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脚下,心在远方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i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正宪老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与丰厚的教育学养,让全国很多教师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师对其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采访她,成了笔者一个挥之不去的心愿。在2018年7月13日北京的一次会议上,笔者终于如愿以偿,不但与她进行了交谈,听了她《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研究》的报告,还作了主持和点评。通过这一次会议,一个有爱心、有智慧、有境界的名师大家的形象就定格在了笔者的心里。
  真爱无疆
  每一名教师几乎都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耳熟能详;可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将这一哲语的要义真正落实并非易事。它需要有真爱,也需要会爱,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之爱,爱才能彰显其真正的能量。吴正宪,正是这样一位真爱无疆又爱而有方的老师。
  一、牵起小男孩的手走上讲台
  一次大型教学研讨会上,吴正宪正准备踏入座无虚席的千人大礼堂,突然发现门口有个欲进又退的小男孩。她悄悄地问已经端坐在座位上的同学那个男孩是谁,他们很不屑地说:“他是我们班里的差生!”一个学生随后又紧跟了一句:“老师没选他来上课,他是偷偷跟在队伍后面跑来的。”吴正宪心里一颤:这么小的年龄就被戴上“差生”的帽子,他心里该多么难过啊!于是,吴正宪走过去蹲下来亲切地问:“你来想做什么?”他抬起头来低声说道:“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吴正宪于是温情地对他说:“好孩子,跟我一起进去吧!”随后,她牵起小男孩的手走上讲台。
  尽管吴正宪可能一生只能给他上这一次课,可是,她要尽其所能地给他以鼓励和温暖,来抚慰他那颗受伤的心灵。所以,课上她给予了他特别的关照,多次请他回答问题并即时给予鼓励与表扬。课后,吴正宪还拉起这个小男孩的手,当着全体学生与听课教师的面,与他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之后,吴正宪又语重心长地与这个班的数学教师进行了交流。临别,吴正宪告诉这位年轻教师:“相信我的话,这个孩子一点儿也不差!”
  一年之后,吴正宪收到这位同学一封感谢不尽的来信,信中还有一张考试获得100分的试卷,上面赫然写着数学老师的评语:“进步真大!”
  吴正宪这个不经意的行为,给予男孩的不只是这一次100分的考试成绩,还给了他一张自信的风帆,此帆从此在他心灵的海洋上乘风破浪。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吴正宪的爱无处不在,又自然流淌,正是爱之真,爱之切,又爱得恰到好处,才能产生如此神奇的效果。
  而从那位年轻数学教师对这个小男孩试卷的简短评语中,我们感到她也从这件小事中受到了教育,也许她由此也会思考什么才是孔子倡导的“有教无类”,什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爱情怀”。孟子认为,良知良能,人生而有之;王阳明则主张致良知。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说,绝大多数的教师不但生而就有良知,而且也都有爱心;不过,只有怀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心,且让爱心自然而然地播撒到孩子心里,才能让爱升华成特有的生命能量。
  二、让那位女生不失自尊而又真心悔改
  这个故事发生在多年前。吴正宪就任五年(1)班班主任不久,教室里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失窃”事件:课间10分钟的工夫,赵洁铅笔盒中的5元钱不翼而飞。有些同学私下里议论开了:“课间大家都去操场玩的时候,小E偷偷摸摸地回到了教室。一定是她,她家可穷了。”有的学生还提出了建议:“搜身吧!”
  面对这一突发事件,吴正宪心里很是沉重,可是,她没有发火,也没有搜身,而是把温柔的目光逐一投向学生。当她与小E对视的那一瞬间,一种略带惊恐与无奈的表情闪现在小E的脸上。吴正宪马上明白了,可她并没有对小E顺势追问,而是心平气和地对大家说:“不知怎么回事,赵洁同学准备买钢笔的5元钱不见了,大家能帮帮她吗?”
  “老师,我们每个人给她凑点钱。”“老师,我把这支钢笔送给她。”……
  吴正宪感动地说:“同学们表现很好,有人遇到困难时热心地给予帮助,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品德。我为我们班有这么好的同学感到自豪!不过,我不能断言赵洁的5元钱是被某个同学无端拿走了;我相信,即使拿走,也一定是另有原因。所以,请大家不要猜疑,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诚实的品质。”第二天,吴正宪在她的备课本里发现了一个纸糊的信封,里面除了放着2.8元钱,还夹着一张纸条:“吴老师:我好惭愧,不该做出对不起您和同学的事。妈妈去世后,爸爸带着我和哥哥生活,很困难,前几天大哥又生了病。我用2.2元给他买了药,我一定还上……”
  泪水不知不觉从吴正宪的眼里溢了出来,模糊了她的视线。随即,吴正宪写了一张纸条,悄悄地放到了她的铅笔盒里:“小E同学:你是一个善良懂事的小姑娘,生活的重担过早地压在了你的肩头,我多想分担你的忧愁。生活的路还很长,遇到的困难还会有很多,但人穷志不能短,要堂堂正正地做人。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你的路,有困难找你的‘大朋友’,我会尽力帮助你的!”
