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管理 沟通制胜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fhx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内部沟通机制不仅能够充分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尊重与重视,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
  
  案例:
  
  B公司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广告公司,员工总数50人左右,下设总经办、业务部、设计部、工程部等部门。由于部门经理负责制,并且也没有单设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公司普通员工的招聘、录用和解聘手续基本上都是由部门经理一手操办,总经理康鹏(化名)一般只需要在最终决议上签一个名就行了,他对基层员工的个人情况也不甚了解,有的甚至连名字都叫不出。一贯以来康鹏都奉行“充分放权”的原则,对各部门的内部管理基本上很少过问,与普通员工之间也很少进行单独谈话。
  两年前,康鹏任命原总经理助理晓彬(化名)为业务部经理,从那以后,他发觉这个部门的人员流动性比原来大了许多,很多业务员做了半年不到就换了,并且一些元老级的主管也相继离开了公司,虽然两年来公司开辟了不少新的市场和经营领域,整体的盈利情况也还过得去,但细心的康鹏同时也发现一些熟悉的老主顾的名字也渐渐从订单上消失,对此康鹏一直有点纳闷,但碍于制度他又不好多问。
  两个月前,在一次招标会上他偶然遇到了不久前刚从公司业务部辞职的一位项目主管小路,现在小路已经是另一家大型广告公司的部门经理,在闲谈中小路告诉康鹏,晓彬作为总经理助理曾经确实干得很出色,但是要他来主持部门的工作却并不合适,他不善于处理与下级的关系,对于业务员费尽千辛万苦争取来的客户,他总要想办法据为己有,对犯错的下属也过于苛刻,许多员工都忍受不了这样的上级而最终选择跳槽。
  保持沉默的企业并不一定就是风平浪静,管理层无法倾听到来自底层的声音的可能性一般有两个:第一,沟通机制不畅通,员工的意见往往无从表达,有时即使提出也无法上达管理层;第二,员工觉得根本就没有必要提出,因为管理层根本不会认真对待,也许还可能招致更坏的后果。消极对待的结果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如士气低落导致效率低下、公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甚至引发大量员工的跳槽。从上述案例就可以看出,B公司在员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沟通机制的不畅通,如果管理者能够通过合理的渠道了解公司员工的真正想法,及时进行相应的协调和调整,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作为管理活动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沟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重视,其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何合理的利用各种沟通渠道,采用多种沟通技巧,尽可能的与员工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已经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良好的内部沟通机制不仅能够充分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尊重与重视,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平等、互相尊重、有人情味的关系氛围是企业保持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建立全方位的沟通机制
  
  几乎所有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碰到沟通不良的问题,一般来说,企业的机构越复杂,管理层次越多,职能越不明晰,其沟通的效果就越差,高层指令传达到基层的时候往往已经走样;同样,底层人员的建议与反映在未到达管理者之前历经层层扼杀往往已经消失殆尽。建立全方位的沟通体制,首先要摒弃那种只是由公司领导层向下属发布命令,下属的反馈和意见却很少有人倾听的单向沟通模式,这样的沟通方式不仅无助于监督与管理,长此以往也会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良好的沟通机制应该是多角度、双向的、多级的。应该在企业内部建立全方位的沟通机制,形成管理层与部门领导、部门领导与普通员工、管理层与普通员工、普通员工之间的多层次交流对话机制,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要让员工意识到管理层乐于倾听他们的意见;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在被关注;使每个员工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从而增强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理解、相互尊重和感情交流。
  在这一点上,IBM公司的内部沟通经验值得借鉴,他们的高层领导经常深入基层,与普通员工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切身感受;同时鼓励员工向上级,甚至直接向公司总裁反映问题,在公司内部形成平等的工作氛围。公司专门设立了意见箱,为了避免流于形式,意见箱由专人负责整理转交给相关的负责人,每年公司都能够收到数十万张意见卡。
  
