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最佳切入点,提升问题有效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ok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课堂中简单的“你问我答”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而着眼文眼、学生解读文本时的疑惑处和不经意处,设计有吸引力的问题,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文眼疑难处不经意处设计问题有效性
  提问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高质量的问题对于激活课堂、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提出有效地问题呢?笔者以为,立足文本,结合学情,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设计问题,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立足文眼设问——“牵一发而动全身”
  文眼是指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文眼是理清全文脉络的关键,是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纽带,是窥看文章中心的一把钥匙。抓住了文眼,也就抓住了作品中表现作者感情的画龙点睛之处。因此,围绕文眼,设计一些问题,往往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解读文本,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让语文课堂变得灵动起来。
  《记承天夜游》是上海市九年级第一学期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留下的精品之一,全文仅85字,篇幅短小,语言易懂,学生能够轻易地理解文章的大意。但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谋篇布局的精妙以及所表现的作者的情怀,成了本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为了化解这一难点,我打破常规的教学程序,抓住本文结尾的一句话——“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即文章的文眼,设计了以下问题:
  1、参考注释,“闲人”是什么意思?请用“闲”组一个词。
  2、作者无事可做,很空闲,在文中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3、作者被贬黄州,真的很闲吗?作者自称“闲人”蕴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第一个问题旨在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同时为下一个问题作铺垫。第二个问题提问的角度新颖别致,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学生既理清了行文的思路,理解了文章“一线贯穿”的写作特色。第三个问题则是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品味“闲”字背后的无奈与洒脱。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始终指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正是由于巧妙地从文眼切入,设计的三个问题不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眼的含义,激起了学生解读文本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这三个问题层层深入,步步逼近文章的重点和主旨,真正做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课堂简洁生动,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聚焦疑难设问——“拨开云雾见天日”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在备课时,教学中,当聚焦学生解读文本的疑难之处,设计问题,巧妙点拨,激发学生穷根究底的兴趣。同时,要善于铺设一定的思维梯度,让学生形成合理的推断;并通过巧妙的追问,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最终由学生自主解决遇到的问题,品尝到“拨开云雾见天日”的快感。
  《观沧海》一诗,语言精练含蓄,六年级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诗歌的意境,更谈不上品味语言的表现力了。如果按照疏通诗句、理清思路、分析情感的常规思路来完成教学,不但不会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还会使诗歌内容支离破碎,诗歌的意境被破坏。我在教学时首先布置学生预习,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难之处,我在整理学生的提问时,发现有两个问题出现的频率较高:诗人笔下的大海特点是什么?作者笔下的大海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有什么关系?
  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我设计了“读图配诗”的教学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提出了以下问题:
  1、现在,我们来欣赏这张图片,它可以配哪句诗呢?请说出理由。
  2、如果请大家用一些词语来形容画面上大海的特点,你们准备用哪些词呢?为什么?
