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认识面积单位》是三年级下册五单元的第二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测量部分。课标对此课的要求是: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面积单位,体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实际大小。本课时之前,学生在二年级认识了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三年级上册认识了周长,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本单元的一课时认识了面积的意义,本课时学习,将为后面继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打下基础,为二学段比较图形的面积以及学习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的转换,是空间模型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所以,学好本课不仅为学习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更为小学阶段几何教学打下基础。
关键词:面积单位;体验
关于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我做了访谈调查,有个别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有关知识,少数学生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但是对这些单位具体有多大不清楚,也不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我需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规范准确的描述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大小,在学生大脑中建立几个面积单位的大小表象,并能加以运用。
我认为本课应突出以下三点:1.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明确“统一面积单位”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通过本课教学,训练学生提炼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3.“认识单位”的学法教法应有通法,本课的学习方法应为学生后继学习好“体积单位”做好铺垫。在这三大愿景的指引下,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做了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基于课标,突出以“三学”为中心
既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为中心,学习能力为中心。基于学生主体,优化学习过程,达到提升学生学力的目的。因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同时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得到发展。为什么需要统一面积单位?是学生观看老师设计的情景故事后,直观思考判断得出的结论;如何使用面积单位对物体表面的大小进行判断?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判断后,再集体总结得出的结论,以学生思考为主线,才能进一步强化面积单位的大小表象。
学生学习应用知识,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學习比较积极,但是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不容易,如何才能让面积单位真正走进学生,我通过感知、操作、估计、验证、应用巩固等过程,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述到课堂上,让学生量一量、摸一摸、找一找,摆一摆、画一画、演一演等实践操作,使学生在整个学习中动起来,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个性的平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学生的学力就能得到有效发展。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合作者。应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我几次修改教学设计,就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学生能达到的教学目标。
2.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讲授法、演示法、活动教学法等方式,通过提问、归纳和示范,引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带领学生体会平方厘米的大小,半放半扶平方分米的学习,集体体悟平方米的大小,利用迁移推理法,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3.关注到学生的差异,在操作活动中,教师悄悄帮扶后进学生,优先让这部分孩子回答简单问题,同时给优秀学生展示的平台,用不同层次的问题和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
整个过程教师不是无事可做,而是适时介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二、用好教材,让学习过程真实、扎实、有效。
1.改编教材的引入部分,让数学更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愿望;改编练习题,更好引领学生总结“选择面积单位”的一般方法,突破难点。
2.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在选填合适的面积单位时,如何应用知识进行判断?教师着力帮助学生梳理思维过程,明确要“先想象物体平面大小,再看数据大小,最后比对面积单位”的步骤,提供“信封的面积大约是2 ,信封的面积大约是200 ” 两题的对比,通过分析判断,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
三、研究儿童,逐步形成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空间观念是一个人对周围环境和实物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对小学生来说,受到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及生理特点等因素影响,面积单位有多大,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理解比较困难。听过了会忘记,看过了能记住,做过了才能理解。学生的建构又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所以我的设计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买书皮)和感兴趣的动手操作中出发,设计让学生量一量、摸一摸、找一找,摆一摆、画一画、演一演等活动,更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找,身体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自己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接近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一平方米?让学生现场在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站一站,亲自感受一平方米的大小,把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一平方米的三个面积单位重叠起来,直观感受到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关系。以上活动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经历归纳验证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起面积单位的表象,真实有效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参考文献:
[1]曹俊.面积单位的教学要建立在实践感知和动态生成上[J].小学教学研究,2019(04):59-61.
关键词:面积单位;体验
关于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我做了访谈调查,有个别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有关知识,少数学生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但是对这些单位具体有多大不清楚,也不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我需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规范准确的描述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大小,在学生大脑中建立几个面积单位的大小表象,并能加以运用。
我认为本课应突出以下三点:1.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明确“统一面积单位”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通过本课教学,训练学生提炼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3.“认识单位”的学法教法应有通法,本课的学习方法应为学生后继学习好“体积单位”做好铺垫。在这三大愿景的指引下,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做了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基于课标,突出以“三学”为中心
既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为中心,学习能力为中心。基于学生主体,优化学习过程,达到提升学生学力的目的。因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同时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得到发展。为什么需要统一面积单位?是学生观看老师设计的情景故事后,直观思考判断得出的结论;如何使用面积单位对物体表面的大小进行判断?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判断后,再集体总结得出的结论,以学生思考为主线,才能进一步强化面积单位的大小表象。
学生学习应用知识,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學习比较积极,但是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不容易,如何才能让面积单位真正走进学生,我通过感知、操作、估计、验证、应用巩固等过程,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述到课堂上,让学生量一量、摸一摸、找一找,摆一摆、画一画、演一演等实践操作,使学生在整个学习中动起来,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个性的平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学生的学力就能得到有效发展。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合作者。应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我几次修改教学设计,就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学生能达到的教学目标。
2.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讲授法、演示法、活动教学法等方式,通过提问、归纳和示范,引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带领学生体会平方厘米的大小,半放半扶平方分米的学习,集体体悟平方米的大小,利用迁移推理法,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3.关注到学生的差异,在操作活动中,教师悄悄帮扶后进学生,优先让这部分孩子回答简单问题,同时给优秀学生展示的平台,用不同层次的问题和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
整个过程教师不是无事可做,而是适时介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二、用好教材,让学习过程真实、扎实、有效。
1.改编教材的引入部分,让数学更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愿望;改编练习题,更好引领学生总结“选择面积单位”的一般方法,突破难点。
2.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在选填合适的面积单位时,如何应用知识进行判断?教师着力帮助学生梳理思维过程,明确要“先想象物体平面大小,再看数据大小,最后比对面积单位”的步骤,提供“信封的面积大约是2 ,信封的面积大约是200 ” 两题的对比,通过分析判断,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
三、研究儿童,逐步形成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空间观念是一个人对周围环境和实物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对小学生来说,受到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及生理特点等因素影响,面积单位有多大,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理解比较困难。听过了会忘记,看过了能记住,做过了才能理解。学生的建构又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所以我的设计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买书皮)和感兴趣的动手操作中出发,设计让学生量一量、摸一摸、找一找,摆一摆、画一画、演一演等活动,更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找,身体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自己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接近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一平方米?让学生现场在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站一站,亲自感受一平方米的大小,把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一平方米的三个面积单位重叠起来,直观感受到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关系。以上活动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经历归纳验证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起面积单位的表象,真实有效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参考文献:
[1]曹俊.面积单位的教学要建立在实践感知和动态生成上[J].小学教学研究,2019(04):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