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规模小、信用记录缺失等特征使得中小企业向资本市场或银行融资时遇到重重障碍。本文介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分析了融资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提出了可持续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对策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灵活的经济主体,全国中小企业占到了企业总数的99%,创造了74%的工业增加值、63%的GDP,占有金融资源不足20%。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小企业生产、消费和投资的增长,消费的增长带来了生产需求,中小企业扩大生产需要足够的设施与设备,为了获得这些设施设备必须增加固定资产的投资,而投资需要足够、稳定的经济来源。因此,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融入充足的资本成为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然而,规模小、信用记录缺失是中小企业的软肋,以致中小企业得不到资本市场或银行的信任,故而难以获得这些机构的资金支持。因此,融资困难成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
一、中小企业融资特点
(一)资金需求量不是很大
中小企业大多是依靠地利条件而建的,凭借极低的准入门槛、灵活的经营方式、小规模的生产获得了市场生存空间,它对资金的需求具有一次件量小且频率高的特点。但是这一特点决定了国有商业银行无法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因为一项贷款的调查、审查、审批及发放需要很长的周期,如果商业银行满足这些分散的、小批量的融资需求,将会产生巨大的经营成本,得不偿失。
(二)自有资金不足,只能依靠金融机构融资
一般来讲,有着雄厚实力的大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直接融资,这是他们融资最重要的方式。但中小企业不同,由于底子薄、自有资金少,只能依靠金融机构实现融资。当然,不同区域的融资状况有所差别,在我国东部地区,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比较多,民间资金也很宽裕,所以并不是完全依赖金融机构。比如台州市,金融贷款和民间借款各占一半,一些中小企业不用通过银行就能筹措到资金。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基础比较薄弱,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渠道不畅通,较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贷款,特别是西部地区,在无法得到银行贷款时,企业只能尝试“非法集资”来化解“燃眉之急”。
(三)抵押担保难
通过债券、股票融资对中小企业来说显然是走不通的,只能依靠间接融资,也就是银行贷款。现在向银行贷款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大多银行的坏账使他们“惧贷”,所以不是特殊的人情关系是根本贷不到钱的,目前,抵押贷款和担保仍然是主要的贷款方式,而纯粹的信用贷款几乎少之又少。就中小企业自身来讲,没有抵押担保物,又没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再加上整个信贷过程中烦琐的审批手续,取得贷款非常困难。如某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猕猴桃果脯,很早就与北京、深圳等地签订了供货合同。然而到了猕猴桃成熟时期,该厂向银行申请的贷款却迟迟未到,缺少流动资金就无法正常加工生产,也无法完成合同约定。老板着急上火,但没有抵押或担保,就很难取得银行的信任。
(四)融资成本较高
贷款的规模越大,单位交易成本就越低。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频率高的特点,这样大大增加了贷款成本。而向银行贷款的途径走不通时,便不得不向典当行、民间资本借贷,这种筹资更加大了成本。中小企业融资具有很大的风险。一是频繁偿债、频繁举借新债,增加了融资风险;二是在资金周转困难时缺乏应急能力;企业的竞争力降低时又承受着无法支付债务利息的风险。
(五)信息不对称,加剧了融资难度
信息不对称指双方的信息产生偏差,这里主要指银行和中小企业双方信息的偏差。中小企业有贷款需求时,首先会全面了解与掌握银行的信贷政策及其相关制度。相反银行却没有这种能力,它无法掌握企业的全部信息,这就形成了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很多是家族式企业,不仅管理混乱,而且多开户头,财务制度及财务报告的可信度也不高,这些都大大加重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
二、开发性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理论依据
(一)可以躲避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开发性金融在信息生产方面具有很强的垄断性优势。开发性金融机构作为具有国家背景的金融机构,它不是纯粹的盈利机构,其立场较为中立、公正。它可以利用各政府机关、民间企业广泛收集信息,获得一般性金融机构根本无法获得的信息,所以它具有很强的信息生产能力。另外,它还具有很强的信息“溢出效应”。鉴于融资市场的不成熟表现,减少信息不对称成为信贷的关键。开发性金融具有极强的信息审查能力,同时又处于相对中立的层面,这样就能产生一种溢出效应,其他金融机构时刻洞察着开发性金融的服务动态,不断调整自身的政策。这样开发性金融又起到了中介作用,为中小企业融资搭建了新的桥梁。
(二)风险防范机制更科学、更合理
如果一项投资符合国家或者地区的产业政策,就能获得各种便利和优惠,其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就是说,政策风险是任何投资都无法忽略的。在这种情况下开发性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过滤政策风险,从而提高了风险的防范能力。另外,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业务充分利用了地方政府的组织优势,通过与地方政府签订投资合同,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
(三)引来更多的商业性金融
中小企业自身担保能力较弱而信用度低,导致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其望而却步。国家开发银行通过其大量和广泛的投融资活动,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给予中小企业融资的非系统风险,过滤了政策风险,从而产生了示范效应,商业性金融就会纷纷跟进中小企业领域进行投资,从而能够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问题。
三、中小型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的构建
在开发性金融理论的支持下,充分利用政府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优势,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具体的策略如下:
(一)发挥政府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优势
