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DC:从盛宴到创新异见

来源 :数码设计TE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n00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谚说“经得起多少诋毁,就担得起多少赞美”。无论是苹果的WWDC还是除夕的春晚,虽然它们毁誉参半,但都无可取代。
  苹果面前的“鲜花”与“炮弹”
  当你通宵熬夜守在电脑旁等待着本届的WWDC时,可曾想到这个远在大洋彼岸举办的有着15个小时时差的苹果开发者Party竟与中国的春晚有诸多暗合:一年一度的举办周期、不遗余力地宣称造势、外界的猜测质疑、内部的缄口保密,以及观看前的兴奋激动、观看时的投入专注和看后的褒贬不一……
  “鲜花”&“炮弹”
  如同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零一个哈利波特,对今年WWDC的评价同样是众说纷纭。尽管我们学习过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但一分为二的只会是坚持己见的观点大军。于是乎,一边是“鲜花”铺地,另一边则“炮弹”漫天。
  在进行完“我们多么好,他们多么菜”的新闻联播式介绍后,OS X Mavericks终于和我们见面了:除了增加了Finder Tabs 、Tags 以及 Multiple display 功能外,Safari和iCloud Keychain的更新也方便了用户的操作,而整合了iCloud 的 iWork 更是让用户可以跨平台、基于云的操作,难怪会有媒体称赞OS X“足以让微软颤抖”。软件有更新,硬件也不能落下。有超强的电池续航能力、超快的图形处理速度的Macbook Air,加之对Mac Pro“再也无法创新”的重新设计,都让我们眼前一亮。
  或许这个时候就已经有人要开炮了:系统的小修小补,硬件的叠加升级,经典的Mac Pro更是做成了大号可乐罐!苹果的创新精神哪里去了?除了简单的加减法之外还会不会其他的运算?这点擦枪走火还算不了什么,真正的战争发生在iOS 7上。
  “鲜花派”除了对iOS 7的颠覆性扁平化设计举双手赞同,对“小清新”糖果色配色方案“示爱”外,还列举出诸如控制中心、多任务运行、游戏中心、天气、日历、信息、拍照、Safari、Siri、应用升级、iTunes Radio等功能的创新或更新对用户来说是多么的便利和必要。知名独立科技博客Daring Fireball的创始人约翰·格鲁伯(John Gruber)在Twitter上如此写道:“如果你不觉得iOS 7美丽,我都不知道应该对你说什么好。”而“炮弹派”显然对iOS 7集中了全部的火力。先不说低能幼稚的色彩搭配、杂乱不一的图标和令人眩晕的毛玻璃效果,对Windows Phone、Android和各种应用的大杂烩式抄袭就不得不让人吐槽:什么“全新的体验”,分明是“二手的重温”!难怪同为科技博客The Verge的记者约书亚·托普斯基(Joshua Topolsky)会感到迷糊。而对扁平化的追逐,更是苹果对主流审美的屈服,对一种自身设计风格的否定和倒退。
  无论你喜欢与否,这次的WWDC就像乔纳森所说的:这是一次新的开始。至于未来的它会引领新的潮流还是会被历史的灰尘覆盖,就交给时间去回答吧。
  前进&后退
  自从2011年8月24日库克正式从乔布斯手中接过苹果的帅印,众多的事实——2013年第二财季利润增长出现近十年内的首次下滑,股票市值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蒸发了近3000亿美元,苹果地图的失败,iOS被Android的赶超,三星的逆袭——告诉我们,上任600多天的他交了一份并不合格的作业。库克在人们或希望或失望的目光中,带领苹果步入了中年危机。在属于库克的2012年中,苹果发布了iPhone 5、The New iPad、iPad4、iPad Mini、iOS 6、OS X Mountain Lion等一系列产品,而刚刚过去的WWDC则让我们看到了OS X Mavericks、Mac Pro和iOS 7,但库克的种种努力不仅没有完成对自我的救赎,反而陷入到乔布斯的阴影和光环下。在外界看来,库克领导下的苹果推出的新品似乎都未超出人们的预期,仅仅是将最新的技术、设计按顺序添加到新产品中,强化原有产品的特点,而并非对产品进行革命性的创新。而在所有人心里,创新才是苹果卓尔不群、引领潮流的不二法宝。
  人人皆谈创新,但创新又谈何容易。站在乔布斯肩上的库克,再想往上迈哪怕一小步,都格外艰难。耗时三年、花费重金打造的苹果地图原本寄托着库克和苹果的希望,却因其显示信息粗略、定位不准而不得不向用户低头致歉。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变成了一个打向自己的耳光。
  难道苹果就此原地踏步、一蹶不振,甚至要淹没在人们的诟病和抱怨中了吗?
