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以刻苦耐劳、节约而著称于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秉承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成就了今日腾飞的中国。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是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历史责任。
曾几何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还回响在我们的耳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苦训还萦绕在我们的心头。我们的老一辈也非常注重勤俭节约,周总理的一件老睡衣补了又穿,穿了又补,直到逝世那天,睡衣仍然穿在身上。他的一双皮鞋一穿就是二十多年,一块上海牌手表一直戴到心脏停止跳动。周总理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反观近些年来,一些学生宁愿选择学校外面比较贵的餐馆就餐,也不愿意到价格比较实惠的食堂就餐,原因并不是因为食堂饭菜口味不好,而竟是由于到食堂吃饭得自己刷盘子,由于种种原因,学校道德已然陷入困境。青少年道德素质严重滑坡:一些小学生比吃比穿、贪图享乐、唯我独尊,甘当小“皇帝”、小“公主”;一些中小学生缺少思想、追星逐月;更有甚者,许多青少年花钱大手大脚为追逐享受竟然走向了犯罪的道路,这也是近两年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下,且日趋低龄化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扭曲,加强学生勤俭节约的教育已迫在眉睫,根据我自身的实践经验,略谈我在加强学生勤俭节约方面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一、通过开设传统美学课等形式进行教育
开设勤俭节约美德课或召开故事会、报告会等形式,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向学生系统地灌输有关勤俭节约美德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勤俭节约美德所蕴含的丰富内容。经过学生的消化吸收,提高他们的明辨是非,区别善恶的道德认识水平;灌输的时候,不能不分对象、千篇一律的注入式、填鸭式硬灌,而要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一方面,就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根据儿童的模仿性强而理解能力差的特点,利用班队会、故事会等宣讲一些通俗易懂的传统美德的故事。如雷锋的袜子,周恩来、毛泽东等勤俭节约的故事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就是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思想基础、认识水平和行为差别,分成若干不同的档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有针对性的灌输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其在不同起点上各得其所的有所进步。
二、通过家长,老师的表率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家长必须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通过自己身上表现出来的传统美德去影响、带动孩子。如果家长具有勤劳节俭,尊老爱幼,对邻里谦和等美德,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就会打上这种烙印,从而就会效而仿之。相反,如果家长花钱大手大脚,任意挥霍,恐怕实难奏效,所以家长要在家庭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为孩子做出表率,在家庭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孩子就会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教师是孩子们心中的权威和偶像,特别是在小学,每一句话都被当作“圣旨”。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于家长。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有声的行动,行动应该是无声的语言”,说明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有的教师不注意这种表率作用,对学生是一套对自己是另一套。比如,他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而自己却一周才批改一次作业,甚至让家长或学生代劳,这样“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使更多的教师象任小艾、魏书生那样德才兼备,爱生敬业,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我们的中小学就会塑造更多更纯洁的灵魂。
三、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激励
就是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手段。
(一)目标激励
这是通过设置一定的目标,经过努力实现目标的方法。按内容可以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等。在传美教育中,学校可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帮助他们设置不同层次、切实可行的目标。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种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目标实现过程,就是一个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目标,教师都应该及时检查督促、因势利导,力求使目标如期实现。对达到目标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二)强化激励
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的方法主要是表彰和奖励,负强化的方法主要是批评和惩罚,二者的作用不同,必须结合使用。对在传统美德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和典型事例,要及时给予表扬或定期进行评比奖励,使本人受到鼓舞,同学受到教育。而对那些单靠正面教育无效的学生,则要进行批评甚至给予纪律处分,强制他们改正错误或改掉恶习。
总之,进行传统美德教育途径很广,方法很多,只要我勇于探索,努力实践,就会取得可喜的成效。
曾几何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还回响在我们的耳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苦训还萦绕在我们的心头。我们的老一辈也非常注重勤俭节约,周总理的一件老睡衣补了又穿,穿了又补,直到逝世那天,睡衣仍然穿在身上。他的一双皮鞋一穿就是二十多年,一块上海牌手表一直戴到心脏停止跳动。周总理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反观近些年来,一些学生宁愿选择学校外面比较贵的餐馆就餐,也不愿意到价格比较实惠的食堂就餐,原因并不是因为食堂饭菜口味不好,而竟是由于到食堂吃饭得自己刷盘子,由于种种原因,学校道德已然陷入困境。青少年道德素质严重滑坡:一些小学生比吃比穿、贪图享乐、唯我独尊,甘当小“皇帝”、小“公主”;一些中小学生缺少思想、追星逐月;更有甚者,许多青少年花钱大手大脚为追逐享受竟然走向了犯罪的道路,这也是近两年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下,且日趋低龄化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扭曲,加强学生勤俭节约的教育已迫在眉睫,根据我自身的实践经验,略谈我在加强学生勤俭节约方面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一、通过开设传统美学课等形式进行教育
开设勤俭节约美德课或召开故事会、报告会等形式,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向学生系统地灌输有关勤俭节约美德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勤俭节约美德所蕴含的丰富内容。经过学生的消化吸收,提高他们的明辨是非,区别善恶的道德认识水平;灌输的时候,不能不分对象、千篇一律的注入式、填鸭式硬灌,而要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一方面,就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根据儿童的模仿性强而理解能力差的特点,利用班队会、故事会等宣讲一些通俗易懂的传统美德的故事。如雷锋的袜子,周恩来、毛泽东等勤俭节约的故事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就是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思想基础、认识水平和行为差别,分成若干不同的档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有针对性的灌输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其在不同起点上各得其所的有所进步。
二、通过家长,老师的表率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家长必须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通过自己身上表现出来的传统美德去影响、带动孩子。如果家长具有勤劳节俭,尊老爱幼,对邻里谦和等美德,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就会打上这种烙印,从而就会效而仿之。相反,如果家长花钱大手大脚,任意挥霍,恐怕实难奏效,所以家长要在家庭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为孩子做出表率,在家庭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孩子就会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教师是孩子们心中的权威和偶像,特别是在小学,每一句话都被当作“圣旨”。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于家长。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有声的行动,行动应该是无声的语言”,说明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有的教师不注意这种表率作用,对学生是一套对自己是另一套。比如,他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而自己却一周才批改一次作业,甚至让家长或学生代劳,这样“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使更多的教师象任小艾、魏书生那样德才兼备,爱生敬业,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我们的中小学就会塑造更多更纯洁的灵魂。
三、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激励
就是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手段。
(一)目标激励
这是通过设置一定的目标,经过努力实现目标的方法。按内容可以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等。在传美教育中,学校可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帮助他们设置不同层次、切实可行的目标。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种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目标实现过程,就是一个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目标,教师都应该及时检查督促、因势利导,力求使目标如期实现。对达到目标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二)强化激励
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的方法主要是表彰和奖励,负强化的方法主要是批评和惩罚,二者的作用不同,必须结合使用。对在传统美德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和典型事例,要及时给予表扬或定期进行评比奖励,使本人受到鼓舞,同学受到教育。而对那些单靠正面教育无效的学生,则要进行批评甚至给予纪律处分,强制他们改正错误或改掉恶习。
总之,进行传统美德教育途径很广,方法很多,只要我勇于探索,努力实践,就会取得可喜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