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司法警官院校毕业生因为自身行业的特殊性在就业上存在一定的桎梏,通过挖掘警校生自身的就业特点,分析就业困境,充分利用国家和社会上的政策利好,多元化、多渠道地拓展就业出路。
关键词:就业;司法警院;政策性岗位;多元化
司法警院大都是大专院校,且不属于技工类,专业的特殊性导致了他们在职业规划上只能倾向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辅助性人员的岗位,而这类岗位相对企业来说,准入门槛要高很多,且岗位少,现如今的警校大多进行扩招,致使出现了大量应届毕业生供过于求的情况,警校生在就业出路的多样性上变得尤为重要。
一、司法警院毕业生就业困境
(一)男女比例差距逐渐缩小
在每年的公务员招警考试中,女性的职位相对较少,而且在各类求职APP上的岗位匹配中,警校生的专业匹配结果也倾向于男性安保人员,而文职类的女生岗位大多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警校女生的就业率低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排斥是劳动力市场上歧视的主要形式,它产生了弊病的三胞胎:不平等的机会、不平等的收入和非效率。[1]女性在求职中受歧视现象还是存在的。
(二)专业特殊性,就业面窄
司法警院培育的警校生以向监狱、戒毒输出毕业生为主,但逢进必考,加上岗位有限,应届毕业生中真正成为警察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其他大部分毕业生步入社会后,反而由于他们所学的知识专业特殊性较强,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可以说,就业方向较统一、自主择业能力较弱,竞争力不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较弱,以技能锻炼为主这些种种反而成为了警校生毕业后找工作的短板,他们只能从事一些不限制学历、不限制专业的行业,比如销售、客服、安保、甚至是社区服务、微商等行业,所学非所用,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浪费。
(三)慢就业现象严重
针对广东某司法警院2019届毕业生进行毕业意向调研,从调研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学生认为当前的就业(或升学)压力大,67.42%的学生希望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但在就业期望值方面,仅33.8%的学生对自己能否满意就业比较有信心。平均初次就业期待薪酬在3500~5000之间,待遇不高。
2020年的疫情后,学生对于就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就业意向上,仅22.1%左右的学生选择参加企业招聘,集中在高职类学生,他们在读中专期间大多掌握了技工类的职业技能,在职业规划中更倾向于企业的晋升空间和薪酬待遇。50%以上的学生趋向于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升学,选择铁饭碗或者升学慢就业来应对现今就业难的问题。而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普通升学考试,都是一年一考,战线长、竞争大。如果不能一击即中,又是一年,这无形中拖长毕业生就业的时间成本。
二、摆脱就业困境,多元化就业出路
(一)避过萧条期,进入增值期
大专学历一直是许多司法警察院校毕业生最大的掣肘,不管是就业还是升学。警校生在入学之初就得先认识到这一点,可以制定普通专升本计划,学历的提升对自身今后的发展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升学是学生的“第二次高考”,可以挑选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它是学生的自我增值期,能学习新技能,形成知识体系,走向更高的领域,也能通过本科的学历往更高的门槛前进,既能避开经济萧条期,又能实现自我增值,以时间换空间。
(二)降低期望值,先就业再择业
许多学生在入校前就抱着入警的信心和誓言,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总有部分毕业生只能从事其他或者相关行业。这时候就需要毕业生改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待值,从相关行业、相关专业入手,先就业再择业。
从当下的经济形势来看,疫情影响仍有不确定性,校园招聘岗位数量有所减少,“高期望”“慢就业”加剧。但公共安全的防控也催生了许多朝阳行业:社会需要更多的辅警、机场和地铁安保人员、街道和社区志愿者。从改革的窗口——深圳对辅警的改革可以看到,这种辅助工作未尝不可一试,对于专业特殊性的司法警院毕业生来说,既能保持专业优势,又能继续积累工作经验再择业。
其次,实现多元化就业,也可以把握住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利好,通过自主创新创业,申领创业补贴和自主创业免税、减税政策,实体门店大裁员催生了电商、主播、线上健身、网络培训等等“互联网+就业”模式新兴行业,给予了90后、00后的毕业生更多想象和发挥的空间。
(三)把握机遇期,关注政策性岗位
在对广东某司法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中显示,在理想就业地区排行上,最受学生青睐程度是广州74.25%,其次是深圳52.65%,其他珠三角地区30%,愿意回生源地就业的仅22%。[2]学生在就业地区选择上,更看重作为一二线城市的所具备的教育、医疗以及其他社会资源,以及人才引进政策(落户)和人才补贴、就业前景等因素。但当理想照进现实,我们就要理性分析了,一线城市生存成本、工作压力、幸福感并没有三四线城市好。在就业难的大环境下,毕业生应该转变思维,将眼光放到三四线城市的基层岗位中,发挥专业优势和素质优势,警校生拥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过硬的纪律作风、精湛的业务技能、过强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身体素质,投身于基层岗位建设,是更好的出路。
