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信心就象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而高水平的发挥在不断反复的基础上,巩固成为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将人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
关键词:体育活动 培养 自信心
世界进入了21世纪,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在腾飞,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现代化程度在提高。同时,中国的家庭教育已经由“多子女家庭教育”转变为“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独生子女的唯一性,使这代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对孩子的培养表现出过分的期望、过分的关心、过分的呵护、过分的保护。他们一心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最优秀的人才,但事与愿违,如此的培养致使这代孩子普遍出现三无:无能、无责任感、无情。追寻根源,是家长的过分保护使孩子失去了自信心。没有自信心的孩子可能做什么都不成功,久之变无能;因为无能不愿主动去做,久之可能变无責任感;因为无责任感,对人、对事漠不关心,久之可能变无情。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自信心就像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们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培养自信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通过体育活动是培养孩子树立自信心的比较有效途径。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育孩子自信心的肥沃土地。
体育活动中以小团体为主的练习活动,可以缩短教师和孩子、孩子与孩子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相互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在活动中,教师应经常注意孩子的活动,关心孩子的情绪状态。如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表示鼓励、肯定、赞赏,也可以发出提醒、警告、停止的信号,或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及优美的示范动作唤起孩子的兴趣,使每个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让孩子在挑战中认识自我
二、让每个孩子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孩子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孩子要区别对待。举个例子,如从高处往下跳如果以120厘米的高度来要求能力较弱的孩子,就有可能使他们遭遇失败,失去信心。如果教师同时安排100厘米、80厘米、60厘米等不同的高度,孩子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并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因此根据现代孩子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提高要求,让孩子面临挑战,在不断战胜挑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每一个新高度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次挑战;每战胜一次挑战,孩子就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从成功中,孩子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渐渐产生信心,逐步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
三、让孩子有主动探索的机会。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当活动器具展示在孩子面前时,教师应让孩子自己想出玩的办法,如“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可以怎么玩,想的办法越多越好”、“除了这样玩,还可以怎样玩”等等。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一次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四、激励孩子,让孩子感到乐趣无穷。
孩子尝试做一件事没有成功,这并不表示这个孩子无能,只不过是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如果我们指责孩子,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并放弃努力。而在鼓励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会懂得接受挫折和失败,他们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继续努力。鼓励孩子最重要的是:一不要讽刺他们,以免使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二不要过分赞扬他们,以免使他们产生骄傲情绪。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鼓励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鼓励的目的是让孩子相信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由此发现自己的能力。如“继续下去,你会成功的”、“我相信你的妈妈看到了一定会为你高兴的”等鼓励性的语言可以使孩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同时教师也应该告诉孩子,只要他们肯尝试、肯努力,就会感到乐趣无穷。
五、正确评价孩子的表现。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主要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向孩子传递赞许和反对的信息,而孩子则通过心理体验来接受教师的意图,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用言语形式对孩子进行评价时应做到:
1.有丰富的评价语。如果孩子的动作做得很好,而教师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孩子会感到不满意。教师应预测孩子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做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当孩子的动作完成得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你做得很漂亮”、“这就是老师喜欢的”、“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等。请孩子示范时,教师可以说“大家来看×××的表演”、“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等。事实上,教师可以用无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师和孩子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
2.用肯定性语词代替否定性语词。肯定性语词能明显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否定性语词只告诉孩子不应该怎么做,却无法表达应该怎么做。孩子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就比用“不要胆小”、“不要紧张”更带有激励作用。用“你应该再努力些”、“我已经看到你在进步”、“我希望你做得更好些”比用“你不要偷懒”、“你的进步不快”、“你让我失望了”等更能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非言语性的评价是通过面部表情、声调、身体动作等方式来表达的。它是语言交流的辅助形式,在体育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1.辅助性言语。它包括语气、语调等。同一个语词,教师运用的语气、语调不同,它表达的含义就不一样。如“加油”两个字,如果语气生硬,就有责备的成分;如果语气亲切,就是一种鼓励。又如“啊”字既可以表示惊讶,也可以包含期待。
2.动作行为。即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态度或情感。由于体育活动场地较大,教师学会用点头、拍手、摇头等动作来表示赞同或反对是很重要的。
