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其《交往行为理论》提出了一种以沟通为取向的行为理性,以此来建构社会合理和行为合理问题,彰显主体间的沟通和参与意识即主体在客观语境下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并在互动的基础上进行批判和论证,以期最终达成一种交往的共识。
【关键词】交往行为;沟通商谈;社会合理;行为合理
一、《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概述
尤尔根·哈贝马斯(1929—)德国哲学、社会学家。批判学派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世界级大师”。《交往行为理论》是“哈贝马斯的一部重要的代表著作,是他对自己前期思想的总结,是他从规范的角度重构社会批判理论的绪论,是一部过渡性的著作”①,但该书助推了哈贝马斯在学术研究的巅峰。
二、《交往行为理论》四大核心问题
(一)语言本身问题
维特根斯坦是形式语义学的开创者,语言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是一种交往和沟通的媒介,是一种具有功能主义的手段和工具,是一种工具理性的体现,符号的背后表达的是一个内心世界的想法即主观世界中的成分。但是在内心世界里,会有不同种自我的冲突和矛盾,在自我抗争和博弈中选择一种主观认为可以合理的方案和想法并用语音来合理的表达出来;然而其实每个人一直处于自我欺骗的过程中,正如书中提及的医学中的“自我欺骗的批判疗法”,我们往往处于“口是心非”的自我欺骗的过程中,我们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意思和内心世界往往是一种不相关和对立面的问题,但是人是理性和自利的,其如果要在现实世界中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一种生存之道和成功的艺术,必须在外观上即在社会世界里要有一种理性的选择并最大可能的实现自己的目的。从语言层面上分析,我们需要探求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共识才能寻求沟通合作。
(二)普遍有效性要求的标准分析
在共同在语境下,有语言能力和行为为能力的参与者在理性的支配下欲用一定手段包括语言形式来证得一种期待的实现,但是每个参与者由于都会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而形成的不同主张和各异的要求,如何才能产生一种共识呢?对此,“必须要有一种表达的内在的有效性的要求即真实性要求、正确性要求、适当性要求或可理解性要求(或全面性要求)和真诚性要求”②。每一个命题的提出和表达都应当符合上述要求,这样才能在参与者的主体间进行平等的对话、讨论和商谈并进行命题有效性的论证和批判,在可以检验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最大多数可能接受、认同和可行性的共识性方案。
(三)交往行为理论中的“共识”是有假定环境限制的
参与者是在一个理想化的环境中来表达自己的诉求,是在一个共同的语言概念和共同的语境中平等的进行对话而进行的,是在没有外力强制下的理想状态。但是现实中往往存在不平等的状态,往往有一个主导的话语权来操纵整个商谈的过程,这个强势的话语权者的素质、观念和对于论证过程的兴趣则是决定了整个交往沟通的进展,甚至其命运的走向;同时参与者往往有“从众的心理”受现实的相关制约因素限制。因而交往行为理论是一种宏观的策略的引导,没有具体处理一些微观的事宜,但是它至少代表了一种社会合理化的理想的生存和发展的指向。
因此,交往行为理论也体现了“法治的基础即认同共和机制——民主的魅力和个体自由的维护来自由表达自己的利益求”③。同时,这也是诊断当今中国和世界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尤其是法治问题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是一种未来民主共和的理念真正落实的可行性方案。哈氏在相关论述中一直在探讨在交往行为理论基础上为解决现实问题并尽最大可能的论证其理论和方法的实践和批判的可行性,这一点也许为什么之所以称哈氏为当今世界级大师的理据所在,其相关著述都对当今世界的困惑都有一种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意义。
(四)方法论角度来解析哈氏《交往行为理论》
哈氏采用了一种曲折迂回的论证思路。交往行为理论有没有自身的问题,这正犹如法学有没有自身问题一样,其行为理论是作为一种媒介和桥梁,行为理论是一种有充分的讨论空间的,是一种范式的转变即由以往的以目的为取向的行为理性转向为以沟通为取向的行为理性的范式转变,是一种批判理论,是对先前经典问题比如对韦伯关于合理化的论证的一种反思和批判,对作为极端的目的理性的物化合理化的批判与反思并进行以沟通为取向的行为理性的重構。哈氏的该理论运用的理论资源是很广博的,其充分运用语言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和法学的诸多理论资源和理论模型,对四种社会学行为概念的探讨即目的行为、规范调节的行为、戏剧行为和交往行为。
哈氏提出了一种以沟通为取向的行为理性,以此来构建社会合理和行为合理问题,彰显主体的沟通和参与意识即主体在客观语境下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并在互动的基础上进行批判和论证,以期最终达成一种交往的共识,这也许是当今任何社会问题得以解决的可行性方案。
三、“大师是如何思考”的真谛所在
真正伟大的理论必须来源于现实,并反映和最大可能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高谈阔论的理论,也不是一种所谓的“空中楼阁”;而大师则是有超人的智慧来反映现实问题并为现实提供智识上的引导和思想的启蒙。故而得出“大师是如何思考的”真谛所在!