建立服务于中小企业及发展的领导工作小组。小组成员由人民银行、市经委、财政局等重要职能部门组成,由分管中小企业的核心干部担任工作组组长。办公室要设在市经委,负责推动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开展中小企业贷款工作。制定《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企业信用征集、披露和查询办法》等政策性文件,以便为中小企业的顺利融资打下坚实基础。 (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一是建立城市企业信用协会。要求申请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企业,必须加入城市企业信用协会,发展一批各种经济指标良好、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中小企业入会。二是建立企业信用网。信用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构建一个反映中小企业信用的查询服务平台,以便进行更好的管理。企业信用网由市经委、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组成,同时金融部门协助参与,构成了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公共信用服务机构。
(三)建立中小企业的担保体系
由市政府带头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每年向公司内注入一定的财政资金作为担保公司的资本金,专门为商品有销路的企业、有效益但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当然,为了担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每完成一笔担保要收取举债企业一定的服务费用。服务费用可以是一次性收取,也可以与担保份额挂钩。
(四)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政府是信用形成的关键,开发银行是实现贷款合作的主体,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则是贷款人。由服务中心对贷款进行集中管理,同时向中小企业(用款人)进行集中发放。担保公司主要提供担保,也进行部分的贷后管理工作。具体的贷款程序为:由中小企业发起贷款申请→服务中心接纳并审查→对有效益、有信用、有市场的中小企业进行确认→向国家开发银行推荐→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承担连带责任→国家开发银行复审→委托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相关事项进行管理。
(五)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制定《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操作规程》,绘制操作流程图,确保形成贷前服务、贷后控制、服务中心代管的三方联动的风险防范机制。即便如此,仍然存在不可预料的风险,政府应从财政预算中抽出一部分的资金专门用于风险补偿,以弥补不可预料的损失。当然,如果没有损失,这部分资金可以回归到信用担保中去,这样又进一步提升了担保公司的实力。
总之,只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利用开发银行的开发融资优势,就能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支持那些有潜力,有效益的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地方产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子川.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现状分析及建议[J].经济视角(中旬),2012(02).
[2]施莉钦.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J].学理论,2012(19).
[3]陈云凤.有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国外资,2012(18).
(责任编辑:唐荣波)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对策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灵活的经济主体,全国中小企业占到了企业总数的99%,创造了74%的工业增加值、63%的GDP,占有金融资源不足20%。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小企业生产、消费和投资的增长,消费的增长带来了生产需求,中小企业扩大生产需要足够的设施与设备,为了获得这些设施设备必须增加固定资产的投资,而投资需要足够、稳定的经济来源。因此,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融入充足的资本成为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然而,规模小、信用记录缺失是中小企业的软肋,以致中小企业得不到资本市场或银行的信任,故而难以获得这些机构的资金支持。因此,融资困难成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
一、中小企业融资特点
(一)资金需求量不是很大
中小企业大多是依靠地利条件而建的,凭借极低的准入门槛、灵活的经营方式、小规模的生产获得了市场生存空间,它对资金的需求具有一次件量小且频率高的特点。但是这一特点决定了国有商业银行无法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因为一项贷款的调查、审查、审批及发放需要很长的周期,如果商业银行满足这些分散的、小批量的融资需求,将会产生巨大的经营成本,得不偿失。
(二)自有资金不足,只能依靠金融机构融资
一般来讲,有着雄厚实力的大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直接融资,这是他们融资最重要的方式。但中小企业不同,由于底子薄、自有资金少,只能依靠金融机构实现融资。当然,不同区域的融资状况有所差别,在我国东部地区,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比较多,民间资金也很宽裕,所以并不是完全依赖金融机构。比如台州市,金融贷款和民间借款各占一半,一些中小企业不用通过银行就能筹措到资金。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基础比较薄弱,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渠道不畅通,较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贷款,特别是西部地区,在无法得到银行贷款时,企业只能尝试“非法集资”来化解“燃眉之急”。
(三)抵押担保难
通过债券、股票融资对中小企业来说显然是走不通的,只能依靠间接融资,也就是银行贷款。现在向银行贷款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大多银行的坏账使他们“惧贷”,所以不是特殊的人情关系是根本贷不到钱的,目前,抵押贷款和担保仍然是主要的贷款方式,而纯粹的信用贷款几乎少之又少。就中小企业自身来讲,没有抵押担保物,又没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再加上整个信贷过程中烦琐的审批手续,取得贷款非常困难。如某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猕猴桃果脯,很早就与北京、深圳等地签订了供货合同。然而到了猕猴桃成熟时期,该厂向银行申请的贷款却迟迟未到,缺少流动资金就无法正常加工生产,也无法完成合同约定。老板着急上火,但没有抵押或担保,就很难取得银行的信任。
(四)融资成本较高
贷款的规模越大,单位交易成本就越低。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频率高的特点,这样大大增加了贷款成本。而向银行贷款的途径走不通时,便不得不向典当行、民间资本借贷,这种筹资更加大了成本。中小企业融资具有很大的风险。一是频繁偿债、频繁举借新债,增加了融资风险;二是在资金周转困难时缺乏应急能力;企业的竞争力降低时又承受着无法支付债务利息的风险。