  当然不是。虽然创新乏力,但不得不承认苹果的每一次小修小补都是为了让产品更加趋于完美:缩小iPad的尺寸,为了便于持握、携带;对iMac的改进使之更适用于商用机市场;而iPod touch的更新换代,则弥补了苹果在细分市场的空白,也让消费者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而即将推出的iPad Mini 2、iPhone 5S,甚至是还仅存于理念的iTV、iWatch都给人们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市场的表现上,2012年对于苹果绝对是丰收年:营业收入增长45%,达到1565亿美元;净利润417.3亿美元,同比增长61%;iPad销量增长80%,iPhone也增长了80%;当年9月份发布的iPhone 5成为第四季的销量冠军……
  面对“下台传闻”的库克则显得从容自信,他曾在乔布斯追悼会上说:“不要问我将会做什么,做对的事就够了。”或许库克没有乔布斯天才般的创造力,但他显然在努力地以自己的方式领导着苹果的前行。尽管迟缓无比,但他的精神却值得每个人为之鼓掌。
  变&不变
  三十三年前的纽约城一个冬夜,一个叫马克·查普曼(Mark Chapman)的男人用零点三八英寸口径的左轮手枪向约翰·列侬(John Lennon)连开五枪,之后坐在列侬旁边看着《麦田里的守望者》静等警察的到来。据说当警察带走他时,他对着倒在血泊中的列侬说:“你变了。”   虽然我们已经无从考察查普曼是否真的说过这样的话,但却可以肯定,“你变了”这样句含义模糊的话反而适用于今天的苹果。“从引领潮流变成了随泼逐流,在没有了乔布斯的时代,苹果所做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毫无生趣,死气沉沉,再也无法带给人以惊喜和震撼,再也无法“Make different”。没有乔布斯的苹果徒有躯壳,已然成为行尸走肉。苹果,你变了。”这是一位果粉的内心独白,却说出了许多果粉的心声。不可否认,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俨然是一个“问题专业户”,全无当年的“高大全”。但是没有什么船能够永不沉没,也没有什么能够长立于神坛,哪怕是“乔帮主”在世。或许我们一直以朝圣般的心态对待苹果,却忘了苹果也仅仅是一家公司。
  回顾苹果的历史,就如同观看一场跌宕起伏的电影。从开始在车库里为电脑装配零件到创造出Apple I,从乔布斯的黯然离开到后来的强势回归,终于创造出属于苹果的神话。期间有过辉煌,但也不乏低谷,有过惊世骇人之作,也有过败笔。苹果只是一家公司,而乔布斯也不是神。
  我们不应该苛求每年的WWDC都会带来“改变世界”的产品。当今天的苹果努力甩掉了乔布斯的影子,以更友好、更开放的姿态面对消费者时,我们是否会发现,与其说是苹果变了,倒不如说是我们未曾改变。WWDC犹如春晚,不管你爱它恨它,你都会看它,然后变成一个戒不掉的瘾,变成我们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节日。行文至此,我们只愿满怀理想,将希望交给未来——WWDC,明年见。
  “扁平化”设计: iOS的华丽转身?
  或许你还不曾注意到,我们手中的iPhone已经6岁了。从起初对手机的重新定义,到现在的持续盘踞畅销机榜首,iPhone在带给这个这个世界改变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但面对越来越挑剔的用户需求,如何保持产品的独特性并且引领行业的发展,成为了苹果人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在三强争霸的手机系统时代,面对Android的反超与Windows Phone的追赶,iOS系统的革新已经是势在必行。
  在6月10日召开的WWDC 2013大会上,苹果推出地iOS 7更是以颠覆性的扁平化设计让所有人眼前一亮。我们不禁会问:什么是扁平化?它与苹果之前推崇的拟物化又有什么区别?扁平化是否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设计?
  “扁平化”是什么
  简单的矩形色块、直白的信息传达、清爽的排版风格,这或许是大多数人看到微软的Windows Phone或者Windows 8之后最直观的感受。这种与传统意义上大相径庭的UI设计,被人们普遍理解为扁平化设计。
  “扁平化”(Flat)并非如字面意思所讲,为了拍扁而拍扁,而是一种设计理念——利用极简化的设计来传达核心的信息,通过对视觉的吸引让用户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在表现手法上,扁平化抛弃那些已经流行多年的高光、反光、渐变、阴影等仿真视觉效果,尽量减少运用隐喻,而是通过利用简单的色块、图形,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达到无障碍地传达功能意义、高效地完成用户操作的目的。
  当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厌倦了复杂地操作,更加倾向于简洁、准确地获取信息;当各种屏幕尺寸出现在你我的手中,以往的设计风格在使用起来既费时费力又不能达到很好的兼容;当各种平板、超极本的出现,滑动手指完成操作成为了人们的最爱,但触摸设备的精确点击却成了令使用者头疼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人们已经在iOS和Android的狂轰滥炸中审美疲劳了!
