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下旬亚洲股票市场迅速逆转,由年初的强劲升势变成下降,到3月中亦只有海外上市的中国H股及国内的A、B股仍能保持升幅,但其所得也从两位数变成一位数。现在要考虑的是:到底投资环境是否有变,应如何作出部署?
首先撇除投资季节性变化(即上半年好下半年坏)不谈,只要进行科学化的研究,就不难发觉盈利提升动力已于2月份悄悄消失。1月份H股和红筹股里面大约有27只上涨,这主要是价格上调(例如油价的上涨)所带动的,但到2月份则只有13只股票上涨。
这里并不是说盈利就应该连绵不断地往上调,但当关键的石油及石化板块(前者应升,后者应跌)拒绝再动的时候,警号便应响起。假如再把各板块的前景及马上要公布的业绩放在一起再作推测时,仍找不到意外惊喜的话,那市场上升的动力应该消耗得差不多了。
当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利好因素早已被市场完全消化掉时,为中国概念股上升找理由则变得越发困难。市场一直以来预测中国股票成为今年亚太区表现最好板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增长溢价。韩国与台湾于2月中的急速逆转即是对这一理论的验证,但依此类推,中国经济高增长溢价会否像油价的战争溢价一样急速消失呢?
刚刚举行的“两会”为中国股票投资带来新一轮的政策风险:首先是对各大部委重组的猜测,然后是近一星期电信股阴霾密布,这主要是由于信息产业部对小灵通的暖昧态度,引发起市场的抛售;此外,电力行业到底会否遭受电价改变的冲击,航空业迟迟不推出改组方案,又平添了政策风险。从近期电信股票下滑的速度及广度来看,投资者似采取放弃态度居多,而政策风险往往只能由投资者的善意配合才能消化,因此短期内政策风险仍然存在。
新政府的新一轮宏观经济措施则不免给人以导向通缩的印象。
首先,国债的发行已从去年1500亿元降到1400亿元,虽然政府随时可因环境需要而于下半年调整其策略,但此间的信号已是异常清晰。其次,国资委的成立将会把国有资产推向市场化,由此导致的下调空间是显而易见的;假如航空业重组能让机票自由浮动的话,股价下调的压力更会加深。另外最近的银根确实有点过于宽松,M1的增幅达19.1%,这中间可能有足够的空间及理由让政府收紧贷款,打击房地产泡沫。问题在于过去凡是收紧银根的解决,往往出现过头的情况,这将对内需零售消费意识构成冲击。种种迹象叠加起来,不难发现新政策将势必导致紧缩的迹象。
下半年,最令人振奋的因素,应该是从国资委的成立可能带动新一轮出售和投资潮。
首先是国内游资活跃,而国外资金又不得不跟随,股票市场最终得益。时下最流行的一个财经用语非MBO(管理层核算收购公司)莫属了。这表明了从资本市场到公司自身都意识到资产转账的可能性。只要资产拥有权能放开,就自然会有人感兴趣甚至收购。这会带动国内的资金流动,而当此等活动起来的时候,资本市场就不仅会把这一因素计入股价,更会提供一个融资平台,从而使整个市场变得活跃起来。因为当海外投资者觉得这是一投资机会时,自然会把资金投到股票上,一个新的良性循环便会因此而起。当然这中间包括了很多未知因素,甚至技术上的困难,但在资本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憧憬的地方来说,股价往往是跑在事情发生之前六个月!
