东坡在任杭州太守时,有一天,他去净慈寺游玩拜见寺内主持。主持年过八十,仍鹤发童颜、精神矍烁、面色红润、双目有神,苏感到十分惊奇,问他用何妙方求得如此长寿。主持微笑着说:“老衲每日用连皮嫩姜切片,温开水送服,已食四十余年矣。”苏东坡受了很大的启发,特写了一首《健身歌》:“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甘)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茴香一处捣。煎也好,煸也好,红颜永不老。”
  看来古人将姜之“去秽气、通神明、开胃气、解百毒”的功效已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用姜来为自己保健康的呢?
  国医大师路志正今年92岁了,但他却有着40岁的心脏。每年路老都会体检,所有的结果都是“未见明显异常”,血管弹性跟四五十岁的健康男性一样。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路老的养生经验吧:每天三片泡姜。
  “我坚持吃了40多年的姜,每天进餐的时候吃两三片醋泡姜。姜中含有姜辣素,有健胃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助于消化。姜性辛微温,辛能散,温能祛寒,我开方经常用姜作为药引……
  家人每次会买几斤姜,切片或切丝,然后用醋泡着吃。醋本身有活血的作用,还能够祛除姜本身的辣味。
  吃姜有几点要注意:‘不多食’,一次吃几片就够,或切成细丝和姜末拌于凉菜中,有和胃降气、增加食欲的作用;吃太多则会导致胃热。老年人如果咳有泡沫的白痰,可以吃姜,但是痰黄、干咳或无痰的,就不要吃。
  当然凡事不绝对,比如你要是受凉了,或者晚上散步时出汗着凉了,喝点姜糖水,一出汗,病可能就好了。”
  从路老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姜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姜”湖多变幻
  姜的养生功效很多,都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姜”都有哪些妙用呢?
  k祛斑喝点生姜蜂蜜水
  如果您正在为日益增多的老年斑心生烦恼,不妨试试每天喝杯蜂蜜生姜水。中医认为老年斑的产生与气血运行不畅有一定的关系,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解毒等功效,其辛温发散的作用可促进气血的运行;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生姜里含有的辛辣成分“姜辣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效果,可以快速清除自由基,抑制体内过氧化脂质的产生,因而可防止或减少脂褐素的沉积,其抗氧化作用比目前最常用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作用更强。
  而蜂蜜具有补中润燥、缓急解毒的作用,通过其补益作用可促进人体气血的化生,维持气血的正常运行;蜂蜜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和黄酮类化合物等,对自由基有很强的“杀伤力”。但是,生姜具有发散作用,年老体弱、表虚自汗者不宜久服,否则易耗气伤阴,蜂蜜的补益作用则可以避免服用生姜后出汗过多,导致人体阴液过度耗伤的不良反应,二者“互补互利”。
  因此,老年人可取新鲜生姜片10~15克,用200~300毫升开水浸泡5~10分钟,待水温冷却至60℃以下时,加入10~15克蜂蜜搅匀饮用。需要注意的是,加入蜂蜜时,水温不可过高,否则会破坏其中的维生素C,降低其抗氧化能力。长期坚持服用,不仅能从一定程度上防止老年斑继续生长,而且还可能使已经出现的老年斑渐渐变浅、缩小。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生姜性温,有牙龈肿痛、口腔溃疡、便秘等“上火”症状的老年朋友,不宜过多饮用生姜蜂蜜水。
  k夏天吃姜,不开药方
  夏天是吃姜最好的季节。如果你不喜欢吃姜,一年四季,其他三季你不吃姜都没关系,但是到夏天最好要吃一点。
  夏天天热,人体的毛孔都张开了,各种外邪都会乘机侵入,有的可能当时发病,有的则潜伏下来,到秋冬再发作。这时候吃点姜,可以保护你安然度夏,还不给秋冬留下病根。