(五)信息不对称,加剧了融资难度
信息不对称指双方的信息产生偏差,这里主要指银行和中小企业双方信息的偏差。中小企业有贷款需求时,首先会全面了解与掌握银行的信贷政策及其相关制度。相反银行却没有这种能力,它无法掌握企业的全部信息,这就形成了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很多是家族式企业,不仅管理混乱,而且多开户头,财务制度及财务报告的可信度也不高,这些都大大加重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
二、开发性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理论依据
(一)可以躲避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开发性金融在信息生产方面具有很强的垄断性优势。开发性金融机构作为具有国家背景的金融机构,它不是纯粹的盈利机构,其立场较为中立、公正。它可以利用各政府机关、民间企业广泛收集信息,获得一般性金融机构根本无法获得的信息,所以它具有很强的信息生产能力。另外,它还具有很强的信息“溢出效应”。鉴于融资市场的不成熟表现,减少信息不对称成为信贷的关键。开发性金融具有极强的信息审查能力,同时又处于相对中立的层面,这样就能产生一种溢出效应,其他金融机构时刻洞察着开发性金融的服务动态,不断调整自身的政策。这样开发性金融又起到了中介作用,为中小企业融资搭建了新的桥梁。
(二)风险防范机制更科学、更合理
如果一项投资符合国家或者地区的产业政策,就能获得各种便利和优惠,其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就是说,政策风险是任何投资都无法忽略的。在这种情况下开发性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过滤政策风险,从而提高了风险的防范能力。另外,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业务充分利用了地方政府的组织优势,通过与地方政府签订投资合同,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
(三)引来更多的商业性金融
中小企业自身担保能力较弱而信用度低,导致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其望而却步。国家开发银行通过其大量和广泛的投融资活动,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给予中小企业融资的非系统风险,过滤了政策风险,从而产生了示范效应,商业性金融就会纷纷跟进中小企业领域进行投资,从而能够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问题。
三、中小型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的构建
在开发性金融理论的支持下,充分利用政府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优势,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具体的策略如下:
(一)发挥政府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优势
建立服务于中小企业及发展的领导工作小组。小组成员由人民银行、市经委、财政局等重要职能部门组成,由分管中小企业的核心干部担任工作组组长。办公室要设在市经委,负责推动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开展中小企业贷款工作。制定《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企业信用征集、披露和查询办法》等政策性文件,以便为中小企业的顺利融资打下坚实基础。 (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一是建立城市企业信用协会。要求申请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企业,必须加入城市企业信用协会,发展一批各种经济指标良好、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中小企业入会。二是建立企业信用网。信用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构建一个反映中小企业信用的查询服务平台,以便进行更好的管理。企业信用网由市经委、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组成,同时金融部门协助参与,构成了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公共信用服务机构。
(三)建立中小企业的担保体系
由市政府带头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每年向公司内注入一定的财政资金作为担保公司的资本金,专门为商品有销路的企业、有效益但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当然,为了担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每完成一笔担保要收取举债企业一定的服务费用。服务费用可以是一次性收取,也可以与担保份额挂钩。
(四)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政府是信用形成的关键,开发银行是实现贷款合作的主体,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则是贷款人。由服务中心对贷款进行集中管理,同时向中小企业(用款人)进行集中发放。担保公司主要提供担保,也进行部分的贷后管理工作。具体的贷款程序为:由中小企业发起贷款申请→服务中心接纳并审查→对有效益、有信用、有市场的中小企业进行确认→向国家开发银行推荐→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承担连带责任→国家开发银行复审→委托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相关事项进行管理。
(五)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制定《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操作规程》,绘制操作流程图,确保形成贷前服务、贷后控制、服务中心代管的三方联动的风险防范机制。即便如此,仍然存在不可预料的风险,政府应从财政预算中抽出一部分的资金专门用于风险补偿,以弥补不可预料的损失。当然,如果没有损失,这部分资金可以回归到信用担保中去,这样又进一步提升了担保公司的实力。
总之,只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利用开发银行的开发融资优势,就能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支持那些有潜力,有效益的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地方产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子川.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现状分析及建议[J].经济视角(中旬),2012(02).
[2]施莉钦.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J].学理论,2012(19).
[3]陈云凤.有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国外资,2012(18).
(责任编辑:唐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