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白大褂的医院
美国新奥尔良临终关怀医院的布朗女士,有着成熟的山西大枣样的肤色,眼睛大且是棕色的,一种湿润的温和蕴藏在里面,让人一见之下,就感到可以依傍。
我到过国内的临终关怀医院,那里有很多密闭的小屋和淡蓝色的窗纱。在新奥尔良,我以为也会看到这些,但是,没有。临终关怀医院完全是一所办公机构的模样,明亮的灯光,闪动的电脑,彩印的宣传资料……没有白色的大衣,没有药品的味道。
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新奥尔良城区地图,很多红色的圈圈点点,使这张图有了某种战场的气息,好像到处潜藏着特殊的碉堡。
我问,这是什么?
布朗女士说,那些明显的圆圈,是有急救能力的医院的位置。那些微小的点,是我们目前负责的临终关怀病人。
我问,医生呢?为什么看不到他们?
布朗女士说,医生都到病人那里去了。他们按照地图上面划分的区域,各自负责照料若干病人。一大早,8点30分,就去巡诊了,挨家挨户地转,要花费很多时间。所以,这个机构里是很少看得到医生的。
这里是为生命晚期的病人服务的。光评价病人疼痛程度的工作,就有五位医学博士专门负责。他们教会病人把疼痛的程度分为10等,确切地描述自己的疼痛,以便使用适量的药物,达到基本上无痛。还有资深的护士,走访病人家庭,为病人提供止痛服务。有专业人员指导病人家属怎样给病人洗澡漱口,并有宗教人士提供帮助。除此以外,还有二百多名义工,提供帮助病人到商店买东西、晒晒太阳或是理发等服务。
有尊严地死去
布朗女士说,我们的口号是“让死亡回归家庭”。衰老后的死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人们并不觉得成熟的麦子变得枯黄,然后倒伏在地,是多么恐怖和不可思议,那是大自然的必然。20世纪以来,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的发达,人们把死亡的地点,由传统的家庭转移到了陌生的医院。死亡被排除出视野,死亡被人为地隔绝了。一位老人,哪怕他从来没有进过医院,哪怕他再三表明自己要死在家里,也没有人理睬他。人们渐渐认为,只有死在医院里才是正常的,才算尽到了责任。如果谁死在了家里,舆论会认为他没有得到良好的照料。
现代化剥夺了人死在自己熟悉的安全的家里的权利。现在,是回归的时候了。让死亡回归家庭,让濒临死亡的人,享有最后的安宁与尊严。他们将在自己的家里,在亲人的围绕之下,平静地远行。
所以,新奥尔良临终关怀医院奉行的观念,是不必抢救死亡。死亡是不应该进行抢救的,因为死亡并不是一种失败,既不是医生的失败,也不是病人的失败。让病人安详舒适地死去,正是医生神圣的责任所在。“有尊严地死去”,成为他们的座右铭。人怎样洁净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也要怎样洁净地离开这个世界。洁净,并不仅仅指的是尘土和污垢,而是指在死者的身上,不要遗留有人工的、化学的、放射的等等强加给他的痕迹。常常有这种现象,医院里,人已经去世了,他的身上还插着很多条管子,输液的、输氧的……还有放射和电击的痕迹,那是很不人道的。
我问,那么谁来决定一个人什么时候可以进入这个医院?
布朗女士说,那要由医生开证明,证明病人的生命已小于六个月,才可以在我们这里登记入住,因为服务费用是由州政府的医疗保险计划支付的。
我问,有没有医生的判断出了某种偏差,病人在半年以后依然生存的?
布朗女士说,有,那就要由医生重新作出评估,才可享受这种服务。
带着温暖到另一个世界
我们正谈着,一位名叫索菲的护士出诊回来了。她神采飞扬,精神抖擞,并没有丝毫我想象中的疲惫和倦怠。
索菲告诉我,她从事这个工作已经三年多了。当医生作出病人的生命有可能在24小时内终止的诊断时,索菲就抵达病人家中,和他的亲人一道守候在他的身旁,一直陪伴到病人最后的呼吸消失。
我问索菲,你大约看护了多少位临终的病人?
索菲认真地想了想,然后很抱歉地说,真的记不得了,总有几百位了吧!
我说,你近日还有在24小时内垂危的病人吗?