1.积极报考基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尤其是乡镇基层服务岗位。近年来,乡镇级别的公务员岗位在学历和专业上放宽,这无疑给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提供了很大的机会。再如广东实施事业单位空缺岗位招聘行动,2020-2021年各级事业单位要拿出空缺岗位的一定比例招聘高校毕业生,全省更是开发1000个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岗位,吸纳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优先招募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基层岗位的招录有三到五年服务期,而对于入校就艰苦奋斗的警校生,在严守纪律和综合素质上都占优势。
2.响应国家征兵入伍政策。征兵入伍从一开始的一年一征增加到一年两征,参军入伍征集比例也从去年占征集总数的12%提高至不低于20%。警校生的培养模式和部队的训练模式有很好的衔接性,警校生响应国家征兵入伍,成功入伍的比例会比其他高校高得多。同时,有高校毕业生入伍补助和退役后专升本、考研加分、推免研究生、定向招录系列优待等利好政策,对于警校生这种专业性强的毕业生,征兵入伍对今后的发展而言都是很好的毕业去向。
3.积极报考“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山区计划”等政策性岗位。根据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六个部门发文的《关于推进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粤教毕〔2020〕6号)显示,2020年“三支一扶”计劃招募高校毕业生2000人,2021年计划招募3000人(广东“三支一扶”网站查询得知),“西部计划”项目招募大学生志愿者500人,“山区计划”项目招募大学生志愿者950人。尽管选拔条件较为严格,大专院校每年通过评审的毕业生不多,但“三支一扶”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毕业生同样能享受政策优惠,不失为一条曲线救国的就业出路。
总的来看,司法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面上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尽管毕业意向是比较清晰和明确的,但大面积地盲目扎堆在入警考公上,不符合“先就业再择业”的指导原则,后疫情时代下,针对司法警院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指导,应充分发挥国家政策、社会需求、专业优势等最大值,多渠道多元化地来帮助毕业生走出就业困境。
参考文献
[1]葛凡菲.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研究——从“女大学生就业难”说起[D]吉林大学.2006.
[2]麦可思-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019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作者简介:蔡荣锴(1990.1),汉,男,广东陆丰人,硕士,助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就业指导.
关键词:就业;司法警院;政策性岗位;多元化
司法警院大都是大专院校,且不属于技工类,专业的特殊性导致了他们在职业规划上只能倾向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辅助性人员的岗位,而这类岗位相对企业来说,准入门槛要高很多,且岗位少,现如今的警校大多进行扩招,致使出现了大量应届毕业生供过于求的情况,警校生在就业出路的多样性上变得尤为重要。
一、司法警院毕业生就业困境
(一)男女比例差距逐渐缩小
在每年的公务员招警考试中,女性的职位相对较少,而且在各类求职APP上的岗位匹配中,警校生的专业匹配结果也倾向于男性安保人员,而文职类的女生岗位大多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警校女生的就业率低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排斥是劳动力市场上歧视的主要形式,它产生了弊病的三胞胎:不平等的机会、不平等的收入和非效率。[1]女性在求职中受歧视现象还是存在的。
(二)专业特殊性,就业面窄
司法警院培育的警校生以向监狱、戒毒输出毕业生为主,但逢进必考,加上岗位有限,应届毕业生中真正成为警察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其他大部分毕业生步入社会后,反而由于他们所学的知识专业特殊性较强,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可以说,就业方向较统一、自主择业能力较弱,竞争力不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较弱,以技能锻炼为主这些种种反而成为了警校生毕业后找工作的短板,他们只能从事一些不限制学历、不限制专业的行业,比如销售、客服、安保、甚至是社区服务、微商等行业,所学非所用,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浪费。
(三)慢就业现象严重
针对广东某司法警院2019届毕业生进行毕业意向调研,从调研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学生认为当前的就业(或升学)压力大,67.42%的学生希望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但在就业期望值方面,仅33.8%的学生对自己能否满意就业比较有信心。平均初次就业期待薪酬在3500~5000之间,待遇不高。
2020年的疫情后,学生对于就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就业意向上,仅22.1%左右的学生选择参加企业招聘,集中在高职类学生,他们在读中专期间大多掌握了技工类的职业技能,在职业规划中更倾向于企业的晋升空间和薪酬待遇。50%以上的学生趋向于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升学,选择铁饭碗或者升学慢就业来应对现今就业难的问题。而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普通升学考试,都是一年一考,战线长、竞争大。如果不能一击即中,又是一年,这无形中拖长毕业生就业的时间成本。
