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一天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凌晨四点起床
  天还没有半点亮的意思,坤宁宫里传出的乐声撕开了笼罩紫禁城的静谧。乐声中又响起歌声,歌声里又隐约夹杂着猪的嘶叫。
  坤宁宫的朝祭每天清晨4时开始。仪式是萨满教的,拜祭的是满族的保护神柳叶神,但也供了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和关内汉人的关圣帝君。神乐神歌声中,主厨太监已备好两口活猪。皇后是主祭人,皇帝也可能亲临朝祭。明代时候坤宁宫是皇后的居所;清入关后,把沈阳盛京后宫清宁宫的祭神制度原样搬到了坤宁宫。
  朝夕两次祭神,日复一日。烟熏火燎、灶灰堆积,坤宁宫正殿就像是一间东北风格的大厨房。
  凌晨4点多钟,养心殿后寝宫里已经有了动静,乾隆皇帝要起身了。等室内有灯光亮起,当班的太监宫女就都得打起精神,准备服侍。
  侍女给皇帝叠好被子,用银盆端了热水伺候他净脸,然后梳头,太监头顶着黄云龙缎面的包袱进来,请安,进屋。皇帝每天要梳头、编辫、剃须。
  养心殿南边御膳房的人已经忙完了,只等传膳。皇帝在哪,御膳就在哪儿传,有时候乾隆一大早出西华门,到西苑的同豫轩去用膳。西苑今天叫中南海,同豫轩挨着宝月楼,也就是今天的新华门。
  御膳房是宫中大机关,官员厨役共370人。房内炉灶百余口,都编上号,每灶配掌勺、配菜、打杂各一人。这样使御膳上每一道菜的每个环节,几乎都可以清晰地责任到人,无论是赏还是罚,都有着落。
  御膳上齐,皇帝入座,侍膳的太监盯准了皇帝眼色,皇上看哪一道菜,就赶紧挪到皇上跟前,再用羹匙舀到皇上面前的布菜碟里。要是皇帝说不错,就再舀一次,然后立刻撤菜,绝不能舀第三次。这是清室家规,要皇帝小心谨慎,不可贪食,免遭毒害。
  乾隆用膳很快,大概一刻钟工夫,就推开餐具起身了。
  上班先读先皇“实录”
  乾隆在宫中每日早膳后,必读先皇“实录”“圣训”一卷。他用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时刻来阅读先祖实录,因为对每一代帝王,祖宗的法则和训导都是他们执政的思想资源、精神引导。
  读圣训或在乾清宫西暖阁,或在养心殿暖阁及弘德殿。在乾隆时期,乾清宫是清代皇室列祖列宗尤其是康熙帝的旧屋陈列室,其中藏有太祖努尔哈赤实录,是盛京旧本,记载了努尔哈赤发动的一次次战争。
  这一日的奏折已经在等着皇帝批阅了。奏折是一种密奏文书,可以由原奏人直达皇帝,不必经过层层官僚关卡。
  奏折制度始于康熙皇帝。为了掌握第一手基层政情,他要求部分亲信官员在日常公文外,另将探知的各省大事附在直达皇帝的请安折中,秘密奏上。雍正继位后,深知密折传递信息快速高效,扩大了密折使用范围。
  乾清门外,办事员送完奏折并不就走,因为前次送皇帝批阅的奏折将从凌晨三时起陆续下发。乾清门石栏的白纱灯如果移上台阶,朱批的奏折就快出来了,各部院办事员再领回自己单位。
  经皇帝亲笔批示的朱批奏折,具有法律和行政效用。朱批内容可能是严肃的政治指令,更多时候是简单的“知道了”“欣慰览”“欣悦览”。
  皇帝面前,写奏折的人怎么称呼自己,满汉有别:自称“奴才”的必是旗人大臣,汉人官吏只能称“臣”。也有汉人官员愿意套近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份雍正年间湖广总督杨宗仁的请安折,杨在里边自称奴才。雍正认真地用朱笔划去“奴才”,在旁边写个“臣”字,并批示:“称臣得体”。
  一天就两顿正餐
  早膳之后,乾隆用整个上午处理皇帝每日面对的政务。
  清代皇帝理政主要是宫中日常批阅奏章、召见官员。奏折所报事务,如果皇帝自己一时不能定夺,会以次日“御门听政”的方式,召集各方官员会议,一方面垂询相关部院官员获得更具体信息,一方面同宫中智囊一起论证处理。
  在养心殿中的勤政亲贤殿批了一上午奏折,乾隆想起还有一批中低级别的官员等着他接见。清代规定四品以下,七品以上官员,以及部分八品以下乃至不入流官员的任用、提拔、调动和处分,都由皇帝亲见,对官员做面对面的考察。官员的背景履历等,早由相关部门调查整理,写成引见文书,皇帝引见时一面阅读这些人事资料,一面交谈,形成判断,做出决定。引见官员时,乾隆居养心殿前殿正中宝座。官员见完,已是下午近两点,该传晚膳了。