  夏天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很容易病从口入。姜是天然的抗菌剂。吃了不洁食物拉肚子、呕吐,嚼块生姜就管用。拌凉菜的时候,多放点姜末,消毒杀菌,又开胃。
  姜还是解暑的良药。这话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想想夏天吃麻辣火锅的感觉就明白了。天气闷热潮湿的时候,辣辣的吃下去,热得满头汗,还连呼痛快。为什么呀?因为一出汗,把暑热都给消掉了。古代治疗中暑晕倒的人,有一个方法是给他灌点姜汁。
  对现代人来说,夏天不仅是防暑的问题,更要防寒。
  这个寒,从两个方面来。一是风寒。夜里开空调睡觉,寒气侵入毛孔了,早晨要赶快喝点姜茶补救一下。
  二是内伤寒。现在有冰箱,夏天好多人大量喝冰冻饮料。可是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表面,内里是一座空城。冰冻的东西吃下去,五脏六腑都会受害。常吃点姜,暖暖胃,不让寒气积累起来害人,是非常必要的。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是古人经验的总结,是顺应天时的养生之道。夏天妙用姜,的确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夏天喝生姜红枣茶是不错的选择,把冬天和春天蓄积在体内的病气都驱赶光,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喝生姜红枣茶的最佳时间是从立夏到入伏的头一天,每天都喝。
  “姜”湖纷争:是宝贝还是毒药
  在世界许多地方,姜都是“药食两用”的植物。不过,大概只有在中国,才会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结合,产生姜的神秘传说:“早上吃姜胜参汤,晚上吃姜似砒霜。”有中医专家解释说:“从中午12点之后,阳气逐渐衰弱阴气渐长,此时吃姜会影响睡眠,不利于机体的自我修复,对身体有害。”
  根据现代科学对自然的认识,这些说法当然很滑稽。一种物质对身体有什么样的影响,取决于其中的成分与人体的相互作用。不管在早晨、中午还是晚上,姜中的物质不会有什么不同。中国的古代哲学认为人体在不同的时辰处于不同的状态,现代科学也同意在不同的气温与活动状态下,人体的生命活动会有些许不同。不过,作为恒温动物,尤其是可以通过空调、暖气、加湿等等各种技术手段改变生活环境的人类,环境对生命新陈代谢的影响实在很有限。科学家们还从来没有发现过任何一种食物,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对身体的作用能有“宝贝”与“毒药”这样尖锐对立的变化。
  考虑到现代的交通工具,“早上胜参汤,晚上似砒霜”就更加无稽。比如说,一个人在美国的早上拿到一块姜,如果吃掉的话,应该是“宝贝”。如果当时没吃,12个小时之后是晚上,就成了“毒药”;但如果他坐上飞机,12个小时之后飞到了中国,在中国却是早上。也就是说,同一块姜,同一个人,差别只是有没有坐一趟飞机,那块姜就会有“毒药”还是“宝贝”的不同。
  根据目前所获得的证据,一般认为每天吃1克干姜,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大量吃姜可能增加凝血难度,对一些跟凝血有关的药物会有干扰。除此以外,在任何情况、任何剂量下都没有发现过姜能毒死人,“似砒霜”也夸张得太过离谱。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姜主要还是作为调料使用,那就更加没有什么问题。不管是早上、中午还是晚上,只要烹饪需要,都可以放心地使用。
  “姜”出没,请注意
  k去皮乎?不去皮乎?
  姜皮绝非可有可无之物。它本身就是一味中药。去皮吃还是带皮吃,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的。
  怎么定呢?非常简单。大家只要记住一点就可以了:植物的皮和肉是一对阴阳。姜肉性热,所以姜皮性凉;姜肉发汗,所以姜皮止汗。
  简单吧?一旦理解了这个原理,你自然就知道什么时候去皮吃,什么时候应该带皮吃了。
  受了风寒,喝姜汤发汗,自然是去皮为好。平时喝生姜红枣茶驱寒,则不去皮。
  一般做菜用姜,那肯定是带皮吃了,以免偏性。
  吃大闸蟹用的姜汁除外,可以去皮,平衡蟹的寒性。饭后再喝上一碗热热的姜糖水,暖暖胃,那就更妙了。
  哪些人不宜吃姜?
