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会用“推测”策略讲述“故事”是小说阅读关键能力之一。
台湾作家许哲荣在《小说课——折磨读者的秘密》一书中指出“每篇好小说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谜”。满子玲老师就是用 “推测”策略向孩子们讲述了《噩梦枕头》这个 “故事”。
所谓“推测”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中根据文本的线索、自身的背景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自主的假设,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文本信息来验证自己已有的假设,如此反复假设、验证,不断推进阅读。
满老师试图让孩子们根据文本题目或自己的生活经验推测“噩梦枕头”这个故事的“谜”,促使学生充分调动阅读经验,发挥想象,对文本产生了极大的阅读期待,一下子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利用两种“推测”方法读懂“故事”背后的“故事”,大大提高了读者在阅读中的参与度,这种高参与度也使学生的体验度变得更加强烈。
前台“故事”是指从作品中得到的,且按其自然顺序排列出来的被叙述的事件。满老师让学生根据文本的线索、自身的背景知识以及生活经验贴着“噩梦枕头”这个话题,精心挑选适合孩子的“故事”基本元素(如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等),让这些基本元素感动学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首先,根据题目、图画结合生活经验“推测”故事内容。
满老师首先提供了《噩梦枕头》这个有趣题目和形象的简笔画,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推测故事内容。题目和图画蕴藏着丰富的信息,符合儿童的兴趣关注点。有了这个兴趣点,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有学生说:“有一个噩梦是关于枕头的。”也有的学生说:“一躺上去就会做噩梦。”还有的学生说:“一个人在用枕头的时候会做噩梦。”学生的想象思维得到了训练。
其次,根据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筛选故事的主要信息,从而来“推测”故事情节。
在故事“推测”中,一个个关键词所唤醒的相关图像,形成了言语思维的主流,在头脑中会构成一幅整体的画面,为课堂创设一种想象的情境。
满老师出示了《噩梦枕头》故事中的1—6段,请学生根据1—6段的内容推测发展,并圈画出关键词句。学生从中找出了“贵”“好梦”“噩梦连连”“没人买”等词语,这些词语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这时满老师适时深入追问:
1.枕头的售价怎样?为什么?
2.枕头的销路好吗?如何得知?
3.剩下的是什么枕头?为什么没人买?
4.这枕头会否被买下?
学生沿着问题的线索,“推测”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有的说:“会买下。”也有的说:“不会买下。”在孩子的想象世界里,各种神奇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再次,与原文进行比较,让话题在与作者的对话中进行,修正自己“推测”的故事发展。
“推测”并不是胡乱地猜,而是让读者的生活经验与作者的生活经验进行对话。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并形成了较稳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于是,满老师在每一次的学生“推测”后,反复提醒学生,并出示与原文比较的要求:
你的推测与原文相同吗?(请圈出选项:完全相同/部分相同/完全不相同)
学生能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其背后的隐含信息,进而调动生活经验与作者进行有效的对话,对文章内容作出有效的“推测”,从而修正自己对故事发展的原有“推测”,避免了无效的“推测”。
背后的“故事”是指对素材进行艺术处理和形式加工后得到的“情节”。故事的背后是形象、细节、情感、趣味、想象,是打动人心的力量。满老师为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采用了“推测”的两种方法。
一种是“读表推里”。如:读1—6段文字,推测以下内容——
这枕头会否被买下?
有的学生根据自己内心“寻找刺激”的生活经验“推测”:这枕头会被买。也有的学生根据商人的习性“推测”:商人会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故事”背后的内涵渐渐被学生读懂了。
另一种方法是“读彼推此”。老师用“阅读——思考——修正”的路径让学生不断地“推测——修正”,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变讲述 “作者的故事”为讲述“自己的故事”。
1.用美梦枕头是一件好事吗?
2.噩梦枕头物有所值吗?
3.你想拥有哪种枕头?
4.他们会继续使用自己的枕头吗?
从“写什么”的“低阶思维”教学引导到“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的“高阶思维”教学上来,从而慢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渐渐形成 “自己的故事”。
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教师还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会用“推测”策略讲述“故事”的最终目标指向。在这堂课的最后,满老师让学生续写结局。
1.三个小伙子对自己的行为后悔吗?
2.他们去买噩梦枕头有用吗?
3.你明白了什么?