  十几年过去了,小E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和满意的工作。这件“不光彩”的事件也许还没从她的心里彻底抹去,但可以肯定地说,吴正宪留给她的自尊,一定会永远地烙印在她的生命记忆里,并激励她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中庸》有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可见诚之于人,何等重要!不过,教师绝对不能因为一个学生某一次的不诚实表现,就定性其有人品问题。而要像吴正宪那样,用真诚的爱心,敲开孩子那扇走向真诚的心门,从而让其知过而能改,以至走向“不贰过”的境界。
  三、天坛公园的雪地里洒下串串笑声
  一个雪花漫天飞舞的早晨,上课铃虽然响了,但教室里还有几个座位空着。不一会儿,几个刚才还在雪地里“战斗”的孩子跑回教室。就在吴正宪回身板书的一瞬间,一个冰冷的雪球被扔进了一位同学的脖子里,班上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吴正宪生气地瞪了他们一眼,但就在她与学生对视的一刹那,她看到了他们眼睛里闪烁着的特殊的企求与渴望。吴正宪下意识地向窗外望去,大片大片的雪花正在漫天飞舞。   这种银装素裹的世界,哪个孩子不为之心动啊!
  吴正宪缓缓而又愉快地说:“其实,我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在这银白的世界里堆雪人、打雪仗。不过,不能耽误了上课,中午我们一起去天坛公园打雪仗好不好?”
  “好!”学生们欢呼雀跃起来。
  随后,他们定下心来,专注于上课了。
  中午,在披着白色雪衣的古老的天坛公园里,吴正宪和孩子们一起追逐嬉闹着,笑声不时在公园里激荡回旋。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爱学亦是孩子的天性。关键是如何让其该玩的时候玩好,该学的时候学好。如果时空错位,就有悖于《中庸》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了。所以,吴正宪提出“要读懂孩子的心”。不过,她所说的“读懂”,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爱。这恰如孔子所说的“绘事后素”,没有大爱之“素”的底色,就不可能有懂得孩子之心的“绘事”“绚兮”。
  智者不惑
  但凡听过吴正宪课的人,都会被其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所震撼。她的很多课例,被千千万万的小学数学教师收藏,并在“学而时习之”的过程中,获取了丰硕的成果。我们不妨从中随意撷取几个课例,与广大读者分享。
  一、在冷场后和学生“相遇”
  20世纪90年代初期,应内蒙古海拉尔市教育局的邀请,吴正宪执教“相遇问题”。她走上讲台热情地打招呼:“小朋友,你们好!”学生一个个正襟危坐,一声不吭地板着脸。她又问:“有哪位小朋友知道什么叫‘相遇’吗?”依然没有回音。“不想说,就用手比一比也行。”学生照旧毫无表情地望着她。
  面对冷场,吴正宪从容又带着微笑地打开幻灯片,一边出示“相遇”“相对”“同时”“相向”,一边问道:“这四个词是什么意思?能说一个说一个,能说两个说两个,能说全就更好。”还是满场静寂。
  吴正宪微笑着说:“你们是不是有点紧张?我也是咱蒙古族人呀!你们听我说一句蒙族话……”这时,学生有点惊异!一个学生眼神有些松动,吴正宪忙问他:“你能说一说吗?说错了也没关系。”他小声地说了,吴正宪随即表扬了他,课堂气氛渐渐活跃起来。
  随后,吴正宪请两位学生走上讲台,表演一下“相遇”。两人走着走着走近了,不走了。她一手拉着一个让他俩碰了一下,笑着说:“这才是相遇呢,中间有距离能算相遇吗?”全班同学都笑了。她接着又请学生继续表演“相对”“同时”“相向”,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快乐,会场上时时爆发出笑声和掌声。吴正宪刚说“下课”,学生们却喊出“我们不想下课”,状态与刚刚开始上课时简直是天壤之别。
  如果是一般教师,刚一上课就出现如此冷场的境况,一定不知所措了。可吴正宪自始至终,平静地微笑着,很快扭转了局面。而学生由开始的呆若木鸡,到后来情不自禁地投入,以及思维的不断展开,都让人感到这些学生非但不差,甚至可以称得上优秀。看来,不是学生不优秀,而是教师没有为他们打开走向优秀的大门。吴正宪,恰恰随时手握着一把打开这个大门的万能钥匙。其他教师要想将这把钥匙握在手中,就必须像吴正宪那样,以对学生的爱心、耐心,几十年如一日地扎根于课堂,包括有无数次处理冷场的经历,才有可能处乱不惊,轻松化冷场为“热”场。
  二、在“问题生成”中开启学生思维
  还在锦绣街小学教书的时候,吴正宪执教“圆的周长计算”一课,当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了“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规律时,她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你们的发现很了不起,但是你们知道吗?早在14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15926和3.1415927倍之间。这是当时算得最早最精确的圆周率值,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你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重新走了一遍当年科学家的发现、发明之路。你们真了不起!”