  于是扁平化呼之而出。简约方便地操作,强大的适用性,快速地滑动浏览,耳目一新的用户界面都在瞬间给人以好感,加之对成人来讲几乎为零的超低学习成本和“glance and go”(瞥一眼,就上手)的用户体验,扁平化不火都难。
  “扁平化”VS“拟物化”
  乔布斯对界面设计有这样一个理想:任何年龄的人,任何经历的人,都可以在拿到设备后的几分钟内轻松掌握它的用法。于是,“拟物化”(skeuomorphism)——这种低学习成本和低设计理念诞生了。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说扁平化是牙牙学语的幼童涂鸦简笔画的话,那么拟物化则是西方写实主义画家笔下完美逼真充满立体感的油画。站在扁平化“对立面”的拟物化,则是通过模仿原有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逼真的视觉效果、丰富的隐喻呈现给使用者。iOS便是拟物化最好的代表。真皮缝制感的日历,木质纹路的书架,磨砂的玻璃和金属打磨材质的边框……一切的设计都是为了让使用者以更贴近生活的思维去接受这场“视觉盛宴”。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视觉隐喻已无法让今日的人们产生共鸣。除去无法挽回的审美因素和时代变迁之外,对实际功能的不够重视无疑是拟物化最大的短板。那些费尽心思的隐喻和花里胡哨的装饰带给人们的只有冗杂无序的感觉,“视觉的盛宴”变为了“视觉的意淫”。人们迷失在眼花缭乱的界面中却不能在第一时间完成操作。
  也许有人会问:“你难道是在宣判拟物化的死刑吗?”当然不是。虽然扁平化的兴起已是大势所趋,拟物化的没落也无法挽回,但这些都无损于拟物化独一无二的价值。优秀的拟物化设计所蕴含的古典美学气息,以及亲和的操作环境、感性与趣味性的操作手法和“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能上手的低学习难度,都为拟物化赢得了不少的坚定的拥趸。如果仅仅因为看到了一些失败的拟物作品或则跟风随大流便彻底否定拟物化,实在大大低估了其设计魅力。细心的你如果回想下第一次看到iOS的情境,拟物化设计如同催化剂让心中的惊奇、激动、兴奋、愉悦在那一刻迸发出最美的化学反应。
  扁平化和拟物化不是UI设计的标签,更不是UI设计的总和,甚至二者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划分。这两种迥异的设计风格所传递出的设计理念却也存在着诸多的契合点:近乎苛刻的设计要求,学习成本最小化的不懈诉求,追求完美的用户体验……两种设计理念让我们意识到设计是相通的,设计没有好坏优劣之别,只有合适与否之分。扁平化与拟物化以其各自的特点占据着自家的山头,招揽门徒,引领着一时的风骚。   但不得不说,在这场不算对决的对决中,拟物化这位大哥被扁平化这个小弟KO(打倒)在地,岁月无情,年老体衰终敌不过身强力壮。我们在给扁平化唱赞歌的同时,不要忘了给远去的拟物化投去深深的敬意。
  “扁平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那些被历史铭记的设计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先于时代预见了未来社会的需求,并在社会未能敞开胸怀接受之前,将这种未来大行其道的社会需求表达出来。
  回望扁平化的发展史,首先想到的便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风靡美国的“瑞士风格”。清新质朴、简约实用的瑞士风格凭借线条、色块、实木和光线的运用,不仅在当时轰动一时,对后世也印象深远。“极简主义”、“后现代”等风格都能打上瑞士风格的烙印。而IT界继承这一精神的便是乔布斯和他的苹果,从最早的苹果机到iPod、iPhone,极简主义风格的影子随处可见。虽然iOS的拟物化已夕阳西下,但谁也不可否认是苹果让人们知道了什么“极简主义”。之后扛起这面大旗的是另一个伟大公司——被乔布斯戏称“没品位”的微软。
  当苹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还在绞尽脑汁思考如何更完美地呈现应用对象的时候,微软另辟蹊径,推出了具有全新理念的Metro UI,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Windows Phone和Windows 8的前身。其实仔细观察微软Logo的演进,就会发现如今的Logo和1985年的相差无几;而1995年的微软电子百科全书就已经出现了Metro的概念。可见Metro是在经过了足够的汲取和积累之后,带着微软人的光荣与希望来到我们的面前,丰富了UI设计的定义。
