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有不少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不爱护东西,而且浪费、攀比现象相当严重,刚上初中,运动服就要耐克、阿迪。究其原因,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孩子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他们没有经历过劳动的磨炼,往往不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幸福生活,是自己的父母用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他们不爱惜劳动成果,不知道这些劳动成果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汗。
他们这在丰盈的物质生活氛围中成长的一代,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相当差。有人从未帮妈妈打扫过卫生、有人根本不会自己洗衣服。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记得在一次实验课上,就有学生不会划火柴、不会给绳子打结。
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在抱怨孩子的同时,应该反思一下我们自身的问题。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父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至今仍是一种保姆式的教育。这种教育可能带来外观华美的花朵,但这样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曝晒 ,它只能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生长。在为自己的孩子无休止地倾注爱心时, 父母们忽视了孩子不可能永遠在“ 温室”里生存的事实。该是父母警醒的时候了,做父母的应充分认识到,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要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品格和勇于克服困难 、迎接挑战的素质,从小就应给其创造磨炼的机会。
湖南卫视有一档电视节目“变形记”,说的是长沙的一个小男孩魏程,家庭条件很优越,每天的零花钱至少也有20多元。他迷恋电脑游戏,经常逃学去玩游戏,家长对他也没辙。后来,把他和山区农村的一个男孩高占喜进行“交换”,魏程去的山区农村的条件非常艰苦,水资源匮乏,吃、住条件都很差。去的第一天,魏程一天都没有吃饭。到了晚上,看到脏兮兮的床铺和被褥,魏程根本无法入睡,在学校,他也不和别人交往,上课就睡觉。后来,他慢慢适应了那儿的环境,跟弟弟学习喂猪、挑水。更奇怪的是好几个人共用一盆洗脚水,而魏程居然是第三个用这盆水洗脚的人。在学校里,他也开始和同学们交流,他教同学们学微机,上课时也不再打瞌睡,他喜欢上了在这儿上学。学校放农忙假,他和家人一起到田里收小麦,尽管他比别人拔的都慢,可他的手上还是起了泡。乡亲们看到他城里的娃还能这样吃苦,纷纷过来帮忙,很快就把小麦拔完了,魏程非常感动。魏程想去看看黄河,但路费就需要好几块钱,看到高爸爸把全家攒了一年的零零散散20块钱颤颤巍巍地从靴子里的拿出来给他时,他不好意思收,高爸爸执意给他,当时他接钱的手颤抖了,他感动极了。但他实在不忍心花夏家仅有的这20元的血汗钱,他找了个工地打小工,每小时2块钱,魏程还是个16岁的孩子,太累的活他根本干不了,大家照顾他干轻一点的活,轻一点的活对于他来说干起来也很费劲,一天下来,魏程满脸是土,他装起自己辛苦挣来的20块钱,很满足地坐在木桩上津津有味地吃着面条,不知道魏程的父母看到此情此景会作何感想!
在山区农村这种艰苦的环境中,魏程学会了劳动、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节约、学会了与人交往,而且这些天,他不再想电脑,他不再想电脑游戏。他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自己的父母面前。魏程的经历不值得我们做家长的深思吗?
劳动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实践证明,人的许多优秀品质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培养孩子感恩、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艰苦朴素的好作风。劳动能锻炼孩子吃苦耐劳、 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力,促进身心健康。劳动能培养孩子勤快、主动的学习、工作态度,有利于形成对集体、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劳动能培养孩子自立、自理、自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进取精神。
劳动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有些家长不让孩子干家务活,不愿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其实学习并不能排除孩子参加劳动。因为劳动可以改善呼吸、血液循环,促进生理的新陈代谢过程,调节大脑疲劳,有利于大脑发育。在劳动中,孩子双手的活动有益于左右脑的开发,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劳动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判断、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中国自古就有心灵手巧的说法,手巧会促进心灵,心灵又带动手巧。
劳动可使孩子学会生活,形成健康的人格。学会劳动,养成劳动习惯是孩子学会生活,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保证。劳动可以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创造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明白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有助于孩子的心灵美。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都自觉主动地承担家务劳动,可以增进家庭的团结、安定,使家庭气氛和谐。每一位有远见的父母,都应该培养孩子从小学会做合格的家庭成员,这不仅是为了减轻父母的劳动强度,而且也是为了孩子的一生的幸福。通过劳动,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即在外关心同学、老师、在家关心父母、长辈,这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更为重要。