  皇帝一天就两顿正餐,早膳晚膳。晚膳之后,乾隆稍事休息,接着还会阅览一些公文,或召见相关权臣。到下午四五点,一天的政务算是告一段落。
  仪式从大年初一零时开始
  今天故宫当中,外朝部分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因为建筑体量巨大气势恢宏而聚集了最多游客,但在作为皇宫的紫禁城,这些地方只在节日、重要庆典才派上用场,例如元旦。
  在中国还不使用西历的时候,“元旦”是今天说的旧历大年初一。皇帝通常在腊月二十六就封笔、封玺停止办公,元旦的仪式从大年初一零时开始。皇帝起身,先到养心殿内各处拈香行礼,然后在东暖阁行“开笔仪”:桌案上陈设盛有屠苏酒的金瓯永固杯和刻有“万年青”字样的毛笔,皇帝先用朱笔,再换墨笔,写一些吉祥语,祈一年之福。
  随后皇帝到宫廷专属的满族神庙“堂子”祭天。祭完堂子,皇帝与皇后去坤宁宫祭神,与王公大臣同吃祭神肉。之后皇帝到奉先殿祭奠祖先,再率王公大臣到慈宁宫向皇太后行朝贺礼。天明时分,皇帝在中和韶乐声里升座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朝堂贺岁,这叫做“大朝”,早晨八九点钟,大朝结束,皇帝到内廷乾清宫受家人贺礼。
  宫廷大戏也是节庆的重要内容。乾隆爱看戏,各种重大节令和宫内庆典,都要演戏。历史学家翦伯赞在他的《清代宫廷戏剧考》中推算,乾隆时期“南府”“景山”两个宫廷剧团的人数在三千左右。
  酷爱书画
  下午五点前后,下了班的乾隆皇帝从他办公室—勤政亲贤殿西边的小门进了三希堂。这是养心殿前殿最西侧的一间小室,乾隆在这里独自赏玩最爱的书画器物。“三希”是他最珍爱的三件法书—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的《伯远帖》。
  乾隆初年,内府收藏的历代书画已超过万件。乾隆酷爱书画,除了鉴赏古画,还常在处理政务之余,到御花园东邻北五所的头所如意馆看宫廷画师作画。
  晚上7时后,乾隆进晚点或酒膳,而后捻佛珠诵念佛经一通,就该沐浴入寝了。
  已经退休的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宫廷史专家苑洪琪在《清代皇帝的日常生活》中写道:“平时皇帝不能到妃嫔宫内过夜,若要哪位后妃侍寝,只能把她们召到皇帝寝宫。晚上召幸谁,则由皇帝在晚膳时翻牌而定。后妃们每人都有个绿头牌,早在选秀女时,应选女子将姓氏旗籍书于竹签牌上,以备皇帝挑选。竹签牌的头上染有绿漆,故名绿头牌。被召幸的后妃,当晚不再回自己的寝宫,但也不能整夜陪侍皇帝,而是在另一间暖阁的寝床上入寝。”
  晚上8点,是皇帝应当就寝的时间。早睡早起是清室家训,为的是“吸天地阴阳之正气”。子时,新的一日将要开始。皇帝已在梦中,六部送奏折的办事员已到东华门等候开门了。
  选自《南方周末》2016.2.18
其他文献
老子去哪了?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历史记载,老子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晚年乘青牛云游天下,以传讲道家学说经国济世,开化西域。西行途中老子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被关令(边关军政主官)尹喜挽留著书,写下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千古名篇《道德经》。  关于老子此后的行踪,一种说法是老子点化了尹喜,尹喜托病辞官,随老子一路西行至鳌(今陕西省周至县
期刊
天气这么热,还好我们有空调、风扇、冰箱,可是对于古人来说,除了扇子,他们是靠什么熬过夏天的呢?  手摇扇、“电”风扇  在晋代学者崔豹的《古今注》中已有扇子的记载,唐代雍裕之《题蒲葵扇》中曾写道:“倾心曾向日,在手幸摇风,羡尔逢提握,知名自谢公。”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扇子进行过描述:“上古以羽为扇,故字从羽。”从中可见古人造字的良苦用心。  然而,扇子毕竟做功的是自己,到头来不过是将额头上的
