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新乡土世界”的“挽歌”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20516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白妮》有着令人惊奇的情节设计和原汁原味的冀中地方语言特色。小说人物颇具传奇的命运遭际与中国农村近百年的厚重历史混杂在一起,既展现了一个传奇女性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依靠个人奋斗走向成功的“经典案例”,更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乡土世界逐渐走向式微的时代变革图景。
  关键词:新乡土世界;白妮;挽歌;传奇
  作者简介:宋锦文(1994.12-),男,汉族,江苏苏州人,海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01
  《白妮》是一部非常好看、耐看的小说。一段莫名其妙的“洋血”传奇,带给了三代人不同的命运和追求。百年间风云变幻,更为这段故事涂抹了一层浓厚的传奇色彩。可以说,《白妮》讲的既是一段个人成长史,一曲女性的励志赞歌,同时也是一部清晰、深刻地展现新乡土世界巨大变化的杰出作品。
  一、传奇故事与时代背景的双线结构
  小媳妇宁氏带着两岁大的金发碧眼小男孩落户到了堤外村老矢家,从这里开始,这个古老的乡村家族便开始了近百年的冲刷血统的宏伟计划。然而,当这一持续了近五十年的宏愿终将实现的时候,长着蓝眼睛、黄头发的矢秀白出生了,她高高的鼻子、雪白的皮肤,就像一面悬挂于杆头的刺眼白旗一样,宣告着这个家族所有努力的最终失败。就这样,一个期待以“精血冲刷”血脉耻辱的乡村家族,一个一出生就打破三代人所有梦想的“洋血”异类,在对立冲突中构成了故事的前世今生。小说的主人公矢秀白争强好胜、果敢坚毅,在改革春风尚未撼及堤外村顽固根基的时候,她就敢于第一个冲出农村,带着姐姐到长旺市场上去贩卖腈纶毛衣;第一个在农村开设现代化纺织工厂;甚至还第一个把古老村民从传统乡村中领了出来,将他们带进了现代化工厂里,就此徐徐拉开了堤外村由传统乡村向现代化社会转变的大幕。
  《白妮》固然是以矢秀白的成长、成功历程为主线的,整部小说故事性很强、颇具传奇色彩,极其引人入胜,但这绝不能代表这部书的全部,《白妮》中另外非常值得人注意的一点还在于,当人一气读完整部作品的时候,人物的活动背景——一个清晰又朦胧的乡村世界就会不自觉地整体浮现出来。我们看到,《白妮》里的乡村世界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既是封闭的,也是开放的;是静止的,也是动态的,一场巨大的现代化变革已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了整个堤外村,并在这片华北平原大地上迅猛生发开来,它一方面正如一次猛烈的爆裂,撕扯着传统乡村的固有秩序和格局;另一方面又如一股汹涌暗流,平静中不断探寻着传统乡村的全新走向。
  二、“新乡土世界”的宣告式微之作
  《白妮》是一部书写乡村世界的文学作品,更确切地应该说是一部关于“新乡土世界”的作品。“新乡土文学”的概念自06年被提出之后,以对当代乡村世界的真实展现和对乡村价值的不断探寻而得以迅猛生长,这其中既包涵有作家对过去乡村田园牧歌式生活的留恋和向往,也有对中国乡村上千年积重难返的指责与反思,当然,也或者有对农村新现象、新生活的热烈赞颂……总之,作家对当下乡村现状的态度是非常复杂的,但他们却又都无一例外地指向了一点,就是作家们都希望当下现实生活中“苟延残喘”的乡村还能在文学世界里生存下去。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似乎就能更好地理解关于《白妮》“纪念正在我们手中巨变的家乡、方言、观念和情怀……”的论述了。
  小说的叙事由清末民初开始,横跨百年,但作者真正开始着墨却要从矢秀白的出生算起,一直到她最后“认祖归宗”的五十年岁月里冀中平原的乡村里发生的各种变化。原来的堤外村僵化、顽固,个人权威坚不可破,而当岁月流逝,商品经济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整个中国大地的时候,原来沉重、僵化的平原山村也在无形中被彻底瓦解了。矢秀白成了名噪一时的乡镇企业家,玉仙跑到工厂里做了企业工人,孟正律走上了一条求学致仕的艰难道路,而流氓气质十足的王小池就连耍无赖也要跑到城里去……总之,我们看到的是农村人想尽一切办法在向”城里人“的身份上靠拢,他们的这种追求是自觉而又不自觉的,但不管自愿与否,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动摇着传统乡村的固有秩序和古老传统。这种动摇的力量是巨大的,结果更加触目惊心。尽管它冲垮了旧有、恶劣的乡村秩序和乡村文化,为传统乡村送去了较高的生活质量、新的生活方式和全新的乡村面貌,但同时也预示了传统乡村文明的日渐式微,以致小说最后留给我们的是老太太张秋花独自守候着祖祖辈辈生活的农村家园,是村支书怀子喟然感叹“说话不顶事”了的无奈……青壮年都到城里去了,原本封闭、浑圆的乡村世界也就从此彻底失去了往昔的活力和生命力。
  三、结语
  探其原因,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城市文明残忍又正义地瓦解乡村文明的全过程,但这种瓦解广泛却不深刻,迅猛而不彻底,然而,恰恰是这种不深刻、不彻底才真实体现了当下乡村世界的完整风貌。这也是《白妮》让我们感到欣喜的地方,作者在文中为我们展现的这个清晰而朦胧的“新乡土世界”,正说明作者对这种不深刻、不彻底的乡村式疼痛是有深刻反思的,甚至可以说,在《白妮》这部作品中,作者正是以寂寞和怀念为号角,奏响了一曲悲凉的“新乡土世界”的“挽歌”。