  学生激动起来,眼睛里充满了探求未知的渴望。
  吴正宪看火候已到,便说道:“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你们已经习得了新的知识。相信你们还能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天坛公园有一棵粗大的古树,你们能推算出它的截面积的直径吗?”
  学生又一次被卷入思维的浪潮里,讨论甚至争辩也更加热烈。终于,他们根据“周长÷圆周率=直径”的逆向思路,寻到了“既保护了古树,又求直径”的最佳方案,创造性地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王阳明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而这里的学生之“知”,除了课本既有知识之外,还有其通过自己的思维推断出来的新“知”,这已经上升到学习的高一级层次。而从文本之“知”到实践之“行”,也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知”是为“行”服務的,“行”又强化了“知”,二者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
  十分可贵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吴正宪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开而弗达”地让学生自启思考的大门,使其具备探索真知与躬身实践的能力。数年如一日地在这样的课堂上课的学生,就能生成善学与乐学的品质,从而步入“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以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高层境界。
  三、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新课程改革初期,吴正宪执教“平均数”一课,大家怎么也没有想到,数学课竟然开始了拍球比赛——
  师:男生、女生各为一队。在规定时间里以拍球数量多者为胜利队。你们打算怎么比赛呢?
  (学生们讨论着,最终确定了男女双方各派4名代表参赛的方案。比赛结束时,男生队拍球总数为124个,女生队拍球总数为118个。)
  师: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男生队。
  (女生们露出气馁的神情。这时,吴正宪走到女生队同学面前。)
  师:别急,虽然现在你们总分落后,但我决定加盟你们队,再继续拍球,说不定我们的拍球总数就会升上来。怎么样?   (吴正宪站在女生队一方,在规定时间内连续拍了22个球,女生队拍球总数上升到140个。)
  师:我现在重新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女生队。
  生(男):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男):女生队有5次拍球机会,我们男生队只有4次,这样比总数不公平。
  师:哦,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还用总数这个统计量来比较,显然不公平。那么,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比较出两个队拍球总体水平的高低呢?
  (学生开始思考,相互交流。有一个声音出现: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可以先求平均数。)
  师:怎样求平均数呢?
  生:就是用拍球的总数,除以拍球的人数。
  男生队拍球的平均数是124÷4=31(个)。
  女生队拍球的平均数是140÷5=28(个)。
  师:为什么要求平均数呢?
  生1:用平均数比较公平。
  生2:平均数代表了我们队的整体拍球水平。
  ……
  此时,学生们感受到了平均数产生的价值,初步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所在。
  这个拍球活动堪称一波三折,直到最后,才水落石出,“真相大白”。那么,吴正宪设计的这个教学环节是不是太过复杂了呢?否!正是这种“复杂”的环节,才显见了她独到的匠心。因为学生第一次学习平均数,对其真正的内涵并不清楚;即使略有所知,也往往浮在表层。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平均数产生的价值,让平均数的意义真正烙印在学生的心里?吴正宪的“绝技”在于,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诱生”深思,让他们识破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公平”,直至完全认清了平均数的“真面目”。专家研究发现,学生新学某个重要的知识,需要多次有效强化才能将其深植在心里;进行争辩与实践操作,更能增强记忆的效果;如果激起学习者的浓烈兴趣,则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吴正宪的高明在于,她同时使用了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引发学生的思考,凸显数学本质,让学生在乐此不疲中,逐渐明晓了平均数的真正内涵。
  这种令人惊叹的教学艺术,不仅在这堂课上,还几乎在其所有课堂教学中。这显然不是一时一课用心设计而偶见亮光的,而是几十年来一以贯之的用心,才为其铸就了一个教学智慧的宝库。所以,时空变了、学生变了、教学内容变了,可其教学智慧却能够以不变应万变,让她的课堂总有出奇制胜之妙。
  “问渠那得清如许”,马芯兰老师一语道破天机:“吴正宪从‘无’到‘有’,不仅是创新、创造,更是修炼的过程。”是的,没有几十年如一日的“修炼”功夫,哪有几乎节节都如此精妙的课堂!
