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学语文课“美”起来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ading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什么是潜在性课程
  
  潜在性课程为晚近课程理论新兴的研究领域,也可以叫隐性课程,是由杰克逊在1968年首先提出来的。
  对于潜在性课程的概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一般认为,潜在课程是那些没有列入正规课程计划和教育政策,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从课堂内正式的学习活动,至校园中的建筑和设备;从教师的教授内容,至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从正式的课堂到各式活动,不论人际关系、校园氛围、显性或隐性、直接或间接,可预知或无法预知的这些内外种种事件或因素都是课程的化身,这些因素错综复杂,交互影响,共同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
  尽管潜在性课程不如正式课程有计划、有明确的学习方向,甚至有明显的效果可期,但是由整个环境的氛围所辐射出来的效力,往往是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它不是说理说教等形式化过程,而是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甚至用心灵去体会,强调的是自我体验、自我建构的过程,所以它所引发的学生的兴趣或学习成果将不容小觑。
  
  二、让大学语文课程“美”起来
  
  那么如何才能在大学语文课堂中有意识地利用潜在性课程,弥补正式课程之不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呢?
  首先应明确的是:大学语文是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传承传统文化和陶冶情操、培育人文精神为基本目的和主要任务的。其终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那么什么是人文精神?古代推崇孝道,现代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可见,人文精神是多维的和进化的。落实到个体生命,人文精神则是一个人面对社会面对生活的态度。
  大学语文课重点是领会作品的文化内涵,获得人生启迪,孕育高尚的人文关怀情操,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但以往的经验是:不管老师怎么改革、怎么努力,收效往往不大,令师生最头疼就是,大学语文课上的枯燥、沉闷、无味。所以,要想真正实现人文教育,让师生共同喜欢大学语文,最佳答案就是:让大学语文课程“美”起来。
  具体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谈起:
  1.教师素质体现出来的“美”
  形象美、气质美。教师,传统以来一直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而学生看老师,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老师的外在形象,所以,教师的外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语文教师更是如此。干净、整洁,职业但有个性,时尚而且高雅有品位但不媚俗的外表应该最能引起学生的好感,另外,深厚的文化功底透露出来的文学素养和文艺气质,无形中也会给学生一种榜样作用,从而产生一种对这种审美标准的趋同感。
  语言美:声音洪亮、甜美、普通话标准流利,表达清晰准确、言简意赅是对所有教师的要求,大学语文教师更应如此。优美的语言传入学生耳膜,犹如春风化雨,醇美甘甜的美酒,沁人心脾,润人心田,美的享受会妙不可言。
  情感美:要求教师对作品的理解应到位,能感染人、启发人,能以情动人。通过情感陶冶,让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与作品同喜同悲同忧同愁,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
  教学技能熟练美:备课充分、教材熟练、知识充沛,旁征博引,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学生的听课过程,本身就是在接受一种美的熏陶,也是在从事着一种活生生的技能的学习和审美欣赏活动,可以说是一举几得。
  2.学生活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课堂内容丰富多彩
  学生活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美感体验。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马斯洛关于人的几种需要的理论之一。作为高职学生,本身个性就比较强,再加上求知欲、自我表现欲都比较强烈,所以,在大学语文课堂内外如果能组织丰富多彩而且有意义的活动,将会使学生的这些愿望得以实现,从而得到成功的体验,获得美的享受。这类活动包括:
  演讲、辩论、诗歌朗诵比赛、影视欣赏、各种文艺节目的演出;学生课堂发言、讨论、讲解自己的见闻和自己在欣赏作品时的经验及心得体会等。有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学生参与的机会和经验多了,人文素质自然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手段多样:本身就给学生一种变化的美,如:多媒体课件;声像、音乐、舞蹈等作品的展示和品评;名作欣赏、作者的奇闻逸事、文化内涵、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的介绍等,既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又能提高学习兴趣。多样化的内容和手段,也可以使学生眼、脑、口、手并用,从而减轻疲劳,进而达到在轻松的状态下提高审美能力的效果。
  班风、学风美。潜在性课程的实施,不只是局限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相处,教室环境的布置,还有班风、学风的建设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了良好的班风、学风,就会给学生提供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师生双方都有责任和义务,力争把班级建设成为一个积极、主动、活泼、团结、合作、竞争、上进的集体,从而使学生在这样一个集体中,时时处处从集体出发,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集体的要求,自觉培养集体意识、团队意识。
  上面这些要求,说起来很轻松,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首先要求硬件设施齐全,其次要有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再次要求教师既是专才又是通才,而且是灵魂的工程师、灵魂的塑造者,对任课教师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一般很难兼顾。但有了高标准,教师就可以不断地努力提高,孜孜以求,这种不断提高的过程,其实对学生同样也是一种潜在教育。这样,把不经意的潜在性课程变为有意识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产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从而喜欢大学语文,潜移默化地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和假、恶、丑,从而自觉地培养自己健康的人生观和审美品位,真正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作者单位: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编校:杨彩霞