注 释:
①[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行为合理与社会合理)第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②[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行为合理与社会合理)第3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③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行为合理与社会合理)第38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关键词】交往行为;沟通商谈;社会合理;行为合理
一、《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概述
尤尔根·哈贝马斯(1929—)德国哲学、社会学家。批判学派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世界级大师”。《交往行为理论》是“哈贝马斯的一部重要的代表著作,是他对自己前期思想的总结,是他从规范的角度重构社会批判理论的绪论,是一部过渡性的著作”①,但该书助推了哈贝马斯在学术研究的巅峰。
二、《交往行为理论》四大核心问题
(一)语言本身问题
维特根斯坦是形式语义学的开创者,语言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是一种交往和沟通的媒介,是一种具有功能主义的手段和工具,是一种工具理性的体现,符号的背后表达的是一个内心世界的想法即主观世界中的成分。但是在内心世界里,会有不同种自我的冲突和矛盾,在自我抗争和博弈中选择一种主观认为可以合理的方案和想法并用语音来合理的表达出来;然而其实每个人一直处于自我欺骗的过程中,正如书中提及的医学中的“自我欺骗的批判疗法”,我们往往处于“口是心非”的自我欺骗的过程中,我们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意思和内心世界往往是一种不相关和对立面的问题,但是人是理性和自利的,其如果要在现实世界中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一种生存之道和成功的艺术,必须在外观上即在社会世界里要有一种理性的选择并最大可能的实现自己的目的。从语言层面上分析,我们需要探求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共识才能寻求沟通合作。
(二)普遍有效性要求的标准分析
在共同在语境下,有语言能力和行为为能力的参与者在理性的支配下欲用一定手段包括语言形式来证得一种期待的实现,但是每个参与者由于都会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而形成的不同主张和各异的要求,如何才能产生一种共识呢?对此,“必须要有一种表达的内在的有效性的要求即真实性要求、正确性要求、适当性要求或可理解性要求(或全面性要求)和真诚性要求”②。每一个命题的提出和表达都应当符合上述要求,这样才能在参与者的主体间进行平等的对话、讨论和商谈并进行命题有效性的论证和批判,在可以检验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最大多数可能接受、认同和可行性的共识性方案。
(三)交往行为理论中的“共识”是有假定环境限制的
参与者是在一个理想化的环境中来表达自己的诉求,是在一个共同的语言概念和共同的语境中平等的进行对话而进行的,是在没有外力强制下的理想状态。但是现实中往往存在不平等的状态,往往有一个主导的话语权来操纵整个商谈的过程,这个强势的话语权者的素质、观念和对于论证过程的兴趣则是决定了整个交往沟通的进展,甚至其命运的走向;同时参与者往往有“从众的心理”受现实的相关制约因素限制。因而交往行为理论是一种宏观的策略的引导,没有具体处理一些微观的事宜,但是它至少代表了一种社会合理化的理想的生存和发展的指向。
因此,交往行为理论也体现了“法治的基础即认同共和机制——民主的魅力和个体自由的维护来自由表达自己的利益求”③。同时,这也是诊断当今中国和世界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尤其是法治问题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是一种未来民主共和的理念真正落实的可行性方案。哈氏在相关论述中一直在探讨在交往行为理论基础上为解决现实问题并尽最大可能的论证其理论和方法的实践和批判的可行性,这一点也许为什么之所以称哈氏为当今世界级大师的理据所在,其相关著述都对当今世界的困惑都有一种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意义。
(四)方法论角度来解析哈氏《交往行为理论》
哈氏采用了一种曲折迂回的论证思路。交往行为理论有没有自身的问题,这正犹如法学有没有自身问题一样,其行为理论是作为一种媒介和桥梁,行为理论是一种有充分的讨论空间的,是一种范式的转变即由以往的以目的为取向的行为理性转向为以沟通为取向的行为理性的范式转变,是一种批判理论,是对先前经典问题比如对韦伯关于合理化的论证的一种反思和批判,对作为极端的目的理性的物化合理化的批判与反思并进行以沟通为取向的行为理性的重構。哈氏的该理论运用的理论资源是很广博的,其充分运用语言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和法学的诸多理论资源和理论模型,对四种社会学行为概念的探讨即目的行为、规范调节的行为、戏剧行为和交往行为。
哈氏提出了一种以沟通为取向的行为理性,以此来构建社会合理和行为合理问题,彰显主体的沟通和参与意识即主体在客观语境下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并在互动的基础上进行批判和论证,以期最终达成一种交往的共识,这也许是当今任何社会问题得以解决的可行性方案。
三、“大师是如何思考”的真谛所在
真正伟大的理论必须来源于现实,并反映和最大可能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高谈阔论的理论,也不是一种所谓的“空中楼阁”;而大师则是有超人的智慧来反映现实问题并为现实提供智识上的引导和思想的启蒙。故而得出“大师是如何思考的”真谛所在!
注 释:
①[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行为合理与社会合理)第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②[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行为合理与社会合理)第3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③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行为合理与社会合理)第38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