  我们不妨再看一段马芯兰老师所写的关于吴正宪的文字——“(20世纪)80年代初,记得那时正宪的家在东城,孩子刚刚两岁多,但是她每天早早地赶到朝阳区我所工作的学校,听我上第一节数学课。听完课,我们简单地交流几句,她就匆忙地赶回当时的崇文区,回到自己的学校给学生上课。就这样寒来暑往,雨雪风霜,从未停止过。听课的日子,她甚至没有晚到过一次!后来,听我课的人越来越多了,正宪时常守在窗外听课。时至今日,教室窗边她那张青涩、白皙的面庞和聚精会神听课的神态,依然历历在目。”
  更加可贵的是,吴正宪在成名之后,学习与探索的脚步非但没有停止,反而行进得更加稳健。即使名满天下,她依然持续探索,不断创新。正是这种生生不息的“修炼”功夫,才让她的课堂教学驶到了“大象无形”的境界。
  孔子说其“四十而不惑”,并言“智者不惑”,也就是说,孔子四十岁的时候,已经成为了一个智者。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现在的吴正宪,已经成为一位教学的智者,人们对于教学的很多困惑,已经被她一一破解。更重要的是,她的心已“不惑”,在浮躁之见盛行、功利之心蔓延的时候,她守住了一颗谁也无法动摇的教育定心,淡泊、宁静而超然。这种不惑,更让其教学有了宏大的气象与境界。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林彦   黄晓夏)
  链接:
  吴正宪,北京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国家督学,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东北师范大学和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两基”先进个人、北京政府授予的“人民教师奖”等荣誉,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她主持的课题分别获教育部基础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科研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政府頒发的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其他文献
绿色,代表了自然、健康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一直以来,笔者所在校本着“绿色教育,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把“绿色教育”作为办学思想。如何在课堂中润物无声,让学生如沐春风,把绿色教育根深蒂固地深入到音乐教学中,笔者对此也在不断思考、不断实践。  一、培养兴趣,体现绿色音乐课堂的快乐之美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也指出,兴趣是学生学
期刊
如何高效开展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许多语文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许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多关注学生的生成,而忽略了教学前的预设。其实,课前预设乃是学生高效学习的抓手,没有精心的预设活动,学生的学习就会呈现漫无目的的状态,不利于学生高效学习语文。但是预设又不能只是根据教师的经验,想当然地设计一系列活动,而是需要尊重学生的语文前经验。所以,要想语文教学高效进行,我们就要在理清学生的语文前经
期刊
当今社会,每个人每天都会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与数据,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作出科学的推断和决策,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素养和思维方式。具体到数学學科而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再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到数据中蕴含着的丰富信息,意识到数据是会说话的。  小学阶段从第一学段开始就在每册数学教材中安排了统计的相关内容,如
期刊
在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下,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不断地被采用,智慧校园的建设在一点点地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微课、网络授课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也在改变着课堂教学。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环境,教师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逐渐成为当下的一个热门话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
期刊
相较于其他文学体裁,古诗词短小精练、寓意深远、韵律和谐、平仄有致,具有很强的诵读价值。因此,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传统之法,也是古诗词学习的入门之径。通过声音的表达,可以整体感知古诗词大意,可以感受古诗词特有的韵味,可以生动有力地再现古诗词的思想情感,产生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指导技巧,
期刊
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成绩好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平常爱读、多读课外书籍。而部分学生的阅读分析和写作能力较差,除了课堂教学的教材外,他們的课外阅读量比较少。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成了我思考的问题。古语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说的就是书如同一方良药,善于读书可以医治愚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
期刊
去年暑假,笔者到澳大利亚旅行,经由朋友引荐而进入悉尼一所叫Berala Public School的小学进行参访。这是一所建于1924年的公办小学。我跟班观摩的是二年级的一个班,任课的Amay老师是一位全科包班教师。我参访的那天课表安排是文学、写作、数学、探究、集会,以下记录一天的课程安排及笔者的观察思考。  一、全科教学的一日安排  8点55分,预备铃响起,在操场自由活动的学生按照课程在操场上排
期刊
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主题是“想象”,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这是在三年级上册习作“发挥想象写童话”和“展开想象续编故事”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继续大胆想象,写想象故事。  习作教材分为两部分,设计科学,要求明确。第一部分是“习作例文”,旨在给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提供借鉴和模仿的范例。《一支铅笔的梦想》始终围绕铅笔的特点展开想象。《尾巴它有一只猫》是逆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點。由于小学生阅读量尚少,知识面较窄,对于古诗词中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还难于理解、感悟,因此,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等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融于诗歌教学之中,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想
期刊
【链接课堂】  课始,张老师出示问题:张老师买铅笔一共花了多少钱?  师: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它,通过问题,你能知道什么?  生:我能知道问题是“一共花了多少钱”。  师:還能看到什么?  生:张老师是去买铅笔的。  师:还可以看到什么?  生:买铅笔的人是张老师,而不是其他人。  ……  师:从问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人、事、财”,人的一生中,不外乎就这几个问题。  师:问题中哪些信息是可以确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