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内涵的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接下来我简单地谈谈如何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习惯。
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就是说,良好的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期,应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主。抓住小学教育这一段关键时期,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六年的小学教育,我摸索出几条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
一、向学生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但要循循善诱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地提出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规则要求,对于指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积极意义。各班的常规要求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分阶段提出。每一项规则的提出,从一点一滴开始,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边教边帮到他们逐步学会独立完成,良好的班级活动常规自然水到渠成。因此,我们在向孩子们提出要求之前,必须先思考这种规则是真正适合小学生的需要,还是仅仅为了教师自己的方便;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教师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等。合理的规则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愿意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变他律为自律。
二、让学生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但要不断鼓励
小学生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他们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他们不良的行为。孩子非常关注教师和同伴的评价,孩子对同伴的评价非常真实且敏感的,对教师的评价也非常在意。所以,一般情况下,在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束时我们总要及时地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孩子存在行为规则方面的问题,我们让学生讨论评价,明确认识,共同寻求改进的措施等。在评价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但能说出已有的要求和规则,还知道了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后果。这样可以促进他们进一步深化对规则的认识和思考,强化规则意识,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在常规培养时我们必须要发挥好评价的教育功能,以促进他们规则的调整和完善。
三、随时注意矫正学生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
小学生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孩子容易发脾气,一旦遇到自己不满意的事情就大哭大叫;有些孩子喜欢玩某些玩具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给他……对这些行為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自控力还是比较差,知道该怎样去做,但往往搞不清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好的习惯得不到巩固的现象。如果一味单纯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老师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应多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开展相应的活动有针对的逐个击破。他们知道的道理很正确,也很多,但在很多时候不能够正确的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这就需要教师在他们生活、活动的时候多多注意观察,并且要时时刻刻提醒其纠正不良习惯,使这些好的习惯真正的内化为自己的优良品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家长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
小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树立榜样,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积极影响。每位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的会画画、有的会学习、有的会游戏、有的爱帮助别人、有的爱劳动……,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充分利用他们的榜样作用带领其他学生尽快地向他们靠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着教师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常规教育的效果和家长的配合关系重大。作为老师要了解学生家庭的不同文化背景,指导家长配合学校进行一致性教育,才能巩固学生的规则行为。
小学教育空间大,可塑性强。教育家孔子曾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孩子是纯净的、无邪的,我们教育者应给受教育者一个平等、和谐的教育平台,让不同的孩子都受到最好的教育,让他们成为国家、民族的有用之材,成为对社会、家庭负责任的人,这样才无愧于教育的真谛!
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就是说,良好的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期,应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主。抓住小学教育这一段关键时期,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六年的小学教育,我摸索出几条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
一、向学生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但要循循善诱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地提出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规则要求,对于指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积极意义。各班的常规要求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分阶段提出。每一项规则的提出,从一点一滴开始,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边教边帮到他们逐步学会独立完成,良好的班级活动常规自然水到渠成。因此,我们在向孩子们提出要求之前,必须先思考这种规则是真正适合小学生的需要,还是仅仅为了教师自己的方便;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教师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等。合理的规则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愿意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变他律为自律。
二、让学生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但要不断鼓励
小学生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他们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他们不良的行为。孩子非常关注教师和同伴的评价,孩子对同伴的评价非常真实且敏感的,对教师的评价也非常在意。所以,一般情况下,在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束时我们总要及时地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孩子存在行为规则方面的问题,我们让学生讨论评价,明确认识,共同寻求改进的措施等。在评价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但能说出已有的要求和规则,还知道了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后果。这样可以促进他们进一步深化对规则的认识和思考,强化规则意识,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在常规培养时我们必须要发挥好评价的教育功能,以促进他们规则的调整和完善。
三、随时注意矫正学生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
小学生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孩子容易发脾气,一旦遇到自己不满意的事情就大哭大叫;有些孩子喜欢玩某些玩具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给他……对这些行為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自控力还是比较差,知道该怎样去做,但往往搞不清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好的习惯得不到巩固的现象。如果一味单纯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老师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应多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开展相应的活动有针对的逐个击破。他们知道的道理很正确,也很多,但在很多时候不能够正确的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这就需要教师在他们生活、活动的时候多多注意观察,并且要时时刻刻提醒其纠正不良习惯,使这些好的习惯真正的内化为自己的优良品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家长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
小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树立榜样,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积极影响。每位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的会画画、有的会学习、有的会游戏、有的爱帮助别人、有的爱劳动……,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充分利用他们的榜样作用带领其他学生尽快地向他们靠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着教师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常规教育的效果和家长的配合关系重大。作为老师要了解学生家庭的不同文化背景,指导家长配合学校进行一致性教育,才能巩固学生的规则行为。
小学教育空间大,可塑性强。教育家孔子曾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孩子是纯净的、无邪的,我们教育者应给受教育者一个平等、和谐的教育平台,让不同的孩子都受到最好的教育,让他们成为国家、民族的有用之材,成为对社会、家庭负责任的人,这样才无愧于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