  参考文献:
  [1]张同俭. 一个“假洋鬼子”的命运沉浮——刘素娥长篇小说《白妮》解读[J]. 当代人,2013,03。
其他文献
很久以前就看到过这样一个段子,说有几位初级经理参加一个管理培训课程,培训师问:“假如一截木头上有五只青蛙,其中三只决定跳开,木头上还剩几只青蛙?”学员不假思索地同声回答:“两只。”培训师说:“错。仍然剩下五只,因为决定跳开不等于实际跳开。”如果说《教育规划纲要》是“决定跳开”的话,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就是从“决定跳开”到“实际跳开”的过程。而在有些人士看来,相对于其他教育领域“实际跳开”的进展,主
摘 要:近代对辩证法的探讨是在对哲学基本问题讨论时引申出来的,我们可以透过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来审视辩证法。康德是第一位比较系统的研究了这个问题的近代思想家。康德的辩证法以理性辩证法的样态而出场;费希特在考察了康德的辩证法思想后,指出了康德辩证法的缺陷并提出了自己的主体辩证法;而谢林又着重强调了客体方面,提出了他的客体辩证法。这些近代哲学家关于辩证法的思想研究,给黑格尔认识辩证法提供了理论资源。黑
远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远程教育学的关系型范畴,也是核心范畴,是学科范畴群的中心概念或基本属性,能够统帅范畴群,并注入新的内容,做到纲举目张。关系型范畴是范畴史的最高级形态。唯有辩证关系的机制,才能解释社会学习化的基本原理:即在对象中返回到自身,也就是社会把学习的进程作为自身发展的机制,反之亦然。关系范畴能够解释、预测重大发展,解释终身学习、继续教育如何使人的“继续社会化”与社会的学习化统一起来,等
摘 要:唐朝经济的发达和文化的开放,促成了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的转变,士人转而以狭斜标榜自我的才调风流。在文学领域,突出表现为唐传奇才子佳人叙事模式的形成,而薄情郎形象又成为婚恋题材中重要脸谱之一。  关键词:唐传奇;薄情郎;人物形象;《霍小玉传》  作者简介:金秋(1992-),女,汉族,河南省信阳市人,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中图分类号]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的文化学派提出了翻译理论研究的“文化转向”。本文试图通过运用操纵与改写理论对《牛虻》的两个译本进行分析,探讨文化环境对翻译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文化转向;勒菲维尔;操纵与改写理论;牛虻  作者简介:王伟浩,男,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
摘 要:鲁迅是一面鲜明的爱国与战斗的旗帜,他的爱国主义思想贯穿着他全部的作品,贯穿着他的全部生命,这是战士鲁迅一生事业中非常杰出和始终一致的特征。他的科学救国思想,他对于国民性的深刻剖析以及他对于进化论与超人哲学的独到理解,都渗透着他强烈的忧患意识;主张不仅要建设物质文明,尤其要建设精神文明;不仅要发展科学,尤其要提倡新文艺。鲁迅文艺理论的思想启蒙价值是巨大的,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
【摘 要】 自适应学习是教育人工智能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致力于通过对学生教育数据的挖掘以促进个性化学习。运用共词分析法,对从2008年至2018年国外自适应学习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将近10年来国外自适应技术的研究主题划分为四类:智能学习环境创设研究、自适应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研究、教师适应性学习研究、基于自适应学习技术的理科教学实践创新研究。国外自适应学习技术的研究趋势主要体现在三
1  馒头店的老板陈亮坐在院子里静静地抽着烟,就在5分钟前,他接到了一位许久没联络的老朋友王老六的电话,王老六,县农业局副局长,年轻时同陈亮一起参军入伍,算得上一起扛过枪的老朋友。  而这次找到陈亮,也把从操旧业的机会带到了陈亮面前。要问现在这个馒头店老板陈亮过去是干什么的,对普通人来说还真挺神秘。淘金。  淘金在这儿可不是形容词,而是实实在在的寻矿脉,挖金矿。当这个曾经令陈亮魂牵梦绕的两个字,再
项目基金:2015年连云港师专校级课题“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西游记》海外传播;2015年连云港市哲学社科课题“《西游记》在‘一带一路’国家的传播方法探究”(编号:16LKT65);2016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项目“西游记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传播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  摘要:文学与影视的联姻自媒介产生之后便从未停止,而反对之声也一直不绝于耳。《大话西游》是对传统《西游记》的解构,这种解构包
他以磨刀为生  终于有一天  磨不动了  挖了个坑,把磨刀石埋了  他说  真没有想到  磨刀磨了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