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式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项目式学习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笔者尝试以不同学科教师联合组建学习小组,以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为项目主题,开展教师项目式学习,在分析项目式学习关键要素的基础上,从主体参与、团队协作、项目选取、问题驱动、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学习小组的持续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教师专业发展 UBD
  在开展教育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学习者,一个懂得团队沟通、合作探究、共同进步的学习者。项目式学习在各国开展得如火如荼,是进行深度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学习方式。这为教师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教师中开展项目式学习,通过亲身体验参与,有利于教师理解和把握项目式学习的核心思想和关键要素,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
  一、项目式学习的核心要素分析
  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将项目式学习定义为:项目式学习是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是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1]。维思教育创始人和首席专家鲍勃·伦兹认为,项目式学习应该包含启发性的基本问题,有创造性的高质量作品、表现性评价、严谨性的学术,与标准一致、真实的情景和反思等[2]。北京师范大学“项目式学习”课题总负责人王磊教授把项目式学习定义为: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建构主义理论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它主张学生通过一定时长的小组合作方式,解决一个真实世界中的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完成一项源于真实世界经验且需要思考完成的任务,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进而逐步习得包括知识、可迁移技能、高级思维能力、关键品格等在内的21世纪核心素养。
  笔者将这些研究进行比较,发现其显性或隐性地包含一些共性的、必备的核心要素,将这些要素提炼出来主要有:学习者为中心的实施主体;平等合作为基础的团队建设;素养发展为目标的项目主题;真实问题为内容的项目任务;持续的探究过程和有创造性、表现性的成果。将项目式学习引入教师团队建设,需要把握好这些核心要素。
  二、教师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核心要素
  1.主体参与和团队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利伯曼(Lieberman)指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在需求、反思和参与者需求驱使的尝试上。”朱旭东教授以“主体层次”来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层次,即“前经验主体”“经验主体”“认识主体”“价值主体”和“审美主体”。之所以用“主体”概念,是因为教师专业发展是自主的专业建构的过程,它体现出自在、自为、自觉、自控等内容[3]。可见,教师主动参与是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缺少了主动参与的教师专业发展,取得的成效是有限的。项目式学习小组是一个自组织,不是通过自上而下的选拔或指派的方式组建的,而是通过自下而上的自主参加的方式组建的。对自我发展有需求、对项目式学习有兴趣、对未来结果有期许的不同学科教师自觉组成一个自组织团队。小组教师共同讨论,明确学习目标、任务、路径及成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项目任务,都是项目的核心成员,是不可替代的主力。在这样的组织中,教师不是被动地等待任务分配,而是主动地寻求适合自己的目标任务,使项目式学习充满活力。
  UBD是一種逆向教学设计,中文译成“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在美国已经开展很多年研究,正在被更多的学校和机构认可。它是一种以明确的学习目标为起点、以促进学生理解的学习为宗旨、强调评价设计先于课程设计和学习活动开展的创新型学习理论[4]。不同学科教师共同组建UBD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是一个合作学习共同体,组内教师之间是平等的,没有权威,不存在绝对真理。每位教师都有平等的学习权利、话语权利和追求成功的权利,同时,每位教师平等地承担各自的责任。团队尊重教师的差异性,保障其个性化成长,为每位教师提供发展空间和机会。项目任务通过团队讨论决定,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事实证明,团队“最近发展区”的任务会让教师获得最大的进步。小组教师共同参与团队管理,互相监督,保障项目学习计划按时保质开展。在平等又积极向上的团队中,教师会有较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UBD学习小组在管理上采用OKR工作法,O表示目标(Objective)就是想做什么事情,KR表示关键结果(Key Result),就是指如何确认做到了这件事。小组制定可行性目标之后,非常重要的是如何确认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为此,需要制定项目小组学习制度。第一,目标与反查制度。小组明确了可行性的阶段目标和活动内容,打印下发并贴在活动室墙上,定期查看落实情况,目标与反查机制确保小组活动稳步推进。第二,主题发言人制度。每次活动都需确定学习主题和发言人,以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进行,以求最大限度地理解UBD理论的精髓。第三,沟通保障制度。建立小组学习群,在学习群中,教师不仅可以分享资源,而且可以交流学习感受、探讨疑问和困惑。高效的团队不仅可以展示团队美好的愿景,形成积极的氛围,而且可以给教师可接受的压力,最终形成项目式学习的外在推动力。
  2. 前沿的项目主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呼唤
  UBD理论内容丰富,既包含了一般教学法知识,如“逆向设计”“表现性评价”“基于理解”等,也包含了学科教学法知识,如“单元教学”“大概念”“基本问题”等。教师学习UBD理论实现了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一般教学法知识”的同步提升,使教师专业知识相互支撑、融合促进。
  UBD理论特别强调学习证据和目标的统一。这种基于目标和证据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常见的两种教学误区:一种是有大量的表现性学习证据却缺少清晰的目标;另一种是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却注重灌输。该理论强调学科“大概念”和以“大概念”为核心提出的“基本问题”。“大概念”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知识进行联系,形成系统;“基本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通过外显化的证据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水平,确保学生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跨情境的、可迁移的素养。让学生理解什么,哪些表现说明学生真正理解了,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三个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基本问题。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教师具备目标意识、证据意识和系统意识。   当前,单纯的教学技能培训已经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教师更需要能够支撑深度学习的学习理论。UBD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原有认知,引导教师树立目标意识、证据意识和系统意识,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而使教师的教育教学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关注知识记忆到关注概念理解、从关注浅层思维到关注深层思维。
  3.关注解决真实问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项目任务是真实情境中的真实问题才有意义。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组织者,更多的是关注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UBD学习小组立足于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最大限度地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助力,满足教师的现实需求。课堂教学效率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够迁移解决新的问题,因此,小组选取四个关于学生理解的问题作为驱动问题进行探究(见表1)。

  4.持续的探究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路径
  项目式学习是一个持续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要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相适应,需要一年或更长时间。项目式学习分三个阶段。项目提出阶段:收集国内外UBD理论研究成果,讨论项目的可行性;尝试运用阶段:通过文本学习、专家讲座、觀摩学习等方式,理解理论内涵,通过尝试设计、实施UBD单元教学,探究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和要点;实践推广阶段:在尝试运用的基础上分阶段进行实验推广,先在学科内进行多单元模块推广,形成学科特色,再在所有学科、全体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推广。以时间为轴线安排小组活动,学习过程经历了从简单的学习模仿过程到撰写心得体会的内化过程,再到论文书写、教学单元设计与实施的创新过程,整个过程逐层深入又紧密联系。
  参考文献
  [1] 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任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9.