  3、结合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想一想,诗人笔下的大海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请说出理由”这个问题的设计,不但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关注画面的每一个细节,配上合适的诗句,还可以引领他们由画及诗,由诗及画地反复品味所选诗歌语言文字对画面情景的表现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比较辨别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时,“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大海的特点呢?”这一适时的追问又再次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思维的火花终于在瞬间迸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眼中”和“心中”的大海。由此,水到渠成,由景及情,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对作者情感的感悟。笼罩在学生心头的疑云完全消散,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终于走向深刻。
  整个环节学生都是在积极地、不断地与文本、与作者对话,学生的语言丰富多彩,个性化的体验精彩纷呈。
  学生阅读时的疑难之处,是阅读教学的起点,也是最恰当的教学资源。聚焦疑难处设计问题,因其更具有针对性,更贴近学生的需求,自然具有别样的效果。
  三、着眼不经意处设问——“别有天地非人间”
  不经意处,即文章中一些不被学生放在心上而又与理解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地方。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地方,有时恰恰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如果老师能够深入研究文本,做到在不意处生疑,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则会将学生带入理解文本的另一重境界。
  《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的经典名篇。小说中的“二女婿”是一个常常被读者遗忘的角色。他,不知姓甚名谁,不知长相如何,而且始终未说一句话。“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吗?”这一问题一经抛出,立刻在课堂上激起了“千层浪”。学生再次沉入文本,找出文中五次提及“二女婿”之处。接着,他们又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作用。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二女婿”的出现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了菲利普夫妇的形象,而且,还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在那样一个社会,没有金钱,人们就会淡漠亲情,失去友情,甚至无法得到爱情。另外,他们还认识到,正是这样的社会现实,扭曲了菲利普夫妇的性格,这对可恨的人,也是可悲的人。
  “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吗?”这一问题完全出乎学生的意料,他们的思维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同时,这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必须用头脑思考才能作出适当的回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不得不重新阅读文本,理性地思考。而每一次新的发现又激励他们去探究下一个问题,于是,对文本的理解不断走向深刻,直至达到更高的境界。
  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其在文中的分量虽然很小,但它在文中发挥着推波助澜、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因此,我们在研读文本时,要善于关注那些看似无关主旨的细节,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写作的目的。如果这样,一定会为学生打开解读文本的另一片天地,让学生充分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当然,设计问题的切入点远不止这些。在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善于研读文本,结合学情,选择最恰当的角度切入,设计具有吸引力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对文本的欣赏中充分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其他文献
目的: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临床常见的眼底病之一。作为一种多因素性眼病,NAION是供应前部视神经血流的循环障碍而导致前部视神经缺血的结果。随着国内
教学目的:  1、引导家长们学习安全知识。  2、学会怎样对孩子安全常识进行指导。  教学重点:  家庭安全指导常识  教学难点:  怎样对孩子进行安全常识指导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家中虽安全,也会出危险。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地成长。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父母总是不让孩子做这做那,生怕孩子摔着、碰着、烫着、电着。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
期刊
目的:观察利胆和胃汤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将门诊收集的56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予利胆和胃汤内服;对照组口服
根据资料分析,在我国的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日趋严重。他们从小到大,处处离不开父母的照顾。结果是让孩子养尊处优、心理脆弱、独立能力差,缺乏解决困难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勇气。孩子的发展,令人堪忧。穷其缘由,作为孩子启蒙教育者的家长们,在孩子气培养上出现了误差。因此,学校应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地教育观念,配合学校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一、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  家庭是培养学生独立的首要场所,父母就是
期刊
每个做父母的都期望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才,但生活中许多人却因为方法简单,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在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或面对孩子的疑惑时动动脑筋,从细微处入手,给家教穿一件智慧的外衣,效果可能就大不相同。  智慧一:学会等待  儿子小的时候,我们常带他出去玩。有一次,看到别的孩子在电动玩具车上玩得那般快乐,我也禁不住把儿子带去试一试,可任凭我怎样哄骗,他始终立场坚定,就是不肯去坐电动车。想想堂堂男子
期刊
【摘要】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要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评价。如何做到有效?首先从积极的态度入手,注重评价的角度,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评价的时机,评价的语言的合理性出发,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合作学习有效态度角度内容方式时机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具体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小组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理解绿色真谛、播撒绿色希望、关爱绿色生命、保护绿色家园”的教育口号,丰富了“人与自然”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增长了幼儿的环保知识,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环境情感和环境行为。今天的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他们的环境意识、环境情感和环境行为将决定下世纪我国环境状
【摘要】在日常教学中,和谐的课堂气氛非常重要。教师的情绪、爱心和灵活的引导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特别大的影响。  【关键词】和谐课堂爱心教育情绪影响主动学习激励办法  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情绪、爱心和灵活的引导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特别大的影响,没有学生会乐意接受单调毫无表情的老师,也不会在和教师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去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和谐的课堂气氛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我就课堂氛围的营造谈几点看