  曾有一个朋友自嘲道:“当Metro UI发布的时候,人们都不屑一顾;当Android 4.0发布了,大家都在想为什么Android也要跟着变;当iOS也走上了扁平化的道路时,所有人都傻眼了。”不仅仅是UI,App、Web都在向扁平化的方向发展,扁平化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后知后觉的我们除了惊讶赞叹之外,又多了一丝疑虑:扁平化的熊熊烈火能够烧多久?如果此刻就对还在迅速成长的扁平化设计评说优劣的话,或许为时尚早,但扁平化方便快捷、简单可人的设计风格以及触屏电脑普及、拟物化退出所形成的巨大市场空间,都预示着扁平化无比灿烂的未来。
  或许几年之后,时间告诉我们扁平化仅仅是蜻蜓点水、昙花一现。但我相信设计者对扁平化设计所投入的心血和勇气,值得我们每个人尊重;扁平化对UI设计内涵的丰富,值得每个从业者思考;扁平化以其特立独行,正在改变着这个行业的发展轨迹。中国两千多年前的手工文献《考工记》曾这样记载:“知者创物。”“知”者,“智”也。古人的这句话不仅意味着设计需要智慧,更是强调设计理念对这个世界的意义。当扁平化的矩形色块填满我们生活的时候,它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这个世界。
  iOS7与iOS6的区别对比
  颜色和边界
  iOS 7的颜色和边界在这个应用上有很明显的区别。iOS 7舍弃了边界,依靠色彩来体现交互、信息的分隔;相应地控制也变成了隐形的,基于标签或者图标以及主题颜色(每个应用都有不同,联系人用蓝色、音乐用红色、笔记用黄色)的控制。另外细长的字体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得惯,但是事实就是之前iOS 6那个边框就这样被移开了。
  信息对话
  严格来说iOS 7不是完全扁平化的,界面还有微妙的阴影、灯光效果、渐变以及视差效果,但不是纯粹二维的。
  扁平化的直接目的是要强调内容而非介质,所以相对于iOS6,iOS 7上应用只在内容上强调了它的美学和概念特性,功能和信息装饰只出现在必要的地方。所以以Messages为例,桌面没有很明显的控制,重点只关注对话的清单。
  新界面的发光非常明显,顶部的导航按钮就像互联网上的“<”符号。
  通话界面
  之前的凸凹变化、握柄、压花、阴影、内发光、硬按钮边界等设计元素占去了60%的显示屏空间。新版本则直接让你看到来电者的大照片,旁边有几个选项(字符)挂在旁边可供你选择。
  明亮度
  iOS 7比iOS 6要光亮多了,界面也看起来更开阔,透气的空格无处不在,整体的界面风格也更加均匀。让我们来看一看i OS 6与iOS 7的一系列应用的拼图就能发现。
  如果减少颜色的复杂性,就可以看得更明显。等于是iOS 6几个不同的视觉风格在iOS 7上已经变成了两个主要的主题:纸张般的、明亮的风格占据75%;剩下的就是暗色的实用风格。
  主屏幕
  目前争论最多的似乎是主屏幕,特别是它的新图标,主屏幕更多的是一个桌面启动器,你会经常访问,但不会一直盯着它。 iOS 7的主屏幕比iOS 6要明亮、简单,图标间的间距也有了变化,单个图标的像素也看起来更大了,下面的文字标签也变大了,最下面一排应用图标垫了一层浅浅的“磨砂板” 设计。总的来说,牺牲了边界,换取了图标的易读性,更加突出图标的内容。
其他文献
专访美国总统就职委员会数字媒体主管安德鲁·布里克  2012年,在奥巴马和罗姆尼的总统选战中,影星伊斯特伍德在共和党全国大会上把一张“空椅子”假想为奥巴马,隔空吐槽,指责奥巴马未兑现4年前的竞选承诺。5分钟后,奥巴马在网络上发了一张照片,并配了一句话“这张椅子被我占了”。此后一周,“空椅子”成为美国电视和报纸的谈资。  诸如此类,在奥巴马的选战中,社交媒体被运用到了极致。伟达公关全球数字营销总监安
期刊
如果说有什么职业同时需要无止境的感性思维和近乎严苛的理性思维,那么一定非概念设计莫属。电影概念设计是关于幻想的设计,它需要凭空绘制一个包罗万象细节翔实的世界,准确地向导演、制片人和其他合作者们展示出场景和灯光效果,他们“预见”一个直观的未来景象。  这作为好莱坞一名资深概念设计师,肖恩·哈格里夫斯在其创作的过程中,用列了众多领域的知识,无边的想象力以及复杂到难以想象的数字绘制技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