期刊
云雾缭绕中,一辆东风大卡车在西藏中东部一望无垠的高寒草原上奔驰着。  徐乐平一整天的辛劳驾驶已经让他疲惫不堪。待大雾散去,暮色四起,只见一片黛色扑向他的眼帘,徐乐平悚然一惊,在眼前的应该是一个居民点啊,可自己怎么来到一片山脚下?他这才意识到自己迷路了!慌忙之中,离合器坏了。这时,他索性镇静下来,吹起口哨,开始修理离合器。不料,离合器被折断了,他又没带配件更换。虽说他带着手机,但那儿没有电话信号。徐
期刊
孟类儿被俘,不怪别人,就怪她爸孟买饭。孟买饭是大地主,拥有几千亩良田,几百间房屋,可是他特别抠门儿,土匪三胡子向他要十石粮食,他不但不给,还让炮手轰掉了三胡子的一只耳朵和四五个兄弟,仇就这样结下了。  三胡子有个女儿,叫胡铃铛,和孟类儿同岁,却比孟类儿能做事。胡铃铛这天正在家里练飞镖,看到父亲败北而归,还生生没了一只耳朵,不由怒火中烧,备好战马去了孟庄。  胡铃铛以勇猛出名,且足智多谋,战马把她带
期刊
明代杨继宗,字承芳,山西阳城人。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历任嘉兴知府、浙江按察使、佥都御史兼云南巡抚。那时的官场已不似明初严整,官吏贪腐渐成风气,杨继宗身处其中,却不为所染,以致当时掌权的太监汪直都承认:“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成化初年,朝廷采纳太子太保王翱的推荐,升任杨继宗为浙江嘉兴知府。杨继宗赴任时仅用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朴实无华。他生性刚正廉洁、孤独孤峭,人们都不敢有
期刊
刘宅闹鬼  北宋宣和三年,东京汴梁出了桩奇案,紧挨汴河的刘员外家频频闹鬼,发生了一连串令人毛骨悚然的怪事。  某天清晨,一个女仆去刘宅后院喂鸡,当她打开鸡舍的栅门时,不由大吃一惊。只见二十多只母鸡血淋淋地惨死在地上,肚子全被撕开,鸡腹中的内脏不翼而飞。起先,女仆以为这是黄鼠狼干的,但经过仔细检查,这种猜测很快被排除—鸡舍的栅门关得严严实实,顶棚和四壁也没任何破损,黄鼠狼根本钻不进来。如果黄鼠狼没有
期刊
明成祖朱棣是一个生性多疑且又嗜杀的人,他的次子朱高煦也心狠手辣,深得宠爱。忠厚老实的太子朱高炽,为这父子俩所不喜,前者担心朱高炽提前抢班夺权,后者想通过扫除哥哥,成为太子。朱高炽的地位岌岌可危。  1412年9月,朱棣北巡回京,对太子搞了一次突然袭击,审查其监国期间的各项工作,严厉训斥太子,更改多项政令。  大理寺丞耿通,直言太子无过,却被朱棣以挑拨父子关系的罪名杀害。  杨士奇是朱棣即位后,首设
期刊
宋代理学家程颢在晋城当县令时,断过一桩官司。  一位姓张的富户父亲去世不久,就有一个老头找上门来,对他说:“我是你的亲生父亲。”张富户听后大骇,父亲刚刚入土,马上来了个亲生父亲,哪有这样凑巧的事情?他不认,人家偏要他认,争执不下,闹到了县里。  程颢坐堂,先向老头儿询问情况。老头儿说:“年轻时,我以行医为业,长年在外。后来,妻子生下一子,贫不能养,无奈,只好忍痛将儿子送给了张家。”程颢问:“何以为
期刊
话说清末民初,在老上海的浦东镇,有一家织布的老铺子。这家老铺子的掌柜姓张,要说这张老掌柜,一辈子老老实实兢兢业业,从来没做过什么亏心事,可儿子就是不争气,眼看就要到而立之年了,也不曾让他抱上孙子。  张老掌柜是求遍了各路菩萨,让儿子试遍了各种偏方,才总算是让儿媳妇的肚子有了一点动静。可还没等他高兴一阵子,坏事就来了。  那年是民国二年,身怀六甲的儿媳妇思乡心切,非要回河南老家看看。张老掌柜无奈,总
期刊
1889年,18岁的光绪该大婚了。为了将这头等大事办得风光体面,宫里提前便开始大肆张罗,其中就包括给光绪帝购置洞房门帘这件事情。  这件事本应由苏杭织造处去办,怎奈织造处要忙的事情太多,实在顾不上,于是就把这些零碎小活儿交给了其他部门操办。  其时,内务府大臣家中,有位姓郭的教书先生。当皇上大婚的消息满天飞的时候,这位迟钝的老兄还丝毫没有意识到“商机”的到来,还在家里就着小酒哼他的子曰诗云。某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