“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曾让许许多多关心中国革命的人睡不着觉。孩子强不强,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下一个世纪的面貌与命运。每一个父母都应对孩子负起培养的责任,多为孩子的社会属性和未来着想,培养孩子热爱劳动,使中华民族勤劳的美德得以弘扬, 使中华民族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他们这在丰盈的物质生活氛围中成长的一代,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相当差。有人从未帮妈妈打扫过卫生、有人根本不会自己洗衣服。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记得在一次实验课上,就有学生不会划火柴、不会给绳子打结。
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在抱怨孩子的同时,应该反思一下我们自身的问题。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父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至今仍是一种保姆式的教育。这种教育可能带来外观华美的花朵,但这样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曝晒 ,它只能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生长。在为自己的孩子无休止地倾注爱心时, 父母们忽视了孩子不可能永遠在“ 温室”里生存的事实。该是父母警醒的时候了,做父母的应充分认识到,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要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品格和勇于克服困难 、迎接挑战的素质,从小就应给其创造磨炼的机会。
湖南卫视有一档电视节目“变形记”,说的是长沙的一个小男孩魏程,家庭条件很优越,每天的零花钱至少也有20多元。他迷恋电脑游戏,经常逃学去玩游戏,家长对他也没辙。后来,把他和山区农村的一个男孩高占喜进行“交换”,魏程去的山区农村的条件非常艰苦,水资源匮乏,吃、住条件都很差。去的第一天,魏程一天都没有吃饭。到了晚上,看到脏兮兮的床铺和被褥,魏程根本无法入睡,在学校,他也不和别人交往,上课就睡觉。后来,他慢慢适应了那儿的环境,跟弟弟学习喂猪、挑水。更奇怪的是好几个人共用一盆洗脚水,而魏程居然是第三个用这盆水洗脚的人。在学校里,他也开始和同学们交流,他教同学们学微机,上课时也不再打瞌睡,他喜欢上了在这儿上学。学校放农忙假,他和家人一起到田里收小麦,尽管他比别人拔的都慢,可他的手上还是起了泡。乡亲们看到他城里的娃还能这样吃苦,纷纷过来帮忙,很快就把小麦拔完了,魏程非常感动。魏程想去看看黄河,但路费就需要好几块钱,看到高爸爸把全家攒了一年的零零散散20块钱颤颤巍巍地从靴子里的拿出来给他时,他不好意思收,高爸爸执意给他,当时他接钱的手颤抖了,他感动极了。但他实在不忍心花夏家仅有的这20元的血汗钱,他找了个工地打小工,每小时2块钱,魏程还是个16岁的孩子,太累的活他根本干不了,大家照顾他干轻一点的活,轻一点的活对于他来说干起来也很费劲,一天下来,魏程满脸是土,他装起自己辛苦挣来的20块钱,很满足地坐在木桩上津津有味地吃着面条,不知道魏程的父母看到此情此景会作何感想!
在山区农村这种艰苦的环境中,魏程学会了劳动、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节约、学会了与人交往,而且这些天,他不再想电脑,他不再想电脑游戏。他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自己的父母面前。魏程的经历不值得我们做家长的深思吗?
劳动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实践证明,人的许多优秀品质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培养孩子感恩、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艰苦朴素的好作风。劳动能锻炼孩子吃苦耐劳、 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力,促进身心健康。劳动能培养孩子勤快、主动的学习、工作态度,有利于形成对集体、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劳动能培养孩子自立、自理、自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进取精神。
劳动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有些家长不让孩子干家务活,不愿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其实学习并不能排除孩子参加劳动。因为劳动可以改善呼吸、血液循环,促进生理的新陈代谢过程,调节大脑疲劳,有利于大脑发育。在劳动中,孩子双手的活动有益于左右脑的开发,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劳动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判断、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中国自古就有心灵手巧的说法,手巧会促进心灵,心灵又带动手巧。
劳动可使孩子学会生活,形成健康的人格。学会劳动,养成劳动习惯是孩子学会生活,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保证。劳动可以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创造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明白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有助于孩子的心灵美。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都自觉主动地承担家务劳动,可以增进家庭的团结、安定,使家庭气氛和谐。每一位有远见的父母,都应该培养孩子从小学会做合格的家庭成员,这不仅是为了减轻父母的劳动强度,而且也是为了孩子的一生的幸福。通过劳动,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即在外关心同学、老师、在家关心父母、长辈,这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更为重要。
“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曾让许许多多关心中国革命的人睡不着觉。孩子强不强,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下一个世纪的面貌与命运。每一个父母都应对孩子负起培养的责任,多为孩子的社会属性和未来着想,培养孩子热爱劳动,使中华民族勤劳的美德得以弘扬, 使中华民族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