期刊
如今触摸屏已经发展成为数码产品使用最广泛的一类产品,从手机到平板电脑,而今就连笔记本的发展也已经全面转向了触控操作。谈到触摸屏,我们就不由得会想到苹果,因为苹果是率先使用电容屏到自家产品上的,并将触摸体验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进而让全世界人们对这种全新的触摸体验认可并由此依赖。事实上,如今的触摸屏是经过了一段相当长期的发展过程。现在,就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那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触摸屏产品吧!  197
期刊
对于品牌来说,原创设计是所有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例如迅速蹿红成功的苹果公司那样,其伟大的设计在它的核心商业模式中贯穿始终,激发了全新的思考方式,使得设计本身更受世界瞩目。无论是产品设计包装还是传播策略、视觉效果或动态效果。如今,设计所带来的价值已不可辩驳。  为此,Campaign Asia-Pacific向世界展示了如今亚太地区的当红年轻设计师以及他们的作品。作为对未来的独特展望,当下品牌不能
期刊
很多用户购买本本都是打算作为台式机的替代品,毕竟台式机过大的体积和重量让我们难以满足瞬息万变的商务需要,所以购买一台足够轻薄的本本对他们来说是必须的,但几乎所有的轻薄笔记本部因为散热问题而被迫采用了集成显卡,这对更加平时喜欢拿电腱游戏放松的商务人来说,无论性能还是便携性都让他们难以选择其一。华硕推出的F9系列鱼与熊掌兼得的方案在此完美地解决了用户的顾虑。  华硕F9采用了原商用风格的模具,银色的顶
期刊
相信我们中有不少人是读着安徒生、格林童话一路成长起来的,从小脑海里就漂浮着那些童话人物的身影,而每个女孩都能有公主般漂亮的衣服,渴望遇到自己的王子,期盼着生活中能有通话般浪漫的故事发生……本期《数码时尚》带你寻找数码产品中的“公主”,园已经长大成人的你一个公主梦。
期刊
三星以出色的工业设计闻名,长久的积淀让三星的每一次新品推出都让人叹为观止。而在DV迅速发展的今日,存储介质的变化正在悄悄发生。品质生活的人们不断地追求更轻便的体积以及更简易化的操作。不久前三星的最新闪存DV-vP-Mx10,出色外观设计和完美的操控感又在我们眼前再次闪耀。把玩MXl0时,圆润的银白色机身,自由调节的黑色腕带,让我们感到MXl0的设计是一气呵成,紧凑而前卫。除了最实际的功能控键外,整
期刊
编者按  《刺客信条》系列游戏第一部的时间背景将被设定在公元1191年,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使圣地耶路撒冷蒙受了巨大灾难。为了能终止无休止的纷争,刺客集团计划展开行动来迫使交战双方罢手。他们用古来波斯相传的一些暗杀技术令十字军将士或其他教派的人谈虎色变,组织严密,形式诡秘,应该是比日本忍者更早的专业间谍集团。《刺客信条》的主角阿塔耶尔正式这个组织的第一杀手。  作为第一杀手,阿塔耶尔自然有着异于他人的
期刊
佰宁·波夫谈大公司移动终端应用和产品消费之间的联系  一个价值360亿美元的超级公司,还能否有像新创公司那般作为?这个问题由亿滋国际(Mondelez International)全球媒体与用户参与部门的副总监伯宁·波夫来回答是在合适不过的了。他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一手创立了“移动未来”(Mobile Futures)项目,旨在将公司品牌团队的思维转变如新兴公司一样。让市场部人员在90天内发起全新的
期刊
联想为配合IEST电子竞技锦标赛而推出的锋行系列Kmg×9000在时下PC中推崇的“高性价比,平民配置”的风潮中可谓极端另类,所有内部硬件的至高选配及精心挑选过的顶级外设,震撼着骨灰玩者的神经。亚光磨砂处理的全黑色机箱面板上,“锋行”二字被IE5T的团团烈焰包围,中心的火红色“模式转换”按钮可在Auto、Tu,b0、Cool三种模式之间切换,酷炫十足侧面与项面板都运用了咬花喷砂的工艺制作,如同暴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