其他文献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地震灾区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许多城市和乡村在瞬间化为废墟。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党中央指挥若定,迅速作出抗震救灾的决策,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亲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十几万名解放军官兵、武警迅速集结,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救援队伍、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灾区,大量救灾部队源源不断地从空中、从陆路运往灾区,中华儿女谱写了一曲与特
期刊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作为本届奥运会的主办国,中国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各类媒体作为受众了解奥运的主要渠道,从火炬传递,到场内竞技,再到奖牌的产生,各项报道充斥案头,成为新闻媒体竞相角逐的重点。  受众对于奥运报道的期待内容首先是赛事直播,其次是赛间花絮、相关运动员赛前训练、其他国家运动员赛事、有关专家赛前预测等,最后是金牌的产生及金牌得主的专访。从受众的关注意愿看,
期刊
解读“全球化语境”    全球化首先表现出的是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全球化”的影响逐渐向政治、文化等其他领域辐射开来。因此,正确解读“全球化语境”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当下中国西部电影及其发展,有助于明晰中国西部电影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助于我们在通过中国西部电影建构国家形象问题上做到有的放矢。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而言,“全球化语境”及其相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信息传播技术的高
期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的主旋律。平顶山晚报根据时代提出的新要求,遵循社会和谐发展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围绕社会和谐稳定这一目标,主动出击,精心策划,从2007年12月7日到2008年1月31日,开展了“鹰城好邻居”评选活动,连续推出报道60余篇。从晚报第一篇发出“鹰城好邻居”评选倡议,到市民的热心推荐,记者深入采访报道以及活动中穿插的“冬至饺子情”、“敲门行动”、评选“邻居之歌”、推荐“邻
期刊
时事版面,在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和国际国内重要新闻方面担当主角,是读者了解大千世界的一扇“窗口”。然而同样一则新华社消息,有的媒体处理得苍白无力,有的媒体的报道却使读者觉得历历在目。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首要的是编辑在处理时事新闻时是否投入了真挚的情感,是否在其中再现了人类永恒不变的情感因素,用以诱发读者阅读兴趣,使其在品味的同时被新闻中所蕴含的真情所感动。如若没有,只是一味关门办报,就难免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话题。作为受众获取信息重要途径的大众传媒,在健康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众传媒的健康传播承载着全民健康教育和促进全民健康生活的目的。本文紧密结合奥运会期间健康节目的热播,分析了健康节目的勃兴与奥运会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健康节目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及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健康传播节目的发展特点与奥运会的助推作用 
期刊
汶川地震发生时,在成都附近青城山游览的外籍教师秘鲁人约翰·达卡尔用手中的DV拍下了地震发生时的画面,使我们看到了地震来临的突然与可怕。美国“9·11”事件发生时,一位DV爱好者拍摄到了第一架飞机撞大楼的过程。职业记者们无法拍摄到的画面使我们看到了DV的作用和力量。  虽然在中国的职业标准目录上找不到DV的影子,但DV使用者已经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每天有大量的DV新闻出现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这些新闻以
期刊
大众媒介以其快速的告知性和表现的新颖性理应成为农业科技传播中的一个重要路径,但现实是农业科技传播中媒介路径的发挥并不理想,而剖析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落差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传播媒介路径的现状    内需与内虚的并存。媒介对农业科技传播处于“内需”和“内虚”的尴尬境地。根据对浙江省欠发达地区传播媒介的使用情况所作的调查资料显示,在欠发达地区,55%的村民渴望通过媒介传播农业科技知
期刊
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已举办了六届。六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每每若六月的钱江潮裹挟着、震撼着每一个国人,随着一个个年度经典人物的亮相与史诗般故事的徐徐凸现,央视一档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成熟的节目运作性、极具经典震撼性的“拳头”产品“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并不断地刮起收视旋风而被朝野交口称赞!“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期刊
摘要:经济新闻报道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经济新闻的三十年嬗变过程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为经济新闻重振时期。此时,经济新闻报道领域拓宽,报道角度着眼政治,主要以“讨论”式报道为主,报道方式趋向深度报道。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和成熟,证券类新闻彰显活力,即狭义财经新闻报道日渐盛行,这是第二阶段(1992-2001)。从2001年至今的新财经新闻报道时期,为经济新闻发展的第三阶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