  阴虚体质的人绝对不能吃姜
  阴虚就是燥热体质,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心烦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温,阴虚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
  内热较重者不宜食用生姜
  如患有肺热燥咳,胃热呕吐、口臭,痔疮出血,痛疮溃烂等疾病的人不宜食用生姜。
  肝炎病人忌吃姜
  一般情况下,肝炎病人是忌吃姜的,因为常吃姜会引起肝火旺。想要克制吃姜引起的肝火旺,可以同时选择一些可舒肝、理气的食物,比如用山楂、菊花泡泡茶喝,这样就可以消除生姜引起的燥热而不伤身体。
  脱发者用姜要注意
  很多人都把姜外用来治疗脱发,的确,姜性温味辛,确实能够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刺激毛囊打开,促使毛发再生。但要注意脱发属热性疾病,姜用久了会生热,用热性药治热性病,和中医讲究的“热病用凉药”原则是相冲突的,所以尽量少用。
  小贴士
  在家如何制作醋泡姜?
  1.先把生姜切成薄片。最好使用鲜姜,鲜姜药用功效比较好。姜片不用切得太厚,但一定要切得均匀。
  2.把切好的姜放到瓶子里,随后把米醋倒入瓶里,注意,这个瓶子一定要洗干净,瓶子里面不能有油,以免生姜变质;米醋一定要没过姜片,不能让姜片露出来,随后把这瓶用米醋泡的姜片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储存。一周以后就可以每天吃2~4片鲜姜了。
  生姜红枣茶做法:
  1.五六个红枣冷水下锅煮;2.水开后煮5分钟;3.加三片生姜煮5分钟。起锅后可以稍加点红糖,红糖也补血,但是红糖不能放锅里煮,因为煮久了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最好喝热的。
  其他简易小偏方
  治牙痛:生姜、金银花各60g,茶叶6g,水煎漱口,每日2~3次,6~12次牙痛可止。
  治脚气:生姜2两,食盐1两,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约两大碗,煮沸10分钟,倒入洗脚盆,待其自然冷却至脚能接受的温度,加入陈醋2两,浸泡患脚30分钟。一般3~7次可见好转,但要让脚部皮肤恢复正常光滑,就需1~2周左右。为了保证根除,最好坚持至4周。
  治冻疮:生姜25克,加水煎煮。用温姜汤擦洗原发部位,每日5~6次,连续一周。
其他文献
期刊
正确的表扬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错误的表扬则收效甚微,本文结合笔者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取正确的表扬方法,旨在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大陆地区学者对敦煌寺院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进展迅速,在僧侣个体私有经济、寺院的财产及其管理、阶级关系、收支及经济交往、经济经营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推动相
期刊
摘 要 穿越热风头正劲,这股穿越热挑战科学,正在摧毁学生价值观和道德体系,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历史教学如何挑战穿越热,本文透视穿越,凸现其本质与危害;还原历史本色,澄清穿越误区;引导穿越,提升自我。引导学生迷途知返,重新振作,轻装疾进,健康成才。  关键词 历史教学 穿越热 挑战 集体YY  当今女生爱穿越,“问题女生”更爱穿越。作为历史教师,如何挑战铺天盖地的穿越热。是大惊小怪还是莫然
要想学得好,必须要对所学的学科感兴趣,特别是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兴趣比一切什么都重要.怎样能令到学生对学科感兴趣,有耐心听下去,就是我们职业高中任课老师的首要任务
藏族民间面具艺术以繁多的品种样式,自成体系,根据表现内容、形式、样式特点和使用材质,藏族民间面具艺术大致可分为平板式面具、半立体面具、立体面具三大类;按形态来分,可
藏族民间面具艺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真实的写照、符号化的语言记录了自己的成长,记录了自己民族发展进程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藏族民间面具艺术是
从历史角度讲,研究人力资源的时间还不长,然后,却起着积极而明显的作用.特别是处在当前知识为王的时代,人力资源是发展当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核心发展动力.对于发展地方性的
有人用“掘金”来形容未来西藏的旅游行业,一位从成都来的投资人,就带着这样的念头,在拉萨河畔投资了一座拉萨最好的五星级标准的酒店。与众不同的是.这座酒店还是一座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