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2003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版)》相比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了實质性的突破。其中,新版课标在内容层面更重视以学科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高中化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课程的深化,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阶段需要识记与理解的化学知识繁杂,仅通过记忆孤立的事实知识不能够深入理解化学。以概念聚焦化学教学不仅能够增强知识的结构性与内在联系,并且有助于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解决教学中存在的掌握知识与学生发展的矛盾。为此,在化学教学中增强对“概念”的理解及教学建构就显得十分重要。鉴于此,本文对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的研究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一、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内涵
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属性。刘知新教授认为,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总是由已有知识,从具体的物质和现象的感知开始,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化学概念教学既包括教师对化学概念教也包括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它要求教师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以最恰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构化学知识体系,突出化学基本概念。高中化学概念知识繁杂、抽象,在教学中突出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化学概念教学大致是围绕化学概念的引入,化学概念的形成、化学概念的理解,以及化学概念的深化等环节展开,在这样一个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本质的认识。
二、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
1、布置任务,感知概念
预习可以为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保障。但是教师在让学生进行预习时并不会提出具体的要求,或是提出的要求过于传统,所以学生的预习动力并不足,并认为预习并没有什么用处。教师在利用化学史讲解化学概念的时候,需要布置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预习任务,让学生感知到所要学习的化学概念,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例如,在教学高中化学人教版中的“离子反应”前,教师可以将预习重视起来,让学生通过预习熟悉所要学习的内容,明确所要学习的化学概念有些什么,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的去学习。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安排这样的预习任务:(1)初步了解电解质、电离、电导性的概念及其含义。(2)查找“电离理论”的发展史。(3)结合发展史去解读相关概念。这样一来,学生在搜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的同时,搜集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有效的得到提高,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查漏补缺,通过旧知识的支撑去学习新知识,通过预习发现自己哪些旧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自觉的进行学习,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好基础。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了,也可以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好基础。
2、化学建模,梳理体系
模型具有抽象性、准确性、整体性、简约性、应用性和预见性等特征。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化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课堂教学仅限于机械的让学生记忆和背诵概念而不能真正的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所以,在化学概念教学中采用建模教学的方式,突出化学概念,让学生主动去建构化学概念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化学建模为导向的概念教学的具体步骤如下:(1)引入新概念。(2)引导学生进行概念转变,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3)利用类比、推理、总结,归纳等方法进行模型构建。(4)模型的迁移应用。
例如,高中“物质的量”这一内容既是重点内容,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又是概念性强,难以理解的难点内容。首先,教师可以用常见物理量“长度”、“质量”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为什么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它与“质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一系列问题,促进学生概念转变。然后,通过创设数谷仓米粒、数一箱粉笔的个数等情境归纳出宏观物体数量的计算模型,并通过类比的方式得出微观物质的计算模型。最后,通过大量的习题进行模型的迁移和应用,进而巩固对该部分化学概念理解。
3、解决问题,深化概念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勾画出重点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记住概念、应付考试。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化学概念,无法让学生搞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得学生将所学到的概念迁移到新的问题中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鉴于问题可以检验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教师若是直接讲解,学生很容易无法分清“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在遇到“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问题的时候会觉得不知所措。但若是教师从化合价变化、得失电子的角度去讲解,学生就可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在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轻松的去应对,快速的去解答。因此,教师在开展化学概念教学的时候,要设置出一定的问题,也可以创设出有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运用概念。这样一来,教师既可以快速、及时地了解到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的情况,然后根据其调整教学环节,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做出保障;也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想法,快速地查漏补缺,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好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问题的提出重视起来,并有效地发挥出问题的优势,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顺利将化学概念迁移运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灵活运用概念。
三、结语
在新课标大背景下,采用恰当教学策略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概念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是一种非常值得继续研究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不断地研究、改进和加强,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和时代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保建芬. 高中化学概念教学探究[J]. 中外交流,2018(2):
193.
[2] 任春燕. 提高高中化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8(3):35-36.
关键词: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一、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内涵
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属性。刘知新教授认为,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总是由已有知识,从具体的物质和现象的感知开始,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化学概念教学既包括教师对化学概念教也包括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它要求教师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以最恰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构化学知识体系,突出化学基本概念。高中化学概念知识繁杂、抽象,在教学中突出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化学概念教学大致是围绕化学概念的引入,化学概念的形成、化学概念的理解,以及化学概念的深化等环节展开,在这样一个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本质的认识。
二、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
1、布置任务,感知概念
预习可以为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保障。但是教师在让学生进行预习时并不会提出具体的要求,或是提出的要求过于传统,所以学生的预习动力并不足,并认为预习并没有什么用处。教师在利用化学史讲解化学概念的时候,需要布置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预习任务,让学生感知到所要学习的化学概念,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例如,在教学高中化学人教版中的“离子反应”前,教师可以将预习重视起来,让学生通过预习熟悉所要学习的内容,明确所要学习的化学概念有些什么,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的去学习。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安排这样的预习任务:(1)初步了解电解质、电离、电导性的概念及其含义。(2)查找“电离理论”的发展史。(3)结合发展史去解读相关概念。这样一来,学生在搜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的同时,搜集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有效的得到提高,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查漏补缺,通过旧知识的支撑去学习新知识,通过预习发现自己哪些旧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自觉的进行学习,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好基础。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了,也可以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好基础。
2、化学建模,梳理体系
模型具有抽象性、准确性、整体性、简约性、应用性和预见性等特征。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化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课堂教学仅限于机械的让学生记忆和背诵概念而不能真正的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所以,在化学概念教学中采用建模教学的方式,突出化学概念,让学生主动去建构化学概念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化学建模为导向的概念教学的具体步骤如下:(1)引入新概念。(2)引导学生进行概念转变,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3)利用类比、推理、总结,归纳等方法进行模型构建。(4)模型的迁移应用。
例如,高中“物质的量”这一内容既是重点内容,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又是概念性强,难以理解的难点内容。首先,教师可以用常见物理量“长度”、“质量”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为什么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它与“质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一系列问题,促进学生概念转变。然后,通过创设数谷仓米粒、数一箱粉笔的个数等情境归纳出宏观物体数量的计算模型,并通过类比的方式得出微观物质的计算模型。最后,通过大量的习题进行模型的迁移和应用,进而巩固对该部分化学概念理解。
3、解决问题,深化概念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勾画出重点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记住概念、应付考试。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化学概念,无法让学生搞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得学生将所学到的概念迁移到新的问题中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鉴于问题可以检验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教师若是直接讲解,学生很容易无法分清“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在遇到“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问题的时候会觉得不知所措。但若是教师从化合价变化、得失电子的角度去讲解,学生就可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在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轻松的去应对,快速的去解答。因此,教师在开展化学概念教学的时候,要设置出一定的问题,也可以创设出有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运用概念。这样一来,教师既可以快速、及时地了解到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的情况,然后根据其调整教学环节,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做出保障;也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想法,快速地查漏补缺,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好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问题的提出重视起来,并有效地发挥出问题的优势,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顺利将化学概念迁移运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灵活运用概念。
三、结语
在新课标大背景下,采用恰当教学策略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概念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是一种非常值得继续研究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不断地研究、改进和加强,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和时代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保建芬. 高中化学概念教学探究[J]. 中外交流,2018(2):
193.
[2] 任春燕. 提高高中化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8(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