3.人际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情景中,那些预期采取否定态度的孩子倾向于站在远离教师的地方,那些想获得表扬的孩子倾向于站在靠近教师的地方。所以教师应经常走近孩子,拍拍他们的肩,摸摸他们的头,表示无声的支持或赞扬。
关键词:体育活动 培养 自信心
世界进入了21世纪,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在腾飞,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现代化程度在提高。同时,中国的家庭教育已经由“多子女家庭教育”转变为“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独生子女的唯一性,使这代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对孩子的培养表现出过分的期望、过分的关心、过分的呵护、过分的保护。他们一心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最优秀的人才,但事与愿违,如此的培养致使这代孩子普遍出现三无:无能、无责任感、无情。追寻根源,是家长的过分保护使孩子失去了自信心。没有自信心的孩子可能做什么都不成功,久之变无能;因为无能不愿主动去做,久之可能变无責任感;因为无责任感,对人、对事漠不关心,久之可能变无情。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自信心就像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们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培养自信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通过体育活动是培养孩子树立自信心的比较有效途径。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育孩子自信心的肥沃土地。
体育活动中以小团体为主的练习活动,可以缩短教师和孩子、孩子与孩子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相互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在活动中,教师应经常注意孩子的活动,关心孩子的情绪状态。如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表示鼓励、肯定、赞赏,也可以发出提醒、警告、停止的信号,或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及优美的示范动作唤起孩子的兴趣,使每个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让孩子在挑战中认识自我
二、让每个孩子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孩子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孩子要区别对待。举个例子,如从高处往下跳如果以120厘米的高度来要求能力较弱的孩子,就有可能使他们遭遇失败,失去信心。如果教师同时安排100厘米、80厘米、60厘米等不同的高度,孩子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并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因此根据现代孩子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提高要求,让孩子面临挑战,在不断战胜挑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每一个新高度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次挑战;每战胜一次挑战,孩子就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从成功中,孩子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渐渐产生信心,逐步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
三、让孩子有主动探索的机会。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当活动器具展示在孩子面前时,教师应让孩子自己想出玩的办法,如“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可以怎么玩,想的办法越多越好”、“除了这样玩,还可以怎样玩”等等。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一次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四、激励孩子,让孩子感到乐趣无穷。
孩子尝试做一件事没有成功,这并不表示这个孩子无能,只不过是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如果我们指责孩子,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并放弃努力。而在鼓励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会懂得接受挫折和失败,他们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继续努力。鼓励孩子最重要的是:一不要讽刺他们,以免使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二不要过分赞扬他们,以免使他们产生骄傲情绪。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鼓励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鼓励的目的是让孩子相信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由此发现自己的能力。如“继续下去,你会成功的”、“我相信你的妈妈看到了一定会为你高兴的”等鼓励性的语言可以使孩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同时教师也应该告诉孩子,只要他们肯尝试、肯努力,就会感到乐趣无穷。
五、正确评价孩子的表现。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主要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向孩子传递赞许和反对的信息,而孩子则通过心理体验来接受教师的意图,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用言语形式对孩子进行评价时应做到:
1.有丰富的评价语。如果孩子的动作做得很好,而教师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孩子会感到不满意。教师应预测孩子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做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当孩子的动作完成得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你做得很漂亮”、“这就是老师喜欢的”、“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等。请孩子示范时,教师可以说“大家来看×××的表演”、“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等。事实上,教师可以用无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师和孩子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
2.用肯定性语词代替否定性语词。肯定性语词能明显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否定性语词只告诉孩子不应该怎么做,却无法表达应该怎么做。孩子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就比用“不要胆小”、“不要紧张”更带有激励作用。用“你应该再努力些”、“我已经看到你在进步”、“我希望你做得更好些”比用“你不要偷懒”、“你的进步不快”、“你让我失望了”等更能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非言语性的评价是通过面部表情、声调、身体动作等方式来表达的。它是语言交流的辅助形式,在体育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1.辅助性言语。它包括语气、语调等。同一个语词,教师运用的语气、语调不同,它表达的含义就不一样。如“加油”两个字,如果语气生硬,就有责备的成分;如果语气亲切,就是一种鼓励。又如“啊”字既可以表示惊讶,也可以包含期待。
2.动作行为。即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态度或情感。由于体育活动场地较大,教师学会用点头、拍手、摇头等动作来表示赞同或反对是很重要的。
3.人际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情景中,那些预期采取否定态度的孩子倾向于站在远离教师的地方,那些想获得表扬的孩子倾向于站在靠近教师的地方。所以教师应经常走近孩子,拍拍他们的肩,摸摸他们的头,表示无声的支持或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