索菲说,有啊。
我说,如果方便,我能去看看他或她吗?我并非有什么窥探死亡的嗜好,而是很想把更多更具体的见闻带回我的祖国。
索菲毫不犹豫地说,那是不可以的。死亡是一件很隐私的事情,在没有得到病人和家属的同意之前,我无权把陌生人带到他的身边。虽然他可能是完全昏迷了,什么也感受不到,但仍要尊重他。
我点点头。这一点就让我学习到了很多。
美国新奥尔良临终关怀医院的布朗女士,有着成熟的山西大枣样的肤色,眼睛大且是棕色的,一种湿润的温和蕴藏在里面,让人一见之下,就感到可以依傍。
我到过国内的临终关怀医院,那里有很多密闭的小屋和淡蓝色的窗纱。在新奥尔良,我以为也会看到这些,但是,没有。临终关怀医院完全是一所办公机构的模样,明亮的灯光,闪动的电脑,彩印的宣传资料……没有白色的大衣,没有药品的味道。
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新奥尔良城区地图,很多红色的圈圈点点,使这张图有了某种战场的气息,好像到处潜藏着特殊的碉堡。
我问,这是什么?
布朗女士说,那些明显的圆圈,是有急救能力的医院的位置。那些微小的点,是我们目前负责的临终关怀病人。
我问,医生呢?为什么看不到他们?
布朗女士说,医生都到病人那里去了。他们按照地图上面划分的区域,各自负责照料若干病人。一大早,8点30分,就去巡诊了,挨家挨户地转,要花费很多时间。所以,这个机构里是很少看得到医生的。
这里是为生命晚期的病人服务的。光评价病人疼痛程度的工作,就有五位医学博士专门负责。他们教会病人把疼痛的程度分为10等,确切地描述自己的疼痛,以便使用适量的药物,达到基本上无痛。还有资深的护士,走访病人家庭,为病人提供止痛服务。有专业人员指导病人家属怎样给病人洗澡漱口,并有宗教人士提供帮助。除此以外,还有二百多名义工,提供帮助病人到商店买东西、晒晒太阳或是理发等服务。
有尊严地死去
布朗女士说,我们的口号是“让死亡回归家庭”。衰老后的死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人们并不觉得成熟的麦子变得枯黄,然后倒伏在地,是多么恐怖和不可思议,那是大自然的必然。20世纪以来,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的发达,人们把死亡的地点,由传统的家庭转移到了陌生的医院。死亡被排除出视野,死亡被人为地隔绝了。一位老人,哪怕他从来没有进过医院,哪怕他再三表明自己要死在家里,也没有人理睬他。人们渐渐认为,只有死在医院里才是正常的,才算尽到了责任。如果谁死在了家里,舆论会认为他没有得到良好的照料。
现代化剥夺了人死在自己熟悉的安全的家里的权利。现在,是回归的时候了。让死亡回归家庭,让濒临死亡的人,享有最后的安宁与尊严。他们将在自己的家里,在亲人的围绕之下,平静地远行。
所以,新奥尔良临终关怀医院奉行的观念,是不必抢救死亡。死亡是不应该进行抢救的,因为死亡并不是一种失败,既不是医生的失败,也不是病人的失败。让病人安详舒适地死去,正是医生神圣的责任所在。“有尊严地死去”,成为他们的座右铭。人怎样洁净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也要怎样洁净地离开这个世界。洁净,并不仅仅指的是尘土和污垢,而是指在死者的身上,不要遗留有人工的、化学的、放射的等等强加给他的痕迹。常常有这种现象,医院里,人已经去世了,他的身上还插着很多条管子,输液的、输氧的……还有放射和电击的痕迹,那是很不人道的。
我问,那么谁来决定一个人什么时候可以进入这个医院?
布朗女士说,那要由医生开证明,证明病人的生命已小于六个月,才可以在我们这里登记入住,因为服务费用是由州政府的医疗保险计划支付的。
我问,有没有医生的判断出了某种偏差,病人在半年以后依然生存的?
布朗女士说,有,那就要由医生重新作出评估,才可享受这种服务。
带着温暖到另一个世界
我们正谈着,一位名叫索菲的护士出诊回来了。她神采飞扬,精神抖擞,并没有丝毫我想象中的疲惫和倦怠。
索菲告诉我,她从事这个工作已经三年多了。当医生作出病人的生命有可能在24小时内终止的诊断时,索菲就抵达病人家中,和他的亲人一道守候在他的身旁,一直陪伴到病人最后的呼吸消失。
我问索菲,你大约看护了多少位临终的病人?
索菲认真地想了想,然后很抱歉地说,真的记不得了,总有几百位了吧!
我说,你近日还有在24小时内垂危的病人吗?
索菲说,有啊。
我说,如果方便,我能去看看他或她吗?我并非有什么窥探死亡的嗜好,而是很想把更多更具体的见闻带回我的祖国。
索菲毫不犹豫地说,那是不可以的。死亡是一件很隐私的事情,在没有得到病人和家属的同意之前,我无权把陌生人带到他的身边。虽然他可能是完全昏迷了,什么也感受不到,但仍要尊重他。
我点点头。这一点就让我学习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