因此第二季度投资环境极可能变得含糊。美、伊之战将会把外需削弱,在政策风险不绝之际,对于正在开放中的板块还是不碰为妙,这包括电信、电子及航空等;在泡沫随时可能破灭时,房地产板块亦变得孤掌难鸣;出口板块相反会因为外国风险而加速发展,此乃“9·11事件”以后大量生产基地往国内转移之故,应可继续保持其缓势;石油则更不可轻视,最近中海油与中石化在里海的油田收购更印证了笔者较早前之观点——中国会加紧收购开发油田资产,而石油公司会从中得益;汽车板块更不能过早看淡,庞大的购买力才刚开始释放,应该还有一段好日子可以过。
首先撇除投资季节性变化(即上半年好下半年坏)不谈,只要进行科学化的研究,就不难发觉盈利提升动力已于2月份悄悄消失。1月份H股和红筹股里面大约有27只上涨,这主要是价格上调(例如油价的上涨)所带动的,但到2月份则只有13只股票上涨。
这里并不是说盈利就应该连绵不断地往上调,但当关键的石油及石化板块(前者应升,后者应跌)拒绝再动的时候,警号便应响起。假如再把各板块的前景及马上要公布的业绩放在一起再作推测时,仍找不到意外惊喜的话,那市场上升的动力应该消耗得差不多了。
当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利好因素早已被市场完全消化掉时,为中国概念股上升找理由则变得越发困难。市场一直以来预测中国股票成为今年亚太区表现最好板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增长溢价。韩国与台湾于2月中的急速逆转即是对这一理论的验证,但依此类推,中国经济高增长溢价会否像油价的战争溢价一样急速消失呢?
刚刚举行的“两会”为中国股票投资带来新一轮的政策风险:首先是对各大部委重组的猜测,然后是近一星期电信股阴霾密布,这主要是由于信息产业部对小灵通的暖昧态度,引发起市场的抛售;此外,电力行业到底会否遭受电价改变的冲击,航空业迟迟不推出改组方案,又平添了政策风险。从近期电信股票下滑的速度及广度来看,投资者似采取放弃态度居多,而政策风险往往只能由投资者的善意配合才能消化,因此短期内政策风险仍然存在。
新政府的新一轮宏观经济措施则不免给人以导向通缩的印象。
首先,国债的发行已从去年1500亿元降到1400亿元,虽然政府随时可因环境需要而于下半年调整其策略,但此间的信号已是异常清晰。其次,国资委的成立将会把国有资产推向市场化,由此导致的下调空间是显而易见的;假如航空业重组能让机票自由浮动的话,股价下调的压力更会加深。另外最近的银根确实有点过于宽松,M1的增幅达19.1%,这中间可能有足够的空间及理由让政府收紧贷款,打击房地产泡沫。问题在于过去凡是收紧银根的解决,往往出现过头的情况,这将对内需零售消费意识构成冲击。种种迹象叠加起来,不难发现新政策将势必导致紧缩的迹象。
下半年,最令人振奋的因素,应该是从国资委的成立可能带动新一轮出售和投资潮。
首先是国内游资活跃,而国外资金又不得不跟随,股票市场最终得益。时下最流行的一个财经用语非MBO(管理层核算收购公司)莫属了。这表明了从资本市场到公司自身都意识到资产转账的可能性。只要资产拥有权能放开,就自然会有人感兴趣甚至收购。这会带动国内的资金流动,而当此等活动起来的时候,资本市场就不仅会把这一因素计入股价,更会提供一个融资平台,从而使整个市场变得活跃起来。因为当海外投资者觉得这是一投资机会时,自然会把资金投到股票上,一个新的良性循环便会因此而起。当然这中间包括了很多未知因素,甚至技术上的困难,但在资本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憧憬的地方来说,股价往往是跑在事情发生之前六个月!
因此第二季度投资环境极可能变得含糊。美、伊之战将会把外需削弱,在政策风险不绝之际,对于正在开放中的板块还是不碰为妙,这包括电信、电子及航空等;在泡沫随时可能破灭时,房地产板块亦变得孤掌难鸣;出口板块相反会因为外国风险而加速发展,此乃“9·11事件”以后大量生产基地往国内转移之故,应可继续保持其缓势;石油则更不可轻视,最近中海油与中石化在里海的油田收购更印证了笔者较早前之观点——中国会加紧收购开发油田资产,而石油公司会从中得益;汽车板块更不能过早看淡,庞大的购买力才刚开始释放,应该还有一段好日子可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