  注重非正式沟通
  
  公司内部的沟通方式不外乎两种: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所谓正式沟通,就是通过固有的组织结构按照规定的信息传递渠道进行的信息交流和传达,如:公文的传递、通知及相关信息的传达、例行的会议和谈话等,这种沟通方式对信息传达的途径、格式和对象都有严格的规定,具有沟通效果好、易于保密、有较强的约束力等优点;缺点是方式刻板、沟通速度较慢、缺乏相应的反馈和互动交流。
  非正式沟通指的是通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达方式,我们平常所说的“小道消息”也是非正式沟通方式的一种。由于企业内部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作为社会人的公司员工往往会通过非正式渠道获取和反馈大量信息,如果能够对企业内部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加以合理利用和引导,就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获得许多无法从正式渠道取得的信息,在达成理解的同时解决潜在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提升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发挥整体效应。
  美国GE公司执行总裁杰克.韦尔奇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企业领导人”之一,在他上任之初GE公司内部等级制度森严、结构臃肿,韦尔奇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公司内部引入非正式沟通的管理理念,韦尔奇经常给员工亲自留便条和打电话通知员工有关事宜,在他看来,沟通是随心所欲的,他努力使公司的所有员工都保持着一种近乎家庭式的亲友关系。一位GE公司的经理曾这样生动地描述韦尔奇:“他会追着你满屋子团团转,不断地和你争论,反对你的想法。而你必须要不断地反击,直到说服他同意你的思路为止——而这时,你可以确信这件事你一定能成功。”
  
