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未来人才的竞争力蕴藏在每个人内在创造力当中,而美术创造性教育则为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奠定基石。当代中小学美术教育强调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综合能力培养,这要求高等师范院校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完善美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升美术师范生教学实操能力和教学设计创新能力。为了培养未来美术教师创造性思维,深入挖掘美术教育创造潜力。高校美术师范专业教师应有效地利用教学策略提升师范生的美术创造性教学能力。
关键词:美术创造性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策略;思维
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强调了艺术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美术教师现实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固守传统教学方式、思维禁锢不开放、创造性教育能力缺乏、创新能力较弱等),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激发与培养。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中小学美术创造性教育》课程对师范生美术创造性教学能力的提升做了深入的实践研究。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利用新型教学模式有效地实施教学策略。
一、《中小学美术创造性教育》课程分析
21世纪美术教育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塑造,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适当地进行科学的调整与完善。在原有的《儿童早期艺术创造性教育》课程基础上,探索研究,将课程教学实施对象的研究方向由学龄前儿童转向中小学学生。明确了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及就业领域定位。给未来中小学教师的创造性教育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基础。
二、三个有效的教学策略实践方案
(一)课堂辩论赛
对于深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长大的大一新生来说,一边依赖着传统思维模式,一边又厌倦了被动学习的状态。苦闷与焦虑,好奇与胆怯,双重矛盾心理并存。他们难以从惯性思维中脱离出来,也很难轻松地进入到创造性思维的延展当中。笔者将具有竞争意识的辩论赛设计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利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學范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思考。辩论赛的主题是“传统教育与现代创造性教育哪个更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让全体学生从自身学习经历出发,分正反两方。一方站在传统教育立场,一方则代表现代创造性教育阵营。双方积极辩论,进入思维探索和独立思考阶段过程中。这一教学策略让教学向着创造性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活跃的课堂气氛把每一个大一年级学生的基础思维状态激发出来,有助于教师把握每个学生的基础思维状况,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二)创建艺术角
美术创造性教学能力的高低是师范生综合美术素养与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综合水平的体现。创建艺术角这一教学策略是锻炼与检测师范生各项能力的最好方法。从艺术角的基本内容设计,再到艺术角的制作。整个环节,不仅提高了美术创造能力,而且激发了美术评论的能力。在创建艺术角过程当中,学生必须考虑美术作品分析、美术创作方法、美术基本技能与基本要素等内容。除了艺术空间再创造外,更要融入艺术史,艺术评述等环节。综合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要求高校教师在实施教学策略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记录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教师辅助引导。减少教学知识点及具体概念的条框束缚,让学生们在自我探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来。
(三)教学环节创意设计
美术教育中有关创造力相关问题的研究应先从思维的转变入手。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这个转变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并非一日就可以形成的。创造性教学思维的大胆探索与创新是整个《中小学美术创造性教育》课程中的隐性教学目标。结合艺术角的创建,给学生们广阔空间去思考一个问题——即什么样的教学环节才是最有创意的?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我们生活在参考资料极为丰富、网络媒体极为发达的今天,挖掘具有创意性的教学设计更具难度。课程中,倡导学生用独特的视角、创新思维来设计教学环节。把艺术角中的教学引导性问题的设计环节,作为课程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如何提出合理并有效地问题上下功夫,通过问题帮助学生欣赏艺术角,如何从艺术角中自由探索美术创作方法与技巧。这一教学策略,明显地利用发散思维模式,让师范生清晰地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研究对象就是革新与创造”。
三、教学策略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一)在学生们的辩论中发现,全国各地方基础教育具有差异性,这影响着大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统一性和创造力培养的同步性。来自不同全国地域的学生创造思维基础不均衡,地域教育背景的不同导致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这一点,要求高校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具有个别差异性较强的学生着重培养,利用团队协作的教学方法,提高缺乏创造性教育的个别学生的综合创造力水平。
(二)大一新生对美术基本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还不够扎实,在创建艺术角时难免遇到艺术史相关问题不明确、美术创作技法不熟练等困境。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教师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指导与帮助。让学生能够在探索中顺利完成既定计划、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
(三)创意教学环节设计中,学生经常会设计出有创意,没内容;或是有内容,但没创意的教学设计。面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在课前提供足够多的课程创意设计方案和相关报刊书籍给学生,作为他们在实践中的借鉴和参考;鼓励他们设计出有价值、有新意的教学环节设计。
四、结论
美国艺术教育协会曾强调:“优质的艺术教育如果能有规律的稳定的贯穿于每个学生的整个教育中,就会有利于满足社会对完美、智慧、活跃、敏捷、自信和奉献型人才的需要”。
我们要尽力带给未来的美术教育教师最科学和最有价值的中小学美术创造性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助力于师范生掌握创造艺术作品的能力的提升,促进艺术创造性教育能力的增长。加强发散性思维与逆向性思维的训练,拓宽思维。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综合素质的优质艺术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钱初熹《以美术教育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2010年艺术百家第3期总第114期.
[2]宛俊勇《论高师美术师范生创造力的培养》2011年12月美育美学研究.