其实,在这里满老师真正的意图是让学生运用推测能力,运用课堂学习过程中生成的语言思维续写“自己的故事”。
满老师还运用评价手段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续写故事——我的创造”评价表。
“推测”策略的运用不仅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碰撞,促使学生从讲述“作者故事”走向讲述“读者自己的故事”,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关键能力。
作者简介: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台湾作家许哲荣在《小说课——折磨读者的秘密》一书中指出“每篇好小说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谜”。满子玲老师就是用 “推测”策略向孩子们讲述了《噩梦枕头》这个 “故事”。
所谓“推测”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中根据文本的线索、自身的背景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自主的假设,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文本信息来验证自己已有的假设,如此反复假设、验证,不断推进阅读。
满老师试图让孩子们根据文本题目或自己的生活经验推测“噩梦枕头”这个故事的“谜”,促使学生充分调动阅读经验,发挥想象,对文本产生了极大的阅读期待,一下子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利用两种“推测”方法读懂“故事”背后的“故事”,大大提高了读者在阅读中的参与度,这种高参与度也使学生的体验度变得更加强烈。
一、学会贴着话题讲述前台“故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
前台“故事”是指从作品中得到的,且按其自然顺序排列出来的被叙述的事件。满老师让学生根据文本的线索、自身的背景知识以及生活经验贴着“噩梦枕头”这个话题,精心挑选适合孩子的“故事”基本元素(如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等),让这些基本元素感动学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首先,根据题目、图画结合生活经验“推测”故事内容。
满老师首先提供了《噩梦枕头》这个有趣题目和形象的简笔画,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推测故事内容。题目和图画蕴藏着丰富的信息,符合儿童的兴趣关注点。有了这个兴趣点,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有学生说:“有一个噩梦是关于枕头的。”也有的学生说:“一躺上去就会做噩梦。”还有的学生说:“一个人在用枕头的时候会做噩梦。”学生的想象思维得到了训练。
其次,根据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筛选故事的主要信息,从而来“推测”故事情节。
在故事“推测”中,一个个关键词所唤醒的相关图像,形成了言语思维的主流,在头脑中会构成一幅整体的画面,为课堂创设一种想象的情境。
满老师出示了《噩梦枕头》故事中的1—6段,请学生根据1—6段的内容推测发展,并圈画出关键词句。学生从中找出了“贵”“好梦”“噩梦连连”“没人买”等词语,这些词语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这时满老师适时深入追问:
1.枕头的售价怎样?为什么?
2.枕头的销路好吗?如何得知?
3.剩下的是什么枕头?为什么没人买?
4.这枕头会否被买下?
学生沿着问题的线索,“推测”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有的说:“会买下。”也有的说:“不会买下。”在孩子的想象世界里,各种神奇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再次,与原文进行比较,让话题在与作者的对话中进行,修正自己“推测”的故事发展。
“推测”并不是胡乱地猜,而是让读者的生活经验与作者的生活经验进行对话。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并形成了较稳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于是,满老师在每一次的学生“推测”后,反复提醒学生,并出示与原文比较的要求:
你的推测与原文相同吗?(请圈出选项:完全相同/部分相同/完全不相同)
学生能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其背后的隐含信息,进而调动生活经验与作者进行有效的对话,对文章内容作出有效的“推测”,从而修正自己对故事发展的原有“推测”,避免了无效的“推测”。
二、学会讲述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語言表达能力
背后的“故事”是指对素材进行艺术处理和形式加工后得到的“情节”。故事的背后是形象、细节、情感、趣味、想象,是打动人心的力量。满老师为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采用了“推测”的两种方法。
一种是“读表推里”。如:读1—6段文字,推测以下内容——
这枕头会否被买下?
有的学生根据自己内心“寻找刺激”的生活经验“推测”:这枕头会被买。也有的学生根据商人的习性“推测”:商人会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故事”背后的内涵渐渐被学生读懂了。
另一种方法是“读彼推此”。老师用“阅读——思考——修正”的路径让学生不断地“推测——修正”,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变讲述 “作者的故事”为讲述“自己的故事”。
1.用美梦枕头是一件好事吗?
2.噩梦枕头物有所值吗?
3.你想拥有哪种枕头?
4.他们会继续使用自己的枕头吗?
从“写什么”的“低阶思维”教学引导到“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的“高阶思维”教学上来,从而慢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渐渐形成 “自己的故事”。
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教师还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会用“推测”策略讲述“故事”的最终目标指向。在这堂课的最后,满老师让学生续写结局。
1.三个小伙子对自己的行为后悔吗?
2.他们去买噩梦枕头有用吗?
3.你明白了什么?
其实,在这里满老师真正的意图是让学生运用推测能力,运用课堂学习过程中生成的语言思维续写“自己的故事”。
满老师还运用评价手段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续写故事——我的创造”评价表。
“推测”策略的运用不仅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碰撞,促使学生从讲述“作者故事”走向讲述“读者自己的故事”,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关键能力。
作者简介: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