  [2] 鲍勃·伦兹,贾斯汀·威尔士,莎莉·金斯顿.变革学校:项目式学习、表现性评价和共同核心标准[M].周叶文,盛慧晓,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20:3.
  [3] 朱旭东.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建构[J].教育研究,2016(6):81-89.
  [4] 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8-22.
  (作者单位:北京市牛栏山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高考作文的命题,不仅仅是一道简单的写作题,而是某一个时代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60年的高考作文题的变化中(除去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取消高考的11年),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教育理念。    一、从命题方式来看,我国的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百花齐放的变化,学生思维的自由度越来越大    从1952—1982年,我国的高考作文基本上是命题
“人到中年万事忧”,尤其是中年女性,工作的重担和责任感决定了她们必须忘我地劳动;在家庭中她们又肩负着养老育小的重担,繁重的家务事无法摆脱,多重角色的困扰,往往使她们在生理、心理上产生超负荷感。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疲劳正在成为威胁中年女性健康的一大“隐形杀手”。如果心理疲劳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长年累月,在心理上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在精神上会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引
【关键词】《呐喊》,批判性,整本书阅读教学  《呐喊》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诞生近百年来,无数作家从中汲取了思想和艺术的养分,不同时期的教科书也从中选文,作为国民学习的材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纳入课程内容。不管从哪个角度、根据什么标准遴选教学书目,《呐喊》都当之无愧地名列前茅。随之而来的是,从落实课程标准出发,学生怎样读《呐喊》才算“达标”?
【摘 要】在五育融合行动变革中,学校文化对高标准的目标定位、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及实践行动的内生张力等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学校文化作用于五育融合行动变革,具有同一性、同步性与共进共生性的特性。泸州市江南小学立足实际,主动变革,深入探索适性育人理念文化、课程文化、研修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在五育融合行动中的实施路径,以特色的办学实践为五育融合的校本化创新实践提供了鲜活的示范样本。  【关键词】学校
语文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语文课堂中的延伸拓展不是游离于文本之外的附加物,而是对课文的有机延伸,开拓的是文本深藏着的意蕴,伸展的是文本包裹着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学改革的内涵在于尊重学生、学好教材,立足课堂的基础上作必要而有效的拓宽,以实现学生学习上质的飞跃——超越教材、超越课堂。    一、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    1.从语言品味角度拓展延伸  语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是语文
同是课文《掌声》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不同的教学设计就带给人别样的感受。  第一自然段: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案例一】  师:读了课文,文中的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生:英子是—个残疾的女孩。  ……  师:为什么
教育是什么    我愿意把教育看成一次漫长而艰辛的旅程,我们每个人都是路上的行者。决定每个人旅途的不是终点,而是过程,是过程中无边的风景:有时,可能是难以逆料的困难和痛苦,有时,则可能是不曾预约的美丽和幸福。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朱永新先生这话,我深以为然。而对
本刊讯 2017年6月5-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和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办的首届“中小学生阅读能力测评与阅读素养提升”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为公益性质,参会人员主要包括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教研员、主管校长,还有部分高校研究人员、图书编辑等,参会人数达到300余人。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刘坚主持。  中小学生阅读能力是所有学科学习的
我们总开玩笑“白痴是会传染的”,没想到这话还真说中了——科学家最近发现了“白痴病毒”。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内布拉斯加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种名为chlorovirus ATCV-1的绿藻病毒,它被证实能让人类“变笨”。  经过调查,感染者的智商、注意力、视觉处理能力均有所下降。有趣的是,本身没有携带chlorovirus ATCV-1的人,并不会通过游泳接触藻类感染这种病毒,因此,科学家推断这是人
幼小衔接是幼儿期主要的挑战之一,对幼儿未来发展有长远的影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普遍认为幼儿园大班的课程与小学一年级的课程框架、课程目标、核心内容以及教学时长保持一致能够促进教学的连续性[1]。2009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及厚生劳动省在《保育所、幼稚园与小学的衔接事例集》中提出幼小衔接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儿童交流、教师沟通和课程衔接,其中课程衔接是重要且困难的,也能真正达到一贯教育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