[3]窦忠艳《浅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重如何开展创造性教育》美术教育研究2015年18期.
作者简介:张昊男(1988-),女,辽宁鞍山人,鞍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美术教学论与方法研究。
关键词:美术创造性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策略;思维
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强调了艺术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美术教师现实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固守传统教学方式、思维禁锢不开放、创造性教育能力缺乏、创新能力较弱等),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激发与培养。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中小学美术创造性教育》课程对师范生美术创造性教学能力的提升做了深入的实践研究。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利用新型教学模式有效地实施教学策略。
一、《中小学美术创造性教育》课程分析
21世纪美术教育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塑造,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适当地进行科学的调整与完善。在原有的《儿童早期艺术创造性教育》课程基础上,探索研究,将课程教学实施对象的研究方向由学龄前儿童转向中小学学生。明确了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及就业领域定位。给未来中小学教师的创造性教育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基础。
二、三个有效的教学策略实践方案
(一)课堂辩论赛
对于深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长大的大一新生来说,一边依赖着传统思维模式,一边又厌倦了被动学习的状态。苦闷与焦虑,好奇与胆怯,双重矛盾心理并存。他们难以从惯性思维中脱离出来,也很难轻松地进入到创造性思维的延展当中。笔者将具有竞争意识的辩论赛设计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利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學范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思考。辩论赛的主题是“传统教育与现代创造性教育哪个更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让全体学生从自身学习经历出发,分正反两方。一方站在传统教育立场,一方则代表现代创造性教育阵营。双方积极辩论,进入思维探索和独立思考阶段过程中。这一教学策略让教学向着创造性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活跃的课堂气氛把每一个大一年级学生的基础思维状态激发出来,有助于教师把握每个学生的基础思维状况,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二)创建艺术角
美术创造性教学能力的高低是师范生综合美术素养与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综合水平的体现。创建艺术角这一教学策略是锻炼与检测师范生各项能力的最好方法。从艺术角的基本内容设计,再到艺术角的制作。整个环节,不仅提高了美术创造能力,而且激发了美术评论的能力。在创建艺术角过程当中,学生必须考虑美术作品分析、美术创作方法、美术基本技能与基本要素等内容。除了艺术空间再创造外,更要融入艺术史,艺术评述等环节。综合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要求高校教师在实施教学策略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记录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教师辅助引导。减少教学知识点及具体概念的条框束缚,让学生们在自我探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来。
(三)教学环节创意设计
美术教育中有关创造力相关问题的研究应先从思维的转变入手。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这个转变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并非一日就可以形成的。创造性教学思维的大胆探索与创新是整个《中小学美术创造性教育》课程中的隐性教学目标。结合艺术角的创建,给学生们广阔空间去思考一个问题——即什么样的教学环节才是最有创意的?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我们生活在参考资料极为丰富、网络媒体极为发达的今天,挖掘具有创意性的教学设计更具难度。课程中,倡导学生用独特的视角、创新思维来设计教学环节。把艺术角中的教学引导性问题的设计环节,作为课程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如何提出合理并有效地问题上下功夫,通过问题帮助学生欣赏艺术角,如何从艺术角中自由探索美术创作方法与技巧。这一教学策略,明显地利用发散思维模式,让师范生清晰地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研究对象就是革新与创造”。
三、教学策略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一)在学生们的辩论中发现,全国各地方基础教育具有差异性,这影响着大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统一性和创造力培养的同步性。来自不同全国地域的学生创造思维基础不均衡,地域教育背景的不同导致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这一点,要求高校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具有个别差异性较强的学生着重培养,利用团队协作的教学方法,提高缺乏创造性教育的个别学生的综合创造力水平。
(二)大一新生对美术基本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还不够扎实,在创建艺术角时难免遇到艺术史相关问题不明确、美术创作技法不熟练等困境。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教师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指导与帮助。让学生能够在探索中顺利完成既定计划、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
(三)创意教学环节设计中,学生经常会设计出有创意,没内容;或是有内容,但没创意的教学设计。面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在课前提供足够多的课程创意设计方案和相关报刊书籍给学生,作为他们在实践中的借鉴和参考;鼓励他们设计出有价值、有新意的教学环节设计。
四、结论
美国艺术教育协会曾强调:“优质的艺术教育如果能有规律的稳定的贯穿于每个学生的整个教育中,就会有利于满足社会对完美、智慧、活跃、敏捷、自信和奉献型人才的需要”。
我们要尽力带给未来的美术教育教师最科学和最有价值的中小学美术创造性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助力于师范生掌握创造艺术作品的能力的提升,促进艺术创造性教育能力的增长。加强发散性思维与逆向性思维的训练,拓宽思维。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综合素质的优质艺术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钱初熹《以美术教育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2010年艺术百家第3期总第114期.
[2]宛俊勇《论高师美术师范生创造力的培养》2011年12月美育美学研究.
[3]窦忠艳《浅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重如何开展创造性教育》美术教育研究2015年18期.
作者简介:张昊男(1988-),女,辽宁鞍山人,鞍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美术教学论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