  坚持离职面谈制度
  
  美国哈尼根公司的总裁曾经说过:“如果雇员桌子上一台价值2000美元的台式计算机不见了,公司一定会对此展开调查。但是如果一位掌握着各种客户关系,年薪10万美元的经理被竞争对手挖走,就不会进行调查,员工们也不会被叫去问话。”有许多公司已经意识到他们正在失去那些优秀分子,但他们不知道是哪些人离开了,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离开,甚至连他们去了哪里也不知道。许多公司一方面在不断招人,另一方面同时也有大量的人才在不断流失却不知其因,事实上,他们很少会有耐心去主动倾听来自一个辞职员工对公司的看法。
  员工的离职总会有一个对企业不满的理由,企业的管理者们应尽量与其进行面谈,了解其离职的真正原因。与在职人员相比,即将离职的员工在谈及对管理模式、工作环境和职位评价之类的问题时的顾虑要少得多,并且也能够摆脱主观意识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对其所熟知的情况发表评论。公司再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际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防止继续发生类似情况。对离职员工的面谈,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表达企业对其的尊重和关怀;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与离职员工好说好散,也可以尽量避免心怀不满的离职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引发恶意竞争甚至产生诋毁原公司的情形。
其他文献
虽然奥运商机不断地被人挖掘,但是是否被充分利用还值得考证,其实是否能够找到机会,还在于是否会使“巧”劲!    NIKE的埋伏营销    2004年8月,万众瞩目的雅典奥运会将在首届现代奥运会发祥地希腊盛大开幕,2008年,奥运会将来到中国这个经济发展现正处于全球高度关注的古老国度,体育营销势必为中国的企业带来新的营销活力和展现自己的机会。事实上,对于奥运会这样的豪华盛宴而言,更多的是只把高投入、
期刊
随着奥运会的到来,赞助、冠名、拉代言人……联想、TCL、海尔等等都是频频出手,但是——  2004年3月26日,联想有幸成为国际奥委会合作伙伴,简称TOP,开创了中国第一。TOP可能算是体育营销中最顶尖的活动了,因为奥运会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向全球观众推广品牌的机会,而名额十分有限。据称,若不是这次IBM公司的退出,联想还无法获得入选机会。然而,在为联想叫好的同时,我们还是为它感到担心,不知道联想集团
期刊
当前,全球的体育市场与电视媒体、企业结合成为一条相互催化、发展的特殊产业链,中国也不例外。目前,全国已有42条专业体育频道,成立近十年的CCTV-5(中央台第五套体育频道),现已占有整个电视市场份额排名榜的第四位,2003年的广告收益近8亿元人民币,已超过不少省台和省卫星频道的收益总和。    体育频道正逐渐崛起    根据《中国电视体育报告2004-2005》分析:2003年,全国一半以上的体育
期刊
世界每天在变,但是一些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情感如:爱、恐惧、亲情、友情、贪生、怕死……等等永远不会变,纳爱斯就是用这一杀手锏抓住了消费者内心的情感神经。  许多人还记得2000年春节期间的电视银屏,当铺天盖地的贺岁广告正不断地堆积节目气氛时,突然,一阵凄婉的音乐声响起,屏幕上,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在眼前展现:母亲下岗了,正在四处寻找工作,无力顾及家务,年幼的女儿突然变得很懂事,通过帮妈妈洗衣服分担她的
期刊
与消费者的内心对话,更容易激活消费欲望,拉升产品销售。  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民族传统文化积淀的社会,消费个性特征普遍表现为:重感情、重亲情、重家庭温馨、和谐、重亲朋之间的友好,人与人之间讲究一个“情”字,这种理念已经深深地隐藏在消费者骨子里。情感交流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动机、激发其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  在产品营销策略的大前提下,通过制造一个感人的画面,或故事情节,让目标顾客感动,或产生共鸣,引发
期刊
好产品,好立意,好试点,好推广是中小企业选择与执行进入战略必须遵守的规律。  目前的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进入战略上,很多问题都非常相似,即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很多中小企业,在进入战略中出现的问题非常典型,要么是“跟着风走”——什么产品好卖,就生产什么;要么是“跟着感觉走”——企业家自己看上一个产品,认为什么产品好卖,就生产什么,反正投资也不大,好卖的话再追加,不好卖就撤。当然,不论采用什么
期刊
感动一次,记忆一辈子,这就是感动营销的功效,感动营销让营销回归其本质。  中国的消费者太不忠诚了,这是中国营销人士的抱怨,只要一打价格战,消费者立刻转移,有新的牌子新的概念出现,消费者就会尝试。营销的手段因此变得单一,降价,玩概念,市场的次序显得很乱。另一边,消费者抱怨企业短期行为,做表面文章,购买前后两付面孔。究其原因,企业没有感动消费者,消费者也没有被品牌感动。    品牌的感动是如此稀缺  
期刊
培训作为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企业关注。从摩托罗拉每年动辄上亿美元的培训投资,到国内诸多企业斥巨资兴建硬件条件一流的培训中心等都可见一斑。  然而,花了大把钱的企业却很少关注培训质量本身及其管理之道,或者虽做出尝试,但因不得要领,而陷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误区。  培训经理经常推陈出新,组织各类新鲜培训;一线员工却总是抱怨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培训太少;中层干部对方式单一的
期刊
高绩效企业有5种必须的能力    第一,它们都具有制度上的敏锐性,拥有洞察力,以不断地发现当前和未来价值的重要的驱动因素。高绩效企业发觉和应对主要环境变化的能力超乎寻常;第二,它们不仅能洞察到当前以及未来价值的驱动因素,还能将这种洞察力转化为不同的运营模式和企业结构。第三,它们知道哪项核心能力对推动当前和未来价值最为关键,并集中精力掌握这种核心能力。第四,它们不受“当地生产”的束缚,当它们认定某项
期刊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培训作为人力资本的增值方式而倍受企业青睐。但是有效性问题一直困绕着企业的培训。许多企业的培训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培训不培训一个样,忙人不培训、闲人才培训,培训后员工流失等不合理现象,导致企业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培训中,或者将培训作为一种过场。有些企业则投入巨资引进课程,并到高校聘请专家教授作为培训师资,但往往没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造成企业、培训部门、员工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