二、摆脱就业困境,多元化就业出路
(一)避过萧条期,进入增值期
大专学历一直是许多司法警察院校毕业生最大的掣肘,不管是就业还是升学。警校生在入学之初就得先认识到这一点,可以制定普通专升本计划,学历的提升对自身今后的发展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升学是学生的“第二次高考”,可以挑选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它是学生的自我增值期,能学习新技能,形成知识体系,走向更高的领域,也能通过本科的学历往更高的门槛前进,既能避开经济萧条期,又能实现自我增值,以时间换空间。
(二)降低期望值,先就业再择业
许多学生在入校前就抱着入警的信心和誓言,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总有部分毕业生只能从事其他或者相关行业。这时候就需要毕业生改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待值,从相关行业、相关专业入手,先就业再择业。
从当下的经济形势来看,疫情影响仍有不确定性,校园招聘岗位数量有所减少,“高期望”“慢就业”加剧。但公共安全的防控也催生了许多朝阳行业:社会需要更多的辅警、机场和地铁安保人员、街道和社区志愿者。从改革的窗口——深圳对辅警的改革可以看到,这种辅助工作未尝不可一试,对于专业特殊性的司法警院毕业生来说,既能保持专业优势,又能继续积累工作经验再择业。
其次,实现多元化就业,也可以把握住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利好,通过自主创新创业,申领创业补贴和自主创业免税、减税政策,实体门店大裁员催生了电商、主播、线上健身、网络培训等等“互联网+就业”模式新兴行业,给予了90后、00后的毕业生更多想象和发挥的空间。
(三)把握机遇期,关注政策性岗位
在对广东某司法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中显示,在理想就业地区排行上,最受学生青睐程度是广州74.25%,其次是深圳52.65%,其他珠三角地区30%,愿意回生源地就业的仅22%。[2]学生在就业地区选择上,更看重作为一二线城市的所具备的教育、医疗以及其他社会资源,以及人才引进政策(落户)和人才补贴、就业前景等因素。但当理想照进现实,我们就要理性分析了,一线城市生存成本、工作压力、幸福感并没有三四线城市好。在就业难的大环境下,毕业生应该转变思维,将眼光放到三四线城市的基层岗位中,发挥专业优势和素质优势,警校生拥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过硬的纪律作风、精湛的业务技能、过强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身体素质,投身于基层岗位建设,是更好的出路。
1.积极报考基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尤其是乡镇基层服务岗位。近年来,乡镇级别的公务员岗位在学历和专业上放宽,这无疑给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提供了很大的机会。再如广东实施事业单位空缺岗位招聘行动,2020-2021年各级事业单位要拿出空缺岗位的一定比例招聘高校毕业生,全省更是开发1000个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岗位,吸纳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优先招募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基层岗位的招录有三到五年服务期,而对于入校就艰苦奋斗的警校生,在严守纪律和综合素质上都占优势。
2.响应国家征兵入伍政策。征兵入伍从一开始的一年一征增加到一年两征,参军入伍征集比例也从去年占征集总数的12%提高至不低于20%。警校生的培养模式和部队的训练模式有很好的衔接性,警校生响应国家征兵入伍,成功入伍的比例会比其他高校高得多。同时,有高校毕业生入伍补助和退役后专升本、考研加分、推免研究生、定向招录系列优待等利好政策,对于警校生这种专业性强的毕业生,征兵入伍对今后的发展而言都是很好的毕业去向。
3.积极报考“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山区计划”等政策性岗位。根据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六个部门发文的《关于推进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粤教毕〔2020〕6号)显示,2020年“三支一扶”计劃招募高校毕业生2000人,2021年计划招募3000人(广东“三支一扶”网站查询得知),“西部计划”项目招募大学生志愿者500人,“山区计划”项目招募大学生志愿者950人。尽管选拔条件较为严格,大专院校每年通过评审的毕业生不多,但“三支一扶”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毕业生同样能享受政策优惠,不失为一条曲线救国的就业出路。
总的来看,司法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面上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尽管毕业意向是比较清晰和明确的,但大面积地盲目扎堆在入警考公上,不符合“先就业再择业”的指导原则,后疫情时代下,针对司法警院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指导,应充分发挥国家政策、社会需求、专业优势等最大值,多渠道多元化地来帮助毕业生走出就业困境。
参考文献
[1]葛凡菲.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研究——从“女大学生就业难”说起[D]吉林大学.2006.
[2]麦可思-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019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作者简介:蔡荣锴(1990.1),汉,男,广东陆丰人,硕士,助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